署名文章工作总结
建设幸福山左口全力拼搏一季度
山左口乡人大主席、党委书记王华
201*年度,山左口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201*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增创跨越新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年度工作主题,进一步提升标杆,创新创优,确保实现财政总收入751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50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新开工投资过3000万元工业项目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个。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乡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培植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工业经济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业集中区配套功能,提升大项目承载能力,开工建设规划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园区物流项目,配备大中型危化品等专业运输车辆。加快推进江苏天润孙武宴酒业3万吨白酒项目和年产5万吨秸秆燃料炭棒项目建设进程。乡村建设方面:建设人工湖、文化居住小区、清泉河商住小区、古建筑商业区等项目,集聚乡驻地人气。打造东郯公路沿线形象,树好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团林村和以高效农业为主的左庄村两个新农村建设典型,放大典型示范效应。高效农业方面:在重点抓好农业龙头企业招引的同时,发展山左口鲜切花基地,重点辐射中寨、鲁庄、山左口等村,全年新增日光温室100栋,基地面积达1000亩。民生工作方面:通过建设乡驻地、石桥河、南北古寨三所幼儿园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组建大贤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金泰艺术团、金泰
礼仪庆典两个分公司解决群众娱乐难问题。
二、创新思路,破解发展瓶颈。全面深入分析制约发展的“政策、区位、人才、机制、资源”五要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成立四个专项工作组,即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干部团队和企业家团队;通过机制创新工作组,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土地运作工作组,破解发展中土地制约因素;通过融资工作组,年内多方争取项目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金1600万元,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深入细致地分析利用现有政策、争取新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本土政策。
三、建立机制,保障工作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幸福山左口”评价指标体系,将“建设幸福山左口”这一中心工作量化成具体指标和具体项目,系统地排出201*年度重点、亮点项目,采取“一事工作法”推进,“一事工作法”即让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项建设工程或项目,责任明确到人,确保全乡各项工作良好开局、完美收尾。同时在机关干部中推行“六有五定三评估”,在村干部中推行“一诺两评三运用”。建立“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相对等”的工作奖惩机制。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保证工作落实,在落实工作过程中,采取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定奖惩的“五定”工作方法。
我们将以全县综合目标暨招商引资总结表彰大会为起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各项工作做到“抓早、抓先、抓前”,确保“首季开门红”,为推动山左口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幸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扩展阅读:30周年署名文章精简版
铭记30年奋斗历史再谱新世纪辉煌篇章
隆重纪念西昌建市30周年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邓显祥中共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俊
197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西昌设市,从此翻开了西昌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3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凉山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和带领下,西昌的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和睦团结、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可喜局面。
30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谋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市之初,我们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困境,扭转了财政连年赤字的局面。80年代,我们抓住国务院批准西昌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的契机,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充分发挥了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作用,西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初具雏形。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后,我们牢牢把握建设中国西昌航天城、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和被国家民委、国家体改委批准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开放实验区”的历史性机遇,自觉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1994
年至1998年,西昌在四川省县级综合考核排名由第36位跃居至第11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民族地区类区先进县(市),1999年,实现了基本达小康的历史性目标。进入新世纪,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提出了努力把西昌建设成为“民族风情浓,湖光山色美,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的川滇结合部更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立足资源、承接成昆、联动雅攀、辐射周边、工业主导、农业转型、城建提升、旅游突破、文明和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使全市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到201*年底,全市GDP实现147.42亿元,财政总收入21.05亿元,分别是1980年的98倍和210倍,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县域经济发展强劲,基本竞争力进入中国西部十强、四川省三强,成为全国14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县市。
30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不动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全市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冲破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书写出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广大农民开拓市场的创造性持续高涨,小康实现程度越来越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民进新村,企业进园区,居民进社区”的模式深入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步步深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在全市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服务环境日益优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开
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第一颗通讯卫星及“嫦娥一号”在西昌的成功发射,大大提高了西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30年来,西昌先后被批准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开放实验区、全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平安县市、四川省森林城市、四川省卫生城市和四川省十大最具活力县市。
30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奋力突破瓶颈制约,发展硬环境大为改善。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日程,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一届接着一届干,经过长期苦战,改变了偏僻闭塞的旧貌,形成了公路、铁路和航空的立体网络,西昌作为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今天,高速公路贯通西昌境内,全市37个乡镇、231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开通了到成都、重庆、深圳、北京航班,投资近4个亿的青山机场候机楼改扩建正在实施。已建成了成昆线上最大的战略装车点,201*年前成昆复线将建成。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高速增长,城市全面普及,农村广泛覆盖。陆地交通网、空中通讯网,正在把西昌同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五大洲连为一体,汇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30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面貌显著改观,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相继完成了城市总规及邛海泸山景区、河东、海河等片区的详规编制,详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市区面积由小到大,由建市初的13.1平方公里扩展到28.8平方公里,建城区规模扩大一倍以上。城市人口由1980年的9.6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新世纪以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建和改造10条重点城市道路,完成民族体育场、火把广场、民族演艺中心等15个重要功能区基础建设。同时,立足于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邛海月色风情小镇、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观海湾、月亮湾、邛海公园等18个城市景区节点工程。实施集防洪、休闲、旅游、交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河工程”、“东西河工程”和“邛海整治工程”,使西昌呈现出“西部水城”的美景。城市增绿工程使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35%,森林覆盖率达到54.7%;“惠民工程”通过拓宽道路,安装路灯,设置环卫设施,实行管线下地,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邛海宾馆、凯丽莱、顺华酒店等12家星级宾馆相继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城市对外形象。城市管理形成了大城管格局,正朝着数字化城管方向迈进。一大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众星拱月”带状城镇群,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
30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基本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多门类、多层次、多规格教育体系。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及突发卫生公共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
系,先后成功防控了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甲型H1N1等重大疫情。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5%,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市”称号。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零的突破,西昌籍运动员殷剑获得201*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帆板项目金牌。
创业蕴含艰辛,成就来之不易。30年的光辉历程,铭刻着西昌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跋涉足迹,书写着西昌人民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雄心壮志,饱含着西昌人民不甘人后、奋发争先的澎湃豪情。30年的发展历程给今后西昌的发展以宝贵经验: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民族政策,才能结成全市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永葆发展活力;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必须始终不渝地弘扬“忠诚敬业,智慧创新,务实协调,激情卓越”的西昌精神,才能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当前,尽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但西昌发展处于上升期的趋势不会改变,在攀西区域发展中的强势地位不会改变,建立在大项目基础上的发展后劲不会改变;西昌的区位优势、光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正逐步显现,发展潜力巨大;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西昌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赋予了西昌在建设攀西经济发展高地中发挥龙
头作用的新使命。
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按照凉山州委、州政府提出把西昌建成“最适宜人居、独具特色的魅力城市和川滇结合部中心城市”的要求,坚持在争中干、干中争,实现“三先”发展目标:即在全州各县市领先发展,争当全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全国民族地区率先发展,排名靠前;在全省类区县(市)竞先发展,争取经济总量进入前10强。早日把西昌建设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富裕西昌;建设成为民主发展、法制健全、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和谐西昌;建设成为公民道德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人民素质更高的文明西昌;建设成为观念开放进取、发展环境优越、对外合作交流增加、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开放西昌;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显著改善、资源科学开发、环境有效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的生态西昌。
未来几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西昌作为全市工作总体取向;坚定不移地突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园区、抓大园区”,重点突破,推进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管理的要求,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实现城市“二次飞跃”;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统筹兼顾,推进西昌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合作开放,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放大西昌经济圈的辐射作用;坚定不移地以钢班子带铁队伍,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
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建市30周年,不仅是西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继往开来、发奋进取,共同创造西昌发展的新辉煌,共同谱写西昌发展的新篇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署名文章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署名文章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