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资金整合汇报
盐城市亭湖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情况
盐城市亭湖区财政局单文余
(欢迎语)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区从201*年开始,以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导产业、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为平台,以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为目的,按照“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协调配合”的原则,通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初步形成了支农资金项目科学、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年,我区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并获得了500万元的整合资金奖励,为我区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增添了后劲。现简要回顾如下:
一、支农资金整合情况
1、强领导,协调配合规范整合。为了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我区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主管农业领导和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农业大镇也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相应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在财政局设立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督办的内容,保证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出台激励高效农业发展的文件(见材料范本),并多部门协同动作,强化领导督察,严格奖惩,有效推动高效支农项目的实施。
2、擅规划,打造平台科学整合。科学规划是前提,以发展规划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区整合办组织人员深入全区9个乡镇(现合并为6个)进行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的重点项目,明确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支农资金的集中使用。201*年至201*年,我区根据自身为盐城主城区的实际,着眼于市民的“菜篮子”、“餐桌子”,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以此为平台,将支农资金进行有机整合使用。在实际操作中,对规划项目实行“扎口制”。一是由各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然后由整合办负责项目比对,统一管理,对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以及重复报批的项目,一律不予上报,不予投资;二是统一上报项目。所有向上级申报的项目须经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同意后,再由有关主管部门与区财政部门联合行文上报。有效防止项目过小像“撒胡椒面”以及资金投入如“泥牛入海”现象的发生。三是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并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必须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在构建整合支农资金平台中,注重“抓大放小”,结合区情实际,明确了种植业为重点并向高产、优质、高效上调整;畜牧业向园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坚持把整合支农资金向优势主导产业倾斜,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中投入的力度则相对较小。截止201*年底,我区共投入支农资金103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4500亩的核心区。随着“万顷良田”等项目的即将实施,园区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
3、提效能,完善机制推进整合。严格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形成一整套的规范制度体系,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竞争立项制、政府采购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县级报账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
评价制、责任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十制”管理办法,确保项目建设每个环节监管紧密衔接,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二、支农资金整合成效
1、实现了集中财力办事和优势互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个项目载体,坚持整合资金先整合项目的工作思路,根据建设环节的不同需求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以项目整合来带动资金整合,避免了过去部门间交叉重复申报项目现象,较好地实现了资金有效聚合,保证了集中财力办大事。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几年来共实施高效农业项目23个,投入资金7500万元,整合农村公路、农网改造项目资金、农桥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资金,对路、桥、电、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近3000万元,“机耕路上挂葡萄”,“防渗渠旁有大棚”,形成了项目的穿插效应、叠加效应、辐射效应。
2、提高了项目建设档次和资金效能。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整合资金,在同一项目区建立统一、协调、互补的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机制,在资金整合前实现了项目的先行整合,避免了项目建设的交叉重复和相互脱节,从而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3、促进了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过几年的项目实施以及农业技术的集成配套运用,有力带动了周边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201*年,园区内外羊角椒亩收入达5000元,菊花达7000多元,西甜瓜6000多元,其他蔬菜近5000元,远远超过棉花、水稻等原有农产品的亩收益。
三、支农资金整合难题
1、资金多头分散管理制约了资金整合。支农资金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目前,省里、市里有关“三农”方面的领导小组就有若干个,都与涉农资金有关。由于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能,特别是受部门利益的驱使,近些年来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出现了“各路诸侯都分钱”,各报各的项目、各管各的项目,互不通气,投资分散,重复建设,形不成规模的问题,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甚至滋生腐败行为。涉农资金虽然较好地为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更需要政府多动脑筋。在国家涉农部门职能分配格局不变的情况下,突破目前分配格局已成为资金整合的最大阻力和障碍。
2、资金管理体制不活限制了资金整合。大多数支农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都集中在中央和省,直接下达到具体项目单位,有的甚至直接到村、到具体地块。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延续条块管理模式,形成了带有明显部门属性和行业特点的制度和方法,导致资金整合条件和环境不宽松,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很难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地方匹配能力不强影响了资金整合。中央下达许多支农投资项目,规定省、市、县都要进行资金配套;省下达的支农投资项目,也有一部分规定市、县、乡进行资金配套。但是,像我们苏中、苏北等地方财力有限,无法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更谈不上整合资金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扶持生产生活项目上,对于要求农户配套资金的项目,很多贫困户的自筹部分根本拿不出来,使这部分农民失去了参与支农项目的机会。
4、资金运行机制不良遏制了资金整合。支农资金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支农资金的监管目前主要靠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具
有临时性和不确定性;支农资金整合规划有待于细化,个别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缺乏统筹规划,致使项目申报不集中,各类支农资金难以实现“打捆使用”;项目计划建设和资金拨付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有些工程是季节性工程,往往由于资金到位较晚(有的拖到11月底),项目不能在当年及时实施,没有及时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四、支农资金整合建议
1、提升科学协调机制建立的幅度。通过“统一规划、捆绑投入、共同实施、统一验收、各记其功”的办法,形成“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联动、责任清晰、科学规划、兼顾特色”的各级支农资金整合新机制。在县区一级层面上,应按照精简机构的要求,屏弃部门利益,避免交叉扯皮,更好地整合支农资金,发挥应有的效能,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建立健全系统的支农资金效绩考评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农业投资效益最大化。
2、提高资金整合平台建设的强度。加强以县、区为主整合支农资金的平台,由县、区级政府根据本县、区实际,结合农民意愿,将支农资金整合后统筹安排到重点建设项目。按整合后的项目对上争取资金,打造真正的适合发展的资金整合平台,推行“集中使用、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促使不同部门分散管理的资金共同投向农村建设。对不同层级的资金,采取“事权不混、性质不变、上下配套”的办法,形成相互联动机制。当前要进一步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开展资金整合。
3、加快整合资金制度完善的速度。健全项目库制度。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项目的申报由当地政府提出,经投资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农口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列入项目库。专项资金要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所有专项资金应层层签定项目合同,明确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大额支农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要推行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制。项目完工后,接受有关部门
的检查和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申报、立项、使用、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逐步推行“政府主导、财政主管、部门协助、社会监督”的管理体制,实行归口统一管理。要精简项目审核手续,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缩短支农资金运行时间,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4、加大财政部门协调作用发挥的力度。财政部门要研究提出支农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和项目,积极做好政府的决策参谋。与各涉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资金的使用管理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共同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要按照“减少交叉、权责一致、强化协调、增强服务”的原则,调整和归并部门职能分工,理顺投资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的职能定位,对支农项目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支农资金,强化统筹协调,避免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归并支出事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县、区镇财政管理部门除了协同搞好项目的申报立项外,要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及时传递和反馈支农资金信息以及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不做“局外人”,共同参与项目的督查验收和追踪问效,真正将支农工作落到实处。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以上是我对支农资金整合方面的粗浅认识,相信兄弟单位的支农资金整合“拼盘”做得比我们好,有机会一定前往“品尝”取经。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同仁不吝赐教,谢谢!
201*年6月14日
扩展阅读:整合支农资金汇报材料
整合支农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财政局在省厅领导调研支农资金整合情况汇报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黎处长、各位领导:
你们好!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之际,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武胜视察指导工作,让我们倍感激动与鼓舞。这些年来,黎处长及各位领导对武胜财政支农工作凝聚了巨大的关心,对武胜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我们非常感激,你们的厚爱必将化作武胜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武胜农业农村工作不断跨越式发展。在此,我们深表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县财政支农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武胜县隶属于世纪伟人小平同志故乡广安市,地处川渝结合部,属典型浅丘地貌,有着悠久的传统农业发展历史,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生猪百强县、四川省蚕桑生产基地县、优质稻基地县、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试点县、丘陵地区经济发展试点县、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县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总人口8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2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0.62亩。自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以来,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县积极创新整合管理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以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中心的整合路子,形成了公开、透明、科学、实效的整合运转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县域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一、主要做法
我县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目标,以“整合财力办大事”作为整合工作的中心,以整合资金,引导、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支农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为手段,以新农村示范片、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培育等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依托,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整合优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201*年整合各级财政资金6845万元,201*年整合资金9570万元,成功打造了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主要做法如下:
(一)突出一个规划。近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新农村示范片、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三大重点任务和大力发展生猪、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和蚕桑、水产两大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全县农业“十一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由县委农办牵头,各部门参与,认真研究省市相关政策,组织专家评审,坚持全县一盘棋,经过充分论证,科学筛选,编写了《武胜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支农资金整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整合编制,将除救灾资金、特殊用途资金、国家规定补贴到农民个人的资金之外的所有财政支农资金以及财政部门管理分配的支农资金和农口部门预算中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都纳入整合范围,以规划引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确保从农业规划开
始实施就对支农资金进行整合。
(二)构建两个平台。依据整合发展规划,一是构建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的现代农业园区整合平台,重点培植生猪、蔬菜、蚕桑、水产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二是构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示范片整合平台,加强农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能源、通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抓住三个重点。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重点将资金投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现代畜牧业和优质粮油示范片建设。一是在重点产业整合上,突出生猪、蔬菜、蚕桑、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生猪产业,加强重点生猪基地建设和万千良种猪繁育基地建设;在蔬菜产业上,重点搞好白坪农业科技园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永寿寺村蔬菜基地等基地建设,打造绿色蔬菜知名品牌;在蚕桑产业上,重点加强蚕桑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养;在水产养殖产业上,重点发展无公害特色水产养殖,拓宽销路,大力打造武胜渔港。二是在重点区域整合上,突出连片开发,打造精品工程。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了规模治理,选择飞龙、白坪等重点区域,高标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在重点项目整合上,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了安泰丝业、龙女米业、大新食品、天兆食品等一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德民猪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创新四项机制。即农业园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土地流转机制、科技支撑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整合资金的集中使用。一是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坚持用工业集中区的办法管理现代农业示范园,专门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园管委会,统筹园区内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与管理,负责园区有关项目包装推介及招商引资,积极做好园区内土地流转、租赁等协调工作,为业主和农民提供信息查询、市场咨询、产品交易等服务。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种养业主扩大生产规模,拉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化基地建设。组建农投公司,通过土地一级市场整理,提升融资能力,激发民间资金投入,增大支农资金总量,积极支持新农村示范片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完善土地流转代理监管体系,为农民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县财政安排一部分、业主缴纳一部分的办法,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支持农民和业主以租赁、转包、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规模流转土地2万余亩。四是创新科技支撑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基金,大力培养乡村“土专家”、“土秀才”和科技示范户。整合全县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库,设置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等岗位,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强化校县合作,依托西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
院校,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
(五)实施五项措施。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涉及面广、困难多,为确保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支农资金整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县级部门和项目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财政局,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县级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等机制,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各部门也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同时,强化奖惩措施,县上每年从预算安排的县级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大、效益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可以纳入而未纳入整合范围的和实施进度、质量较差的,给予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纪律处分,并对单位在县级支农资金分配上予以相应的处罚,促使各有关部门、乡镇树立全局观念,加强沟通协作,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做好整合工作。二是确保支农资金投入增长。克服我县财力薄弱等诸多困难,多方挤压资金,保障支农投入的增长。201*年县本级财力年初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总量为1460万元,201*年县本级财力年初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总量为2680万元,增量为1220万元、增幅达84%,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今年就已投入资金8130万元。三是加强沟通协调。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涉农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论证会、座谈会、调度会,及时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整合各层次、各
方面、各渠道的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落实到位。推行部门联络员制度,健全组织网络,确保整合工作运转顺畅。四是规范项目管理。1、统一组织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原则上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对所有具备招投标采购条件的土建工程、设备物资,全部市场化运作,实行招标采购,确保阳光操作。对项目分散、涉及面广,或单个项目资金规模小而总体资金规模大的项目,实行打捆招标。由项目实施单位县级部门及乡镇督促中标单位具体实施。2、统一监督管理。(1)实行专户管理。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全部进入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实行“一个漏斗”向下,保证专款专用,资金运行安全。(2)实行工程监理制。通过中介监理机构和财政、审计派驻现场监管员,对项目进行全面监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竣工后,先由项目实施的乡镇或单位组织自验,再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发改部门组织验收,对合格工程,由承建方、发包方、监理工程师三方签字认可。(3)实行报帐制。对所有项目资金一律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验收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原始单据、决算、验收证明和审计报告等向县财政或项目主管部门报账。(4)实行严格督查。由纪检、监察、督查、财政、审计等部门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纳入全年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整合的项目实施地点、内容、进度、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查。3、统一绩效考核。开展资金整合绩效考评制,按照省财政厅《四川省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的规定,分时段、分细项对整合方案、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保障措施、整合资金渠道、整合资金规模、引导社会投入、资金使用
监管、项目实施管理、整合项目效益等九个方面进行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县级配套支农资金的分配挂钩,实现问效与问责的有机结合。对绩效明显的支农资金,通过整合扩大资金规模,加大支持力度;对绩效不好的专项资金,通过整合予以归并或者取消。4、统一建后管护。项目工程建成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由项目主管部门制定管护办法,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明确工程产权和工程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组织,对项目工程的使用效果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投资一项见效一项。五是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出台《财政支农整合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财政支农整合工作长效、良好运转。1、建立项目立项审批制度。依据《武胜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申报程序及实施管理办法》,在全县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下,项目申报单位填写“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整合项目审批会签单”,经财政、发改、农业等部门专家现场论证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审批后,由整合办公室统一上报,增强了项目的可行性,确保了财政支农发展预算编制的准确性。2、建立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制度。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提高项目工程的招投标率;实施项目建设责任制,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对建设的内容、地点、时间和财政资金支持环节等内容进行广泛公示;为解决农业项目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少的问题,在项目工程施工前调剂县、乡农林水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村组推选的农民技术员成立监理班子,强化监督,确保建设质量。3、建立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出台了《武胜县财政农业专
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做到了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4、建立项目竣工验收评价制度。制定了《武胜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对项目计划完成情况,项目管理和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建设效果以及档案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验收、评价,促进实施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二、取得的成效
(一)“整合”实现了财政支农管理机制的创新,转变了部门职能,形成了支农工作合力。
整合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重点做指导,各部门在支农项目实施中各自为战、互不通气、职责不清,或缺位或越位,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支农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整合后,各部门将工作重点统一到全县支农发展大局上来,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整合方案”较好的发挥了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大家充分认识到整合不是部门利益的调整,而是部门力量的集中,整合成为了自觉行动,逐步由要我整合转变为我要整合。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农口部门改变了过去直接承担项目建设的惯例,增强了服务和指导意识,从争资金、跑项目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和时间组织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各部门都能通过细化的建设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工作合力,建立了和谐的整合运转机制。
(二)“整合”实现了支农资金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整合前,由于有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不健全,支农项目在申报过程中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现象,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欠规范、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整合后,我县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规范分配、用制度规范支出、用制度规范管理。
(三)整合尊重农民意愿,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拓宽了融资渠道。农民群众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创造的财富和付出的劳动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的“资金源”、“动力源”,整合支农投资只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的“药引子”,因此,调动农民积极性,投资投劳参与建设才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的根本出路所在。一是注重了项目带动参与。注重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容易见到实效的产业发展、住宅改造、道路建设、能源项目、自来水工程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社会事业入手安排建设项目,使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了整合项目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广大群众自己的事,调动了广大群众自筹资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无形中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成效。二是注重了利益驱动参与。在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全县共整合各类
资金XXXX万元,其中:项目投资XXX万元,群众自筹XXX万元,为项目建设注入了不懈的活力。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县上筹措专项资金XXX万元,为建设养殖小区、发展蔬菜产业、风貌整治等项目建设的农户进行补助,支持示范村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激发了乡镇、部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乡镇、县直部门为重点试点村帮扶资金XX万元,带动群众自筹资金XXX万元参与项目建设,有效整合了建设资金和部分闲散物资,加快了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程。三是注重了群众自愿参与。对支农项目的实施,采取农户自主申报、乡村审定的办法,所有建设项目都尊重群众意愿,既坚持“奋力而为”又作到了“量力而行”。群众形象地说:“政府的钱解决了群众的难事,自己的钱解决了自己的心事”。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为示范村的农户配套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解决了一家一户想解决而又无力解决的难题,激发了农户自愿申报参与建设的热情。四是拓宽了融资渠道。通过支农资金的整合使用、集中投入,创新了资金注入方式,辐射带动了社会资金的积极投入,调动了金融、民间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为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一年来,累积在农村投入退耕还林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和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及养殖小区建设、温室大棚建设、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XXX万元,在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下,带动了金融资本XXXX万元、民间资本XXX万元、企业资本XXX万元投入“三农”,加快了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
建设步伐。项目资金的叠加投入,充分地调动了乡村两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示范村群众投资及折劳折资就达XXX万元,展现了“以国家投资为先导,以群众出资为主体,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项目建设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也为县域经济增加了可用财力,从而有效地弥补了示范村项目建设资金的不足,拓宽了项目建设融资渠道,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四)“整合”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建设了更多更大的农业亮点工程。
自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以来,我县以“整合财力办大事”为目标,201*年整合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饮水安全专项、以工代赈项目资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等项目资金6845万元,201*年整合资金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饮水安全专项、以工代赈项目资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资金9570万元,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集中投入。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逐步呈现出“支农投入总量逐年增加,支农项目规模迅速增大,项目数量逐年减小”的整合轨迹,建设了一大批农业亮点工程,真正体现了整合财力办大事的整合理念。
一是高起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统筹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水土保持、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项目,新建村级公路166.7公里、便民路160公里、集中供水站42处、提灌站6处,山平塘26口、蓄水池326口、沉沙凼490口、沼气池3160口、卫生井1198口,
建成26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建标准生猪养殖小区3个,种植韩国尖椒、甜玉米、莲藕、香芋、台湾香瓜等高附加值蔬菜1万亩,启动建设肉牛、鸡、肉鹅等养殖场4处,间作桑园1500亩、建设小蚕共育室3处、省力化蚕台300处、推广方格簇10万片,发展桑枝菌201*袋;新建国内先进、省内一流智能化、自动化钢架大棚1万平方米;引进台商建设1000余亩钢架大棚基地,推广大棚式栽培、机械化作业、节水式灌溉、集约化养殖等先进技术,进行高品位蔬菜花卉种植,示范园成为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展示区、样板区,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头条进行了报道,省市领导进行了充分肯定,吸引了省内及重庆10余个县市区前来参观考察。二是高规格建设新农村示范片。飞龙、白坪、三溪、猛山等6个乡镇30个村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推进,按照村庄院落科学布局、农民居住相对集中、户型外观专家设计、30年不落后的工作要求,投资3000万元,对5000多户农房进行风貌塑造,完成重点院落“一建三改”500户,硬化院坝1.3万平方米,整治阴阳沟2.5万米,新建沼气池37口,栽植绿化树木16万余株,并落实全天候保洁、乡村垃圾集中清运和无害化处理措施。推进产业发展、新村建设“两到户”,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两进村”,建成生猪、肉牛等各类养殖小区4个,育肥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7个,发展优质蔬菜2万亩,间作桑园3180亩;新建和硬化村级公路23.6公里,新建便民路27公里,新建山平塘2口、蓄水池5口、沉沙凼14口、集中供水站1处,实现田成方、土成形、
路成网、渠系配套;新建村级综合活动室1个、标准化村卫生站1个,农村服务站点建设稳步推进。三是亮点工程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的建设成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文明程度,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以此带动了全县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1个、标准化养殖小区19个,新发展年出栏优质肉猪500头以上的大户16户,规模发展生猪产业,上半年出栏生猪69.6万头;强化蔬菜基地建设,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广遂路沿线、国道212沿线等区域集中成片发展优质蔬菜5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集中成片发展优质蔬菜10万余亩,引进、培育蔬菜业主30个,建成特色蔬菜村12个;深入推进蚕桑特色村建设,发展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蚕桑特色村19个,重点打造河东万亩蚕桑产业带,已在飞龙、三溪等乡镇密植桑园5000余亩,发放蚕种6万余张;三个“万亩示范带”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柑桔基地规模,完成春植柑桔4500亩;加快建设武胜渔港,新建水产基地1个。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特别是黎处长的关心支持下,我县争取了一些支农项目,县财政也加大了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通过整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我县幅员面积较小,经济总量偏低,在一些支农项目立项中优势不足,支农项目总量偏少、资金量小。加之县级农业摊子大、基础差、财力弱,导致财政投入与现实所需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农”工作的发展。在此,恳请黎处长继续支持和关心武胜县的财政支农工作,如小农水重点项目
县、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整合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实践证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举措,是财政支农的一件大事,也是财政支持新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转变政府和部门职能,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懈把这项改革工作抓紧抓实。二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整合机制。整合试点工作中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难免会出现新情况、遇到新的问题。下步我们用制度的形式将整合工作固化下来,一些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巩固,不足的方面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新的情况问题积极研究、探索、创新,形成完备的、安全的支农资金使用制度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三是探索扩大整合范围,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谢谢大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支农资金整合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支农资金整合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