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词语积累
归省絮叨航船撺掇凫水委实飘渺蕴藻踊跃聚拢弥散吞噬滹沱河木椽濯嚼蹊跷故弄玄机风烛残年
二、文学常识
1.《社戏》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
2.鲁迅,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3.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文章理解
《社戏》
1.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行叙述,用回忆的口吻叙述了“我”少年与农民孩子一起看社戏的情景。
2.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农村生活经历,刻画一群纯真可爱的农家少年,歌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女品德,也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3.写作特色:(1)作者运用情景交融和写意的手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生动又热情地描写了农村充满水乡特色的自然风光。(2)塑造了鲜活的人物性格,充分表现了农村孩子的纯真、聪明、能干和淳朴的民风。(3)朴实的叙述语言,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富于变化的结构安排、详略布置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滹沱河和我》
1.本文是由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写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叙述了“我”幼年时对家乡河滹沱河产生的情结,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炙热情感。
2.关于滹沱河的理解:滹沱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文章对滹沱河的描绘中都融入了作者浓烈的感情,不仅将自己的性格自比,把它比作与自己生命相依的河流,它更代表了“我”的故乡。它寄托着“我”对故乡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忘不了家乡对他的养育之恩。
3.本文的特色
这是一篇使用了大量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在往事的追忆中推进认识的叙事散文。其主要特色在于:(1)在往事追忆中推进认识(2)全文文字波澜曲折、层层递进、前呼后应、节奏尽然(3)出奇的描写(4)敬畏大自然,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重大主题。《藕与莼菜》
1.本文借景抒情,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想到故乡的那些具体内容:
(1)勤劳质朴、健康的男女藕农(2)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以及产藕的池塘和城外濯藕的、弯弯曲曲的小河(3)担藕上街的乡民以及卖藕的场景(4)本身没有味道,但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令人心醉的莼菜。《枣核》
1.本文以“枣”为线索,讲述了作者的一位旧时同窗在国外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故事。2.文章重点内容:
一时同窗对枣核的重视和珍爱,不仅郑重写信再三嘱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见到枣核后,把它们“托”在掌心,“揣”在衣兜。二是同窗的家,不仅细致地写出她的优美、充满现代化的住宅、车库,更主要的是描写她家中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花园、假山“北海”,表现同窗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巩固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凫水()归省()絮叨()吞噬()....木椽()拽()瞅()待价而沽()....洗濯()蹊跷()风浊残年()...
二、默写
1.君自故乡来,2.,散入春风满洛城3.此夜曲中闻折柳,三、课文理解
1.《社戏》中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表现在那些方面?
2.《滹沱河和我》中,作者对其有五次描写,具体内容是什么?
3.《藕与莼菜》重点描写了故乡的藕,这些藕有那些特点?怎样描写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上海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上海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