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初一历史1-6课总结

初一历史1-6课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2:33:07 | 移动端:初一历史1-6课总结

初一历史1-6课总结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知识点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

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制,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知识点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凿时间:605年

3.隋朝大运河概况: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4.历史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

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6.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

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第二课贞观之治

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在

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终于瓦解。(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即位:李世民为李渊的次子,曾被分为秦王。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

世民,年号贞观(627~649年)

知识点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

取隋亡的教训;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2.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1)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2)政治上,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

担。

(3)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3.治世局面的形成: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较轻,有了安定

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知识点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万

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武则天统治时,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

重点: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知识点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知识点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唐玄宗时,修建了四十多出大型水利工程。(2)农耕技术的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

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3)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4)茶叶的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

围盛行。(5)农业工具的改进。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

灌溉工具筒车。(6)那时人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2.手工业

(1)丝织业: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2)陶瓷业: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

有名。3.商业

(1)唐朝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

华的商业区。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

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

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知识点三唐朝的衰亡

1.衰亡原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2)唐玄宗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

叛乱。(3)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

2.唐朝灭亡: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过程(见下表)

阶段关键人物形成(隋朝)完善(唐朝)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主要贡献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录取极严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知识点一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概况

(1)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

许多民族。(2)有的民族虽建立地方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

(3)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

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即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知识点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有的

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与吐蕃的关系

(1)文成公主入吐蕃:①经过: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

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②意义: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金城公主嫁到吐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3)和为一家:汉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吐蕃赞普尺带朱

丹在给唐朝皇帝的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

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知识点三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见下表)

少数民族名称对应现在的名称吐蕃藏族回纥(回鹘)族六诏

维吾尔族彝族和白族分布地区青藏高原今甘肃、新疆等地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与唐朝的交往情况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知识点一唐朝对外交往概况

1.交往范围: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

有往来。

交往的表现: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长安、

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3.对外交往的影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知识点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

(1)开始时间:唐朝贞观年间

(2)遣唐使的目的:学习、吸收唐朝文化。

(3)概况: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使

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使团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

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

(4)贸易:使团向唐朝赠送礼品(珍珠、玛瑙、绢、琥珀等),唐朝回礼(茶叶、瓷器、丝绸),这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5)影响: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

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日本

(1)时间: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2)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①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

2.

朝的文化。②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试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③鉴真和弟子们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许多药方,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许多药物,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十祖。④鉴真的弟子,有些人擅长雕塑和建筑。他们发扬艺术风格,创作的佛像独具一格。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自己看书,了解)

知识点四玄奘西游(中国和印度)

1.时间:贞观初年

2.概况: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

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3.玄奘的贡献: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

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

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补充:1.我们应学习鉴真、玄奘的哪些精神?

学习鉴真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学习玄奘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2.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作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科举制的最大特点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不同阶层出生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但科举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用一把尺子衡量天下士子,截长弃短,淹没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人。特别是清明时期,扼杀了知识分子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扩展阅读: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1*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永吉二中单丽姝

本学期我任教初一(1-6)六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课,认真评课,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讲评作业。并广泛涉猎个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搜集材料,补充教材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也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平时坚持看书学习,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上课时可以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平时收集的资料方法多种多样,或剪报、或抄录、或有同感的稍作修改记录,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到时使用起来很方便,在教学中讲到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二、把握课堂教学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重要的是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教才能教好。同时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说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仗百胜。

三、结合班规,鼓励完成作业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作业写端正的、准确率高的就表扬,再结合班级里的千分制给予加分。这样督促了其他同学认真作业的态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一方面我尽力做到脸带微笑和自信走进课堂,不让工作、生活中不愉快的阴影流露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振作精神。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问题设计面向全体,处理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同时把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少设障碍,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来,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过程真正有效。

五、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方法,自己经验总是有限的,所以我利用空余时间多问其他教师,讨点教学方法的好点子,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的好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多看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以上所谈到的是我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做到的一些方法,可能这些做法十分肤浅,但我知道,教海无崖,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上面的几点方法是我在教学海洋边拾到的几个贝壳罢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一历史1-6课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一历史1-6课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一历史1-6课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1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