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2:54:56 | 移动端: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

第X期第X组学员XX

201*年7月16日,作为XX师范学院的一名年轻思政课教师,在学院的安排下,我有幸和其他很多高校的教师以及政府宣传部门的同志们,一起参加了湖北省哲学社会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培训。在X天的集中研修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管理创新、国家安全形势、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湖北跨越式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重要讲座和专题报告。为我们授课的教员理论功底深厚,创新成果丰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有武汉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著名学府的资深教授,还有省社科院的理论专家、大型企业的高层,他们的授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扩大了我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增强了我的政治觉悟。同时,还通过课上课下与同期同学的交流沟通,收获了珍贵友情,学习了先进经验,可谓感悟多、收获大、影响深。现将本次研修的心得汇报如下:

第一,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理论层次。

本期研修学习期间,我们集中听取了以下重点专题报告:XXX教授的《发现风险规范与社会管理创新》、XXX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其对策研究》、XXX的《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XXX的《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支点历史依据》、XXX的《我与西海固的不了情》、XXX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XXX的《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XXX的《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劲牌企业负责人XXX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首先,这些专题报告多角度传达了中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加深了我们对前沿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深入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事业荣誉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再者,使我们对湖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支点地位、跨越式发展等有了更为全面的、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二,加深了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胡锦涛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给我们广大社会科学战线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了重大课题。

第三,对世情、国情和省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刻认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支撑教学,只有自己深刻理解、把握了理论知识,才可以用来说服、打动学生,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植入学生头脑。在具体的教学科研中我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具体实际;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作为思想政治老师,一定要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熟悉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改进创新,这样的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本研修班的学习,一个重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听取教育、科研、宣传、企业等战线领导的报告,我们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湖北在中部崛起中的支点作用和跨越式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这对我们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学习了先进的经验。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思考的深入,通过与同期同学的深入交流,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并学习借鉴了他们丰富的经验。此次研修给我们兄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学缘”,浓郁的“情缘”,为今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同学,他们分别来自全省各个高校和宣传部门,他们有的是教坛新星,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长期战斗在理论宣传战线;有的出了许多学术成果,有的实践经验异常丰富;尽管大家性格不一、年龄不同、单位不同,但都是一批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到参加本期培训后,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娱乐,让“同学”、“同志”这些称谓烙入彼此的心田。此次研修,作为工作时间最短的一名学员,从其他同学身上所学到的东西,我感觉一点都不比专题授课来得少。

通过本次研修,我决心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一个新的提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学习勤改造、加快革新思想观念。列宁同志说过没有先进的思想,就没有先进的行动。思想就是行动的先导。今后我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阅读最新理论专著,不断改造、纠正自己的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二是要迅速提升教学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我认为自己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狠功夫,一是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二是灵活的教学方法技巧,三是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三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虽然我们从事只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我们要努力把今天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建设和谐湖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建设和谐湖北的大潮中,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是一个明显提高。非常感谢学校领导把这次宝贵的机会给予了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扩展阅读: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总结3

第二十一期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总结

第五组学员林高标

201*年7月16天,我走进了广东省委党校的大门,开始了为期18天的、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学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集中听报告、研讨交流阶段,为期13天;参观考察阶段,为期5天。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使时间很快过去,转眼之间研修学习即将结束,通过这次学习和交流,我无论思想上、学问上都取得了丰硕的研修成果。

开学典礼那天,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我们充分认识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和任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站稳基本立场,深切体认世情国情民情,恪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并要求我们围绕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社会现实、自身素质建设作深入研究,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蒋斌副部长也对这次培训班提出了纪律,要求我们要转变角色,集中精力,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服从管理,把此次研修当作一种追求,真学、真信、真用,做到研有所得、修有所获。

研修期间,我们有幸参加了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暨优秀社科成果表彰大会,充分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

视和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热心关怀并寄予厚望。

研修期间,我们主要听了近十场专题学术报告,主要有温宪元的《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赖斌的《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曾凡光的《解读“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及意义》,陈鸿宇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罗必良的《改善社会分配,提高国民收入》,徐俊忠的《深化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李小鲁的《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郑永廷的《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意见》,李惠武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蔡禾的《新形势下如何和创新社会管理》,陈金龙的《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看建党纪念活动的历史经验和社会功能》,汪新生的《当前国际形势和对外国际关系》;开展了两场学员论坛,一是围绕省委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目标,谈谈如何推进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二是参加研修班的收获、体会,以及今后办好研修班的建议。

研修期间,每天下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10位成员广泛、深入地讨论了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生健康成长;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对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研修,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的信念。伴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个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方面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对部分学生信仰淡漠、理论淡化、价值虚无、集体观念不强深感忧虑,所以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修,我们更加坚定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才能步入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到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短短18天的研修,我们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研读报告、考察实践、撰写心得等形式的学习,既深入学习和逐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又较为全面和深刻地了解了我们的基本国情、基本市情,明确了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学习使我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接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伟大改革实践,使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我们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关系,更使我们深刻反省了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的使命和在当代

社会所应该扮演的角色等等。所以,我们认为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很有必要,也很为重要。

对于我们许多学员来说,能有机会参加并圆满结束这次研修,首先应归功于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科学安排,省委党校在学习场所、后勤保障上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其次应归功于全体报告人给予的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演讲。再次是全体学员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习机会的倍加珍惜。大家都能迅速转变角色,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校纪律,总是提前到教室,认真听课,认真笔记,认真思考,踊跃发言,表现出高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我相信这次学习必将对未来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谈谈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部张颢

(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班第21期第7组学员)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因此,红色资源的构成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的内容,二是精神层面的内容。物质层面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包括:静态的革命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则比较丰富,它积淀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和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资源的主体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是

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中心密切对应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主要集中于上海、井冈山、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西柏坡、北京等六大区域,另外还有一年多的长征时期。这些波澜壮阔、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绚烂的篇章,也留下了永远不灭的伟大革命精神。除去上海和北京两个时期之外,其余每个时期均有对应的革命精神:(1)以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201*年6月,江泽民在考察江西时把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24个字。其精髓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苏区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各个苏区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从历史的文脉来说,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第二,反对“本本主义”,深入实际调查,“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三,民主建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开拓进取,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精神状态;第四,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第五,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3)在历时一年多、行程两万五千里的英勇红

军的伟大长征中,形成了特殊的长征精神。其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时期,是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于1935年10月19日长征到达陕北,1948年3月23日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下,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将近13年的时间,亦称延安时期。这一时期占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几乎一半时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最主要阶段。在此阶段,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和实践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意识和公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意识和创业精神。(5)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工作近一年时间,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代表的西柏坡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以上五种主要革命精神以外,红色资源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隶属于五种主要革命精神的下位精神,如苏区时期的“兴国作风”,长征时期的遵义精神,延安时期的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整风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根据地、解放区形成的革命精神,如百色精神、沂蒙精神等;(3)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区域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所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情形以红岩精神最为典型;(4)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井冈山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前的革命精神,比较典型的如安源精神、“二七”精神、“八一”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红色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继续放射出新的光芒。在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了无数新的革命精神。具体而言,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在社会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红色资源的表现形态主要以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为代表;(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资源的表现形态则五彩纷呈:工业战线以“铁人”精神(或大庆精神)为代表,农业战线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军队方面以雷锋精神为代表,干部方面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科学技术方面(或知识分子方面)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3)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资源的表现形态则是与时俱进的,色彩也更为丰富多样:如体现农村改革的“大包干”精神(或小岗精神),体现城市改革的张家港精神,体现对外开放和“更快、更高、更强”的中国奥运精神(或女排精神),体现科技成就的载人航天精神,体现战胜自然灾害和灾难的98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另外还有体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张海迪精神,体现少先队员崇高品质的赖宁精神等。

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路径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大众教育资源的过程,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红色资源熏陶的同时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将红色资源(红色遗产)直接转化为商业性的、盈利性的红色文化产品,即通过以红色旅游开发为主的各种产业开发形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

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与体验,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为目的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由传统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成功转化的成果,是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良性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以井冈山为例,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峰峦、山石、悬崖、瀑布、溪流、云海、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等,更有7000公顷的原始森林,是国家5A级旅游区;同时,这里的红色资源也非常浓郁,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医院、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八角楼、会师广场、三湾改编旧址等,据统计,迄今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会大力推动井冈山革命老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且还是对游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现以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在传统革命老区,除了红色旅游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以外,其他以红色资源为标志的产业经济也在悄然兴起。如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开发了以沂蒙山小调、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红日、孟良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并正在成为临沂特色经济的代表;具有沂蒙红色风情的“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老区酒”以及“拥军布鞋”、“拥军独轮车”已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其实这些东西本身都很普通,正是红色资源给它们增添了诱人的魅力。而这些产业的开发也

使红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使红色资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得以普及。

第二,通过对红色资源的间接转化,即把红色资源既作形态的变化、转换,又作内容功能上的变化、转换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尽管在红色资源的直接转化过程中造成的直观效果和震撼力都较强烈,但毕竟覆盖面、普及性不如间接转化广泛,因此,要结合时代特征,深入挖掘和提炼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精神特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歌曲、舞蹈、绘画等文学艺术作品,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反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报刊杂志、普及读物、学术著作、教学用书和电子出版物,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广播、影视节目,编排出更多更精彩的展示中国革命恢弘气势的舞台节目,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带有革命故事情节的动画作品、电子游戏等。以上这些形式都是广泛和深入传播红色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调查显示,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改编的“红色经典”影视创作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该课题组曾对遍布全国各地的429名高中以上、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进行调查,发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教育、人物传记这三类影片是当年他们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最喜欢的题材。又如,201*年6月的大型情景歌舞剧《井冈山》在北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第三,通过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资源中蕴涵着丰富的大学生教育教学资源,其内容包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共产主

义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创新、创造精神和求实、求是精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荣辱观)等,这些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好素材,可以把这些内容通过多条途径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具体而言,就是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三元对接的教学模式,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相对接,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井冈山道路、延安整风与大生产运动、改革开放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人民群众观、共产主义崇高信仰等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其二是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让大学生到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实习等各项社会活动,比如到井冈山、延安革命老区开展红色采风活动,到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行改革开放调研活动,到贫困革命老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教育方面的下乡支农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红色资源蕴涵的宝贵精神和优良传统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头脑中;其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红色资源绽放出无穷的魅力,比如组织红色文化研究会,开辟红色文化论坛,举办红色文化演讲、红色歌会、红色晚会,参观红色文化展览,开展红色文学艺术创作比赛,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开通校园广播、电视的红色文化频道,在校报中开办红色文化专栏等。

这些形式对于加强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会起到强大的作用。

第四,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情景模拟、亲身体验、直接感悟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都留下了革命先辈和开拓者的深深印记。沿着他们当年的足迹,模拟当时的生活、战斗、工作场景,就会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和先进代表的深切怀念。以井冈山为例,可设计以下路线进行现场模拟和体验:(1)红军上井冈山路线:三湾→古城→茅坪→水口→大汾→大井,此路线可进行徒步行军体验;(2)重走4.8公里长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此路线可进行负重上山体验;(3)在红军战斗遗址模拟战斗过程进行强行军、抢占阵地等体验,例如奔袭五斗江、抢占七溪岭、奇袭新城等;(4)模拟红军缺衣少食的生存环境,在红军洞、密林中进行数天生存体验;(5)模拟红军通讯员送信(定向越野)、攀岩、溯溪、漂流等体验。通过以上情景回放、现场感受、亲身体验,人们就会真切地感悟到当年井冈山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众志成城、共同御敌的革命热情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普通士兵、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就会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第五,通过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群体性活动、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群体感化”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可利用“七〃一”、“八〃一”、“十〃一”等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纪念日,组织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观瞻仰爱国主义基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观、烈士陵园、纪念堂、纪念碑等,开展党、团组织活动。这些红色资源的

物质载体由于直观、形象、生动,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因而受到的教益也较大;其次,建议国家设立“革命烈士节”,建立公祭人民英烈的制度。在这一节日,由国家领导人带头,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以多种形式集体祭奠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再次,开发和创新适合各类人群心理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育形式。对党政干部可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对下岗失业人员可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成年人可以开展到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活动。对青少年可以利用升国旗、唱国歌以及举办讲座、演讲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会演、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以上多种形式的“群体感化”,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六,通过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一批经典红色资源网站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了使红色资源成为大众教育、大众普及的资源,各红色资源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教育新模式,使红色资源借助网络形成“燎原之势”,让更多的人通过远程的方式受到红色资源的熏陶。鉴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红色资源在全国红色教育资源中的崇高地位,建议由中央宣传部门指导,由江西、陕西、河北等省的宣传部门牵头,由当地高校、干部学院、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单位合作建立“红色井冈山网”、“红色延安网”、“红色西柏坡网”等,打造远程自我教育平台。各红色网站除了及时发布与当地红色资源有关的新闻和消息之外,还可利用网络的优势,将革命圣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发布到网页上,供人们浏览下

载,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还可以提供《十送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南泥湾》、《解放区的天》等经典红色革命歌曲,供人们下载传唱。另外,为了解决红色资源著名景点接待人数有限的矛盾,还可以利用全维模拟技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网上全维虚拟游览系统,将目前现有的所有展馆或雕塑制作成数字全维模型数据库,链接到红色资源网,上网者只需要配备简单的专业设备就可以通过点击鼠标进入网上虚拟展览馆,从而使观众远隔千里就能达到对红色资源的“近距离接触”,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辉煌成功经验探究

21期第七组学员厉明勤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历程,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谱写出了九十年的辉煌篇章。探究和总结其成功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党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伟大历史任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辉煌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虽然一路坎坷,其间濒临过绝境,也遭受过浩劫,但依然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满怀信心地阔步前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谱写出九十年的辉煌篇章。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历史经验,探究建党规律,对于我们党更好地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伟大历史任务,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此次参加研修班培训,使我受益菲浅。通过一系列学习,使我对党90年辉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萌生出探究党90年辉煌成功经验的念头。本人觉得中国共产党取得九十年辉煌的成功经验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六条:

一、善于学习,重视科学理论武装

中国共产党是个善于学习的党。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中国本土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而这就需要学习,既需从书本中学,更需从实践中学。周恩来曾要求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邓小平号召全党一定要善于重新学习,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江泽民强调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要求县处级领导干部讲“三讲”,第一讲就是讲学习;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党的第四代领导人又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胡锦涛对此强调:“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善于学习,才做到了与时俱进,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既善于学习,更一贯重视科学理论武装。理论是一面旗。掌握正确的理论,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成熟的主要标志。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实践证明,理

论越是丰富和发展,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越迫切,理论武装工作就越重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党意志,团结凝聚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形成强大的力量,排除“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克敌制胜,夺取革命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长期执政,关键就在于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这是一条确保党的路线方向正确性的成功经验。

二、善于代表民意,赢得民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两个先锋队”,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只有几十个人的小政党发展成为拥有77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多亿人民的执政大党?靠的是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能够凭着小米加步枪打败由美国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靠的是人民。曾经十分落后的古老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6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人民。离开人民的支持,就一事无成。党的90年的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什么时候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做得好,党的事业就发

展、就胜利前进;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办了不利于人民的事情,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因此,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三、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党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它既是一种高超的政治谋略,又是一种博大的政治胸怀,它实质就是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年毛泽东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条件时就这样谈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曾经反对过自己,并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人”。正因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政党,具有的博大胸怀与包容性,才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强大的敌人,组成并领导极其广泛的统一战线,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也才能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共同奋斗,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体现出我们党空前未有的博大包容性,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团结,而这种团结愈广泛,党就愈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历史使命就愈能更好地实现,愈能铸就党的事业辉煌。

四、善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一个不断探索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如何革命、建设和改革,以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90年。党的探索之路充满荆棘,异常艰辛,既取得过披荆斩棘、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辉煌成就;也犯过严重错误,甚至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先后犯过右的错误和“左”的错误,使革命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任的政党,它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能坚持真理,直面错误,及时修正错误并汲取教训。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即1945年4月下旬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地总结了那段历史的经验教训,使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策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党又先后犯了“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严重错误。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即1981年6月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同样以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作了深刻总结。“决议”指出:我们

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那样严重的错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过去采取这个立场,曾使我们的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今后继续采取这个立场,必将引导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对人民负责任的党,它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这场内乱。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义无反顾地走上社会主义改革之路。邓小平讲到这段历史时说过:“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这个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这说明党基于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修正错误,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使过去遭受的挫折由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的巨大进步得到了补偿。这正展现了党的强大生命力,是对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最好诠释。

五、善于冲破思想樊笼,勇于开拓创新

善于冲破思想樊笼,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冲破思想樊笼,勇于开拓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表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用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述,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们的理论创造和革命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声明,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对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党克服了在党内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并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一方面在理论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开创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创立和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地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实现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的基础性作用,创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创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创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强调并重视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积极探索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并取得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的成就。

六、善于把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与推进党领导的事业相结合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然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是党建的目的,其目的在于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必须把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与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根据我们党一贯遵循的“党的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这一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概括的一条重要经验。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核心是紧密结合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践开展党的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党的建设来保证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过去,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建设是围绕着“武装斗争”这个中心工作来展开,“党指挥枪”的原则的确立、“支部建在连队”等党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都是“党的建设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这一党在当时的中心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正因这一点,我们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既成了党的理论家、思想家,又成了战略家、军事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这一方面经历了一些曲折。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坚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逐步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围绕全面贯彻这个基本路线开辟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重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前,我们党十分重视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工作,确保全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确保我们党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总之,把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与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促双赢,这是我们党取得事业辉煌的又一宝贵经验。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第21期第二组学员张书光(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

我作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思政部教师能和其他很多高校的教师以及一些党校工作者一起在广东省省委党校参加201*年全省哲学社会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培训,我感到特别的荣幸。虽然培训时间仅有半个月,但是该培训学习还是受到了省委领导、宣传部领导及党校领导等有关部门、组织高度重视和关怀。培训期间省里相关领导以及一些高校相关专家的讲座对我的思想冲击很大,犹如发生了一场思想革

命。总结这段时间的培训心得我深深地体会到,党校培训班的课程设内容丰富,课堂讲座精彩生动,讲课老师理论与实践造诣深厚,社会考察意境深远,生活安排的十分周到舒适,这些都让我倍受感动,同时又收益良多。因此概括起来,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教学效果明显

此次培训采取了讲座和讨论相互交织进行,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有感性认识迅速发展到理性认识。此外,对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让我们更加心同身受感到广东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广东的近现代史。这次参观学习让一些存在于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过时的思想及时转变过来,使我们感到能为建设幸福广东出点力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是学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

从省委宣传部蒋斌副部长的动员讲话,以及省委宣传部赖斌副部长的讲座;从省社科院的温宪元副院长、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等专家学者的专题集中讲授,以及学员分组讨论和全体会员参加的小组代表汇报发言,都让自己再次学习了了大量丰富而有益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最新信息,这里面不仅有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知识,还有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知识等。这些知识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安静下来,深深地感到,只有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才是解决自身当前瓶颈发展的的关键所在。

三是开阔了眼界。

这次暑假党校培训,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很多主讲人大多都是在某些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学者;讲座的内容设新颖全面,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比如,邀请学术权威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获得“长江学者”“珠江学者”荣誉的罗必良教授讲解改善社会分配,提高国民收入的话题内容。还比如邀请政府高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改办主任赖斌讲解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赖斌副部长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还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讲课内容非常的鲜活生动;再比如,安排全体学员分成很多小组讨论,不仅激发了大家的思维,使大家的思想都发生“大风暴”,还增长了学员们的团队精神,等等,以上大量活动内容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的信息。它不但拓宽了自己判断事物发展的视角,而且还提高了我们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是认识了很多朋友。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来自省内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师,以及一些党校的教师等,能够聚在党校一起学习交流,机会实属难得,从他们那儿我学到很多知识,也了解了很多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结交了很多教育战线上的很多朋友,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的更好教学提供了重要帮助。正如省委宣传部蒋斌副部长在开班动员时所讲的“要充分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努力做到学习、实践、总结、提高”。如何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真正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新的提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立大志、加快革新思想观念。列宁同志说过没有先进的思想,就没有先进的行动。思想就是行动的先导。所以,以后一定要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努力多读点有知识营养的书籍;多学会运用理论观点撰写一些调研文章或调查报告;多运用调研成果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锻炼和积累,努力创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切实驾驭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奠定思想基础,为努力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提供保证。

二是要迅速提升教学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通过培训学习,自己应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第一是丰富的业务知识,第二就是要加强再学习能力。因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必须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准备。最后,就是应急能力。特别是在面对计划中的事情时,突然遭遇了超乎想象的计划时,应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当前的时代,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展现才能的平台。虽然我们从事只是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但也是为社会的发展更美好做贡献,也是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我们要努力把今天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建设幸福广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建设幸福广东的大潮中,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党校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真心的谢谢组织者和主办方,以及教导过我、帮助过我的朋友、老师和干部,谢谢你们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谢谢你们陪我度过了这么一段繁忙但快乐的时光,谢谢你们带给

我的美好回忆!

第二十一期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教研骨干研修班学习心得

第21期第一组学员谢雄伟

201*年7月16日,本人非常荣幸成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第二十一期学员。在这二十多天的集中研修学习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扩大了我的研究视野、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增强了我的政治觉悟、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可谓感悟深、启迪远、信心足、收获大。如今这一期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在省委党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周密安排下,在组织员和班委的精心管理和组织下,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件,聆听了省委党校、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领导所做的学术报告,也有幸听了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而且作为学员我们也经常相互讨论重大理论问题。自我感觉收获非常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第一,学习内容全面、深刻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我们集中听取了以下重点专题报告:省社科院副院子温宪元的《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斌的《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省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曾凡光的《解读“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华农罗必良教授

的《改善社会分配、提高国民收入》、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教授的《深化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山大学汪新生教授的《当前国际形势和对外国际关系》等。首先,这些专题报告多角度传达了中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加深了我们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深入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事业荣誉感,重新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再者,对广东省当前经济形势、文化教育发展状况等有了更为全面的、更为深入的认识,也让自己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与担子的沉重。作为一名社科理论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密围绕“十二五”时期的宏伟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研究回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加强学术规范,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促进学科发展。

第二,加深了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问题。20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不仅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宝贵经验,而且立足新的世情、国情和党请,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展望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胡锦涛总书记用了四个“坚定不移”明确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为我们

今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指明了方向,彰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也将从“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变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理论突破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的目标、进程等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胡锦涛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给我们广大社会科学战线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了重大课题。

第三,对世情、国情和省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老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用这些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去支撑教学,用

自己深刻理解了和把握了的理论去讲解,去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使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自己的、别人的种种实际,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而且要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说明和评述,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当老师的一定要了解学生中有什么热点难点问题,并且认真加以梳理和研究,这样的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本研修班的学习,一个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听取教育厅、党委宣传部等部门领导的报告,对全世界、全国及广东省在教育、科技、产业转型、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这对我们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识。通过听取各个部门的报告,我们世界发展的大势、对国家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省的省情、各地区的区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广东省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进程及检验发展的标准有了全新的认识。

最后,各方面收获大。

本次研修学习期间,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思考的深入,收获的还有弥足珍贵的友谊。此次研修给我们兄弟社科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宝贵的坦诚的交流机会,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学缘”,浓郁的“情缘”,为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同学,他们来

自全省各个高校,他们中有的是教坛新星,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出了许多学术成果,有的善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他们中,有的人自信满满、善于交往,有的人矜持含蓄、谨言慎行;尽管大家性格不一、年龄不同、单位不同,但他们都是一批充满理想和热情的高校老师。来到党校,大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同遵守学员手册,让“同学”、“同志”这些称谓烙入彼此的心田。此次研修,我们收获不仅是一些“大智慧”,也得到了一个“大家庭”。

虽然本期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即将圆满结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感悟如此之深、启迪如此之远、信心如此之足、受益如此之丰,再次衷心感谢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教育厅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衷心感谢省委党校为我们在教学实践内容上的精心安排和悉心指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2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