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街道社区建设总结及思路
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保障
大关街道社区建设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过去五年,大关街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建设品位,社区建设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XXX余万元,先后建成西二社区、东一社区、西一社区、德胜社区、南苑社区、翠玉社区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站。今年初,东二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2、探索队伍提升新途径。创建杭州市首家社工俱乐部,开展新颖、丰富、形式多样培训,拓展视野,提高社工主观能动性,增强社工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构建干部(社工)定向锻炼培养机制,通过对干部(社工)轮岗、交流、上挂等到业务科室,培养一段时间,如工作表现优秀,留用科室,或返回原社区提拔为副主任等,以此来激励和锻炼年轻干部,储备人才。开展社工“五四”学讲会,每周五下午四点,社区社工齐聚一堂,大家重点交流一周来所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寻求解决办法。打造党员“三先汤”品牌,社区大事党员先知,社区难事党员先议,社区实事党员先做。继续发挥“三先”品牌的作用,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凝心聚力,深化创新争优的一个载体。
3、综合体模式打造居家养老工程。街道高度重视以民生保
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保障和服务力度,多形式、多层次探索完善养老新机制。先后投入500余万元、腾空新建201*余方,成功打造七彩阳光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以一所“阳光服务会所”、一站“助老驿站”、七大服务品牌为主要载体,建立健全辖区60岁以上老人个性化健康档案,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生活保障服务、文体服务、志愿服务等12项全方位服务。目前,阳光食堂已为203位老人提供固定用餐并享受折扣、为127位老年人享受送餐服务。食堂开办至今已免费上门送餐15000多人次;阳光健康坊结合每月一次的阳光使者便民服务活动,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健康宣传、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阳光信箱收集民情意见建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南苑阳光驿站现备有8张床位,已有7名孤寡老人入托;“和谐理事协会”成员有43人,涌现了一批热心、正直、敢于说真话的“和事佬”。
4、一社一品呈现趋势。西一社区的百姓书场、大关实验京剧社,东一社区的健身气功队,南苑社区的秋之韵艺术团,德胜社区的新芦栖丝竹乐队等均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百姓书场”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区服务项目。“京剧票友会”成为杭州市最大的京剧爱好者社团之一,先后荣获西湖新梨园开园演出一等奖、天津“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银奖,“跳财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初京剧社还受邀参加革命电视剧《护国英魂传奇》拍摄工作。新芦栖丝竹乐队,被誉称为民间的“十三乐坊”,先后荣获浙江省首届艺术团队文艺会演暨201*年省民族民间乐团(队)大赛银奖、201*年浙江省江南丝竹音
乐大赛荣获金奖、201*年香港〃国际江南丝竹团体赛非职业组比赛一等奖。
5、草根文化品牌凝聚人心。全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入40余万元,开展历时三个月的“爱〃在大关”草根人家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发动海选、自主参与、专家评委、群众投票的方式,组织才艺、红歌、作品、舞蹈、戏曲“五秀”专场活动10场,群众参与10000余人次。充分挖掘、展示辖区“草根名人”的独特魅力,回顾、收集、浓缩一批展现大关15年发展历程的感人人物、故事,并编印和发行《草根人家》书籍,草根文化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赞同和市区领导的认可。
今后五年街道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区委六届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宜居、人文、幸福的新大关。
工作目标为:构建十五分钟便捷、舒适、周到的生活服务圈,建设建设宜居、人文、幸福的新大关。
主要措施为:
1、队伍建设再提升。巩固深化干部(社工)定向锻炼培养机制,通过对干部(社工)轮岗、交流、上挂等到业务科室、职能部门,培养一段时间,如工作表现优秀,留用科室,或返回原社区提拔使用。不仅在街道职能科室挂职锻炼,而且可以延伸到岗位区职部门进行锻炼,鼓励社工到区一线岗位锻炼,鼓励街道
机关工作人员到社区挂职锻炼。推广社工“五四”学讲会,不仅在社区开展,而且在街道机关,尤其是工作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的科室,充分发挥有经验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激励,提升能力。
2、特色文化再锻造。围绕文化共参与、创品牌、增亮点的目标,实施大关文化特色工程,以“大关草根文化年”系列活动为载体,发挥32支文体团队的带动效应,提升推出一批百姓书场、新芦栖丝竹乐队、京剧票友会等精品文化团队,挖掘评比命名一批特色文化场所和特色文化家庭。实施“金阳光”工程,解决辖区困难居民、双职工家庭子女放学后老师管不到、父母无力管、子女自己管不住的教育断层问题,努力满足特殊群体子女教育需求。放大“五老工作室”社会效应,发挥老战士、老教师、老艺人、老技师、老模范传、帮、带的作用。开展草根奥运会,发行《大关街道草根奥运记录榜》,评比大关草根奥运之星。同时,激励草根文化团队做精做亮,能走得出去拿得出去叫得出响,实现展示共享;加强文化投入,进一步完善街道文化中心设施和社区文化场所,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搭建平台。
3、居家养老再深化。结合街道实际,不断巩固、完善七彩阳光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注重实效、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掌握服务对象需求,进一步开展全方位调查,摸清老年人多方面的现状,根据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新办法实施新服务,如开设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性商店。实施“金拐杖”工程,解决独居、孤寡、残疾人等困难老人的生活需求。实施“金管家”工程,为社区有困难的老年群体提供管家式服务。加大投入,调整完善街道
阳光食堂、德胜爱心食堂,采取优惠措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用餐。逐步放大“社区养老”服务效应,推广南苑社区助老驿站模式,打造东二社区助老驿站。探索与街道下属企业奥航家政公司建立老年人家政服务外包机制。加强助老助残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4、一社一平再培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的基础组织作用,扎实深化社区“一社一品”建设,集中力量培育1-2个精品特色社区;深化西一社区百姓书场、大关实验京剧社,东一社区健身气功队,南苑社区秋之韵艺术团,德胜社区的新芦栖丝竹乐队等各具特色的“一社一品”文化品牌。
今后三年社区建设便民服务项目、民生重点服务项目有以下三个:
1、拓展便民服务一条街。位于八丈井东路,约50米长,现有便民服务点17家,主要从事家电维修、管道疏通、自行车辆维修、汽车补胎、便民理发、缝纫等。未来两年,大关街道将投入200余万元,拓展为整条八丈井东路,长600米,便民服务点60家,覆盖家电维修、电子产品维修、自行车电动车维修、缝纫修补、理发、精品小吃、五金等行业服务,为居民提供维护、购物、小餐饮。
2、推广助老驿站服务模式。南苑社区助老驿站,作为社区托老所,有床位,有休闲娱乐场所,有专人照料,有固定餐饮,有志愿者服务。未来三年,大关街道投入300万元,以南苑社区助老驿站为总供养中心,逐步放大“社区养老”服务效应,
推广南苑社区助老驿站模式,打造其他7个社区社区助老驿站,作为大关街道居家养老助老服务站的服务点。
3、扩大老年食堂覆盖面。大关街道将加大投入,调整完善街道阳光食堂、德胜爱心食堂,采取优惠措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用餐。以阳光食堂为例,凡是大关辖区范围内的困难、低保、孤寡老人及持有二级以上残疾证的常住居民,均可享受优惠就餐服务。目前,有203位老人在阳光食堂固定用餐。除了就近用餐,我们还为辖区老年人127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在一年内,大关街道投入40余万对西三苑阳光食堂进行调整,投入30万对德胜爱心食堂进行提升改造,力争实现大关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用餐全覆盖。
扩展阅读:广东路街道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
广东路街道社区建设、老年工作总结
今年广东路街道社区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政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关心下,认真推进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基层社区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不断推进,社区功能日益完善。现将我街半年来的社区建设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社区管理
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改革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街道党委办事处切实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构建领导组织体系入手,强化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整体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一是建立了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坚持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设立了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三级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同时,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以及落实的具体措施,保证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二是研究制定了社区建设的办法和措施。街道党委办事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我街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广东路街道社区建设发展规划》、《街道党员领导干部社区联系点制度》及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再就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具体指导性意见,明确了我街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把社区建设远期、近期的奋斗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社区,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评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夯实基础,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
社区建设始终按照“社区建设要有亮点”的总体要求,坚持“硬件设施上档次,软件建设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作为落脚点,不断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社区功能日益完善。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今年,我街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教育”,组织社区干部群众进行学习座谈,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居委会工作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思路,增长才干,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并认真组织居民群众对各居委会干部进行了逐个评议。党委及时对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讲评。确实把思想认识从脱离人民群众、漠视群众利益不良倾向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是不断加大社区硬件设施、美化社区建设力度。今年在社区建设方面着重抓好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一方面对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好的单位进行重点奖励和指导,提高各社区改造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针对性,葵花里社区准备建造一个约300平米新型社区办公大楼,建筑施工图已设计完成,其它各项手续正在办理当中;安全里社区也准备在东方名居前建设一座办公楼,面各约为200平米,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截止目前,我街道11社区全部为达标社区,其中广东路、和平小区、湖南路、荷花坪、湘江东路、临江路6个社区为示范社区。另一方面,街道党委下大力气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对道路进行整修,对辖区内的所有道路路牌进行了重新设置,约50块。现在社区整洁卫生。居民群众反映很好。
三是认真抓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规范管理。我们把重点放在对社区的全面规范管理上,街道加强指导和督促力度,各社区设立了党支部、团支部等机构,组织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平小区等5社区在业已形成的居民小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一长三员”制度,各楼栋都配备了楼栋长,计生信息员,卫生监督员,治安协管员,进一步细化了社区工作,把管理服务送上门,体现了社区工作的人性化。管理机制也进一步规范,居民大会制,民主监督制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目标。
三、老年工作富有特色街道老龄工作严格按区老龄办工作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现“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开展丰富多彩老年文体活动,组织社区老人腰鼓队、文艺宣传队在各社区循环演出,营造了浓厚和谐的氛围;二是开展敬老、爱老宣传活动,促进了全社会敬老、爱老意识的提高。三是积极为老人办实事、办好事,首先是对辖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分类摸底登记,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其次是对困难老人进行帮助,春节期间,街道党委办事处对辖区43户困难老人进行了慰问,为他们送去米、油、衣服及慰问金折合人民币共计约2万余元。,葵花里社区孤寡老人何姣娥生活不能自理,湘江东路的孤寡老人凌仁初生活困难无房住,我们与区民政局联系,把他俩安排进酃湖敬老院安度晚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来,我街的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珠晖的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与“为上分忧,为下解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社区办公用房目前还没能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只能临时租住民房。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办公用房的问题,并下发了13号文件,但文件没能明确主管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谁都管、谁又都不管局面。二是社区专干身兼两职,工作琐碎繁重,待遇偏低。
四、下步街道民政工作思路
稳步推进社示范社区建设,按照创建任务分解办法,逐条、逐项抓好落实。首先要全面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其次多方筹资帮助解决个别社区办公用房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各种档案资料;第三要找准社区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强化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使社区成为“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病有所医、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安居乐业的社会大家庭。
201*年6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关街道社区建设总结及思路》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关街道社区建设总结及思路: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