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诗歌总结

诗歌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3:05:06 | 移动端:诗歌总结

诗歌总结

诗歌答题方法总结高三专题复习

一、各类诗的主旨:

送别诗:1、依依不舍、离情别绪、离愁、离别的伤感,2、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3、友人的担忧

边塞诗:(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保家爱国、建功立业的豪情。(2)、描绘戍守战斗场面,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反战主题。(3)、描绘征人与亲人的离别情绪,表达思乡思亲的主题。(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边塞人民的生活状况。怀古诗:(1)、借古讽今或伤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2)、怀才不遇的愤懑

(3)、对英雄的赞美、敬佩,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对比用典)

咏物诗:(1)、赞美大自然(2)、赞美人的精神品格(3)、寄寓个人的理想抱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春:(1)初春美好生机力量、希望喜悦

(2)暮春春怨

伤春美好将逝韶光易逝伤感闲:(1)闲愁:闲置之愁女子闺怨之愁(2)闲适杜甫诗的主旨:(1)忧国忧民

(2)痛恶战争同情百姓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漂泊异乡、老年多病的孤寂、伤感(5)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与苦闷象征漂泊无依的意象有:浮云浮萍柳絮孤雁孤舟二、1、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是什么(身份+性格+形象意义)

景物形象:题型a概括画面(时间+地点+意象及其特征)b抓住了某某意象,描绘了某某意境,渲染了某某氛围,抒发了某某情感事物形象:(1)总结概括诗中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尤其是内在的神韵(手法可点出:隐喻、自况、象征、拟人等)(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剖析所寄托的情感。(例如《野菊》)

2、诗歌的语言:平淡质朴、清新自然、明快洗练、绚丽婉约、简洁含蓄、沉郁顿挫、豪迈旷达、雄奇飘逸、清健俊爽、雄健高昂、苍凉悲壮、茫远辽阔、通俗易懂、绮丽香艳、朦胧隐晦、缠绵凄怆、口语化

赏析语言特色答题步骤:

准确概括其语言特色

结合诗句分析

表达的情感及作用3、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

描写正面、侧面;细节白描动态、静态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2)、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拟人通感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叠字(3)、表现手法:用典抑扬象征虚实动静托物言志衬托烘托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

赋比兴反客为主(对写法、想象)名词意象排列

三、各类问题的答题步骤1、“炼字、炼句”四步法:(1)解释(2)点手法(3)点效果(4)主旨情感2、写景的角度或特点:声色(色彩);动静;五觉(尤其是听觉视觉和嗅觉);远景高低;时间空间;正面侧面;粗细或点面结合;景中含情。

3、景色画面:题型a概括画面(时间+地点+意象及其特征)b抓住了某某意象,描绘了某某意境,渲染了某某氛围,抒发了某某情感。4、写景的作用:(1)内容上a写出了景物本身的什么内容特点b对抒情或主旨的作用(衬托,突出,借景抒情,铺垫等)(2)结构上a开头作用是总领全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等b中间作用是承接上文某某内容,为下文某某抒情做铺垫c结尾作用是以景结情,融情入景。

5、意境:由哪些意象(挑全)营造了什么样(四字或八字形容词)的意境,渲染了某某氛围,

抒发了某某感情

6、叠词的作用与赏析:点出叠词的手法(叠词)内容上强调了事物的某某特点(物性)表达更强烈的某某感情(情思)朗读上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增强表达效果(音韵美)

5、双关:表层意义;深层意义即象征比喻意义等;表达的感情及效果6、情景、动静、虚实的角度:写了某某景

抒发了某某情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写了什么动静写了什么静景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写出了某某内容或情感

某某处是虚写,

某某处是实写

以虚衬实,虚实结合

写出了某某内容或情感

7、分析诗眼:(1)点出诗眼(动词或形容词)(2)点出手法

(3)描绘了什么景象画面或者人物形态(4)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所有诗歌鉴赏答题都应该结合解释诗句、围绕四步法作答。

扩展阅读:诗歌总结

学了三首诗歌,我们对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一下小小的总结:1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情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2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

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

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3诗歌的分类:略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体诗。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意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

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4读诗以及诗歌鉴赏的方法: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诗要总结方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鉴赏的方法: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

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例如:杜甫的秋兴八首看到诗后,问自己

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

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明确:1、题目意思: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2、诗句意思: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1、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凋伤”

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结合时代背景)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结合时代背景)3、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4、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5、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

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艺术技巧:

1、对偶颔联颈联。具体:[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丛菊]对[孤舟];[两开]对[一系]2、借景抒情总结: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补充:什么是对偶

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仗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登高的赏析: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⑵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探导: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明确:(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明确: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由此看来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的化身。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1)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2)什么叫登台呢?联系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答。

明确: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3)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

明确:“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

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艰难苦恨繁霜鬓”(2)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3)“苦恨”和“新停”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明确:国难当头,杜甫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他的心情一定是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多病。而“新停”又是“刚刚放下”。“新”与“苦”都是副词,两相对应。这两句,词相应,句相同。“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分别是“非常痛恨两鬓染霜”“刚刚放下浊酒杯”之意。(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

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诗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诗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诗歌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2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