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6:52:43 | 移动端: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正确把握课程标准优化课外阅读指导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就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物质营养一样,滋养心灵的精神营养同样要丰富而全面。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全面。例如,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内外都很重视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目前的问题在于,这么大的阅读量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该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非常缺乏指导。为此,自201*年2月以来,我校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致力于“阅读教学”的实施与探索,围绕“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的主题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验活动,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

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比如作者本人在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狱中联欢》,引导学生读《红岩》;学习了《草船借箭》,安排学生尝试阅读《三国演义》另外,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景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人际关系处理、安全防范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读物。总之,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开展导读系列活动

1、专栏介绍,各位老师利用学校或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空间开辟专栏,介绍新作,导读佳作。专栏可以由学生轮流创办,定期更换内容。2、民主讨论。对社会上畅销的通俗小说、流行的热门作品,教师们利用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其讨论,解剖作品,分清良莠,提高学生鉴别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3、专题讲座。根据课外阅读的需要,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课外读物,采取讲座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主题、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三、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学习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注意四个结合:①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②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③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④读书与卫生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要保持书本清洁,注意翻书和用眼卫生。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四种:①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的写作材料。例如《黄继光》一文,作者对黄继光的动作、神态描写极为生动逼真,学这课时,张春兰老师引导学生欣赏描写黄继光动态、神态的片断后,就让学生尝试着从课外阅读中摘录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精彩片断。②列提纲,如写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写读后感,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④写书评,如评价书的人物和事件。小学生对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曲折已有一定的认识,写书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对书评的内容给予及时点拨,发现书评内容中有不妥的地方,要马上纠正和指导。

五、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课外阅读虽多为自读,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外交流活动,一是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二是激发兴趣,学生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通过交流,既使本课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增

扩展阅读:《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银川十五中马静

一、课题的提出:

在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新课程改革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

楼,西北地区中学的语文教学仍旧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仍然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当前西北地区中学语文教学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域的教学更呼唤改革,更期盼语文课程改革的春风雨露。如果西北地区中学不能开辟出新的语文教学的新天地,那么就永远必须生存在浓重的乌云中,抓不住金黄色的阳光。

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图书馆藏书量少,学生不知道语文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西北地区中学学生的基础薄弱,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严重不足,学生从家庭、社区能获得的各种学习资源非常有限;学生学习方式,不折不扣是传统学习方式,一个学期一册课本,学生囿于课文,基本上没有课外阅读。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结合我校资源短缺,信息闭塞,学生总体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制定出一套符合西北地区普通中学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当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一个最迫切而实际的问题。所以,我提出了“学生主体参与,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课外积累,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开展探究性阅读模式研究,这是一个有实用性、针对性又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课题。

从201*年10月课题立项,把银川第十五中学201*届七年级(1)、(2)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研究,现已按期完成了课题实验方案中所规定的第一阶段研究任务,形成了初期研究成果,现做以汇报。

二、本阶段完成的主要内容:

制定课题计划,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搜集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确定试验的年级和班级,确立实验的相关年级和班级的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好实验计划。在课题研究的教学思想下,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始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三、完成情况:(一)、通过自治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和远程网络学习,提高了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教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规划实验时间和预期研究成果(具体内容)

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201*年10月201*年8月阶段成果名称《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成果形式承担人12345678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研究计划汇编汇编汇编论文集报告马静马静马静马静马静马静马静马静主要阶段性成果汇报201*年9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方法---201*年9月研究的实验方案》201*年9月---201*年9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201*年10月完成时间201*年10月201*年10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方法的研究计划》教学课例、教案学生作品集教学反思论文集结题报告序号最终研究成果12最终成果名称研究报告教案、案例、学生作品集成果形式报告汇编承担人马静马静3201*年10月科研论文集论文马静(三)、精心研究,改革教学方式,探究语文探究性教学规律,初见成效。1.文本式探究

1.1探究美点(微观、宏观)

[例1]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其中的“红”字有什么意味呢?

(1)隐含着季节色彩的变化,给人以明快的感觉,(2)也暗含了春天百花争艳之美,(3)尤其表现了作者由冬入春时身心的舒展和在明媚春天里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例2]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看似文字平易,文意了然,一般并不会引起阅读主体更多的注意,然而这看似一览无余的背后却有着值得“探究”一番的意味。

就实际情形而言,是“我”乘船离去,应是“我离老屋愈远了,我渐渐远离了故乡的山水”才对。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客倒置,突出了“我”的一种隔膜、一种无奈与一种失落。

[例3]《曹刿论战》是一篇典型的叙述文。这篇文言文的情节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文章的情节进行探究:倒叙能达到什么艺术效果?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采用倒叙手法,倒叙能否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2探究空白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一方面,因为文本自身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因为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

[例4]“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假如绿友常春藤确有灵性,充满智慧,或许还读了《囚绿记》这篇美文,又假如陆蠡真的与这位绿友见了面,此时此刻,还可能发生怎样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续写一个结尾,怎么样?

[例5]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幽径悲剧》,描写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留下许许多多催人深思的空白点,为探究阅读提供了平台。

①面对悲剧的制造者(愚氓),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②面对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季羡林爷爷,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③假如悲剧的制造者(愚氓)看了《幽径悲剧》一文后,他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1.3探究瑕疵

[例6]在整体感知《最后一课》后,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课文中说,“个个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既然谁都不去注意,那么是谁看见了这些小虫子?是否前后矛盾了呢?

[例7]《童年的朋友》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这一语段中“虽然黑黑的”后面的逗号是否多余?

2.迁移式探究2.1探究内容

相同的主题,相似的内容,相关的事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而文本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样,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与相关材料,从整体上对文本和材料进行类比探究,归纳它们在主题、中心等方面的相同点、不同点或矛盾点。

[例8]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却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他”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是否还有别的用意?

请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陆蠡的简介(略)进行探究。2.2探究形式

内容的探究固然重要,但对形式(结构)的探究也不可忽视,因为一个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的佳作,倘若没有好的形式来支撑,也只能是一名“游兵散将”,失去本该具有的价值。所以,探究文本的形式(结构)不可忽视。

[例10]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顺势组织探究活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一段对“夏夜”[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笔精华》第二则]的精彩描写,能否插入文中作为课文的一个段落?

3.应用式探究

阅读,离不开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而提取这些信息的目的之一就是应用。探究性阅读也是如此,利用文本提供的相关信息,去解决现实生活的一些具体问题,就成为阅读探究的必然趋势。

[例11]在阅读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后,进行应用式探究:时下美女效应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许多人不惜花费巨资,忍受剧痛,开始整容手术,人造美女闪亮登场。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例12]201*年常州中考题《动物的奇特语言》中的两个应用式探究题。[1]指出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

①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②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2]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

4.专题式探究

教材中的文本,大都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价值,包容着科学、历史、地理、自然、艺术等诸多学科知识。因此,有些问题学生发现并提出后,不一定能从教材中直接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这一点,教师不必急切地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告诉学生,即便教师想告诉学生,仅凭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去实验,去为解决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从而充分地释放出探究的潜能。

[例13]通过对《狼》一文的学习,你对狼本性的了解后,对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大致想知道的有:狼还有哪些习性、狼的的传说、不同民族的对待狼的不同态度、狼的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把这些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个探究课题,并将此作为一个中长期作业,在探究中学习。

[例14]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后,组织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四、研究结论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学习目标和文章体裁,设计学生探究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参与探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水平,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在语文课堂开设开展语文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课题研究的开展达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探究性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的开展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加深了教师对中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认识,解决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问题。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时间难把握,课堂难驾驭,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而且教师确定介入的时间比较困难。介入过早,探究不够充分,介入过迟,课堂效率太低。

2、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花费的时间较多,教师往往不能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探究式教学是把传统的习题课和分组实验课挪用到探究活动上,学生由此获得的探究能力能否能应付传统的考试还难以确定,因为现有的考试制度下,都离不开考查知识和技能,目前很难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生生间汇报交流不全面、不充分。个别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对于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而是等着听教师讲解;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往往不能激起其他同学思考;学生不善于听其他同学的汇报,他们大多仍继续关注自已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教师开始解释他们才开始集中注意力。

4、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上自主探究过程属于开放性教学,40分钟的课堂怎样合理分层?教师怎样处理来自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才能真正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使自主探究不流于形式,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5、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探究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合作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6、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值得去深入探讨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这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六、今后的研究设想

1、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想境界应是活、美、实。

所谓活,就是教师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灵活,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灵感、激情、想象力,这是体现语文探究性学习区别于其它学科探究性的特点之一。

所谓美,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美文,在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板书美、课件美、意境美、生活美、人生美等等美的境界中,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高雅的情操,

所谓实,就是课上得实在实用。我们上课不是演戏,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语文课上得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应放在教师是否在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上。语文探究性学习追求活,追求美,其最终目标还是实。语文探究性学习只有建立在教学生学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探究,才算真正地找到了根,落到了实处。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首先要明确探究性阅读的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抓关键句分析文章,提取文章信息,鉴赏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等。这样,目标明确了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并且,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化整为零,就像把西瓜切成瓜瓣,学生才能吃得着,啃得透,有兴趣,有信心,乐意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教师是启动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后继性学习。所以,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

(2)推荐奇文、美文,疑义相与析。

初中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很有限,所以教师应挑选一部分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读。

(3)举行班级内小型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

针对有些单元的课文,可先让学生全部阅读,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先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4)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3、学会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确认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化两种意识: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

教师应创设一定的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加拿大著名的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说:“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淡化课程教学的统一性和唯一性,不应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象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个体具有差异,他们对于文章的体会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不同的感悟力,而不能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的答案。

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这样,教学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从而抵达人性深处,使灵魂得以净化和优化。

最后,我坚信,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在其他教师、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定会在我们这片教育土地开花结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实施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阶段小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4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