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总结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
1.背景:中共主张:代表中国人根本利益,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国民党主张:用内战的方式,夺取政权,实行一党专制独裁
2.原因:1)全国人民渴望和平2)蒋介石为内战准备时间3)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3.目的: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谈判,真内战的阴谋,揭露美国阴谋国民党:为内战争取时间,消灭共党4.时间:1945.8
5.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6.地点:重庆
7.结果:1)签订“双十协定”2)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建立民主的新中国8.争执点: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二)内战的爆发(1946.6-1947.6防御→进攻转折年)1.标志:1946.6,蒋介石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2.国民党进攻:针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进攻.
3.中共防御:1)1947.3中共中央决定撤离延安,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
机关和人民解放军继续留在陕北.
2)撤离延安原因:①敌我力量悬殊大②中共中央作战方针正确3)转战陕北原因: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②陕北高原的有利地形4)结果(意义):①中共转战陕北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②西野军在彭德怀的指挥,粉碎了国民党在陕甘宁的进攻.5)孟良崮之战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地区的重点进攻.4.中共的进攻:1)时间:1947.6.30
2)领导人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进攻大别山,一举突
破黄河天险,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3)意义:①迫使蒋介石从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回援②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
③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三)三大战役(1948决胜年)1.表格对比: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作战地区部队指挥者影响解放东北全境意义沈阳、1948.9-1948.11锦州、长春徐州、1948.11-1949.1双堆集、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奠定解放长陈毅、粟裕、谭震江以南的各林省基础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东北野战1948.11-1949.1天津、军、华北军张家口区解放军国民党主力基本上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在辽沈战役中,共产党的兵力第一次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超过了国民党,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局面.3.在淮海战役中,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四)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胜利年)
1.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与1949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企图以长江天险“划江
而治”,毛泽东在新年西安此中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
2.时间:1949.4.21
3.领导人物:朱德、毛泽东4.军队:第二、第三野战军
5.结束:1949.4.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覆灭.6.意义:1)彻底毁灭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2)蒋家22年的统治覆灭,为中国共产党解放、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向全国进军
1.背景:渡江战役后,中央决定向西北、西南进军2.战略:大迂回、大包围
3.1949.9除中南和西南,全国基本解放4.1950.6人民解放战争宣告结束
5.意义:1)彻底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其余势力,巩固了新生政权.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和平环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
2.时间:1949.9在北平召开.
3.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
4.评价:全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盛会.
5.规定:1)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
临时宪法作用.
2)表格
性质政体国名代国歌国旗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国家①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各级政府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北平(北京)《义勇军进行曲》纪年方法公元纪年五星红旗(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领导人物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永久纪念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二)开国大典
1.大典前的变动:1)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2)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2.时间:1949.10.1
3.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100多年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2)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三、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一)西藏和平解放
1.指示:为迅速统一全中国,毛泽东提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2.过程:1)1950.6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提出10项政策,作为谈判基本条件.2)1950.10昌都战役打响,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3.解放:1)时间:1951.6
2)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3)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4)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完成.(二)抗美援朝保卫国家
1.背景:1950.6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攻朝鲜,将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2.时间:1950.10
3.领军:彭德怀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胜利4.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5.意义:1)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3)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的环境(三)新兵种的组建
1.1950.4,人民解放军相继建立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2.1949.11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四)农村的的革命(土地革命)
1.背景:1950.6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实施:1952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意义:1)土改是我国农村的一场革命,它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2)通过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五)民族区域自治
1.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互助.2.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3.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四、中国的外交历史
(一)毛泽东的三个比喻
1.中国行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毛泽东比喻为“另起火炉”、“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1)1949.12,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见斯大林,与苏联建交.
2)20世纪50年代,因为苏联干涉中国内政,两国从破裂走向对抗.
3)20世纪80到90年代,中苏关系发生转变,中国顺利完成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转
变.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1953.12,中国政府访问印度,就西藏问题在北京谈判.2.提出者:周恩来
3.内容:按照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4.实施:1954.6,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三)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1.召开:1955.4,亚飞国家首脑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
2.特点: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3.背景: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危机的背景下召开的.4.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5.重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6.万隆精神: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友好合作的精神.(四)中美关系的变化
1.原因: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转
化.
2.初始:1970.12,美国作家德加斯诺与毛泽东在天安门交谈.
3.过程:1)乒乓外交:1971.在日本的31届世乒赛上,中国邀请美国访华,打开了中美
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接见.
3)1972.2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美承认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
4.建交:1979.1.1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正常化.(五)重返联合国
1.背景:1971.10,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两阿提案”)希望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地位.
2.意义:1)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是我国外交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
政治的大舞台.
3)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事业进
步,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走向建交高潮1.1972.9,中日建交
2.这一时期,中国先后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建交,促进了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七)卓有成效的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双边与多边的外交活动,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双边:20世纪后期,中苏、中美关系.
3.多边:1)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CE”)①1991,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201*.10,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江泽民发表《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
④签署:《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数字APCE战略》等.⑤注意:港澳台作为区域加入,美国、俄罗斯也在内2)加入世贸组织
①原因:使中国经济更加密切地融入世界经济.②加入:201*.12.③意义:标志长达15年的入世贸进程画上了句号,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4.原因:1)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灵活的外交战略4)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扩展阅读: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随着期末学业考试的到来,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本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贯彻教育方针,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
2、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3、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4、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影碟机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开展了学唱和欣赏历史歌曲,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论文写作、改革开放后家乡的新变化调查活动、寻访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影片等历史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6、扎实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
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课课有教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结合实际写好教案。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总之,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教学有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质量还不太理想,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应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总结人:陈远礼
201*-1-10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