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科201*年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
种植业科201*年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
201*年丽江市的种植业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按照农业局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明确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实行分类管理,强化工作落实,保证了种植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大灾之年目标任务不减少,粮食总产不减少的工作目标。
一、201*年种植业工作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年种植业各项工作,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齐心协力,奋力抗灾,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43.2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3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总产预计43.3万吨,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大灾之年全市粮食总产再次获得高产并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中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的产量分别为13.4万吨、12.5万吨、3.4万吨、5.5万吨,与上年相比持平或略有增长。201*年全市小春粮食播种58.7万亩,总产8.55万吨,因特大干旱影响,总产比与上年减少1.55万吨。大春粮食播种完成133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大春粮食总产34.7万吨,比上年增1.6万吨,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43.3万吨,超过上年粮食总产量,大灾之年目标任务不减少,粮食总产不减少已经成为现实。201*年也因此成为全市粮食总产连续第七年获得高产的年份。
(二)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各种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完成较好
201*年全市种植业共落实各项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13679.9万元,其中良种补贴1411.95万元、农业直补资金7495万元、种植业试验示范项目资金4772.95万元,仅仅这些资金全市农民人均投入就达126.67元,加上市级和其他渠道资金投入,201*年是农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一年。201*年完成的主要种植业项目有:(1)农作物高产创建项目26片,总投入资金520万元,涉及小麦、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五大作物,带动示范面积达32.98万亩,为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2)农作物间套种栽培项目12个点,推广面积达118.39万亩,带动面积150万亩以上,补助资金155万元。其中,省下达间套种栽培核心区3万亩,中心示范片30万亩,带动推广150万亩。(3)完成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87.84万亩,今年全市一区四县全部纳入国家级测土配方项目实施县。(4)实施以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的中低产田地改造1.62万亩。201*年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1.4万亩,下达玉龙县地方政府债券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0.5万亩,今年充分利用各级对口扶持渠道,整合资金,突出重点、扎实稳步地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5)切实抓好以水果育苗,老果园改造和新发展种植为主的水果生态产业建设。201*年全市计划培育苹果苗40万株,青梅苗20万株,芒果苗80万株,大田新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目前已完成种植74片,种植水果9.87万亩,培育各种嫁接苗和实生苗木448万株。仅培育苹果苗就达58万株(其中宁蒗县45万株),培育各种实生苗300多万株,其中:苹果、芒果实生苗110万株;青梅实生苗280万株。(6)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350万亩次,重点加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前期利用机防队统防等工作倍受群众欢迎,已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三)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幅明显,特别是在冬季农业开发中,重点发展冬早瓜菜,将早春马铃薯、鲜食玉米等纳入经济作物生产计划,201*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面积37.65万亩,比上年增1.84万亩,产值达4.07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增幅为8%。201*年冬季农业开发的主要特点:一是面积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大,特别是冬早瓜菜、冬马铃薯、冬油菜和优质蚕豆等高收益产业面积扩大;二是由于今年西瓜、蔬菜、冬玉米和冬马铃薯价格上扬,虽然干旱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产值反而较上年增加;三是去冬今春农业系统全力抗旱保苗,举办各种示范样板,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大,促进了产量和产值的提高;四是由于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强化了服务,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从而促进了冬农开发增产增收。
(四)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全市上半年狠抓了抗旱救灾工作,今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使全市小春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损失较大,由于多方努力抗旱救灾,并加强中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地挽回了灾害损失。同时,在政策扶持力度方面也比往年加大,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加大了抗旱资金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1*年农业部门投入抗旱救灾资金60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及时投入16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其中1400万元及时拨付乡镇,200万元专门用于农业部门科技推广,因而,使科技创新力度得到加强。201*年推广水稻育秧2.1万亩,玉米育苗0.85万亩,举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32.98万亩,水改旱3.57万亩,推广地膜玉米34.05万亩,推广间套种示范118.3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完成87.84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完成1.62万亩,农机下田作业完成30.45万亩。仅大春粮食作物良种推广面积就达82万亩。全年共完成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430万亩次,其中系统防治350万亩次。全年完成各种培训1126场次,共培训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6万册(份)。种植业科还组织专家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编写了丽江市种植业实用普及读物《规范化栽培技术汇编》一书,发放到一区四县农业系统、各乡镇和行政村。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在各个不同时期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进行栽种和管理,同时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全年的农业丰收做出应有的贡献。(五)全市种植业站所工作全面推进,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农科所:一是完成岗位设置评聘工作。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岗位评聘工作,拟定了201*年《丽江市农科所科研项目质量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在充分听取、吸纳广大科技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后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再进行修改、订正、出台。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改革,加快科研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营造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抗旱保春耕科技服务,搞好抗旱科技措施。面对今年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所干部职工先后125人次深入到四县一区开展旱情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撰写了《加强冬春马铃薯抗旱防冻措施》、《丽江市农业科技抗旱实施方案》、《马铃薯抗旱措施》、《水稻抗旱栽培技术措施》、《油菜抗旱技术措施》、《玉米抗旱技术措施》、《麦类抗旱措施》等多项抗旱科技措施,提供给主管部门,并在省、市农业信息网、丽江日报等媒体上进行了相关发布。三是依托国家和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马铃薯优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四是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云南省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协作项目及云南省九州(市)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协作项目。五是结合麦类育种工作,继续实施冬农开发项目,加大小麦、大麦、玉米、蚕豆等作物的试验、示范、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力度。六是继续搞好涛源水稻超高产研究与示范,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加强优质高产水稻良种的筛选工作,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服务。七是实施并开展了国家农业产业体系云南省油菜综合试验站的试验和省农业厅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八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在全市实施完成了丽江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及间套种工作任务。九是加强对外合作,提高单位知名度和科技人员水平。承办了《云南省马铃薯种薯供需洽谈及现场观摩会》、《丽江市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及高产创建活动观摩培训会议》、《二0一一年主要科技措施及冬农开发技术培训班》、《丽江市现代农业马铃薯、水稻产业体系技术培训及工作安排工作会议》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各类会议4次,邀请国家及省市级领导、岗位专家50余人次,培训人员达500余人次,并积极寻求与实力雄厚的公司合作,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省市农业信息网发表各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信息67条,在国家及省级科技刊物发表各类科技文章16篇。
土肥站:一是认真履行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办公室工作职责。去冬今春开始到201*年6月共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25个,建设规模10.505万亩,总投资10656.11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9789.03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17万元,群众投劳折资998万元,群众筹资173万元)。根据中低产田地改造方案编制要求,会同农综办、烟草、国土、农业、发改、水务等部门,编报了规模为9.59万亩,总投资10311万元的201*年度丽江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计划。7月初通过了省农业厅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考核组的考核验收。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检查。从年初开始就分阶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一区四县检查指导工作,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十一项工作。同时还协助永胜、华坪县土肥站开展土壤样品分析工作。
种子站:一是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分别制定了“201*年丽江市种子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和具体举措”、“丽江市种子管理站201*年重点业务工作计划”、“201*年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主要工作目标分解”、“201*年丽江市春季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和以市农业局丽农(法)字[201*]5号文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的通知”等。二是注重法律宣传,强化知识培训。在执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工作,201*年全市共发放挂图及种子知识宣传材料3.14万份(古城区201*份、玉龙县8800多份、永胜县6100多份、华坪县11500多份、宁蒗县201*多份)。张贴、发放《通告》和《告农民朋友书》500多份,并通过电视媒体连续播出。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加大监管力度。201*年以“种子执法年”活动为契机,狠抓种子市场监管,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27人次(市种子站34人次、古城区276人次、玉龙县39人次、永胜县296人次、华坪县48人次、宁蒗县3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辆,检查企业240余个(古城区10个、玉龙县10个、永胜县150余个、华坪县40个、宁蒗县30个),重点查处:超范围经营品种、未按规定备案经营种子、拆包销售种子、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侵权假冒、伪造包装标签、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查处违法经营种子案件17件,共没收杂交玉米种子242千克,查到超范围经营户20户。四是加强质量抽检,确保用种安全。五是做好品种管理,加强对新引进品种的试验示范。六是积极开展种子经营人员技能培训、种子经营备案、及种业信息统计工作。七是完成重点项目后续工程规范管理,加强救灾种子储备管理和对外合作。201*年通过多方协调,各级农业局从抗旱救灾补贴资金中对各级种子管理站安排了近70万元的抗旱救灾补贴及种子储备资金,全市共贮备各类种子22.79万公斤,保障了灾后生产,最大限度挽回了因灾造成的损失。
园艺站: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年初制订了201*年工作计划,站领导班子成员也作了相应分工,并制订了“201*年丽江市园艺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更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学习制度、财务制度、上下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齐心协力,促进园艺生产的发展。三是以实施主要的科技措施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全市园艺的科技进步。继续加强试验示范工作力度,芒果上继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密切合作,开展安全高效生产、芒果催花、药剂筛选等三个课题的研究。在华坪县河东果园建立了品种园,为华坪芒果的巩固和持续发展做了好种源贮备。在永胜县开展了500亩冬早甜椒新品种“红帅2号”种植示范,亩产值可达1.2万元左右,最高田块收益可达2万元。宁蒗县在抓好1000亩苹果园提质增效及201*亩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苹果苗的繁育工作,今年共嫁接育成优质苹果苗木45万株。继续推广品种改良提质增效技术措施,201*年推广苹果果实套袋1520万只,桃果实套袋200万只,葡萄果实套袋4.5万个,芒果套袋1100万个。通过推广品种改良提质增效技术措施,使全市的水果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四是强化科技培训,积极推广新技术。201*年,全市园艺系统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75批次,以田间教学、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总人数达62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000多份。201*年全市共培育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种苗448万株,其中:苹果嫁接苗58万株(宁蒗县45万株);芒果实生苗110万株;青梅实生苗280万株。继续开展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云南(昭通)试验站中早熟苹果品种品比试验及矮化密植试验研究项目工作。
植保站: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测报,做到及时准确。全年共设30个测报点,完成了各项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及大小春共计40期病虫周报。市、县植保站先后发出病虫简报132期,电视宣传14次,提高了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入户率。二是树立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植保新技术。201*年累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50.84万亩,完成小春病虫害防治312.96万亩次,挽回损失992.9万公斤;大春病虫害防治469.6万亩次,挽回损失2500万公斤;大小春鼠害防治87.85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603万公斤;大小春草害防治168.56万亩次,挽回损失1200万公斤。通过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挽回粮食损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是严把检疫关,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传播。全年对19个制种基地、19万亩进行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105批次,计107.6万公斤。四是农药管理工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更多的群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更好的掌握农药销售、使用方面的知识,201*年全市共张贴公告、高毒农药宣传画1000份,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科技下乡宣传10场460人次,电视宣传13场次。出动执法宣传车共计122台次,执法人员853人次。五是承担两个大的项目。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控项目,在玉龙县太安乡示范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防治面积5万亩,对农科站技术人员、村社干部及薯农进行技术培训10次,计1500人次。雪桃病虫害调查项目,通过对玉龙县拉市乡丰乐村调查点雪桃全生长季的观察与调查,基本查清该点雪桃上的主要病害。(六)、种植业工作扎实有效,指导服务和协调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按照局党委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一是加强了种植业项目的检查管理。对全市农业良种补贴、农业直补、玉米地膜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资金抓好检查落实;对高产创建项目、间套种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扩大内需国债项目等加强指导、检查、验收和管理;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等涉及种植业项目,参与检查、验收、制定和审查技术方案等。二是加大了对全市种植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服务,按照省农业厅考核指标,制定了以农民增收和调整种植业结构为重点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层层分解落实、组织实施,保证了种植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三是加强了农情信息服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加强宏观生产指导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在抗旱期间,完成一日一报的报告制度。全年完成省农业厅要求的定期农情上报任务。四是依法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按照种植业科履行的相关职能,协助种子站、植保站重点加强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检查。五是积极投入抗旱救灾。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参加抽调到市委抗旱工作组深入华坪抗旱救灾,同时与种植业站所专家分析旱情,及时出台分作物抗旱救灾实施方案,印发宣传资料,为大旱之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之,201*年全市种植业生产是特大干旱情况下继续增产的一年,主要得益于国家加强“三农”政策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得益于各级领导重视和局党委班子的精心指导;得益于狠抓抗旱救灾的各项科技服务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得益于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二、201*年种植业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总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工作目标
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24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4万亩,粮食产量43.5万吨,经济作物93万亩。种植业产值达24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以上。(三)工作重点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走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模式,走出“就粮食抓增收”的产业模式,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以高产、高效的农产品获取效益,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赢得市场,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一是着眼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农产品;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着眼于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继续抓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农作物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地改造、水果生态产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项目,利用项目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三是积极发展风险小、效益高的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周期短、效益高的冬季农业;积极发展瓜菜、果药等高效特色农业。
2、继续加强种植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做好魔芋、青剌果、苦良姜、芸豆、青梅、优质米、茶叶、红花、蔬菜、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建设。古城、玉龙把发展城郊农业、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永胜、华坪重点突出热区资源发展短平快经济作物种植,加快发展优质米、芒果产业;宁蒗突出特色发展苦荞、燕麦、小芸豆等小杂粮,重点发展苹果产业。总之,各区县按照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不搞一刀切,不搞瞎指挥。
3、抓好重大项目典型示范区建设。在各区县重点抓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争取粮油作物高产创建36片,比上年增加10片,辐射带动36万亩以上。计划争取农作物间套种180万亩,比上年增30万亩。进一步搞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4、全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在秋冬种、春耕春种时期,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实用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
5、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围绕我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乱、杂的现状,加大引种和科研育种力度,筛选和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抗病虫、抗旱、早熟等优质新品种加予推广,不但明确主推品种,也要明确主推技术。与此同时,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重点提高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五大作物良种化水平。
6、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围绕粮食增产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力做好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重大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农药监督管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植物检疫与有害生物的防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7、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市场管理。围绕农业生产和抗灾防灾,全力做好农作物种子的组织、调运、市场检验检疫等工作,努力净化种子和农资市场。进一步搞好救灾种子储备。
8、全力抓好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目标,搞好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的育苗和大田种植工作,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9、继续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农情信息工作作为各级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进一步抓紧抓好。确保做到情况明了,上报及时、数据准确。10、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按照局领导的安排,完成集中统一学习,义务劳动,协作合作等各项工作。
丽江市农业局种植业科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扩展阅读:201*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安排
201*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安排
我县今年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农业发展要求,狠抓了各项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的组织和
落实,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促进了大旱之年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1*年全县预计实现粮食总产9093.4万公斤(科技数,下同),比上年增99.4万公斤,增长1.1%;水产品总产量105万公斤,比上年增4.8万公斤,增长4.8%;农村劳务总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0.32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305元,比上年增242元,增长11.7%。现就我县今年及十一五期间的农业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保持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出率;通过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化种植、农作物间混套种、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病虫综合防治等先进增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运用,提高群众生产技能和水平;通过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品种调优,提升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益;通过组织抓好抗灾、救灾、减灾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损失。五年来,我县克服了冰冻雨雪、洪涝及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及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粮食连续增产,农业连获丰收的可喜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特别是今年,在遭受10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夏收农作物受灾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县委、政府确立的“小春损失大春补、大春不足晚秋补”的思路,全力抓好了农业抗旱救灾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水稻旱育秧、水改旱、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地膜玉米、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等抗旱高产技术措施的大力开展和落实,确保了大灾之年实现粮食增产、农业丰收。1、粮经作物生产。201*年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64万亩,预计实现粮食总产9093万公斤、经作总产2753万公斤、蔬菜总产4715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1.14万亩、99.4万公斤、286.7万公斤和72.4万公斤。分别比201*年增4.13万亩、887.9万公斤、688.5万公斤和512.2万公斤,分别增长5.94%、10.82%、33.35%、12.19%,年均递增1.16%、2.07%、5.93%和2.33%。整个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8.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43362万公斤、经作总产13073万公斤、蔬菜总产21987万公斤,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9.6万亩、3065.4万公斤、5108万公斤和960.2万公斤,分别增长5.77%,7.6%、64.13%和4.57%。
2、茶、桑、果。201*年全县茶、桑、果在地面积3.26万亩,实现总产量502.3万公斤,比上年增0.15万亩和21.3万公斤,分别增长4.8%和4.4%;比201*年增0.8万亩和76.8万公斤,增长32.5%和18.1%,年均递增5.79%和3.26%。
3、渔业。我县的渔业生产,主要以开展“稻渔工程”示范、名特优新水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养殖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宜的渔业发展方式,实现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201*年,全县完成养殖水面2830亩,实施稻田养鱼4050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050吨,比上年增48吨,增4.8%,比201*年增477吨,增长83.25%,年均递增12.88%,农民年人均水产品生产量从201*年的2.11公斤增至4.6公斤。5年来,全县累计开展水面养殖1.33万亩,累计实施稻田养鱼面积3.1万亩(其中稻鱼工程0.49万亩),共计实现水产品产量4200吨。目前,我县的日本锦鲤、南方大口鲶、美国叉尾、日本罗氏沼虾等一批名特优新品种已获得试验示范成功,开始向水产养殖户推广,水产品养殖种类逐年增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种植业和渔业总产值持续稳步增长,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同时得以稳步提高,201*年全县种植业和渔业总产值达31700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量399公斤、人均纯收入2305元,比201*年分别增加13016万元、36公斤和1134元,增长69.7%、10%和96.8%,年均递增11.2%、1.9%和14.5%。(-
二)深入推进劳务活县战略,“培训、就业、维权、创业”四位一体的农村劳务就业模式初步形成,劳务经济成效明显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进一步强化“劳务活县”战略,切实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外出就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维护力度,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的持续影响下,县委政府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通过内外结合,广开就业门路,逐步形成了“培训、就业、维权、创业”四位一体的劳务就业模式,保障了全县劳务经济的持续发展。面对今年的特大干旱,县委政府又确立的“家乡损失外乡补,农业损失务工补”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各项工作,认真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及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1*年,新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0.6万人,新增转移0.2万人,全县在外务工农民工累计达4.8万人,比上年增0.2万人,比201*年的3.53万人增1.27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13.79万人的34.8%,占富余劳动力5.72万人的83.9%。今年全县实现劳务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3200万元,增长16%,比201*年增1.24亿元,增长2.15倍,年均递增16.52%。5年来,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特别行动计划”等农村劳务培训输出项目,累计开展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及引导输出培训597期2.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35期3435人,有组织输出劳务527批2.7万人,带动1.9人转移就业、700人返乡创业。
(三)扎实抓好农田、农经、种子、土肥、植保、农机等各项强基工作,全县农业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农业科技及装备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及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强1、农田基本建设。201*年以来,共开展了4个冬春的农田基础建设工作。共实施完成了“**县5000亩高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县法古灌渠建设”、“**县法古村基本农田建设”、“**县3000亩、2500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基本口粮田建设”、及“新马街田冲,柏林白石岩、马蹄寨500亩的战恢基本农田建设”共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0.93万元,完成田间沟渠建设62条(段)52617米,完成投工16.47万外,累计项目受益面积13730亩,201*年的3000千亩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成功建设,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2、农村经济经营理。一是扎实抓好了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村容村貌整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经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5年来,累计完成投377万元,完成了38个农经建设项目的建设,有效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5年内共监督落实农民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畜牧支农补贴等各种支农惠农资金10386万元,都以一卡通的形式发到农民手中,没有发现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同时抓好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村土地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等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未接到加重农民负担的违纪违规投诉案件。三是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共接到合同纠纷上报273起,调解成功数262起,调解成功率达96%。四是积极抓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全县共完成69个村委会1752个村民小组的委托代理工作,共移交代管资金90.1万元、固定资产972.7万元、债权总额14.26万元、债务总额13.76万元。
3、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由于我县坡地多、平地少,农机事业发展相应缓慢。201*年以来,我县抓住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的机遇,切实加大小型农机作业示范推广力度,扩大机耕机耙面积,5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0万元,共引进推广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微耕机等3种适宜我县农机作业的新型农机具240台(套),各种加工机械46台(套)。今年全县共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3820台(套),其中拖拉机508台,农机总动力达9940万瓦特,比201*年增1706万瓦特,增20.7%。201*年农机作业面积达57066亩,比201*年净增42045亩,增长3.5倍。
4、种子管理及良种推广。五年来,全县共进行种子质量抽检和留样备查144个品种,检验样品144个,检验合格134个,对不合格品种已责令退回禁止销售,有效保障了生产安全;开展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20组304个品种,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21组388个品种,共筛选出适宜我县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26个,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良种贮备;推广杂交水稻种子234个品种21.9万亩,推广杂交玉米种子182个品种42.4万亩。201*年共完成杂交水稻种植4.6万亩,杂交玉米种植12.6万亩,分别比201*年增0.5万亩和3.5万亩。
5、植保植检。五年来,全县累计组织防治各种病虫草鼠害510.93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7062.85万公斤。其中今年共发生64.18万亩次,组织防治117.02万亩次,共计挽回产量损失1498.3万公斤。今年共深入田间开展病虫调查284人次,向上报送病虫信息208期,发布病虫情报13期260份,开展检查和备案水稻品种78个10.1万公斤、包谷品种90个20.6万公斤,进行农产品调运检疫46批615吨,实施茶园产地检疫3200亩。
6、土壤肥料。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共组织实施了3年度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其中:完成了省农业厅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9.5万亩,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92.49万亩。累计在全县9个乡镇70个村(居)委会3215户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和土样采集工作,开展样品测试2588个,建立农户施肥长期监测点27个,实施肥料效应田间试验62组,进行同田对照简比测产试验160组,发放施肥建议卡13.7万份。累计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推广92.49万亩次,共实现节本增效5923.2万元。其中今年完成30.32万亩,亩比常规施肥少用化肥纯量5.1公斤、增产43.41公斤,亩节本增效81.8元,实现节本增效2481.4万元。
7、农业环境保护。十一五以来,累计进行农产品残留农药检测158期308个品种1859个样品,比十五期间增加检测样品1801个,市场样品检测合格率为97.8%,比十五期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其中今年共开展检测32期84品种605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9.5%,比201*年同期增检26期52个品种547个样品,合格率提高13.3个百分点。组织实施了**阳荷、**灯盏窝蜜桔地理标志登记申请,其中**阳荷已通过了农业部专家评审。进行了青龙山茶厂绿色食品及阳程食品厂无公害土鸡蛋的组织申报,目前,省、州相关部门已经对其进行了产地环评及样品抽检。抓好了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县农业污染源553户(其中种植业源449户,水产养殖业源31户,畜禽养殖业源73户)。进行了外来入侵生物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水花生、马缨丹、水葫芦等9个品种,累计发生面积5197公顷;发现野生植物资源有川桑、云南大百合、云南枸杞、野生金荞麦等11个品种,总分布面积746.9公顷。
8、农村能源及生物资源。五年来,农村源建设重点抓好了国债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共完成投资480万元,建设完成农村沼气池2800口,全县农村沼气用户达4.1万户,覆盖率达74.1%。生物资源上,围绕农、林、畜、渔、副及加工等,切实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力度,201*年已建立生产资源产业基地8.2万亩,实现生物资源总产值6.1亿元。
9、农业行政执法。一是加大各种涉农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和依法经营意识;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国家禁用、限用等危险化学农用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强化宣传、指导和检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环境资源;四是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无证经营农资等违法行为,共检查企业、个体农资经营户经营门点2512个(次),依法立案查处各类违法事件514件,取缔无证照经营农资门市6个,捣毁农资制假售假窝点53个,查获制假农资181.4万公斤,挽回经济损失1814万元,收缴“毒鼠强”等剧毒鼠药11万余克,收缴销毁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农药22个品种1194公斤,查处假化肥31吨,查处退回未经登记公示种子6550公斤;五是是加强渔政执法工作,制定颁发了县域内主要河流河道管理规定,严厉查处炸鱼、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渔政案件35件,没收电鱼机34台,进行经济处罚8人,警告9人。使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县境内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10、挂钩扶贫和新农村建设。5年来,县农业部门认真抓好了挂钩扶贫点结对帮贫、新农村建设、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等帮扶工作。共为21个村委会42个村民小组帮扶水泥201*余吨,支持资金70余万元,帮扶贫困大学生解决学费、帮扶残疾人家庭和残疾儿童等累计帮扶资金5万余元;干部职工开展“爱心圆梦”、四川汶川大地震及抗灾救灾爱心捐款等累计达15万余元;开展抗旱救灾捐款9500元,向玉树灾区捐款2600元;帮扶鸡街王家塘村建设发展资金累计15万元。
11、科技推广体系及队伍建设。一是根据中央、省、州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先后完成了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种子管理工作站、茶叶工作站、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站、劳务输出局的职能划转和改革工作,并于201*年底基本完成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乡镇农技站收归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结束了乡镇农技站“三权”下放长达十余年的管理体制。全县农业管理管理体制逐渐理顺,机构设置更为合理、工作职能职责更加明确,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切实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提升科技人员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5年来,通过采取与省、州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训等方式,全县农业系统共有97名科技人员通过不同渠道的学习取得了大专以上农业院校毕业文凭,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已达129人,占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2.7%,比201*年提高了54.9个百分点。同时,认真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工作,共组织农业系列科技干部申报高、中、初级各级职务100人,取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22人,中级职务任职资格36人,初级职务任职资格48人。
二、主要经验及体会
回顾十五以来的农业工作,最主要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即:政策是基础、领导是保障、科技是支撑、投入是关键。
(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全县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是自20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以6个一号文件,制定下发了关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但实行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生产资料增资综合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还免除了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税,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二是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时机,及时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切实调动全县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的保障了农业的顺利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落实粮食生产补贴、良种补贴、农资增支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地膜及新增粮食面积种子补贴、农业救灾恢复生产等各项资金补贴累计达7390.45万元。其中:种粮补贴、地膜补贴及新增粮食面积种子补贴资金574.82万元;油菜补贴46.62万元;种粮农民综合直补6629.0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0万元。
(二)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统一思想、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是推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始终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涉农部门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相互协作配合,为全县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县县委政府每年年初均及时召开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早研究部署农业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及其配套政策措施,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具体,上有人管,下有人抓。二是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督促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三是县人民政府将粮食总产、农民本文来自文秘114,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人均纯收入,重点产业发展纳入每年的政府工作目标考核,有效的促进各项农业工作的全面发展。四是农业科技部门结合云岭先锋、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切实增强全县科技人员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基层党风廉政试点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健完善农业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民主决策、科学管理、依法行政和社会监督,有效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切实强化农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将每年的重大农业生产目标、重点科技推广纳入科技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任务到站,责任到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大力强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是自去年开始,重点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玉米三大增产技术措施的推广运用,努力提高群众粮食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带动大面积粮食生产单产水平提高。今年共完成粮食作物高产创建6.6万亩;实施间套种样板6.4万亩,带动大面积生产19.5万亩;推广地膜玉米栽培4万亩。通过这三项重点科技项目的推广实施,共计增加粮食产量960万公斤,有效弥补夏粮因灾损失,保障了大灾之年粮食丰收。二是切实加大两杂良种推广、优化种植、规范化种植、病虫综防、科学施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十一项增产增收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年累计推广达156万亩,比上年增9万亩,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覆盖。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覆盖率分别达播种面积的76.5%和农民总户数的91.7%,比201*年分别提高了7.6和11.3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累计推广各种实用科技措施面积达670万亩次,比十五期间年增78万亩。三是切实加大粮油、经作、果蔬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力度,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201*年优质粮油面积达34万亩,占全年粮油种植面积58万亩的58.6%,比201*年增加9万亩,优质粮油种植比例比201*年提高12.1个百分点;优质经作及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比201*年增0.7万亩;优质水果面积6000亩,比201*年增1050亩。四是大力开展样板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实用科技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今年全县共完成各类科技示范样板12400亩,比上年增1200亩,涉及冬农、大春两季的粮食、经济作物及水产养殖。十一五期间共举办科技示范6.15万亩,比十五期间多2.1万亩。通过科技示范样板的大面积、高质量举办,使无形的技术推广变成直观的现场,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增产增收效应,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有效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大面积生产快速转化和推广应用。五是全面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接受科技、应用科技的能力。5年来,累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1676期13万人次。其中:举办“绿证”培训班1063个,培训人数7480人次,颁发“绿证”2611份;开展新型农民培训4个年度,完成农村实用技术4096人,已毕业312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97期2.9万人。
(四)积极争取和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
我县财困民穷,自身投入发展能力极其有限,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及省、州的政策性资金投入,是我县农业能否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县农业部门积极主动向农业部、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等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到各种农业发展建设项目150余个,涉及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农村能源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基本农田建设、冬季农业开发、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等各个方面,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3100万余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建设和实施带动,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有力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群众经济增收,为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自然灾害频发,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突出,农业增产增收难度较大。我县耕地总量不足且零星破碎,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每年不断出现的干旱、洪涝、和冷冻等自然灾害,给全县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二)认识不一,相关产业发展进展缓慢。各乡(镇)、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不一,重视程度各异,缺乏统一、明确、持久和长远的共识,相关发展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完善、不到位,产业发展零星、分散、参差不齐、进展缓慢,如蚕桑、水果、蔬菜等。
(三)农业生产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结构调整难以取得新突破,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由于我县农业生产上客观存在自然环境劣势,耕地流转和利用规模化程度低,现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生产无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散、乱、杂”的现象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外向型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难以取得新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
(四)科技推广经费匮乏,农业科技推广的转化率和贡献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投入不足,一些必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受到限制,导致科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有效挖掘,科技推广的成效未得以充分显现,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五)生产资料价格高,群众投入不足,科技措施落实难度增大。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较高,且稳定性差,农户必要的生产资料投入受到制约,加之农村中科技知识、栽培管理技能较高的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跟不上,造成农业生产和科技措施推广的落实难度大大增加。
四、201*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州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四大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立足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政策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1*年全县农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4万亩,比上年增0.36万亩,增0.5%,其中:粮豆作物播种面积54.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9200万公斤,比上年增107万公斤,增1.2%;计划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万亩(含蔬菜),比上年扩大0.49万亩。渔业养殖面积3200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10万公斤,比上年增5万公斤,增4.8%。全县实现种植业、渔业总产值35500万元,比上年增3800万元,增12%。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实现有组织输出3000人,全县全年在外务工民工达5万人,比上年增0.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1800万元,增7.8%。计划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比上年增275元,增12%;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3公斤,比上年增4公斤,增1%。与此同时,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提高,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粮食安全及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技术装备得到较大提高,农业内部结构更趋于优化,产业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三)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是201*年农业工作的重点。要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要适度扩大全县农作物特别是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推广旱地作物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措施,加大小春和冬季农业开发,提高耕地利用率。二是加大“两杂”良种推广力度,提高“两杂”良种覆盖率。在抓好坝区巩固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边远山区特别是石山区的推广种植力度,石山区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在上年基础上扩大1.5万亩。三是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降低粮食因灾损失。四是根据省、州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狠抓水稻、玉米高产创建及农作物间、套种工作,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
2、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政策
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确保农民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畜牧支农补贴、种粮补贴、小麦其它各农作物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抓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认真抓好商品蔬菜、优质油菜、优质水果、优质粮豆、茶叶生产、名特优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群众经济增收。
4、全面抓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项目建设投入的良好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国家、省、州的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充分挖掘我县农业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做好各类项目规划和储备,及时编制上报适宜的产业发展项目,做好项目申报的上下通联工作,提高项目获批率,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投入我县农业发展。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制定完善种植业、渔业养殖无公害技术措施,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严把化学投入品的污染关口,加强“三品”申报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我县农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逐步提高我县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6、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以实施农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组织化生产经营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如优质小杂豆、优质稻、优质水果、蔬菜等,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协调引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行订单生产,逐步引导建立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推行“企业+合作社(或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依法加大农村耕地流转程度,提高现有耕地的规模利用,建立多种形式并存,利益连接紧密的新型产销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进程。
7、强化农机监理工作,加大农机技术推广,推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责任思想,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责,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确保全县农机“挂牌率、检验率和持证率”达95%以上,确保农机安全事故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二是结合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的使用,认真做好适宜我县山区农机作业的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做好群众对农机产品质量的举报投诉,积极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农业生产物质技术装备,减轻生产劳动强度。
8、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就业工作,扩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
按照“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要求,一是依托县职中、农广校、农机推广站等职业技术培训力量,积极开展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宣传引导、组织对接等措施,提高务工人员谋职、就业能力,扩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二是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在州、县等周边地区进行“家门口”务工,让农民工“出工厂、上工地”,参与乡村公路、安全饮水、水库除险、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劳动力转移途径多元化;三是充分利用政府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条件,鼓励农民工利用自身积累的技能、资金进行创业,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和特色种养殖业,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四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充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新科技的转化应用。
9、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能力
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和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案件办理质量,切实改变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兼职杂乱、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执法不规范、案件执行力低、履行执法主体不够到位的现象,使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农进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种植业科201*年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种植业科201*年工作总结和201*年工作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