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学年教师培训总结
畎桥中心小学201*学年教师培训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县201*学年教育工作发展的素质提升工程总体部署,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作出了贡献。二、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本培训业务指导小组和校本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订了明确的工作职责与要求,负责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健全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和各项专项制度,制订校本培训规划和计划,落实措施。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并组织了考核工作。
(二)创新载体,优化形式
今年,在教育局、教研中心、教师进修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积极创设新的载体,创新研训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载体之一:校际联谊促成长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201*年11月25日,畎桥小学部分教师至长兴三小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共展示了四堂课,由畎桥中心小学的彭城云老师执教四上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张萍萍老师执教四上语文《颐和园》、熊有杰老师执教三上数学《可能性》、许红星老师执教六上英语《whatdoesshedo》,长兴三小相关学科教师参加了活动。四位老师从基础知识的训练、知识的综合应用、思维能力的发展等不同的角度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后,四位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听课教师作了点评。最后,三小文宏章校长和畎桥小学李军校长均表示,校际共建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为两校老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平台,今后应该使之经常化、规范化,从而加快老师专业成长的步伐。5月25日,长兴三小与畎桥小学联合举行了“同课异构促成长”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活动还邀请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范新林老师示范指导。活动研究的内容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练习》,由畎桥中心小学的严美兰老师、长兴三小的顾海英老师和特级教师范新林老师共同执教。上午,三位老师从基础知识的训练、知识的综合应用、思维能力的发展等不同的角度为大家呈现了三节精彩的练习课。下午,三位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随后,范新林老师对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作了点评,并结合小学数学新版课标谈了他对小学数学综合练习课的思考,他认为综合练习课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巩固的同时,更应该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注意综合练习课“基本训练、变式训练、拓展训练”层次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某一道题目的层次性,关注所有学生的认知,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都能解决,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范新林老师的发言为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提供了综合练习课教学的一种思路,使所有老师明确了方向,老师们表示,活动后还要选择不同的内容继续深入研究。
2.载体之二:外出学习拓视野
5月12日,畎桥中心小学7位班主任与长兴三小16位班主任赴龙游桥下小学举行了班主任德育论坛,论坛的主题是“聚集班级文化建设”。本次班主任论坛活动在龙游桥下小学进行,班主任论坛由该校副校长王芳主持,分管德育的傅爱君副校长作了题为《七色花瓣架桥,追求精彩童年》的德育课题报告。接着,由两校的优秀班主任周永芬、严建英等作了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最后在桥小刘智松校长的带领下,全体人员参观了该校的班级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本次活动给大家深刻印象的是桥小以“七色花”(红色行为自律花、橙色勤思好学花、黄色书香阅读花、绿色和谐交往花、青色才艺展示花、蓝色无私服务花、紫色社会实践花)为载体的学生德育管理模式,每个年段都有达标细则,每个班级都有争花展示台,七色花德育管理模式使桥小的德育教育生机勃勃。桥小虽小,但几乎每个角落都充分利用,楼梯间或是楼道上的学生书吧、教室书柜、办公室综合评价表、空中花园、车库里的交通标志、师生健身室等,使整个校园内散发着浓浓的文化及育人气息。
3月5日至9日,教导主任彭成云老师与长兴三小教科室主任张爱忠赴杭州市长寿桥小学进行为期一周学习。4月15日至19日,我校教科室主任李文贵与长兴三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赴杭州市长寿桥小学进行为期一周学习。长寿桥小学是杭州市实验学校,富有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素以高效创新的教育教学追求和严谨求实的办学风范享誉社会。该校是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教师成长“鹰架俱乐部”、“一点研究”基层教师开展科研途径与方法成为学校发展的亮点所在,在全省居领先地位。尽管时间短,但在学习期间认真按照学习计划,向该校中层干部虚心讨教,学习该校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求实的教育理念,针对自己学校存在的不足,相互探讨,寻找发展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两位老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教学业务要精,教育理念要新,工作热情要旺,团队精神要紧,才能使学校的办学品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回校后,两位中层干部按照计划与全校的老师进行了交流。
5月4日至5日,我校中层以上干部赴桐乡茅盾实验小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考察,实地查看了该校班级管理、布置,校园文化墙。全体成员对该校的小淑女、小才子评选、班级布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载体之三:课例研究谋发展
课堂教学研究始终是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关注点和兴奋点,课例研究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实战性强等特点,易于为教师所接受。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同课异构的模式,同年级教师同上一节课,课前教研组长将上课内容引发给同组教师,同组教师全部参与进行独立备课活动,通过教师的不同课堂展示,全组教师进行研讨。由于内容课前熟悉,且参与了备课活动,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有话可说。
3月7日,3月14日,我校汤丽丽和李文贵两位教师共同执教二年级下册《葡萄沟》一课。课上,两位教师依据学情,从不同角度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语言精炼,知识讲授清晰,情境创设有效,有效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后,两位教师交流了本次备课的过程与想法,与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活动前一周,由教研组长确定上课内容,分别为二下语文《葡萄沟》和六下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全体语、数教师进行独立备课,在业务学习时交流备课体会以及对教材的处理,以抽签的形式确定一位上课教师。课后全组教师针对该堂课的教学流程与效果展开评议,集思广益,对教学流程作出修改。然后,抽签确定第二位教师再进行执教,随之进行三度议课。
这样的尝试,注重了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对照,讨论,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三)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1.A类培训求落实
指导教师自主选课。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布置每位教师自主选课,并要求教师选课一要根据自身成长的需要,二要切合培训对象的条件,认真解读培训方案,三要满足工作要求。在这样的指导下,教师自主选课的成功率大幅上升。
督促教师认真参训。凡通过校级审核、培训部门审核的教师,学校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参训,教导处为教师外出培训安排好课务,教科室为教师发放培训通知,一年来,学校审核通过的教师共计32人次,参训教师合格率达100%。
2.B类培训促提高。
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县教研中心联系,将我校青年教师送出培训。如我校张丽艳、熊有杰、汤丽丽老师成为县品德与社会、数学、语文青改组成员,积极参加县教研中心的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素质。青年教师许红星参加县英语教师师徒结对活动,拜县级名师为师傅,虚心向师傅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年来,学校共安排91人次参加了市、县各类培训。
3.校本研训谋发展
“活动促进”: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全体教师参与有关课程或活动的设计,是促使教师迅速成材的一个有利的渠道。
(1)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同年级教师按相同课型、相同内容先一起进行备课研究,然后分头执教,这项活动极大促进了新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掀起了比学赶帮的高潮。
(2)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为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除教研组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外,学校邀请了县教研中心教研员及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教育局调研室、县教学名师等来校进行讲座、听课、交流等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自信心,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推门课活动
开学初,学校对教师提出听课总体要求,即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为能顺利完成学校提出的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听推门课活动。
(四)认真开展教师培训考核工作
根据教育局开展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精神,我校认真开展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评估考核,做到以评促培。考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教师要把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或案例、课件制作、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及时上交学校,相关处室、教研组等应将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的考勤记录情况整理、统计上交,这些都作为校本培训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部分,学校教导处及时统计好教师外出培训、校本研训等参与情况,作为教师培训主要依据。
一年来,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涨,截止五月底,学校全体教师均参与了各类培训,200学分以上的教师3人;150200学分4人;100-200学分4人。三、培训成果
通过一年来的培训活动,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基本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优化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有5篇教研论文获市、县级以上奖励。立项课题3项,结题5项。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类竞赛24人次。经过努力,我校已初步打造了一支师德好、观念新、素质高、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我校全面推进优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年来的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有待于改进的方面,比如小部分教师素质仍然不高,能力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原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培训的产出率依然不高。只有学习精彩,教育才会有精彩;只有学习成功,教育才会成功。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把学习作为教师夯实专业成长的基础,把实践作为教师把握专业成长的关键,把创新作为教师孵化成长的机制,不断探索实践,使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目标不懈努力!
扩展阅读:201*年度新教师培训个人工作总结
201*年度新教师培训个人工作总结
上宝中学张勇
转眼之间,201*学年就要结束,过去一年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影响和指导意义,特别是新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各位专家的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在今年的培训中的一些体会一、在培训学习、交流和反思中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远程网络培训学习,交流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加深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初中新课程改革着眼点之高、视野之开阔、创新力度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课程改革无法比拟的。这次课程改革从研究先进国家的基础教育经验出发,提出了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是一个着眼于21世纪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强国富民的战略大计。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要求把课程标准、课程体制、课程内容、教材、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改革,全面的落实到上海初中校园和课堂,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全国初中生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一代人乃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只靠行政命令、下达计划、布置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更要靠广大教师的热情投入和不懈的努力,还要靠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作为身临这场课程改革一线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二、培训中对几个问题的粗浅思考
1、建设专业化素养优良的思品教师队伍是深化思品课程改革的关键
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学校,而这个主战场的前沿在课堂。因此,投身于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专家、教授、学者和一线教师敏锐的观察和意识到课堂是学校中最小的细胞,学校中最基本的单位,但正是这个细胞和单位承载着新课程的所有希望。因此,“关注课堂,走进课改”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重识课堂,透视课堂,研究课堂,变革课堂”是关注课堂的基本方法。决定课堂命运的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思品教师优良的专业化素养是深化思品课堂改革的关键。当前最大的难题,既不可能全面引进,也不可能全面更换,只能从现有的初中思品教师队伍经培训、学习、交流、提高后演化而来。首先,通过远程网络培训使新教师认清初中课程改革的形势,使每一位教师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树立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姿态,积极投身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之中,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习理解《初中思品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交流、创新和提高。
第二,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团结、和谐的学校学术氛围;倡导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思想。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立志成为教育教学的学术专家。只有教师树立了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思想,才能在民主、平等、自由、团结、和谐的的环境中,抛弃功利思想,静下心来潜心钻研业务,完成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道路。
第三,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大力开展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等组织的专业学术研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思想上的交流不同于物与物的交换,两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交流的结果,将使每个人产生两个或更多的思想。重点培养自己的名师,使他们经常走出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取经回来带动一片。同时,把外校的名师请进来,传经送宝,举办专题讲座,全员培训本校教师。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这次网络远程培训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在线交流、经典剖析、名家点评,让我们真正对新课程改革有了较深的认识,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媒体网络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不但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信息大平台,更为顺利实施初中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好这一便利的条件,开展范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第五,教师自己还要树雄心。要有争当名师的雄心,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一年来,本人潜心于初中思品教学及其研究。从我的经历中,我得出的结论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主要靠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2团队协作、全员参与、勇于实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交流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需要反复学习、深入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细心体会反思。要真正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是需要经历一番认真的思想斗争的过程。实施初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感觉到茫然、无奈。解决的办法就是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集思广益,利用集体的大智慧,可以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事。只有全员参与,课程改革才能遍地开花。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团队协作、全员参与、勇于实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3教学方式的改变始终要服务于“三维教学目标”
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改变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共振(或共鸣),使教与学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一核心,即教学方式的改变始终要服务于“三维教学目标”。4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恰当的选择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失误和偏差,则我们损失的是一代人,是一代祖国的建设者。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要慎之又慎,特别要处理好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的关系,好的传统仍需要坚持,过时和落后的一定要扬弃,而且选择现代的教学方式,还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要看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又要看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实际,还要看教学的环境和学校的教学设备。全方位考虑,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做出恰当而正确的选择。
总之,初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初中教育当前和长远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存在困难、阻力、压力、困惑是必然的。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既是一个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又是一个课程改革的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去参与这场改革,创出一条改革的光明大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学年教师培训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学年教师培训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