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2、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3、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4、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5、实验条件: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条件。6、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7、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的记录。8、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9、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1.应切实理解生物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1.1对照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设置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实验设计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很多,除了有条件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之外,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强调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1.2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二是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偏差。1.3平行重复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上述随机性原则虽然要求随机抽取样本,这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偏差,但不能消除它的全部影响。平行重复的原则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1.4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2实验设计题类型及解析
一般来说,常见的生物实验设计题可概括为以下两大类型:续写步骤型和独立设计型。其解题思路为: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实验变量理顺设计思路表达实验步骤找准观察对象预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2.1续写步骤型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和器材,让考生根椐实验原理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一般要预测和分析实验的结果。例如:201*年全国高考理综。此类实验设计题一般题目已给出一定的解题思路,有的甚至已给出开始一个或多个实验步骤,只是要求考生设计或补全后续步骤并预测和分析相关结果,其答案也具有“半开放性”的特点。
例1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1)家兔(2)生理盐水(3)酒精棉(4)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5)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6)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第一步: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问题:设置B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解析]
实验目的: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①血液中的钙具有凝血作用;②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
实验假设:假设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实验预期:钙离子促进血液凝固。实验变量:钙离子。反应变量:血液是否凝固。无关变量:家兔的情况等。对照实验:A与B组相互对照。
实验用具:酒精棉,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实验材料: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实验对象:家兔。主要操作步骤:第二步:用70%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到A、B两支试管中。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由于A试管中有草酸钾,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了草酸钙,血液中没有了钙离子,预期血液将不会凝固;B管中加入的是生理盐水,不影响血液中的钙离子,因此预期血液将发生凝固,所以实验结果是:A管不凝固,B管凝固。
实验设计到此似乎已经完成,但仔细审题会发现,题目中给出的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尚未用到。再仔细推敲前三步实验,可以发现,实验设计还不够严密,尚不能排除A管中血液不发生凝固不是草酸钾的直接作用,要排除这一疑问,应再增加一步实验,即在A管内继续加入钙离子,以进一步观察血液的凝固情况,如果血液发生了凝固。则证明第三步实验中A管血液不凝固不是草酸钾的直接作用。2.2独立设计型
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和器材,让考生寻求正确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合乎题意的实验方案,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的总体把握能力。例如:201*年生物高考上海卷43题。此类实验设计题答案具有“完全开放性”的特点,只要原理正确、方法得当,自圆其说,能力中上的考生一般较易得分。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题目提示较少,开放性较大,能力较差的考生往往有海阔天空却无从下手的感觉。
例2(201*年上海卷)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香烟和蒸馏水按照1:1的重量比浸泡24h,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采用何种测定指标来确定香烟浸出液对水蚤有无影响?(只要1种指标)。2)做该实验时必备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在实验时记录数据。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基本解题思路如下:
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本题解析]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
实验原理:烟草细胞中所含烟碱、焦油等对动物有毒害作用(生物学科知识定位),通过测定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如:单位时间内的死亡率或相同的水蚤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时间等任一种明确的、可量度的指标进行评价。
实验假设:假设香烟浸出液中含有烟碱等有毒物质,对水蚤生命活动有重大影响。实验预期:香烟浸出液浓度越高,单位时间内水蚤死亡率越高。实验变量:不同浓度的香烟浸出液。
反应变量:水蚤的单位时间内水蚤死亡率的变化等。无关变量:水温、PH值、水蚤的数量等对照实验:空白对照(蒸馏水)。
实验用具:显微镜、秒表(计时工具)、量筒、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材料:香烟浸出液、蒸馏水实验对象:水蚤
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准备与前处理→分组、编号→对不同(或同一)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对照原则)→结果观察(预测)、记录→并根据结果(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操作步骤:(1)材料准备:用蒸馏水稀释烟草浸出液原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2)分组、编号:准备4组生活状况相同的相等数目的适量水蚤。
(3)对不同对象作不同处理(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等):用3种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对照)分别处4组生活状况相同等数适量水蚤,观察和记录一定时间内水蚤在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中水蚤死亡率,重复3次。(4)结果预测,设计表格,记录数据。(5)观察结果,分析数据,做出结论。
扩展阅读: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辅导网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五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
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
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
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
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
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
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
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提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或2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
实验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实验十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方法: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100%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4、讨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分析原因.
实验十三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②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④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⑤科学性原则
实验十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3、推导计算
4、讨论: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京翰教育中心高中生物辅导网
实验十五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实验十六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考点提示: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
(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京翰教育中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