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高桥中心小学201*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高桥中心小学201*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2:47:01 | 移动端:高桥中心小学201*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高桥中心小学201*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高桥中心小学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八十四班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我班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项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一年来,在工作中,我班每一位任课教师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我们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具体总结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我作为本班班主任力争做好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及时和监护人取得联系。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和同学还买些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4经常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7“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总之,一年来,为关爱留守儿童,我班每位教师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辛劳。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去工作,不断地摸索经验,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使这项工作成为我们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0

扩展阅读: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班级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班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涌现了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因其父母单亲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由其祖辈或他人代养、监护的那部分孩子。这部分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事实证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他们在学校中的成绩普遍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家庭作业普遍完成较差。

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身心发展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使他们像其他学生一样学习进步、健康成长?这些伴随着民工潮而产生的摆在农村基础教育面前的难题逐步凸显出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为撇开在外地、进城上学的高费用和有关歧视问题,因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换好几个地方打工,很多人不愿意带着儿女一起颠沛流离,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与“隔代教育”现象。有的父母一方留在家里,另一方常年在外,留守父亲或母亲的农活相对于两人都在家时更多更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子女绝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大,再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家教观念、知识水平等问题,往往只能照顾孙子或孙女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校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因为种种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长辈。这些变化都间接地影响了学习,“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大多出现了滑坡,很有必要通过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改变,培养他们较强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则,持之以恒,讲究方法,把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好了留守儿童的工作,也就做好了班级工作。为了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我尝试下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案例描述】

调查搜集资料“我的留守档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大部分人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值得回忆的,那么留守学生的童年又是如何呢?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会与非留守学生有什么不同吗?针对此,我们从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性格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调查,对他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现将问卷中反馈的情况作如下的分析,以便下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更好地进行。

史鹏程:留守儿童也有他们的理想,据我们调查有医生、律师、教师、科学家这些志向。留守娃们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是挣钱维持生计、供孩子上学。父母在外,留守娃的心里话向谁来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娃们需要我们的关心,把这一颗颗寂寞孤独的童心变得快乐起来。

俞芳:父母出去打工了,但孩子是否支持呢?据我们调查,有4人不支持,但却可以理解父母;有2人无所谓,有14人表示支持,看,这些天真活泼的留守娃多么懂事。父母不在家,留守娃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和父母在一起不到一个月的有7人,还有2人和父母在一起不到一个星期,从他们渴望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想念父母!针对他们的学习,调查的结果是2人觉得自己成绩好,4人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其他人觉得自己成绩一般,我相信,如果有父母在身边指导,咱留守娃的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首先,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其次,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被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抚养着。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隔辈亲”使老人们不假思索地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不让孩子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更谈不上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孩子的能力。即使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却固执地认为“树大自然直”。于是孩子的弱点就在老人们包办一切、容忍一切之中逐渐发展壮大。

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在班里,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是“留守儿童”。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因生活所迫或只顾自己挣钱,不能尽基本的教育责任,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孩子不生病,不出其它意外,能让他们在外安心挣钱,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安慰,导致“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滋长、蔓延。

同学学会帮助“不求你最好,只求你更好”

献出一份心,关爱留守娃。留守娃的父母大都在外打工,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咱留守娃,我们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自帮扶小组成立以来,我们趁者课余时间,分别在学习、行为习惯、安全三方面去帮助我们班的留守娃。以下是帮扶组汇报:吴苏琳:我帮扶的对象是王志强。王志强的行为习惯并不好,这就是导致他学习不好的原因之一吧!我在平时经常检查他的作业,他少写作业的次数渐渐少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沈舒涵:李寅生是一名留守娃。因家境贫寒,父母长年在外,学习成绩差。清晨来到学校,我告诉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他随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上课时,他总是爱和别人说话,对老师的讲课兴趣不大。课后,我多次找到他,请他学习史鹏程、周正等同学,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渐渐地,他学习认真多了。这次期中考试,他语文80分,数学88分,英语84分。看,他提升得真快!我班的留守娃在帮扶小组的帮助下,成绩得到了明显地提高。宋方军的行为习惯变好了,王志强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王晨阳的知识面扩大了,俞梦雪的生活常识丰富了。但是每个人都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帮扶小组虽然不能全方面帮助每位留守娃,但是我们还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们。

说出我的心声“我想对你说”

人不是一座孤岛,如何使孩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沟通是非常关键的。当旭日东升时,带上一抹笑容,去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伙伴,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她怎么显得特别活跃?他今天的脸色怎么不太好?不要对这熟视无睹,只要你引导得法,真诚的沟通就能使孩子的心灵得以释放,从而丰富彼此的情感体验。

针对留守学生与父母的情感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留守学生对父母都有一种深深的眷念之情,首先,在“你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这个问题上,有18个留守学生所选为“明白”,占了总人数的90%,而不明白的仅有2人,占总人数的10%,从这上点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留守学生在其父母外出之前都与父母有过交谈,并与父母进行了思想上的相互沟通,所以对于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了解较多。而在第二个问题“你父母外出打工,你想不想去和他们住在一起?”这个问题中,据我们调查,有4人不支持,但却可以理解父母;有2人无所谓,有14人表示支持,看,这些天真活泼的留守娃多么懂事。父母不在家,留守娃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和父母在一起不到一个月的有7人,还有2人和父母在一起不到一个星期,从他们渴望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想念父母!而在第三个问题中,留守学生和父母的联系中,不定时的联系有9人,占总人数的45%,由于时空的变化,留守学生与其家长的亲情关系在渐渐变淡,这也使留守学生心理存在一定的症结。

“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加之抚养他们的老人们所生活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不同,存在明显的“代沟”。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从电话中感觉父母的存在,回味母爱的余温。作为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解决他们的烦恼。葛舒琴:我今年11岁,因为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所以我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父母挣钱供我读书不易,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教育我,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周彩:因父母外出打工,只能和爷爷奶奶住。奶奶年纪大了,难以承受繁重的农活。在学习上有困难,也只能自己想办法。

沈文翔:我的爸妈在外打工,我住在爷爷奶奶家,我真希望爸爸妈妈能早点回来辅导我学习。

家长也应该经常和孩子保持密切地联系,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还时常鼓励学生经常给父母写写信,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父母,同时也要求父母对孩子的信中所提一定要给予回应。不能够见面,电话和书信是非常必要的交流方式。由于我们搭建了一个多向沟通的平台,使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孩子的情感纽带紧密维系起来,形成了良性温馨的沟通氛围。

我在活动中“我要露一手,我是最棒的”

大家一定能感觉到孩子们对班级活动莫大的热情。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确能给班级注入巨大活力。使孩子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情,并使孩子的才能、性情得以培养和陶冶。每逢开学,我会动员班干部和我一起出谋划策,设计一系列班级活动,在之后的实施中,以班干部轮流主持,邀请其他同学作嘉宾主持的方式,全面开展活动,轮到主持的孩子同时完成写串词,美化黑板等具体工作,在活动中,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负责、积极的态度及从容、自信的风采。我经常鼓励留守学生多参加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孩子的表现欲望在活动中得以释放。在“关爱留守儿童”班会课上,学生自编自演快板、歌舞、诗歌朗诵展现了自我风采,赢得了阵阵掌声。活动中,最能彰显孩子的特长、个性、才干,当看到平素内向的孩子,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纵情歌唱时,你会为他们的眼眸里闪动的灵性而欣喜不已。【案例反思】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的同时,农村的留守学生越来越多,这成了不可忽视的教育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应引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做到从生活上关照,从学习上关心,从思想上关爱,促使他们逐步做到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行为上自律,真正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一、我是学生的妈妈生活上关照

给学生父母般的人性化关爱,就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呵护。我觉得在班级管理中,不应该以权威者、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而应放下姿态,以可亲可敬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我总是以母亲的角色和包容关爱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让学生在心里上有一种优越感和踏实感,以及把班级当成家的亲切感。每天,我总以灿烂的笑容迎接孩子的到来,又以热情的话语,与他们告别。班上有几个贫困家庭的子女,我常悄悄地送给他们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如果有学生病了,不能到校上课,我总会找机会看望他。我还和班上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交朋友,不断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使我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当我把这无私的关爱渗进每个学生的心田时,学生也会敏锐地察觉到这温馨的情感,产生愉快的体验。他们还会把这爱传递给更多需要爱的人,在班级中蔚然成风。

二、我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员思想上关爱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爷爷奶奶。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他们的父母出于愧疚,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他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作为班主任应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的干预,促进其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其中年越小的孩子表现比较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所以我们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谨慎。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对行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我运用心理换位的方式,引导学生矫正自己的行为;对学习表现不负责任的学生,在加强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合理引导;对生活随意散漫的学生,加强审美情趣的教育。留守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带来的显著效果是在平时学习活动中不再甘当配角,以往在学习中或过分焦虑、不战而败,或自暴自弃、毫无斗志的情形消除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形成了,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当我们正确实施了心理辅导之后,这些“学困生”将会有更多的闪光点被认知、重视。

三、我是学生的良友学习上关心

留守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上落后于其他同学,成绩的后进,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作为教师应从多方面关心他们的学习,做到:“兴趣激发、方法引导”,调动留守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古语:“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教学亦然,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境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巧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要学”为“想学”,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是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如组织竞赛、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求知的欲望。四、我是学生的榜样行为上示范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公司招聘人才,应征者很多:博士、硕士……他,这样一个文凭不高的小伙子。谁也没想到,一个文凭不高的小伙子,会在众多的硕士、博士中脱颖而出成为外企的白领。原因很简单:他捡起了门口的一张废纸。他,有一个好习惯。由此可见,一个好习惯能让人终身受益。

又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与某同学达成了一份君子协定,学生每天完成老师布的作业,老师每天认真完成学生的作业。第一天,同学和老师互相批改了各自的作业。在接下来的四天中,学生的作业都完成了,字也明显端正了。第五天,学生因贪玩没能完成作业,可是老师依然拿出自己的作业给学生批改,学生感到非常难为情。下午,学生却自觉地把补写的作业交给了老师。以后,他改掉了不做家作的坏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人格、语言和行为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要求的同时,教师也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这句话做起来可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这学期,我们班的卫生包干区是楼梯,每天早上都要打扫,刚开始,学生们还非常好奇,拿着扫把一阵飞舞,后来没有人愿意了,由于每天上下楼道的人很多,带来的垃圾也多起来,值日生刚打扫过,又脏了,看到这一情况,我早上和几个同学带头先去,扫完了过后,我对一起打扫操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我们班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去打扫,我相信:他们肯定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班主任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是自己的老师呢?“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习惯是一种动力,习惯表现素养,习惯隐藏机会,习惯产生效益。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习惯,可能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只有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离开老师的教导,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心灵关怀。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轨迹、关注他们的良好人格培养。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满足他们生活需要,健康需要,学习需要和心理需要。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天才的孩子,只有天才的父母。孩子未来的路是家长用爱心铺就的,在父爱和母爱缺乏的情况下,我们老师责任重大,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希望。“爱满天下”,方可桃李芬芳。只有教师对留守学生付出真心、真情,才能使他们在友爱中学会关心,在自主中学会学习,在自强中学会生存,在奋进中学会执着,我们的班级才会出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境界。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桥中心小学201*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桥中心小学201*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桥中心小学201*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1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