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年南宁市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年,我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信息产业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数字南宁”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为总体目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在政务信息化、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部分信息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整合与利用,发挥了信息共享的作用,信息化政策与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为建设面向东盟的信息产业基地打下基础,“数字南宁”进程快速推进,为“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开了好头。全年共推进了41项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其中已完成建设的12项、在建的11项、完成前期工作的8项、在开展前期工作的10项,项目投资累计完成8亿元。
(一)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信息化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信息化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协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的201*年年度信息化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任务5000万元,协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5亿元。市信息办结合我市的实际,组织协调全市有关单位、行业进行调研、摸底,大力推进全市信息化固定值产投资和建设工作,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8万元,完成协调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完成了112%,超额完成任务。信息化招商引资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的201*年年度信息化招商引资任务1.2亿元,实际到位7000万元。市信息办坚持“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跟进”的方式,加强与区内外知名IT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在南宁投资建设,经过努力,全年完成了合同引进内资1.29亿元,实际到位投资资金1.09亿元,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二)“数字南宁”建设快速推进,全市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总体规划、分项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推进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在项目设计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项目使用的实用性上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完成了电子政务基础三期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工作,顺利推进一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CA(认证机构)分中心系统、政协提案管理系统、招商引资网站系统、绿城政务通软件系统、“金审”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等6个项目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委机要网改扩建、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二期、县区OA公共软件系统、“金保”工程、房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5个项目完成设计,进入建设阶段;全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拓展和完善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99个委办局4000多台计算机接入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实现全市政务工作网络化提供基础平台;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维护和管理机制,确保电子政务网络高速、安全、稳定运行。
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以建设“平安南宁”为目标,重点推进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信息系统建设,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控电子视频监控网络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全市6个监控区安装了523个摄像头,城区电子视频监控网络在“三会一节”期间投入使用,提高了公安机关对全市公共场所、重点路段、商业单位、车站、银行、娱乐场所等地方的监控和防范能力;消防调度专线和调度终端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提高了我市的消防应急调度指挥能力,减少了重大消防事件发生。
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指导下,成立了市数据资源管理中心。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开发数据共享与交换等应用系统,预计6月份投入试运行。该中心的建成可以实现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加强动态监管,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政府相关信息资源积累、整合、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共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效果显著。南宁是国家建设部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指挥部,加大工作力度,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按照“一网三层十七个子系统”的总体建设内容推进工程的实施,
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力争5月1日系统建成开通试运行。大力推进全市教育、卫生、文化、交通、国防动员、城市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建设,拓宽城市服务渠道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项目招标,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以为教育系统提供统一的网络支撑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和普及了农村医疗合作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疗管理和救助能力;大力推进网络文化,加强网上电子图书馆的应用,提高市民享受网络文化的获取面和文化资源的共享力度;交通信息化发展较快,完成了全市交通公路运输管理智能网络系统的建设,机动车船安全监控与调度系统和客运站场与检测站监控系统进入建设阶段,城市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为出租车、公交车等提供便捷及时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我市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建成,形成了各国防动员单位的信息网络互联,增强我市国防动员平战时的网络化和计算机化指挥协调能力;积极推进高速信息化联播系统、城市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等的建设,在全市主要公共场所、车场、大型商场和机场等地安装综合信息服务终端和液晶显示屏,提升了城市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建成了中国-东盟网上电子商贸平台,为中外客商提供了一个永不落幕地博览会,有效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三)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
信息化前期和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高效化。一是加强信息化项目前期立项评审工作。严格执行《南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立项、可研、初步设计和专家评审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化项目前期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可行性、实用性。二是加强信息化项目报建的审核力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各单位申报的项目,从建设内容、规模、技术和投资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发挥信息技术顾问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作用,加强评审与论证,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核管理机制;三是加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管理和验收,所有财政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都实行招投标制,报市财政部门审批,进行公开招投标,签订合同,实施“进度、质量、投资”三控制,确保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所有项目都要通过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四是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考核,制定了《南宁市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各县区信息化建设绩效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全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发挥了较好的效应。重视信息化应用,以建设促进应用,以培训保障应用,加强信息化的培训,完成了201*年1000多人次的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网站管理、OA文书和系统管理等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为全市信息化应用奠定了技术保障基础,全市信息化应用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政务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促进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全市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市85个单位正式使用,通过系统进行公文交换和管理工作,市信息办、检察院等一些部门基本实现了业务办公网络化和无纸化,全市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注册用户数达4750个,全年用户登陆次数达79000人次,全市各部门通过OA系统完成处理政府各种公文发文6400件、收文15000件;电子政务短信平台的全面使用,全年累计发送会议通知、短信提醒、工作安排等短信800000多条;电子政务邮箱系统已成为政府部门信息传递、文件往来的常用手段,大大缩短了机关文件处理的时间,目前已开通了单位电子政务邮箱200多个、个人电子政务邮箱2800多个;人事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系统等项目也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二是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城市安全与保障能力。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全年累计接听报警求助电话160万个,日平均接电达13.3万个,全年处理有效来电30万个,为公众提供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12345市长公开电话以及防洪、防震、防空和水、电、气等公共事业“一站式”的高效应急救助服务;电子视频监控网络系统覆盖六城区面积约6559平方公里,服务市区160多万人,提高了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态控制能力;“金盾”工程实现了市公安局与各分局、县局、支队的三级网络互联,使用公安数字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管理系统完成3000张数字身份证书的资料收集、证书制作和发放工作,每百名民警数字身份证书持有率达到43%;食品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市宾馆酒店提供食品卫生安全信息和预警服务,累计处理
和存储数据13300多条。
三是公共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提高了城市信息化总体服务水平。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全年受理业务20313个,其中电话受理18956个,网上在线客服受理量为1357个,业务受理量比201*增长149%,为市民提供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信息亭信息查询系统全年更新信息201*条,为市民提供丰富的餐饮、宾馆、旅游等信息。
四是经济领域信息化应用得到了普及。全市大部分工业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开发建设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加快企业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总量;中国-东盟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建成开通,网站设立专题栏目300个,注册用户达1.5万名,日均访问人数超过2万,为国内100家主流财经媒体提供有关东盟的资讯服务,提供电子商贸服务;电信号码百事通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便捷作用;众品网等一批餐饮、旅游、娱乐服务网站蓬勃发展,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全市主要大型商场、银行实现电子支付和交易,电子商务水平有不同程度提升。(四)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全面升级,发挥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为民服务的重要作用
网站管理和信息更新与维护进一步加强,出台《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及内容保障实施方案》,规范网站管理,保证了网站内容和质量;网站整合1378项办事和服务功能,增设了网上咨询、网上投诉、服务导航等16个重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网站服务能力;增强了网站交互功能,建设网上市长信箱栏目,通过网站接收和转处来信346封,较好地实现了政民互动交流;新建了两会、开放创新年、政风行风等专题网站,加大了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全年主网站信息更新30040条,在201*年中国政府网站评比中南宁市排在全国330个地市级网站72名,比上一年提升了5位,扩大了影响力。
(五)政务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进展顺利
全面推进机关软件正版化的实施和应用,全市大部分行政机关基本安装正版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维护工作。全年采购和配发安装了红旗操作系统、微软操作系统软件2650套以及金山、OFFICE办公软件2810套,顺利完成了全市第一批软件正版化工作,为我市政务机关营造了安全的信息化办公环境,树立了政府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模范守法形象,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整合资源与信息共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逐步加大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力度。推进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第一批实现信访、环保、审批等单位业务系统的接入,完成了应急联动中心和环保局的互联,实现市长信箱、信访系统、OA系统的数据接口对接,实现OA系统与电子文件中心数据接口对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全年平台交换和传输数据15820条,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促进了政务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二是网站资源整合得到加强,按照《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及内容保障工作的通知》,整合了服务信息和办事信息10000多条,提高了网站政务公开质量,基本构建了“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七)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
对全市信息化进行统一规划,完成了《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十一五”信息化的统筹发展、科学推进提供了法宝。制定了《南宁市“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南宁信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填补了我市信息产业规划的空白,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建设面向东盟的信息产业基地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完善了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定了《关于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南宁市信息化目标考核办法》、《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及内容保障工作的规定》、《南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验收细则》等一批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文件,为我市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依据,进一步规范了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八)“三会一节”通信保障与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新突破
信息化服务“三会一节”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加强了信息技术在“三会一节”各项组织、管理和指挥调度等工作的应用。通过应用中国-东盟区域信息化核心平台,对已建成信息化系统和资源进行
有效整合,构建完成了以“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五大系统”为核心内容的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共享平台,完成信息发布、调度指挥、信息查询、计划安排、进度反馈、信息共享等工作。盛会期间共发布各类指令信息2300多条,发送短信通知30900多条,存储数据21000多条,组织、管理和调度各种计划752个。整合了机场航班信息、气象信息、卫生防疫信息、宾馆信息、宾客接待信息等信息系统资源,为领导、工作人员、宾客等提供及时、便捷、实用、高效的信息服务,使南宁市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工作实现了网络化、规范化,极大地提高了“三会一节”各工作部的组织、保障、协同和管理能力,加快“数字南宁”建设进程。(九)县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信息化差距逐步缩小
各县区认真按照《南宁市县区信息化指导意见》、《南宁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南宁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总体建设方案》、《南宁市办公自动化(OA)系统总体建设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本县区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初步构成了县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大部分县区基本实现各部门、各乡镇的网络互联,构建了连接市、(县)区、乡镇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县区政府网站建设日趋完善,网站信息更新和维护得到了保障,武鸣、横县、邕宁政务网站完成了改版和服务功能升级,网站实用性、服务性得到进一步加强;部分县区加大信息化投入,建设了相关的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青秀区基本完成了OA系统建设。目前各县区正在建快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步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十)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
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全市宽带网络覆盖全部乡镇,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22%;340个行政村实现宽带网络覆盖,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25.5%,全市有104个乡镇已建立起乡镇门户网站,初步形成了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平台,以乡镇门户网站为骨干,以“三农”信息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信息网络服务格局。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了横县为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批准武鸣县为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信息化试点建设得到了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总的来说,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整体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信息化投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给一些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进度带来了影响;部门信息利益冲突较为明显,给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信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还不够快,没有大型的IT企业在南宁投资建厂和建设产品研发基地,信息产业增加值较低;相关信息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多,对促进系统的统一、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享带来一定的难度。
扩展阅读:201*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
201*年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报告在201*年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会议上
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办公室主任钱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以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加快推进信息交流中心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加快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全市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用,逐步提升政府资源整合共享力度,推进“数字南宁”建设取得新成效,城市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挥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带动作用。
201*年工作回顾
201*年,全市完成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16.3528亿元,完成实际到位内资2.8658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下达全市信息化投资项目计划16个,项目总投资11687.55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198万元;南宁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荣获“十佳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地市级)”,南宁市政府网站在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共同举办的“第八届(201*)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获得全国333个地级市的第32位,排名较上年提升6位,实现了连续五年全国排名提升,继续保持了全区第一,还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省会城市国际化程度第三名,全市信息化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一、“信息化带动”战略实施初现成效
1、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改造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带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市27个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应用取得新进展,其中广西永凯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宾阳分公司应用离心机分蜜全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成,有力促进了企业生产节能减排,使企业生产日均降低耗电量2.52万千瓦时,年节能降耗500万元;上林南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过程使用实时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减少企业用电;南宁飞日润滑油有限公司采用生产现场信息化技术改造包括建设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资源整合管理、基于信息反馈的生成计划控制系统、基础数据管理与集成接口、车间数据中心等四大系统建设,实现降低库存35%以上,缩短产品交货时间30%,减负增效达23%。
2、积极开展信息助农兴农,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以全市各大电信运营商为支撑,研究制定南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加快开展我市各县、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推进、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加快“光缆进村”基础网络覆盖工程,完成农村光缆覆盖率达96%;初步建成新农村基础数据库系统,整合涉农的各类农村信息资源,构建面向“三农”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服务平台,实现我市农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通过建设武鸣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广西农村致富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的建设,树立了一批信息化示范村,实现了农产品贸易信息化、农业科普信息化,信息化助力农村政治、经济、生活快速、均衡发展,带动了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加快拓展城市信息服务业,带动区域性信息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
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拓展信息服务覆盖面,加快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数字生活等培育建设,推动区域性信息市场体系构成。组织完成《南宁市电子商务建设与发展专项规划(201*201*)》的编制,南宁市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建成投入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建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电子信息平台,为驻区海关、查验单位、物流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包括电子政务、电子物流、电子监管等功能,并通过扩展的数据接口与各沿海、沿江、沿边口岸进行物流、信息流的交换。大力推进3G通信服务品牌在我市的应用,丰富市民数字生活,南宁市时空网商城、南宁众品网、城市来了网等一批本地的信息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信息服务,使服务全区、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区域性信息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二、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指导,多管齐下,把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与“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有机结合,采取以项目助发展,以服务促投资,以投资带动项目建设发展的方式,有效地调动社会资金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完成。共完成实际到位内资2.8658亿元,完成任务的173.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528亿元,完成任务109.01%。
1、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组织协调南宁电信公司开展无线城域网一期工程建设;组织协调南宁移动公司加快TD-SCDMA网络工程建设,使TD-SCDMA网络工程顺利完成了对南宁市区约435公里道路的管道施工及市区网络线路敷设、基站布点等工作,保证了南宁市TD-SCDMA网络于6月30日月成功开通运行;南宁电信公司、南宁联通公司也加快了各自3G网络建设,完成了原有网络的升级工程。目前,南宁市各大运营商第三代通信网络(3G)均已全部开通运行,市内主要地段3G业务均可正常应用,大大优化了我市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提高了我市通信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城市通信服务水平。
2、电子政务三期工程持续推进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围绕构建服务型、创新型、阳光型的政府,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水平的新要求,结合政府工作安排实际,持续推进电子政务三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执政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一是抓前期,促规范。充分做好各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初步设计和专家评审论证工作,实行领导集体研究决策制度,确保项目设计的目标、内容、投资更加科学、合理、实用,并按照政府采购规定的有关要求申报项目采购和实施。共计完成了电子政务内网二期、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市人大代表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协网上提案系统改造、电子政务应用统一门户系统等4个电子政务三期子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为下一步的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同时,正在加快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统一运维管理系统等公共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初步勾画出南宁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二是抓建设,强化管理。在各子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顺利完成的基础上,按照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大力推进各项目实施工作,以严谨的项目管理机制,强化项目招标、项目合同、项目监理、项目检测、项目验收和运行评估等管理管理长效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已完成了信用信息系统、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应用统一门户、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应用接口开发等4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项目正在组织实施。加强协调,积极推进朝阳广场与滨湖广场监控系统、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信息平台、市交通管理信息化二期工程、市建设行业业务管理平台、市卫生数据中心建设完善等10多个项目建设,项目正在准备招投标工作。
三是抓应用,务求实效。结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通过推广普及已建成的电子政务项目在各党政机关各部门、各层次、各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化对政府业务协同、业务管理和为民服务工作的带动作用,增强政府公务人员为民服务的技术手段。目前,已在全市党政机关100多个部门中广泛应用了政府内网数据传输平台、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法人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二期等公共信息化系统,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电子信息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为我市加快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和服务手段。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使市民获取政务信息更加便利和及时,进一步展现了政府为民服务的阳光形象。
3、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进展顺利
应急联动系统升级和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模转数稳步推进,提高城市危机预警和管理、灾害应急指挥和应对能力;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二期一阶段项目建成投入运行,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系统,有效提高了防汛决策信息共享力度,大大提升了防汛抢险救灾的指挥决策能力和效率;完成市流动人口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初步设计,提高我市的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综合服务管理效能,提高基层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全面、丰富、科学的流动人口信息;建设市交通管理信息化二期工程,加强对交通违法的监管能力,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开展了市安监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信息平台、市公安局急需信息化项目、市委政法委社会稳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市城管局朝阳广场与滨湖广场监控系统、市民委民族关系状况监测软件系统建设,加强政府对社会治理、安全生产、民族关系管理能力,促进“平安南宁”“和谐南宁”的建设。
4、部门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加快
建成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和形成宏观经济数据形成决策依据,供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决策参考。系统实现覆盖全市各县区涉及投资、贸易、工业等领域的6000多个基层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统计系统建成,大幅提升重点项目监管水平,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息监督统计网络,增强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统计工作力度,提高了项目监管效率和协调服务水平。开展市地税局地税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提高税收监管效率;建设市县乡三级统计专网,加强对全市统计数据收集的建设和应用;推进建设行业业务管理平台、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管理;完成南宁日报社新闻网二期建设立项,有效加快我市网络形象及地区网络宣传门户的建设;统筹推进市委组织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了政府决策监督水平。
三、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取得新进展
1、《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审定
完成了《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并由市政府第七十四次常务会议、市委常务会审定通过,为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规划》立足南宁,体现了服务和辐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则。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由区域性的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发布中心、应用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信息产业基地构成,包括提升城市信息网络交换与通信能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信息化服务与应用水平、信息交流与服务能力、信息技术人才培育能力等,形成信息产业聚集效应等六大任务。
2、加快信息交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中心建设任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行业推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我们积极加强与南宁电信公司、南宁移动公司、南宁联通公司等通信企业开展信息化合作,充分发挥通信企业在先进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化人才等方面的实力和优势,合力推进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进程。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无线南宁、移动政务、应急联动整合、数字城管、平安南宁等领域密切合作;与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无线政务、无线应用、无线生活、无线新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信息惠民”和“信息兴市”开展,打造南宁特色的“无线城市”,合力推进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进程。
3、信息交流中心项目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
扎实推进信息交流中心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加快信息化大楼、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了《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项目计划框架表》,从201*-201*年分批逐年推进交流中心各项工程建设,首批列入信息交流中心工程的有32个项目,内容涵盖了经济、商贸、企业、服务等各方面,为交流中心一期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承担着未来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行政管理、网络维护、服务器托管、数据资源整合、重大活动指挥、培训展示功能的南宁市信息化大楼的主体工程通过验收,安装工程完成70%,大楼综合布线已完成,装饰、消防安装、动力照明等工程、空调电梯及智能化工程进程均已过半,全部工程将于201*年上半年完成,为中心建设打下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南宁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对涉及基地建设的土地、资金、规划、运营模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推动“南宁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四、全市信息整合与共享力度不断加强
为提升全市信息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管理水平,我市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信息整合管理力度,积极推进全市范围内的政务资源共享工作。
1、全市网络资源整合应用取得新成效
按照全市基础网络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应用水平。将数字化城管系统传输网、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传输网与全市电子政务网络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统一建设与管理,有效节约政府行政支出。201*年,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全面完成了覆盖全市各部门的政务网络建设任务,实现部门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100%,为全市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协同办公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公共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稳步推进
加强化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依靠统一平台建设基础信息库并集中存储,实现了工商、税务、公安等十多个部门间信息的横向交换和在线服务。依靠CA数字证书,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机制,保证了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安全与可靠。开展了南宁市城市公共服务信息整合工作,将南宁市、市辖各城区的政务机构和各社区及社会服务业提供商提供的分散的政务、商务、民生等服务信息整合到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传真、短信、电子邮件、语音与网页同步浏览等多种方式免费向来邕客商和南宁市民提供细致入微的政务、商务和优质社会服务业信息。积极推进南宁市市民卡工程前期工作,按照整合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服务资源的原则,完成市民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充分考虑社保、医保、水电、公交、银行等部门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需求,组织相关企业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会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为下一步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政务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完成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公安、民政、卫生、劳动、人事、计生、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建立起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使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市民基础资料得以统一,保证了全市市民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规范,减少重复劳动、多头录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差错率,节约财政经费,系统累计已导入人口基础信息155万条;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平台充分利用与整合全市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以政务专题图层建设与应用为重点,建立多尺度且更新及时的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为我市各应用部门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应用服务,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标采购工作,进入建设阶段。协同建设市信用办信用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利用已搭建的基础数据交换平台资源,建设统一规范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规范管理,有效推进“诚信南宁”建设。
五、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围绕加快数字南宁建设目标,我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应用,有效推动城市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1、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推广应用扩大
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新增用户48家,达到148家,注册用户2376人,单位内部处理公文225024份、单位间公文交换6686份,实现了市级各部门的联网协同办公,大大缩短了公文传输周期,提高了政府办文效率;同时加快内网二期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内网平台的建设,新增接入单位5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首次纳入全市电子公文交换系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2、政府网站成为政务统一服务平台
201*年,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升级改造完成,为市民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各类信息;提供了1152个办事事项、986项便民服务、903个办事表格的下载;完善网上互动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政府网站在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服务、教育文化、民政救助等方面的应用,推进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南宁市政府网站群发布各类信息近24万条,南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开信息累计35000多条,收转市民咨询投诉信件7837封,县区、部门回复6993封,回复率89.23%,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3、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
加快了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与完善工作,编制完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容完善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了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收集和总体数据分析,依托考核评价系统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综合、科学、量化的评价;城市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对县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应用。201*年,该系统案例荣获由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颁发的“十佳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地市级)”称号。
4、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完成市长热线及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系统后台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升级,有效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01*年市长热线及政府公共服务呼叫中心累计接听群众来电89万多个,受理有效来电34万多个,办结率100%,为民办实事5.6万多件,搭建了一条政府市民沟通的“连心桥”,构建了一条服务人民群众的“绿色通道”,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开展市卫生局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工程,提升医疗卫生监管能力;加快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与监管服务系统,强化对物价监控,保持民计民生;开展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程,提升市民数字生活水平。
5、“两会一节”及“泛珠合作论坛”通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完成“两会一节”及“泛珠合作论坛”会议期间的通信保障工作。在活动期间协调组织电信运营商对沿途的通信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对会展中心、市人大会堂、南湖广场、国际大酒店、荔园山庄等重要活动场所进行了重点保障,扩大了通信容量和覆盖区域,增加了传输能力,提高了设备的负载能力和可靠性。各应用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客户服务中心累计处理公众及客商咨询25089条;信息亭信息查询系统更新相关信息3200多条;食品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在全市各接待宾馆酒店得到应用,共录入宾馆食品信息7800多条;管理工作中的政务网络平台、短信平台也发挥作用,累计发送会议通知和各类相关短信36000多条,通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
六、县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各县区因地制宜,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特色、有重点,有效提升了县区信息化发展水平。
1、县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各县区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信息宽带网络建设,扎实推进市-县(区)-乡(镇)的光纤骨干政务专网建设,搭建信息化深层应用基础环境。青秀区、西乡塘区以建设“数字青秀”“数字西乡塘”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推进实施城区信息化建设;兴宁区投入500多万,搭建机关新办公楼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完善信息化办公设施;上林县在抓好县城信息宽带网建设的基础上,迅速扩大到各乡镇,实现了程控数字自动化、传输光缆化,实现全县121个行政村全面开通电话,宽带入村率占98%,打牢了县区信息化发展基础。
2、县区电子政务应用推广加快
各县区加强了推广OA办公系统,加快县区电子监察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建立起一个多梯次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宾阳县开通县乡商用密码通信系统实现对公文交换加密,80多个县直部委办局和16个镇(乡)推广使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及安全性;隆安县投资40多万建设县乡会议视频系统,全县各乡镇均可通过此系统召开会议和传输政务信息,进一步促进县区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高了县区政府政务服务效率。
3、城乡公共信息化服务有成效
各县区按照依据政务公开、办事公开、便民服务原则,结合县区实际情况,加强对县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进行了升级。马山县、隆安县、兴宁区、西乡塘区等县区开展政府网站群系统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升级建设,有效提升了网站公开、服务、互动能力。201*年,县区政府门户网站共更新县区信息13万条。在市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10000多条,处理各“网上信访”、政民互动平台市民来信1000多封,较好地推进城乡公共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4、农村信息服务应用加快
各县区通过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农业信息服务等方式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应用。横县充分做好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县建设工作,继续推进“信息田园”工程,推进偏远山区农村基站的建设使用;投入159万元打造“花都百事通”特色信息套餐服务,新发展农村信息用户3.6万户;上林县加快“南宁市科技信息网农村网络建设”,建立由市、县(区)延伸到乡(镇)、村、示范户三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西乡塘区等开展“信息入乡”工程,全区30个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站点,有效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5、县区数字城管试点工作开展顺利
根据数字城管建设统一部署,武鸣县、横县加快了县级数字城管建设试点工作进程。武鸣县组织完成武鸣县数字城管系统项目建设方案评审,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试点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横县采取与中国电信南宁分公司租用合作方式,投资560多万元推进横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系统工程已基本完工;试点工程将逐步在其他各县推广。
6、县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结合县区优势,各县区加快县区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电子商务应用。邕宁区建成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信息网累计发布信息201*0条,为城区项目招商、企业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武鸣县建设木薯淀粉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丰富的产品交易信息,实现网上交易和网上支付,形成地区特色产品交易市场;横县完善中国茉莉花茶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引进商家134家,推进信息英文版和信息视频发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七、网络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1、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
组织开展《南宁市信息安全规划》研究,研究和编制了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及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方案;开展电子政务网络与中心机房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机房容量与负载能力;组织开展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制度疏漏,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组织制定《南宁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南宁市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健全我市通信保障、互联网安全应急能力。全年共处理电子政务网络各类故障及应急事件400多起,完成市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二期、新农村建设项目、南宁市决策支持系统二期、市安监局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设备托管及网络安装调试工作,保证了政务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2、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优化产业服务环境
制定信息化服务企业年活动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组成服务工作组,先后到南宁电信公司、南宁移动公司、大中商品交易所等电子信息企业以及振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南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等南宁市大中型企业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组织CIO管理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政府网站管理人才培训、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人才培训、物流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人才培训以及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应用培训达十多次,培训人员2900多人次;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推进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有效提升我市信息化管理人才水平。
4、构建完善信息化考核政策环境
《南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出台,为全市信息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制定《南宁市政务网站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南宁市政务网站群的建设与管理。编写《南宁市信息化IT服务管理现状评估报告》,对我市信息化运维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使信息化政策法规环境逐步得到加强完善。加大信息化绩效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绩效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和县、区的年度行政效能工作考核内容中。完善201*年信息化考核体系,完成了对全市各县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考核,为加强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新的管理环境。201*年工作任务
20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完成“十一五”规划、部署“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形势日趋蓬勃,我市在创建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全市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调整日趋优化。新的形势、新的阶段,也给我们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通过加快全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推进信息化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推广应用,实现城乡数字化协调发展,努力开创全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今年全市数字化建设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建设年”、“党组织建设年”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完成实施《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分阶段按步骤组织实施《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以“信息化带动战略”为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数字南宁”两个战略目标,推进项目建设、信息共享、应用整合三项重点工作,认真抓好和推进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一期、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与完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三期、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网络党建信息平台、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平台、市民卡工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十大信息化建设工程,大力推动与“北钦防”信息合作,积极参与“电子北部湾”建设,积极建立立足南宁、服务全区、辐射西南、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市场体系,以数字化推进城市现代化、信息国际化建设,为南宁打造“三基地三中心”,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全面加快信息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按照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部署,结合我市《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南宁”目标,组织开展城乡数字化“项目建设年”活动,年内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三期、网络党建信息平台、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等全市基础性公共信息平台和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与应用,加大城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吸引社会投资,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总体水平。
1、进一步提升党政管理与决策支持能力
统筹协调,周密部署,通过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党政部门管理与决策支持能力建设,逐步构建阳光政府、电子政府。
一是抓好网络党建信息平台构建。加快落实“党组织建设年”重点项目“绿城党旗红”网络党建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构建统一的党建信息网络平台、党建基础数据库、党建门户网站、党员管理和服务系统、党员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实现党务管理、社会动员、信息发布、学习培训、网络测评、网络调查等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实现党员管理网络化、党员服务网络化、党员教育网络化。
二是加紧推进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加紧抓好全市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将其作为落实“发展环境建设年”,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重点项目来抓。通过建设绩效数据中心及相关配套系统,实现对全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市直机关公务员、部门、重点项目、党风廉政工作的绩效管理考评系统,实现对群众满意度调查、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监管、廉情预警、领导全局信息管理服务等功能。年内要建设完成基础核心模块建设,初步搭建决策、执行、监督和外部评价一体化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框架,实现部门绩效管理、重点项目督查等核心功能,为提升我市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提供保障。
三是加快一批部门业务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大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在全市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工作的力度,在全市县区、乡镇各相关单位推广使用系统进行网上数据直报;建设南宁市国土资源综合统计与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对国土资源基础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加快建设行业业务管理平台、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组织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南宁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信息系统等一批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建设,加紧组织宏观经济数据库、人大代表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尽早组织实施。
2、提升城市管理与预警应急能力
加快南宁市重特大事件急指挥平台、社会稳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全市社会维稳、应急处置水平;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全市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开展南宁市防汛应急指挥决策二期第二阶段项目,对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形成符合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所要求的各项数据,为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服务;建设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械实时监控系统,实现药品流通的批发、零售到使用单位的全过程监管,为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提供有效保障;做好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在无公害蔬菜基地推广使用,推广追溯信息条码应用,实现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集成化质量全程控制,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粮食保障与指挥信息系统二期,价格监测与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强化对粮食、物价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监管预警体系,保障民生,
3、提升政府公开互动能力
加快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功能提升,对使用南宁市政务网站统一平台的部门网站进行优化升级;出台《南宁市政务网站群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市级政府部门到县区到基层的政府网站的维护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群维护管理;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监管,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加大政民互动平台应用,开展网上信访、在线咨询、效能投诉、公众评议,网上政风行风面对面等互动推广;推进和完善政务服务系统研究建设,争取实现与政务服务大厅数据的交互,实现网上预受理、初步达成网上审批试点应用,形成“一站式”的网上办事和查询服务;实现英语版、越南语版等外文版政府网站维护提升,建设泰语版政府网站;推进手机版政府网站功能完善,有效实现政府网站运行绩效的提升。
4、提升城乡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加快南宁市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与完善,扩大数字化城管资源整合与系统应用范围,完善和拓展数字化城管地理信息数据系统,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大城管建设;全面推动城市规划审批与动态规划监察图文一体化系统底层平台优化、系统功能扩展完善升级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服务能力。建设南宁政务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完成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应用软件系统、标准与规范体系、地理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建设,年内在试点单位应用;构建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市级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库、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服务系统、出租屋税费代征系统等,在全市县区推广应用;推进信用体系构建,加快南宁市信用信息系统一期建设,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5、抓好南宁“无线城市”建设
进一步落实与各大通信运营商签订的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求,通过信息化合作,加大城市通信信息基础建设,进一步拓展建设和完善南宁市城域光纤网络,打造“光速城市”,实现无线接入方便、快捷,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点访问互联网;逐步在全市建成广域覆盖、账号漫游、可持续发展的无线宽带网络,完成城市主干道、政府办公场所、商务楼宇、消费休闲区、校园和社区的无线网络覆盖,建成“无线城市”。
6、加快南宁市信息化大楼建成应用
加强对南宁市信息化大楼建设的监督促进,尽早实施信息大楼的内部配套工程,科学规划大楼服务应用。以大楼为依托,构建全市统一的城乡信息网络中心、服务器托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中心和信息系统运维监控管理中心,建设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创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新环境,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平台。
二、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为目标,大力推动信息国际化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依据《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一期、区域性高速通信骨干网建设,积极参与“电子北部湾”构建,建设信息国际化城市,在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信息支撑和服务作用。到201*年,初步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的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城市。
1、启动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一期建设按照市委审定的《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分阶段按步骤组织实施,积极协调研究,结合区域性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工程、政府信息公共服务系统、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程一期、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基础数据库工程一期、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门户平台一期等中心规划,突出区位优势,尽早确定201*年首批项目,组织开展项目初设、评审等前期工作,保证年内中心一期项目启动建设。逐步把南宁打造成为辐射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全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的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应用中心、发布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2、加快区域性高速通信骨干网建设
依托南宁电信、南宁移动、南宁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大力推动连接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高速通信骨干网建设,配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关部门,加强与北钦防等城市信息合作,共同构建北部湾城际高速通信信息网络,积极推进南北钦防四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同城建设工程。努力提升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核心网络枢纽城市的国际通信能力,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获取各种信息,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构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窗口
充分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机遇和优势,以信息交流为载体,构建南宁市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门户窗口,创建信息交流中心的形象和品牌,提升南宁市的影响力。推进中国东盟国际信息大厦建设,作为南宁吸引、服务东盟等国际信息机构和企业的基地,形成南宁市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的中心,提升南宁市应对国际信息数据的快速交换、处理和存储能力。加快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门户平台建设,包括面向国内、东盟国家的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投资、贸易、旅游、文化、政策等信息,提供多语言的信息资源服务。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魅力城市”网站建设,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旅游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讯服务网。通过信息展示、交流,使南宁成为区域性国际重要机构和广泛信息聚集城市,推动城市服务国际化,塑造信息国际化城市新品牌。
三、以数字化建设为依托,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以数字化推进城市现代化,实现“信息惠民”,加快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立足南宁、服务全区、辐射西南、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市场体系构建,研究加快“市民卡”工程启动,推进社区信息化,为市民共享数字生活带来崭新变化。
1、推动国际信息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与信息交流体系,建立服务全区、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国际信息市场体系,促进区域性信息交流与合作。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服务合作共建能力,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争取把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信息服务示范中心”,引导和建立配套的城乡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各类信息向南宁聚集,提升南宁市城乡信息服务业水平。
2、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展南宁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研究与申报工作,组织调研和考察,对接,编制建设方案,争取成为电子商务示范市;整合中国-东盟区域内的台商及华商资源,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台商(华商)网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具有公信力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努力培育和优化电子商务环境,改善信用环境和电子支付环境,推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个人电子商务从业和消费;
3、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建设涵盖公共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物流在线商务平台、物流知识培训咨询平台、公共物流信息数据库功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探索公共物流信息共享协议和标准,建立统一平台与外部数据交换接口规范;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的普及和应用,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推进城市生活数字化。建设完善电子口岸平台,提高口岸工作监管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提高通关速度。推动北部湾电子认证中心建设,建设中国-东盟多语言翻译服务系统,完善以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基础的配套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南宁市在国际上的信息服务与交流能力。
4、抓紧市民卡工程协调推进
积极开展南宁市市民卡工程调研、论证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原则,选择有实力的公司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建设,研究制定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组织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建设集成拥有市民卡基础应用数据库、卡管理数据库、交换信息数据库、中心数据库和数据交换系统、数据比对系统、卡管理系统、公共应用系统等一体的市民卡工程,方便市民。
四、以建立区域性信息共享机制为契机,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积极开展“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区域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开发与应用,逐步建立区域性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共享程度。
1、抓好区域信息资源整合
重点抓好基础性、公共性的网络、数据库、信息交换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的资源整合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扩大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运用集成技术,实现或部分实现信息的共同采集、集中管理,实现或部分实现网络的互通和信息的共享,逐步实现“一站式”网上服务,数据存储和交换实现大集中。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办公协同平台、政务邮箱、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数字化城管系统、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等全市公共信息平台在全市各部门的拓展应用,实现政府各业务系统的协同和资源共享,提高应用协作能力;尽快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编制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立配套的信息资源采集、更新和运行管理机制,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平台。
2、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为目标,加大对全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力度,为信息共享提供服务。逐步建设和完善南宁市数据资源中心,构建和完善宏观经济、空间地理、法人、人口等基础数据库,加大各基础库及交换平台的应用建设,建立试点与示范项目。加快面向东盟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以及空间地理、人口流动、企业信息等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应用,重点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基础数据库和各专题数据库系统建设。积极参与“电子北部湾”建设,会同“北钦防”等城市,共同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综合数据库系统建设。通过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促进信息向南宁汇聚,通过南宁传播,使南宁成为资讯获取便利的信息国际化城市,助推区域性信息中心构建,力争把南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示范城市。
3、抓好电子政务标准与规范建设
严格按照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框架要求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计划,逐步加大我市电子政务标准与规范建设力度。加快制订《南宁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发布后的各项实施细则,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框架,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交互。通过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登记、备案、保管、共享、发布、维护、更新和安全、保密规则,规范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格式、交换、管理和服务,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收集、发布和共享的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市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安全共享和安全交换;通过整合一批公共信息化项目资源,探索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p":{"h":21.06,"w":315.141,"x":236.566,"y":120.899,"z":1强化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规划、指导,制定南宁市农村信息\整合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建成一个面向农民和各涉农部门的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和交换平台。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建设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建设一批“信息村”,发展一批“数字户”,培育一支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广泛应用农业信息网、农业科技“三网通”、“农信通”等农业信息服务,逐步建立起集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文化传播、思想教育宣传等为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5、加快县区数字经济发展
各县区要结合地区特点,逐步打造县区数字经济发展亮点。武鸣县要加快实施中国木薯淀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木薯淀粉本地优势产品为主,建设特色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马山县要凭借网站升级契机,紧抓特色产品优势,做大做强美食节宣传推广;横县要继续完善茉莉花电子商务平台应用,逐步扩大平台应用范围,建成地区电子商务门户;青秀区、兴宁区要重点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重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扶持电子商务应用典型,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有效地形成因地制宜,相得益彰的县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态势。
6、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工程
按照前台整合,后台共享,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加快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维稳综治为主线,与治安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计生、安全生产、矛盾排处等社会管理有机结合,有效创新基层行政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在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应用,切实解决基层信息化应用,实现垂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改进,提高社区公共的服务水平。
7、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
结合实际情况,以信息网络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农村,实现农事村办,为农民提供公共信息咨询和服务,使农民能轻松获取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推进新农村基础数据库在基层农村的试点应用,通过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翻盖网络,整合涉农职能部门的各类农村信息资源,实现我市农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引领农民致富;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在县区应用,实现市、县区、医疗卫生单位互联互通,逐步向乡镇卫生机构覆盖,以信息化推进农村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的能力;通过信息服务和远程培训方式,有效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就业,咨询中介等信息服务。
六、以“信息化带动战略”为动力,促进社会领域信息化
“信息化带动”战略是南宁市的重大城市发展战略之一,要围绕改善民生主题,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全面推动“信息化带动战略”在“民生、和谐、便捷”等社会领域的实施,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相关领域的应用,有效提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
1、带动科教文卫领域信息化实施加快推进科技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提升科技信息多渠道采集、集中式管理、综合应用三大功能;打造“数字校园”,为各大院校提供教务、学籍管理等各大基础子系统,构建统一数据库,扩展无线终端应用功能,实现数据查询、信息浏览、师生在线交流等应用;积极开展县区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加快数字博物馆一期建设,加紧原有非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步伐,实现方便的检索、查找和快速传播;抓好卫生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建设南宁市卫生数据中心,完成市、县区社区管理软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2、带动交通运输领域信息化实施
组织开展交通管理信息化二期工程实施,建设新型交通管理数据中心,交通管理应用系统及基础网络,实现对智能交通控制、交通事故、交通违法、交警信息平台的整合,有效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整合各处资源,建立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推进南宁市站场监控系统、GPS出租车安全监控与调度系统应用,建立公交站台监控系统,实现对百货大楼、火车站、机场等人流较为聚集的地方的监控。
3、带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实施
加快南宁市人才资源中心与管理系统升级,推进专业人才队伍统计数据库等业务数据库,公务员网上和远程信息化培训系统建设,提升人事管理水平;做好金保工程系统软硬件平台升级,建设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技术平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据中心的安全体系和监控体系,确保各种数据和社保资金的安全;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争议仲裁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向城区、县、社区、乡镇延伸,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七、建立信息安全评测机制,抓好信息化安全建设
以建立长效的新时期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为目标,推进“南宁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领导、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系统运维管理机制、优化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采取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南宁市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与管理水平。
1、强化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及《南宁市信息安全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强我市主要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与整改,进一步加强我市各级政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完善有关信息安全制度;加大相关人员信息安全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我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更好地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建设。
2、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网络和系统运维管理机制
依托市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的技术服务和运维保障能力,统一负责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信息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公共性和基础性的应用系统等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建设全市统一的网络中心机房和托管机房,统筹管理和维护全市公共性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探索建立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示范体系。3、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
建立地方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全市政府信息网络的统一管理;拓展完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开展南宁市电子政务统一门户规划设计,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统一登录、安全身份认证、相关标准和交换机制;提高城乡网络互联共享水平,提高城乡网络传输能力,增强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把南宁建成政务信息网络安全水平一流的城市。
八、加强数字化项目建设管理,切实提升全市数字化管理力度
根据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思路,按照城乡数字化建设的工作要求,通过完善数字化、信息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应用推广、运行维护、绩效评价、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等机制,增强全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执行力,扎实提升城乡数字化建设管理水平。
1、建立数字化建设统一领导机制
加强对南宁市城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重新调整和组建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南宁市城乡数字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南宁市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管理和对外协调联系的专门机构,完善城乡数字化协调和信息交流工作机制,建立城乡数字化定期联系会议制度,统筹兼顾市、县(区)两级数字化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推动城乡数字化协调发展。
2、稳步推进“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编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要求,突出构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的特色,开展《南宁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完成纲要和初稿。规划要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目标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要广泛吸收专家和业界人士的意见,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衔接,最终完成规划编制、评审和上报市政府审议出台;结合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要求,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设,编制建设专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电信企业对三网融合推进工作开展调研研究,提出相关方案、措施报市政府审议;加快《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201*201*建设规划》编制,明确网站今后几年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完成规划的编制和评审。
3、建立科学的信息化规划和前期工作机制
加强信息化前期工作,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信息化项目前期工作机制,从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立项、可研、初步设计等对项目前期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统筹管理,从统一规划和资源共享的要求,对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不断完善专家评审论证机制,制定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数字化、信息化项目库,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实际。
4、创新数字化建设运维体系
完成《南宁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创新我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集约化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管理新模式,对全市公共性、基础性、重大的信息化设施和项目实行统一建设和管理,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合力,规范全市数字化、信息化项目的资金安排、项目立项、技术核准、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估等环节的管理,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建立具有南宁市特色的信息化运维管理服务标准体系。逐步探索由南宁市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统一建设管理全市公共性和基础性信息化系统,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降低维护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
5、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针对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管理面临的难题和问题,积极开展《南宁市信息化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工作,争取列入人大立法项目;加强对政策研究,在信息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机制、项目建设管理机制、项目应用推广机制、项目运行维护机制、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和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贯彻实施相关的标准规范、政策保障文件,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更好更快更规范地推进建设,发挥更大的效益。
6、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及交流
进一步做好信息化人才引进,对各单位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化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应用培训,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相对稳定可靠的技术队伍,完成对领导决策支持系统二期、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项目应用进行专题培训,年度实现1000人次的培训目标,为全市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南宁市信息化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南宁市信息化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