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加强税收风险防控

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加强税收风险防控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7:00:03 | 移动端: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加强税收风险防控

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加强税收风险防控

转变税源管理方式加强税收风险防控

分局建设工作汇报

分局成立于201*年10月,负责鹿城镇371户企业和4601户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工作,分局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内设:一个风险管理股、二个基础管理股、一个综合股四个股室。分局现有正式税干20人,大专学历达100%,其中1人取得研究生学历,17人取得本科学历;取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100%,其中4人取得二级证书;5人取得中级职称,其中2人取得注册税务师职称。201*年县财政分配税收任务3050万元,截止到11月份已实现税收收入3867万元,占全局税收收入的1/3,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税收任务。分局连续多年获得上级机关和当地政府的表彰,201*年被团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分局税干在省、市局组织的学习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

今年以来,分局围绕“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结合分局税源状况,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创新税源专业化管理,通过调整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运行机制、落实各项措施等一系列管理新手段,引导税务干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岗位风险控制,降低纳税遵从风险,逐步建立起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税源分类管理为基础,多层次税源监控的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促进现代化分局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一、管理职能重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一)精心谋划夯实基础。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分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多次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提高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和建议,鼓励大家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召开动员会,进一步理清思路、凝心聚力。二是健全制度保障。在充分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城关分局探索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手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手册》、《税收风险管理风险处理制度》等配套办法,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营造外部环境。制作《致纳税人的一封信》,通过广泛发放,在公开栏和办税大厅张贴等多种渠道,及时将分局实施税源专业管理及人员岗责调整情况告知纳税人,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职能重组优化配置。一是管理职能重组。设立分局长岗、风险管理岗、基础管理岗、综合管理岗四个税源管理岗位,分局长岗负责税源管理的全面工作;风险管理岗负责税收执法风险和纳税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对税源进行风险防控;基础管理岗负责税源的户籍、申报、征收等日常性基础管理工作,对税源进行动态监控;综合管理岗负责各类考核实施,税收综合档案管理。实行按事设岗,

分岗管事,各岗位之间人员不混岗,相互监督制约,形成多层次税源监控的专业化管理团队。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将综合业务素质高的管理人员优先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专业化管理要求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风险管理岗位,增强大企业重点税源、高风险行业的监控管理力量。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三是进行税源分类。按照“抓大、控中、平小”的原则,根据行业特点、规模大小、风险高低等标准,将税源分为一般税源和重点税源两类,确定一般税源规范管,重点税源专业管的税源分类管理模式,并且根据纳税人征管记录和管理情况,适时调整纳税人类别,实施动态管理。

(三)健全机制加强监督。一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分局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成立风险识别专门小组,有计划的对税收征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并对风险管理结果进行监督。成立风险评估专门小组,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实施风险等级排序。建立风险处理制度,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处理,并向风险识别岗位反馈风险处理信息。通过目标的引领、监督与改进,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联接起来,形成循环,推动税收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开展二级风险评价。以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为主线,建立自我评价、风险评价小组评价的二级评价机制。税源管理人员借助征管软件异常数据信息、税收行政执法软件预警信息和风险管理岗位的税源监控信息,对照《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手册》,按月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全面、综合的自我评价,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同时分局成立风险评价小组,根据税源管理人员填报的《岗位风险自我评价表》,综合各方面信息,对执法人员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存在的管理风险,提出风险预防措施并监督改进,力争执法“零风险”。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奉献于党,永葆党的先进;与每名税干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根据税干的岗位职责,签订《岗位风险防控承诺书》,引导税务干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岗位风险控制,防范内部执法风险产生;按照“流程规范,控制有力”的要求,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手册》及工作实际,制定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不同岗位考核标准,建立了计算机考核、案头考核、实地考核相结合的奖惩激励机制,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高效运行。

二、落实管理措施,降低纳税遵从风险。

(一)一般税源规范管理,实现税负公平。一是完善税源档案。深入摸排税源,逐户登记造册,分行业、分税种建立电子和纸质两套税源档案,全面准确

掌握各类纳税人税负情况。二是实行两级巡查。基础管理岗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对新开业、停歇业、变更注销的纳税户信息进行修改、补充和更新;风险管理岗人员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对各路段风险易发事项进行复查,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三是强化定额管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三个阶段七个步骤进行税款核定,阳光操作核定环节,召开税负核定民主评议会,在城区显著位置向社会全面公开税款核定情况,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做到税负公开、透明,防止不廉行为发生。

(二)重点税源专业管理,强化信息管税。一是提升信息管税水平。设立重点税源涉税信息数据库,包括项目管理信息库,合同管理信息库,商品房销售信息库,工程施工进度信息库,发票管理信息库,申报征收信息库,基础管理岗负责信息采集,风险管理岗负责信息分析、应用。二是深化纳税评估。风险管理岗通过对重点税源数据库信息的分析,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评价,选择有疑点的企业开展专项纳税评估。采取电话、信函、网络、约谈、实地核查等方式核实疑点,针对调查核查情况作出评定处理。并向基础管理岗提出加强税源管理、改进纳税服务建议,提高纳税遵从。三是实行差别化管理。根据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及发票管理等日常管理情况,对企业纳税遵从度进行评定,对纳税遵从度高的企业实行“绿卡”服务;对纳税遵从度低的企业实行严格控管,加强纳税辅导、发票管理、税收稽查,降低纳税风险。

(三)创新服务注重实效,促进纳税遵从。一是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在办税服务厅设置企业“绿卡”服务窗口,开展办税实践日活动,实行“绿卡”服务的企业到办税服务厅可直接与值班人员或导税员联系,在指定服务窗口优先办理申报等涉税事项;到系统内其他办税服务厅可享受政策咨询、业务辅导等优先服务。二是延伸开展“一对一”纳税服务。对纳税信用较好的企业纳入“一对一”服务范围,发放纳税服务联系卡,随时与企业保持联系沟通;通过纳税服务平台或采取上门服务等方式,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税收政策告知企业;定期会晤、走访、听取企业的涉税诉求,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涉税问题。三是创新纳税辅导方式。对新办证的纳税人及时进行开业辅导,使其尽快熟悉办税流程,掌握税收政策。对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纳税人按计划开展日常辅导,解决纳税人对税收法规的模糊认识;对A级信用单位和“一对一”服务企业实行专项辅导,有针对性的宣传税收政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纳税人采取集中辅导,实施系统的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切实提高纳税意识;对下岗职工及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采取个别需求辅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优惠政策;针对纳税人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送税法进商场、进社区、进校园、宣传张贴、现场解答、发放传单的形式为

纳税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税法宣传辅导。三是客观评议保证质量。发放问卷调查,征求纳税人意见的建议,召开纳税人代表和社会监督员参加的企业恳谈会和述职述廉会,听取纳税人反映,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确保纳税服务措施落到实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初步成效

(一)税收收入大幅增长。1至11月份,分局组织入库税收3867万元,同比增收1279万元,增幅达50%。通过实施税源分类管理,成效显著,1至11月份,房地产、建筑业等重点税源实现税收2993万元,同比增收1469万元,增幅达96%,其中纳税评估入库税款180万元。

(二)税收执法风险明显降低。一是风险管理岗加强对基础管理岗的执法风险监控,税收管理员过于集中的管理权限得到了分解。二是风险评估小组的评价,改变了以往“自己评自己”的评估模式。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1-11月分局税干未发现一起不廉行为,未接到一个纳税人投诉,执法行为零风险。

(三)征管数据质量持续提高。征管软件数据监控模块显示,纳税人户籍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纳税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非正常户与正常户并存、税种鉴定错误等异常数据信息明显减少,异常数据信息由原来的每月300余条减少至每月10余条,反映出税源基础管理更加规范到位。

(四)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通过全员选拔,将工作责任较强、专业素质较高的税收管理员配备到风险管理岗等关键岗位,为干部提供了发挥专长的平台,提高了税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税干的税收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扩展阅读:以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为契机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以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为契机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即墨市地方税务局周丕江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是税务机关提高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的具体实践。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将使税务机关的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手段更加先进、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管理流程更加顺畅、管理责任更加明确,使“带好队、收好税、科技加管理”的税收管理理念有机整合,从而推动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由粗放型向精细化、信息化转变。

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与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关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这一指导思想就确定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管理目标促进纳税遵从,

提高税收征收率、管理手段实施信息管税、管理方法税收风险管理和分类分级管理、管理流程按照受理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由此管理责任将更加明确。《指导意见》确定了税收管理发展方向:由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管理方式向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转变,这种转变是质变,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必须适应税源管理的质变,并以此为契机,使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由传统的粗放型、被动型,向依托信息技术的精细化、主动型升级,各级税务监察监督部门必须全程参与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确定和运行中,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分权监督、内控制约、考评监督、问责追究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下的税收廉政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根据《指导意见》和税收工作实际,依据税收征管法,结合多年的税收工作实践,本文认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就是:一个工作中心:以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为中心;两个管理系统:税源登记与纳税申报服务系统、征收管理系统;四项风险管理:纳税人申报风险、征收管理人员税收管理风险、永久性税收流失风险、管理性税款滞纳风险;依托税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八项具体管理工作:税源登记与税源登记核查、纳税申报与纳税申报核查、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追究

纳税人法律责任与追究税收管理人员法律责任;实施八项具体管理工作的发起、反馈处理等十六个基本环节与流程。参照易学方法,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示意如图1:

图1: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示意图

税源登登记核查纳税申报申报核查纳税人税务稽查纳税评估法律责任税务人员法律责任→税收执法→

记纳税人申报风险执法管理风险管理性税款滞纳风险永久性税收流失风险税源登记与纳税申报服务税收征收管理权实施←法律救济←

理示意如图2:

图2:税源专业化管理十六基本环节示意图

限时发起限时反馈处理申报限时发起限时反馈处理选案移交限时反馈处理发起执行限时反馈处理处理决定限时移交执行考评监督问责申请税源登记登记核查纳税申报申报核查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纳税人申报风险执法管理风险管理性税款滞纳风险业化管理新模式的核心工作就是定岗定责、细化和明确管理流程,我们加强税收廉政风险机制建设,就必须在此过程中充分

3

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信息管税

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十六个基本环节的流程与运行管

核准执行办结执行监察限时纠正纳税人法律责任税务人员法律责任永久性税收流失风险税源登记与纳税申报服务税收征收管理权实施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在确定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架构的前提下,完善税源专考虑各项税收风险,建立健全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分权监督、内控制约、考评监督、问责追究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一)搭建税源登记与纳税申报服务、税收征收管理两个管理系统

按照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税源专业化管理首先要对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进行科学分类。

根据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所有涉税事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纳税人主动履行纳税人义务和主动享受纳税人权力的事项,如: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依法设置账簿、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以及依法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义务、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按时、如实申报的义务、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依法享有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委托税务代理权、税收法律救济权、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等等,此类事项由纳税人发起、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依法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二是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行使税收管理权,纳税人被动履行纳税义务和被动接受税务管理的事项,如:纳税人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发票管理、税收行政处罚、税务检查、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此类事项由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发起,

纳税人、其他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被动依法接受管理。按照这一分类方法、根据管理目标明确、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流程顺畅、管理责任明确的管理要求,税务管理系统自然形成两个子系统,一是以处理纳税人发起事项为核心的税源登记与纳税申报服务系统,二是以处理由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发起的征收管理行为为核心的征收管理权实施系统,这两个系统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提高,从而提高税收征收率。

(二)做好以纳税人申报风险、征收管理人员税收管理风险、永久性税收流失风险、管理性滞纳税款风险为核心的四项风险管理

总局在《指导意见》中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税收风险管理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由管理目标确定、风险分析识别、风险评估预测、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理、绩效评估和修正等组成,风险的分析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分清轻重缓急,选择应对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对可控风险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理。以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为管理目标,将税收风险简要分析如下:

按照上文对税务管理系统分为“以处理纳税人发起事项为核心的税源登记与纳税申报服务系统”、“以处理由税务机关和

税务人员发起的征收管理行为为核心的征收管理权实施系统”两个子系统对税收风险进行分类,可将税收风险分为纳税人申报风险、征收管理人员税收管理风险两大类。将税源转化为税收最终是以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而实现的,在税收实践中我们发现纳税人申报风险主要有三种:一是不懂税法或技术失误而导致的非主观故意行为造成税收流失风险或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风险,二是藐视税法且偷税机会成本过低而导致的主观故意偷税而造成的税收流失风险,三是蔑视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税收管理能力,心存侥幸而导致的税收流失风险,这三类风险受纳税服务水平和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化解这类风险必须做好纳税服务和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税收管理工作的好坏体现在将税源转化为税收的能力上,即税收征收率,总结税收管理实践,税收管理风险主要有三类:一是税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等人员素质原因导致的税收征收率过低的风险,二是税收管理流程不科学、不合理,税收管理手段软弱、管理方法落后、管理目标和管理途径违背客观规律等税收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落后等原因导致的税收征收率过低的风险,三是税收廉政管理缺失、缺位等监察监督缺失导致的税收征收率过低的风险。总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正是为了化解税收管理风险,《指导意见》中的指导思想已有明确的表述,本文下一节将继续探讨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按照税收风险对税收征收率的影响,可将税收风险分为永

久性税收流失风险和管理性税款滞纳风险两大类。永久性税收流失风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纳税人隐瞒、少申报收入、虚列、多列支出、多列多计扣除项目金额而导致的流转税流失、所得税流失,二是对境外付汇事项税收管理失误导致的税收流失,三是纳税人欠缴税款、税务机关又没有及时采取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而后纳税人破产关闭而导致税收净损失;此类风险是最高级别的税收风险,必须强化管理,最终形成此类税收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对纳税人的资金流、物流监控缺失,因此,加强以发票检查为载体的纳税人资金流、物流监控核查是各项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性税款滞纳风险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由于纳税人逾期申报、逾期解缴税款、逾期执行税务处理决定等导致的税款滞纳风险,二是由于税务机关管理缺失、纳税人没有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导致的税款滞纳风险,这两类风险极易转化为永久性税收流失风险,必须加强管理,三是由于会计核算与税收核算的差异导致的永久性税收差异和时间性税收差异,对此类风险应及时管理,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

(三)依托税收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好税源登记与税源登记核查、纳税申报与纳税申报核查、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追究纳税人法律责任与追究税收管理人员法律责任八项具体管理工作,将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融入其中,建立健全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分权监督、内控制约、考评监督、问责追究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为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体制的高效运转,我们必须明确内部工作责任和岗位责任、合理分解权力、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全面排查岗位风险、建立健全岗位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实现责任落实到岗、风险防控到岗、制度建设到岗、考评监督到岗、问责追究到岗的精细化廉政建设管理,促使职能部门由习惯于被动接受监督向主动防控转变,加强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实现源头防腐。

应用内控机制建立岗、责体系,明确岗位廉政责任。按照逢岗必有内控或外部监督的原则,进一步定岗、定职、定责、定流程,形成完备的岗责、流程体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党风廉政建设的融入每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有机结合。

按照过程控制、分权制衡、公开透明运行的原则科学配置权力,健全制衡控制流程。通过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形成层层分解、环环相扣、有效制约的管理链条,使权力在科学设置的程序上规范运行,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分权制衡和流程制约,减少工作随意性,防范廉政风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将岗责体系、工作流程、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等进行汇总、审核、评估,编制公开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问责追究“六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运行,

拓展监督渠道,促进内部管理制度的动态校正。

建立健全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分权监督、内控制约、考评监督、问责追究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必须依托税收信息化管理平台,使“两个子系统”、“四项风险管理”、“八项具体工作”、“十六个基本环节”都能在这一平台顺畅运转、记录、检索、分析、考评,使税收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借税源专业化管理之际实现质的飞跃。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加强税收风险防控》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加强税收风险防控: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加强税收风险防控》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4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