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赴港学习总结
赴香港协青社培训总结
扶斯慧
到香港协青社学习青少年服务,我期待已久,七天安排紧密的课程让我们有些筋疲力尽,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欣慰。在培训中能够从多层面接触香港社工,他们专业服务经验和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协青社这所机构也是很成熟的机构,对青少年的服务一直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对我影响很深的活动:课堂教学,老师讲课时最大的亮点是不断提问,令我们的思维跟着他走,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阿豪老师讲的“小组领导技巧”时,有两次角色演绎,将戏剧和游戏贯穿到课堂上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都被这种新鲜的教授方式吸引。杨卓华老师讲的“关系建立及试探性行为处理”的“初步接触”一课时,当他提问到假如青少年提出有一个很刁钻的问题你会怎样答?于是我们答了许多的答案,老师否定后再给我们一点启发,课堂上又再次活跃起来,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答案最终令老师满意,那堂课让我难忘。
深宵外展是我的一个实习项目,主动出击是协青社外展队的主要任务,晚上11点至凌晨6点,外展队跑遍香港的公园、7-11便利店、屋屯等的每一个角落,主动寻找通宵流连在外、无家可归或离家出走的“夜青”,把他们带回危机介入中心作进一步协助。在七天的课程当中,深宵外展是最累的,但也是经历最多,学习东西最多的。周日晚上,我跟着外展队四处奔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夜青”的身影,在我的眼中他们对工作从没半点马虎。当社工发现“夜青”时首先跟他们热情打呼、闲聊、时不时还运用起身体语言,不一会的功夫就和“夜青”们像朋友一样熟了。看上去很简单谈话过程,但其实包含着社工的许多专业知识与沟通技巧的充分运用上。用得最多的是优势视角,我们真诚地去表扬他们,赞许他们能帮助自己得到信任。
蒲吧,虽然我没有去过,但是路过浦吧的时候能感觉到蒲吧足够吸引年轻人。蓝球、街舞、桌球、涂鸦、音乐室、排球、滑板、游戏机等甚至都吸引我了,24小进开放,提供一站式娱乐设施及社工辅导服务,为“边青”“夜青”提供一个安全的聚脚点,同时亦为社工创造了机会及空间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并提供协助。在我们实习期间这里举行了一次街舞大赛,看到了很多热情、技术娴熟的舞者。协青社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让青少年发挥自己的潜能,彰显自己的个性,也是对青少年成长的需要的回应。
历奇训练是着重个人参与以及团队合作,通过训练导师的指导获得训练过程中的乐趣和对他人的信任。我们的训练导师叫“阿乐”,指导起来很熟练:鼓励沉默的组员表达自己,在任务提前完成后以谈论香港文化避免冷场。城市之峰挑战时,阿乐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让组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指导,在小组后期自己的领导者角色淡化。
男危机中心专门收容一些因为家庭关系问题长期不愿意回家的青少年。和这些青少年的接触我发现危机中心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所,这里有男青年会喜欢的网络和电视游戏,纸牌,桌游,棋类甚至还有钢琴,在男青年处理好和家人的关系之前在这里生活会有像在家里一样的温馨。协青社的社工有负责日常生活的有负责但同时我也发现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12岁的小学生和高中生住在一起,高中生会教他们一些这个年纪还不应该接触的知识。
我的收获:对优势视角的理解更深一步。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理念的冲击,传统社会工作认为来求助的案主是有瑕疵,有病理,有问题的人。面对这些朋克风、夜青、纹身,我们很容易认为他们是有问题的人。在协青社的几天,我们发现每一个社工都不会这样轻易地给青少年贴上“有问题”的标签。协青社对边缘少年的看法和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同,看到青少年非常夸张的朋克发型,大多数人就会认为,这是街上的混混,协青社只会觉得这些青少年夸张的行为只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爱或者喜欢这种文化。优势视角不仅要求不能把案主当做有问题的人,对辅导关系也有要求,社工和案主的关系由专家关系转变为陪伴关系。社工不应该是权威,“你不能……不要…….你应该……”说这些话的可以是案主的父母、老师,但绝对不是社工,社工是和案主同行的人,让案主知道自己会陪伴他,会鼓励他会和案主一起面对困扰。
社工不是救世主。社工也得承认自己的能力会有不足,当“边缘青年”不理睬我们时,不要郁闷“我是不是不够好”。社工更不能代替受助者去解决问题。社工一定要相信,受助者解决问题的力量一定是受助者本身,不要把自己当救世主,我们只是陪伴者,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受助者发挥他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相信受助者的力量。
以服务对象为本。通过观察服务对象的特征,找到服务对象感兴趣的话题,社工做一个倾听者就已经能让受助者释放内心的焦虑。不仅要找到服务对象感兴趣的话题,还要关注服务对象的需要。协青社完善的服务设施就是很好的证明,唱歌,跳舞,篮球,全都有,如果想有个地方自习,这里也有自习室。
真诚。从这一次学习,我知道了“你真棒”真的很苍白,这样的鼓励,很空洞,受助者不会因为这样一句不痛不痒的赞美而保持好的改变。真诚的赞美和千篇一律、没有内容的赞美是不同的。我们听到“你真棒!”和听到“难度很大耶,你是怎么做到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不敢承认自己虚荣,不敢承认自己很贪吃,不敢承认自己做了错事,不仅社工要通过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短板,还要协助回避问题的受助者认识到有问题。
通过今次的学习,我更坚定了将来要坚持从事社工这项助人助己的事业,我会将所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来服务社会。
扩展阅读:赴港个人学习总结
个人学习总结
广西宁养院李慧
加入广西宁养院2年多了,期间跟着宁愿院工作人员一起出诊、自己去患者家里家访也有很多次了。加上完成过十多本旅行笔记,我也算得上是宁愿院义工中的“老油条”了。很荣幸能有这次去香港医管局学习的机会,让我在香港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认识了一群好朋友。这3天紧凑的课程安排,和1天有意义的参观学习,让我对宁养服务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谈谈我在香港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学习了解到,香港医院管理局是于1990年成立的,有着较为庞大的支持网络,其中包括:病人自助组织、非政府组织、公营及商业机构、几来自各方的义工。大家都秉承着“与民携手,保健安康”的使命,为病人提供良好舒适的服务。其中,义工在宁愿服务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到家中探访慰问、个人照顾、护送陪诊,还是负责环境的美化、组织兴趣小组和病人自助小组、活动推广,还有哀伤慰问、灵性及信仰的支援等,都属于义工服务的范围。对于持续不断增长的义工人数,医管局有着一个系统的培训及管理制度。对于招新义工,医管局有着一个统一的义工服务指引,并会定期的修改和检讨。宣传推广招募义工活动,对于来招聘的义工,会对其进行严格的甄选。这个是我们国内宁养院招募义工时没有的程序,总希望义工这样的免费资源能够多多益善。香港的义工甄选后,会按其性格和兴趣爱好,分配给适合他的工作,并会对义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合适的照顾技巧,还有加强他们的心理社交支持技巧。此外,
义工的个人资料会进行登记和系统的归档。我们去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参观学习时发现,虽然义工没有工资,但宁养院每年都回有一次大型的活动,举行抽奖,以鼓励义工肯定他们的工作。对于资深义工,除了接受基础训练外,还有深层的中级训练和进阶培训。
不仅对义工招募要求严格,在宁养舒缓服务这一块,他们还遵守“五全照顾”这一模式。所谓“五全”,是指全程、全人、全家、全队、全社区的全方位照顾。这个模式是与我们内地宁养院不太一样的。他们工作时间,患者家属可以把患者接到医院的日间中心,这里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医疗设备,还可以在日间中心参加各种兴趣班,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在病人去世后,义工可以参加其丧礼,并对其家属进行哀伤辅导。这是比较人性化的地方,义工已经融入其家庭,并对其家庭产生一定影响力。提供后期哀伤辅导,可以帮家属缓解伤痛,早日走出阴霾。除了全职医护人员和义工之外,香港的宁养院还有院牧/牧灵工作者。这也是香港医院的一个特色,他们的公立或私立医院,一般都设有院牧。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当年英国宣教士来到香港,同时也到医院传送福音,所以很多香港人都有宗教信仰。无论是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是为给患者心灵的关护、给一个信念让他们能在生命的最好旅程,放心所有的心结和遗憾,舒舒服服的离开。宗教信仰会帮助他们相信,上帝会宽恕他犯的过错,去到天堂会与家人相聚。不探究这个是不是真实的,但正因为这个信念,病人在宗教信仰的帮助下,不看自己失去的,而是看到自己现有的东西,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因为一场大病家里的经济负担会加重,再加上很多人会这样想“癌症=等死”,导致情绪更加低落。舒缓服务,恰恰是针对这些问题,帮助病人在生命晚期活得更有意义。下面说一下我对临终关怀这方面的认识。临终关怀,又称宁养照顾、舒缓照顾,是为病人提供舒缓治疗减轻他得病痛,病症的控制,在情绪及心灵上支持和辅导,提升病人的生活素质让他有尊严有意义的安度余下的日子。整个舒缓服务,包括身、心、社、灵这几个方面。身,当然指的是身体上病痛的减轻还有病情的控制。因为病人生病后会出现疼痛、呕吐、便秘、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医护人员和义工要照顾好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他们会害怕死亡,情绪低落,产生角色冲突,压力的增加,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这都是需要我们帮助的。鼓励他们进行社会交往,不应该回避亲友。最重要的是灵性方面的关怀,帮助患者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个人价值,回顾一生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使患者有尊严的走完最后的旅程。所以“癌症=等死”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在患病之后也可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对生命的领悟更深刻,更珍惜与家人一起的时光。也许患者这一生做了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用最后的时光来回顾最美的事情,这样生命也会更精彩!
“大病致家贫”在我们内地普遍都有这么一共识。家里有人生了大病少了一个劳动力,家庭经济负担必然加重,昂贵的医疗费用更是雪上加霜。加上现在我们社会福利制度还不够健全,得到的补贴仅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在香港,社会福利与我们有点点区别。对于教育和医疗方面,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在这两方面规定收取的费用相对较少。
医疗方面,住院每人每天100港币,医生护士到家里出诊都是60块,就算再高级别的医生也是收取同样的费用。此外,会在评估病人的需要后,为其提供辅导服务、解决居住问题、一定程度上得经济和物资的援助,还有提供家政服务。社会工作者会帮助病人申请保障金、综援和一些医护设备(如:拐杖、轮椅等),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让他们在生活上减轻负担。
经过了那么多天的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于“死”的理解。我们中国人都视长寿为福气,常说到“四喜五福”,其中“五福”就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原来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对身体健康并心灵舒适安宁,以及临终时心里没有遗憾和心结能安详的离开人世,有这么一个理解,这也是早期对宁养的理解,他们视之为“福”。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说到“死”这个字,都认为是恐怖的字眼,很多人都避之不谈,或是用“回老家、卖咸鸭蛋”等词语替换掉它。家里有人患上绝症,家属一般也不愿意告诉病人这个消息。怕的是病人知道后心里压力大,情绪低落甚至想不开。不过,这些都是家属的想法。也许病人会很恼怒家人对自己的瞒骗,也许病人有很多未了的心愿,也许病人还有机会争取更好的治疗。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人,这是香港宁养院的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想法。
我经过这次学习,对“死亡”也有了新的理解。每个人终究会死,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都无法逃避。为何不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生命呢?一个巴士司机的人生使命是开车把每位乘客安全的送到
家,送到工作的地方,不仅保障了乘客们生命安全还保障了城市交通畅通;一个家庭主妇的人生使命就是全心地照顾家庭,支持丈夫以使他幸福愉悦,养育子女以使他身心健康,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清洁工人的人生使命是保护我们城市的环境干净整洁,让市民舒适的享受生活,更好的为自己城市创造财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而在我看来,如果想要使你的人生充满价值感,充满希望达到生命意义的升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当然前提是首先能够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要。是的,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能够使你的内心充满满足感,你会更加喜欢自己,并充分感受爱的能量。这、是生命的力量,就是在关爱自己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感受生活的美好!“予人玫瑰,手遗余香”,这也是香港许多癌症患者之后也成为义工的原因。
生命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来自于回忆。我认为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当你年老,你回头看看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曾经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帮助过许多人,你曾经通过你的双手创造过那么多美好的故事,你曾经用心创造过那么多优秀的城堡,那种欣慰和满足感,就是生命的意义。
最后,谢谢李嘉诚基金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多谢这些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和细心的工作人员。希望我们携手把这份爱传递到全国各地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社工赴港学习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社工赴港学习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