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幼国学教育活动总结
遵循幼儿发展特点,合理开展国学教育
温江区柳城幼儿园
国学教育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无论是对其知识的增长与智能的培养,还是对其品德的陶铸与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如何实施国学教育?这依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不能违背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与行动难以分开;幼儿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正是最具活力和可塑性的时期,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太过约束;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基于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合理定位我园国学教育的目标:
在幼儿园,国学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背诵,更多的是提倡一种行为的教导和意识的灌输,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发展最初阶段的幼儿,正是最具活力和可塑性的时期。国学教育应当遵循幼儿教育“培养兴趣、激发灵感、塑造品格、陶冶情操、煅炼意志”等为主的基本原则,让幼儿健康快乐、积极乐观地生活和成长。
因此我园国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在:
1、注重传统思想和美德的熏陶:尊老爱幼、热爱学习、孝敬父母、煅炼意志等;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3、增加对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4、感受中国古文化的诗词美、韵律美和语言美。二、细致筛选我园国学教育的内容:
根据我园国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我们筛选了以下主要内容:传统孝道如二十四孝故事、《弟子规》等;
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木兰从军》《精忠报国》等;朗朗上口的古诗《咏鹅》、《静夜思》、《春晓》等;结合传统节气的主题教育。三、开展丰富的国学教育活动:
1、环境的熏陶创设具有国学氛围的环境。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们结合本园的关于前书写和前阅读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园内楼道、走廊布置上传统的国学故事与插图,让孩子和父母共同指认阅读;班级中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如剪纸、脸谱等,班级墙饰有朗朗上口的古诗和插图欣赏,活动区中有图文并茂的《花木兰》、《岳飞》等经典故事读本;中大班早操音乐选用《三字经》、《春夜喜雨》等说唱音乐
2、挖掘国学教育资源开展适宜的国学教育活动。
升旗仪式学习经典古诗: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组织孩子学习诸如《静夜思》、《春晓》等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古诗。
幼儿特色活动“讲国学故事,做文明孩子”故事大王比赛:5月份我园的幼儿特色活动“故事大王”结合了国学教育,组织开展了“讲国学故事,做文明孩子”主题比赛。孩子们在阅读和复述《画蛇添足》、《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历史人物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中得到了文明美德的教育熏陶。
餐前十分钟古诗诵读和听国学故事:各班级利用餐前安静活动的时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古诗的学习诵读或者经典故事欣赏。
班级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国学主题教育活动:在各个年龄段班级中,老师们挖掘开展了不同的国学主题教育活动。如大班中关于清明的传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故事、诗歌等教学让孩子了解清明寒食、踏青、祭扫等传统风俗,激发孩子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敬仰之情。又如即将开展的中班教育活动“端午节”中,教师设计了故事《伟大的诗人屈原》让幼儿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的由来,通过品尝粽子、制作香包等活动体会这一民俗特有的韵味,让孩子在生动的活动中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体验了民间节日独有的韵味,激发了对历史爱国人物的敬仰之情。小班则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以浅显易懂的故事为主的国学教育,如社会领域中尊老爱幼的教育《孔融让梨》等。
3、发动家长资源开展“国学传统教育家长行”活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只有调动家长一起支持幼儿,形成积极的家园互动,才能形成合力让国学传统教育开展的更好。我们号召家长加入到国学传统教育家长行中,幼儿园每一次国学活动都制作详细的海报,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各个班级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意义、班级开展活动的内容;我们还向家长推荐有关网站,利用柳幼家长qq群、班级qq群等互联网技术及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内容,做到家园共育。四、今后工作的思考
1、创设一定的真实情境来加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的理解与领悟。2、将国学教育更好的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去,思考国学教育与幼儿园课程如何有机整合。
温江区柳城幼儿园
201*年5月
扩展阅读:国学总结
利用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深圳东方英文书院黄姜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数千年来,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已成为指导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铸就了历史上众多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景仰的礼仪之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传统节日所包纳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201*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决定,不仅体现出政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上的建设性举措,也体现出对于人民意愿的积极回应。
给传统节日放假,意在加深节日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留足品味节日的时间,充分开掘节日蕴含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学校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理应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201*年6月17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就发布了题为“关于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通知,号召大家尊重传统节日,而且它这里面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通知中说,“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贯彻传统节日教育。
但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部分学校甚至严重缺失。学校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很少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如广播、班团会、板报、宣传栏、竞赛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至于很多中小学生的甚至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知之甚少。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关于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
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我们有必要通过教育工作,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蕴涵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使学生通过过节,能够接受传统美德的影响与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弘扬、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用中华传统美德影响青少年一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中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挖掘政治、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行传统节日及传统美德教育。如:利用语文教材中重阳节诗词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杜甫的《登高》、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象征意义、重阳节的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人们对家庭团圆、社会祥和的向往,又能让学生从这些重阳节诗词中感受到文人墨客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如,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关于春节的诗词(王安石的《元日》等)教学,让孩子们进行收集春联,写春联,学会怎么贴春联;让孩子们学会剪窗花,贴窗花。
寓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如在中秋节期间,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展“中秋节”的由来,营造一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同时,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以“团结、团圆、庆丰收”为主题,通过开设的国学经典诵读课,充分利用晨读、早读、自习课、辅导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诵读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同时,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一是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在了解了各地和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后,请学生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制订一份简单的节日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的祝福的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二是携手共享。通过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以班组为单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要求能说出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三是书信传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阖家团聚的时刻,在节日里让孩子们通过书信捎去对亲人的祝福。结合“端午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活动的照片,制作有关春节的手抄报和电脑小报,了解并宣传有关春节的知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及重阳赏菊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我们还在原有节庆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往在清明节开展活动时,我们总是采用踏青、祭扫烈士墓等形式,学生对这种过节的形式不太满意。于是我们开展了清明节祭文、墓志铭评比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更珍惜生命,懂得尊敬逝去的人。家长们对于此项活动非常满意,给予了大力支持。
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环境往往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还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浓厚校园氛围。可以在校园中布置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展板,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了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进行传统节日的宣传,有效地弘扬了民族文化,调动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性,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宣传的成果。我们指导学生制作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的网站,并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全校学生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在年轻一代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忘之时,我们利用课堂,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大有好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柳幼国学教育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柳幼国学教育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