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3:49:37 | 移动端: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20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计信系多媒体092班李建斌

过去的一学年,我班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具体指导和以及系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推荐的原则,围绕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充分就业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我班201*届共有35名毕业生,就业人数33,正式就业率为94%,灵活就业率为,60%,总就业率为94%。其中协议就业为10余份。二、就业工作成绩

第一、做好本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促进就业以及提升就业力的各种讲座、培训、比赛等活动。从学生入学起,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我都严格要求学生参加不得缺席。在学生的最后一年,省里组织的学生就业培训,我都及时通知到每个学生。

第二、认真参加班主任就业工作会议。从学校到系部的就业工作会议从未缺席,并认真贯彻上级指示,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第三.亲自参与招聘会并做好组织、落实工作,积极为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曾经亲自参加学校在阜新人才市场组织的专场招聘会。组织学生的应聘,并对学生应聘进行现场指导和给出建议。第四、按照学校的要求,针对本班学生特点,制定了“一人一策”计划,以指导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解决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的焦虑心理。

第五、日常就业材料的汇报,从第六学期开始,学校要求每月每周汇报本班的就业率,这里包括,灵活就业和协议就业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就业单位,就业单位联系电话和学生的电话。我都及时的予以掌握情况,并汇报上级。从未有任何遗漏。

特别是本班有一名男生已应征入伍,在该学生办理入伍手续过程中我都及时的配合,也为学校的征兵入伍工作做一份小小的贡献。三、毕业生的思想情况

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以及辅导员老师与毕业生的亲切谈话,了解到我系毕业生人际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是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经不起挫折,非常自我,缺乏团队精神;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缺乏务实精神;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达不到要求。具体从调查结果综合来看,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1、关于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一般来说,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主要受其择业标准的影响。为了了解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我们设了4、5两个题目。在工作性质方面我们提供了六个选项,有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对于传统选择仍然情有独钟。

2、绝大多数希望到大城市工作。

根据我们对“你最理想的工作单位地区”的调查,仅选省会及各大城市的就52%,加上留在济宁市的总共有23%,愿意回家乡工作的仅分别占20%,说明毕业生都集中在的大城市或较发达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城市或者说发达地区能够给施展个人才能提供较多的空间。二是大城市或发达地区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三是大城市信息更新比较快,在这些城市发展,虽然压力稍大,但毕竟专业起点相对要高一些,不容易被社会淘汰。3、对就业前景的态度不乐观。

通过调查,我院共有有51.6%的学生对就业持不乐观的态度,另外根据对毕业工作去向”的调查,只有4%的学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对于薪酬的要求,“你期望的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薪金水平”,有42.5%的学生集中选择了“月薪1500以上”,有40%的学生集中选择了“月薪1000-1500,在我们的四个选项中这属于中等水平,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对就业前景并不乐观。4、择业自主性高。

“择业时主要依靠”,有73.2%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择业自主性高。选择“亲属或朋友”的只有15.2%,选择“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只有11.5%,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二是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作用不大。

不过应该看得可喜的方面是,我系的毕业生还有一些优点,如:1、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公正感十足;2、工作态度比较认真,能听从指挥,服从安排,敢于负责,团结协作;3、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造能力;4、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改进意见

本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主要存在如下不足:对学生择业观的引导工作仍有待深入以及学生正式签约率仍旧较低。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特做出改进意见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以较好的质量与合理的设计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加强对毕业生推荐过程的管理,杜绝弄虚作假。

(二)、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让毕业生及时查询就业信息,及时公布就业动态及信息,尽可能做到共享就业信息资源。

(三)、指导毕业生处理好升学和择业的关系,使学生升学与择业两不误。也是保证和提高升学率与择业率的重要环节,有效地降低了违约率。

(四)、努力帮助毕业生找准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根据专业特点,通过就业讲座、逐一谈话等形式,指导毕业生在择业中准确定位。如果指导毕业生选择志愿适当,就能够把握人才市场的变化,抓住就业机遇。(五)、就业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系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系领导班子多次开会,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工作,并强调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系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毕业生工作调研,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分工协作,提高效率,我系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就业工作队伍,保证就业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系领导除了在组织、管理上给予高度重视外,在人员上除了毕业班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外,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动员广大教职工参与就业指导、宣传、推荐工作。

(1)、加强毕业生教育,特别是毕业生心理教育和择业观的教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教育工作。从就业政策到思想教育层层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同学中得到较好的反映。

(2)、就业政策的教育。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很健全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就成为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我们坚持指导和引导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采用自荐和推荐,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

(3)、毕业生思想教育。经过多年的就业工作,学院充分认识到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前的思想教育具有极度为重要的意义。毕业班辅导员积极深入到学生中,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平抚不安心态,及时化解不积极的因素,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平稳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2、择业观的教育。领导小组一直强调将择业观的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内容,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始终,从平时抓起择业观教育。在本届毕业生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成效。

3、积极举办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促进用人单位与学生互相了解

认真收集就业信息并多方联系各大公司、企业到我系开展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开辟多条渠道。组织了莱芜钢铁集团、鲁抗集团、胜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的专场招聘会,促成了几十名学生到上述单位就业。

4、认真做好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和就业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许多毕业生联系方式及工作变动较大,这给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就业工作过程中,学生在校时间都比较少,学生的联系管理工作也成了一个艰难的问题,对经常在外找工作的学生也缺乏一个系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毕业班的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中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摸底,对那些经常在外的学生主动组织班干部和班里的就业信息员对这些学生进行互动的联系,通过电话、邮件、QQ留言等各种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的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了解他们的近况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李建斌

计信系

多媒体092班

201*年12月5日

扩展阅读: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为我校就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高校就业工作开展地好坏,不仅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1、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树立“以人为本”办学理念,逐步建立学科专业结构、发展规划、招生规模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挂钩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全校教师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2、成立了由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以“学生就业工作”、“学科建设和就业工作”等为主题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生就业工作。3、制定了《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施细则》,构建职业发展教育体系。4、学校设立专项就业经费,提供办公室、咨询室、会议室及招聘会的专用场地,组建专兼职就业工作队伍(其中专职人员6人,兼职人员12人),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学院配备负责职业发展教育的辅导员,从而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二、创新工作理念,以服务、教育、管理、研究为主要职能我校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理念,将就业中心的职能由单纯的管理职能扩展为以教育为主,“服务、教育、管理、研究”职能并重互补的管理模式。1、服务职能是指对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面的服务。2、教育职能是指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一方面转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理念,提高队伍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3、管理职能是指档案管理、生源信息、数据统计管理的规范化,常规工作的制度化;4、研究职能是指加强理论性学习和科学研究,推动就业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科研型转化。理念和职能的转变,一方面为就业中心的工作明确了方向,明晰了责任,另一方面调动了全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校的就业工作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三、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服务1、以“六个一”服务和“333工程”为抓手,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六个一”服务,即“编一本以就业方向为特色的《专业介绍》;印一册服务学生的《大学生就业必读手册》;发一套致毕业生家长、致已签约和致未签约毕业生“公开信”;设一个就业宣传栏、网上查询、咨询窗口;发一本《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给全体毕业生;办一场大型就业洽谈会。“333工程”即每年为学生提供3000个有效的招聘信息,提供300个就业实习基地,引进300家用人单位召开专场招聘会。2、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拓宽服务的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特色信息服务平台: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职业测评服务,使学生科学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求职指导,解决学生的困惑;网络招聘平台功能,方便企业和学生的直接沟通;“网上学生人才库”,可供用人单位随时访问以选择所需要的毕业生。截至目前就业信息网浏览数达600多万人次。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了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工作总结网整理)3、开展技能培训,为困难学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就业中心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困难学生进行计算机、外语等技能培训,组织困难学生参观企业,到实践基地实习,依托“三区联动”(校区、社区、科技园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就业推荐中对困难学生采取倾斜政策,实现了对困难学生从经济帮困到技能帮困,再到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困难学生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四、构建创业长效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以创业意识的培养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开设“沪江论坛”,请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来校为学生讲述自身职业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培养创新意识,并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二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让大学生意识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当今的大学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创新成果为社会作贡献,就算不上是优秀的人才。三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做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2,将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素养。学校改革了培养方案,将社会就业培训内容提前介入,在校内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等公共选修课程,就“如何创新创业”、“如何开业注册”及“企业如何运作、管理”等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打破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实践能力之间的隔阂。近三年组织了五期创业培训班,安排400多名学生参加了创业培训。同时利用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和我校的科研和产业等的财力保障,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仅201*/201*年度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受理我校学生创业项目申请101项,批准68项,资助基金874.2万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入驻的百家企业中有30%是我校学生的创业企业。3、把培育创业型人才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是多环节的,第二课堂也是重要实践形式,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渗透到教学当中。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把产、学、研结合的基地真正建立起来。整合校内外基地资源,构建学生实践基地和实训中心。4、以上海市辅导员培训基地为依托,为全市辅导员开展首次创业培训专题。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市7个高校学生辅导员培训基地之一,是唯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题培训的高校。本次培训有上海市教委学生处汪歙萍处长等多位专家,为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20所高校的89名辅导员展开了为期3天的培训。通过创业培训,辅导员掌握了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的方法和技能。五、打造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组织师资培训,提高职业发展教育水平。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职业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培训。201*年上半年就组织安排了40多名辅导员参加初级职业咨询师的培训班,并派出5名教师到香港去实训。已有10多名教师会获得了劳动部的职业指导师证书,有10多名教师获得了上海市中级职业咨询师的证书。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增强了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2、构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利用课堂教育载体,打造精品课程。组织自编了职业发展教育教材,并于201*年开始在全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已有201*余名不同年级的学生选修;组建讲师团,为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讲座,培养新生的职业规划意识。3、构建社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聘请用人单位的HR为校外职业规划师,指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和社会需求。利用我校200多个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习,丰富职前实践经验。4、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处事能力。在校内通过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等模拟训练、团体辅导、职业测评,通过职业发展协会组织职业训练营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处事能力。5、“门诊式”分类指导,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定位。分类指导包括学生的考研、就业、出国、创业等不同方向展开的分门别类的教育。有择业就业指导,求职技巧、咨询,生涯规划训练,职业生涯测评,就业政策咨询等“专科”。每周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充分发挥职业咨询师等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不断扩大职业发展指导的覆盖面,提高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的服务水平,突显了“门诊式”指导的作用。6、将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纳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整体规划。开展100场就业指导讲座,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调动校内外的力量,组建就业指导讲师团,为全校学生开展了100场以上的就业指导讲座,号召学生到西部、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同时,每年举办西部志愿者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志愿者欢送会等,在根本上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目前,我校西部志愿者已有30余名,“三支一扶”的学生18名,到基层就业学生比例明显增加。六、规范工作制度建设,实施就业工作“主题月”1、明确职责,实现四个工作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学习调研,掌握与学生就业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第二个目标是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献计献策;第三个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创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第四个目标是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就业市场建设,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建立就业工作每月例会和毕业班辅导员培训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2、实施就业工作“主题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把每年的一月、二月、七月、八月定为就业见习月;三月为职业发展协会活动月;四月为职业咨询月;五月为企业走访月;六月为毕业生教育月;九月为新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月;十月为就业市场开拓月;十一月为就业指导月;十二月为企业招聘月,通过“主题月”的实施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七、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就业工作全员化要实现学生的满意就业,打造我校就业特色品牌,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发挥社会的力量。首先是整合校内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其次是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学生的职业竞争力。1、从专职人员到全体教师的全员化参与,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学校要求专业课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与国际接轨,密切课程设计和企业工作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了解和获取符合现代社会期望的就业技能与知识,积极做好核心能力的迁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非核心能力;在教学中把可雇佣性能力培养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使雇佣性能力开发嵌入学习计划,积极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习、见习环节,通过产学研让更多用人单位参与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提高可雇佣性能力的就业指导,重点要提高学生的求学能力、求职能力、保职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学校每年以经费为保障,为每个毕业班配备就业指导师。201*年至今,有180余人次的就业指导师受到了学校表彰。2、发挥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作用,丰富学生的职前经验。201*年9月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创立,并开办“沪江论坛”。到目前为止,指导协会通过“沪江论坛”,共举办了七期活动,分别邀请了创智赢家冠军得主陈曦,盛大网络总裁唐骏,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严介和等知名人士来校执讲,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通过职业发展协会这个平台,有效提高了全校学生职业规划意识。201*年创办了学生职业训练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指导学生开展职业训练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职前实践经验,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3、考核机制与反馈机制相结合,调动二级学院的力量参与就业。建立就业状况与二级学院考核挂钩,把就业率、签约率、学生创业、升学等指标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同时,就业率高低决定了招生规模,将学生的能力状况反映的问题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去,将学生的就业状况反馈到学校就学科设以及课程结构中,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4、以学生就业促进会为平台,拓展就业市场。我校学生就业促进会自201*年挂牌成立,已吸收了在行业中有较高影响力的100余家会员单位。通过促进会,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毕业生的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科设、课程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掌握了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201*年企业来我校召开的专场宣讲会有近300场,201*届学生就业供需洽谈会吸收了近200家企业,需求人数达4000余人,为学生提供了1600个工作岗位。工作中,我们着力开拓“五个市场”即巩固现有行业市场、开拓周边城市市场、发展知名企业市场、挖掘海外人才市场、扩大西部服务市场,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途径。5、组织举办职业发展教育论坛,扩大我校的社会影响力。联合我校中英国际学院举办了“职业竞争力与高等教育职业发展服务体系”论坛,邀请了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汪歙萍,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职业发展总监Dr.Terry.Dray,英国利兹大学职业发展总监Mr.Marc.Smelik,英国职业研究及咨询中心CEOMs.GillWilson,还有万宝盛华人力资源亚太区副总裁吴若萱,上海市部分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等知名人士共同探讨高校的职业发展服务体系问题,通过交流,提出了供彼此借鉴的建设性建议。今年12月5日,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201*东方讲坛•职业生涯系列讲座暨现场咨询服务进高校活动》邀请“东方讲坛”的专家为学生解析201*年的就业形势,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此举也被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八、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就业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1、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工作。定期深入学院,了解学科特点,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追踪;走访兄弟院校学习经验;实地考察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上海周边地区,带领和组织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员及学生到绍兴、瑞安、赣州、苏州等地考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到周边城市和基层就业,寻求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2、撰写“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在分析总结了近三年的就业状况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上海理工大学201*-201*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全面反映和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学校的就业、招生、教学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3、组建就业工作研究课题组,加强科研力度。在学生工作系统中开展职业发展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与工作结合,设定课题进行课题招标,201*年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课题共有18篇课题获奖。我们也积极参上海市的职业发展教育课题和论文评选活动,201*年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发展研究课题和论文评选中,“建设《职业发展档案》的可行性研究”获优秀课题,“浅议《职业发展档案》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获论文一等奖,《大学生就业中的博弈心理及对策分析》等3篇论文获2等奖,2篇论文奖3等奖。4、建立毕业生信息跟踪体系,了解学生的社会评价,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科设、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以近三年内招聘过我校2名以上毕业生的1000余家用人单位作为调查样群,随机抽取其中的200家单位作为调查的样本。综合不同的评价指标,结合平时得到有关信息,我们认为企业对使用本校毕业生后的评估鉴定为:毕业生“合格率”(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一般”以上的)在95%以上;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强”或“较强”以上的“优秀率”在30%左右。认为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的占69%。这大体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程度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2566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