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通信技术学习总结

通信技术学习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7:03:33 | 移动端:通信技术学习总结

通信技术学习总结

通信技术期末总结

通信1031储江平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1*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201*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1*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1*年6月21、22日中国联通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升指数股。

201*年10月中国联通宣布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201*年2月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与此同时,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2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1*年10月13日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率先在浦江两岸的中心城区,构筑了cdma-1X高速移动通信试验网,并在召开的技术推介会上展示了初步的应用。

201*年11月14日中国联通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电信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2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1*年12月22日联通新时空CDMA网络建成。

2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1*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网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年1月8日中国网通集团北京通信控股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成为继中国移动、电信、网通、联通、铁通和卫通6大运营商外,国内第7家获信息产业部发牌的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

201*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1*年3月7日中国联通A股上市计划顺利获得国务院审批,旨在为CDMA项目筹集资金。

201*年4月8日联通新时空CDMA网络正式运行。

201*年5月15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正式挂牌。

新组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中国吉通公司组成。

201*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201*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201*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201*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放了三张3G牌照,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全面进入3G时代。因此,201*年也被海内外业界人士普遍称为我国真正的"3G元年"。其实,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由中国移动运营的3G(TD-SCDMA)早在201*年4月1日便开始了试商用。

对于中国3G的发展来说,201*年3月28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外宣布,为进一步推动3G(TD-SCDMA)技术和产业的成熟,将于4月1日起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正式启动3G(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从4月1日开始,中国移动首批邀请了2万名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客户参与3G(TD-SCDMA)终端,网络,业务等全方位测试。中国移动还委托社会权威调研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客户在测试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通过第一手市场反馈信息促进3G(TD-SCD-MA)各项技术和业务的改进和完善,以加快推动产业发展。6月5日开始,中国移动通过其官方网站再次招募6万名3G(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友好客户,这些用户的行业分布,参与面更加广泛。与首批客户的最大不同是,本次测试采取客户通过网站报名参加申请的方式。通过扩大测试规模,中国移动进一步调动了用户积极参与3G(TD-SCDMA)测试,充分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在对3G(TD-SCDMA)网络,终端和业务平台进行综合测评的基础上,继续优化网络质量,保证了之后在北京奥运期间提供更加优质的3G(TD-SCDMA)网络服务。今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3G牌照,中国移动同步发布了中国移动3G标识移动G3,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架起全新沟通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彩,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生活。同时,中国移动还推出了专属188号段,广东和上海两地作为试点省市率先放号,目前扩大至已运营3G(TD-SCDMA)网络的8省10市。201*年2月,移动G3正式商用。

虽然ITU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确定了理想的目标,但是由于在3G的概念形成和技术标准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移动通信经历了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过渡到以TDMA(主要是GSM)和CDMA(即IS95、cdmaOne或称窄带CDMA)为主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少数人使用的奢侈品向普通大众普及的全球超过10亿用户的个人消费品;由固定通信的补充演变为主导的、而且将很快成为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从单一的话音业务向多种业务发展的过程。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千比特/每秒)的传输速度。

3G和2G从技术层面来讲,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无线空中数据速率的提高,我们现在TD-SCDMA所能提供的空中速率应该达到1兆以上,在近期的产品最高可以达到2.8兆,这个跟2G是一个巨大的差别。相应而来的就是应用的多样化,比如说以前在2G上不能实施的一些应用,比如视频电话,比如高速数据上载、下载,比如电话会议,这些将来都可能在3G的手机上得到体现和应用。所以这样也为我们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验,所以这就是3G和2G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是速率的提高造成应用的广泛。

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发放3G牌照的时间为时不远。3G技术标准也将随着商用化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技术标准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

201*年5月,国际电联(ITU)在土耳其召开全会,经对IMT-201*无线接口技术标准的10个候选方案的频谱效率、网络接口、QoS、技术复杂性、覆盖率、灵活性和设备体积等诸多方面的全面评估,正式确认了五种标准,分别是MS-CDMA、DS-CDMA、TD-CDMA、SC-TDMA和MC-TDMA,这是一个以CDMA技术为主体,兼顾TDMA技术,包含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的多元化体系标准家族。

IMT-201*标准家族的目标为:

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高效的频谱效率

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能易于2G系统演进过渡提供多媒体业务车速环境144kbps步行环境384kbps室内环境2048kbps

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可实现业务功能分析,基于CDMA制式的3种标准被普遍看好,分别对应cdma201*、WCDMA和TD-SCDMA三种技术,它们被认为是3G的三大主流应用技术标准。CDMA201*网络特点:

1继承2GCDMA的网络引入以WIN(无线智能网)为基本架构的业务平台;2在IWF(网管互联接口)的基础上扩展为宽带分组网络;3无线接入网以ATM交换机为平台提供丰富的适配层接口;4空中接口兼容IS95;

WCDMA、TD-SCDMA网络特点:

1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2核心网络可基于TDM、ATM和IP技术并向全IP的网络结构演;

3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分别完成电路型业务和分组型业务;4UTRAN基于ATM技术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并向IP方向发展;

5MAP技术和GPRS隧道技术是WCDMA体制的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

此外,在对CDMA技术的利用方面,TD-SCDMA因要与GSM的小区兼容,小区复用系数为3,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又因为TD-SCDMA频带宽度窄,不能充分利用多径,降低了系统效率,实现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较困难。另外,TD-SCDMA系统要精确定时,小区间保持同步,对定时系统要求高。而WCDMA则不需要小区间同步,可适应室内、室外,甚至地铁等不同的环境的应用。另外,WCDMA对移动性的支持更加优质,适合宏蜂窝、蜂窝、微蜂窝组网,而TD-SCDMA只适合微蜂窝,对高速移动的支持也较差。尤其是在从GSM网向3G的过渡过程中,WCDMA的优势更加明显。

三种主流的3G技术标准WCDMA、cdma201*和TD-SCDMA,在技术上各有千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会出现哪种标准“一统江湖”的局面,而至于谁能在3G时代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哪个技术标准更符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除了要从前文所述的各项技术特点以及厂家供货环境、全球范围内广泛采用的程度等入手外,还要结合各国国情、各运营商的具体情况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考虑。

以下给出了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的3G标准选择,可以看出三种主流的3G标准都有采纳,例如ChinaMobile(中国移动)选择WCDMA,而ChinaUnicom(中国联通)选择cdma201*。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市场处副处长许谦在“20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未来3年,中国3G业务将会带动1万亿元需求,主要以建网和用户更换手机为主。许谦称,中国3G业务将会拉到1万亿元内需,其中电信运营商用于建网的资金在4000亿元左右,用户更换手机将产生4000亿元的市场,宽带、手机视频等3G业务有望达到201*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透露,截至9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了1.92亿,较去年增长62.7%。去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117亿元,同比增长了54.5%。201*年被业界称为我国的3G元年,从今年1月发放三张3G牌照至今,由于终端的制约、3G业务缺乏多元化应用,以及网络的相关因素,我国3G用户数量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增长。这在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看来,主要是因为国内三大运营商今年的重点主要是放在网络的覆盖当中。由于网络建设周期和用户增长速度的缓慢,以及3G业务应用量的不足,目前我国3G网络应用并不充分,而2G与3G共存的局面将会持续一段时间。TD技术论坛秘书长王静表示,中国现在3G补充2G的格局估计会维持5年,而且在未来LTE到来以及更远大的4G到来还会共存。

专家认为,我国通信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业务增长仍将以语音业务为主,语音的收入仍将是决定运营商竞争地位最基本的要素。从今年的1月7日发放三张3G牌照以后,目前我国主要还在建网阶段,而这个阶段估计还要延续到明年年底,需要两年的时间完成建网,不管这个技术成熟与否,这跟3G建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需要长时间建基站、覆盖、搞优化,这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是应用开发、市场培育的时间,这两年我们不希望有很多的3G用户加入到其中,估计建网完成会在明年年底。"

虽然我国3G业务到目前为止,用户数量、业务种类、终端产品、以及资费等方面仍没有较大突破,但是由于我国移动电话和网民数量正在不断地快速增长,这为未来的3G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的通信市场成为全球通信业最为宝贵的资源。据了解,截至201*年6月,全球已有75%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3G网络覆盖,在中国拥有3G大旗的三大运营商,在进行基础网络建设的同时在3G业务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各通信设备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为重视中国市场,充分满足各运营商的实际需求,中国3G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工业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刘利华在20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通信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潜力为世人瞩目。截至目前,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10亿户,互联网网民达到3.38亿,今年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3.07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专业人士研究,我国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每提高10%对当地GDP的贡献为2.8%。到21世纪由于电话普及迅猛提高,对GDP的贡献率比例有所下降,目前是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每增加10%,对GDP的贡献大概是0.78%,移动电话业务每提高10%对当地GDP贡献是0.83%,互联网的贡献率大概增长到1.12%,而宽带贡献率增加到1.38%。4个业务比较起来,宽带对GDP的拉动则更加明显。

"运营商非常清楚网络覆盖如果不能很好的支撑用户应用,用户的感知会非常差,用户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今年中国运营商主要精力是在网络的建设和覆盖。但今年9、10月三大运营商都相继完成了网络覆盖和优化第一步工作,我相信在这之后三大运营商对于手机用户市场大规模的推广将会真正开始,因此用不了多久,国内3G用户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专家表示,中国从3G开始起步,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步促使数据业务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并会拉动多内的相关产业,目前TD-SCDMA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国内的格局,后续演进过程中借助TD-SCDMA中国将会在国际通信市场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有关专家认为,未来3G的发展应该是全球3G看中国,中国3G看TD。"

扩展阅读:《现代通信技术与教育》学习总结

《现代通信技术与教育》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信与网络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多的了解与掌握通信及其网络新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这学期通过学习《现代通信技术与教育》这门课,我收获颇多。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根据老师在课上的耐心讲解和自己在课下认真复习讲义,掌握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印象比较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我深入的认识到了什么是信息。关于信息的定义,通信领域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信息与消息的区别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信息与信号的关系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这个载体所携带的内容。信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可量度性

信息可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度量单位(比特)进行度量。一个二进制的“l”或者一个二进制的“0”所含的信息量是1比特(bit)。

(2)可识别性

自然信息(自然界存在的信息:动物、植物等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可采取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听、看、触觉感知等。

社会信息(将自然信息用语言、文字、图表和图像等表达出来)综合识别(3)可转换性

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图表和图像等社会信息形态。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都可转换为由电磁波为载体的电报、电话、电视或数据等信号。

(4)可存储性

(5)可处理性(6)可传递性

信息传递方式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7)可再生性

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信息。(8)可压缩性(9)可利用性。

信息的实效性或可利用性只对特定的接收者才能显示出来,如有关农作物生长的信息,只对农民有效,对工人则效用甚微。而且,对于不同的接收者,信息的可利用度也不同。

(10)可共享性信息具有不守恒性,即它具有扩散性。在信息的传递中,对信息的持有者来说,并没有任何损失。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特性可共享性。

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这些定义是等效的。第一个定义是最基本的,第二、三个定义则比较具体、直观。

信息技术的四项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它使人们能更好地从外部世界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包括传感技术、测量技术、遥测技术等。(2)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它的作用是传递、交换和分配信息,消除或克服空间上的限制,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使人们能更好地加工和再生信息。(4)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其作用是根据输入的指令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实施干预,即信息施效。

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主体技术层次就是它的四基元,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应用技术层次是针对种种实用目的,由四基元繁衍出来的。支撑技术层次是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基础技术层次新材料技术和新能量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世纪中叶到现在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型电子计算机出现,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迅速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储存的质量和速度,而且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储存、加工处理以及利用的一体化和自动化。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作为高速信息电子网络,是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等组成的完备网络。

在教育中应用的主要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特点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下面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的案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制作多媒体教学光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远程卫星方式授课、ATM宽带网络方式授课。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互连网实时授课及交互答疑。计算机和智能技术等在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多媒体的网络环境,可以在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方面比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使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积极而频繁的信息交换,而且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上面是这门课的一些基础知识。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比较有挑战性的是第三章的内容,这一章主要讲授了以下内容:通信技术基础知识、PDH与SDH、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接入网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数据通信网部分的内容。

数据通信网指的是以传输数据业务为主的通信网称为数据通信网,它是一个由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传输链路所构成的网络,在网络协议(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数据通信网的硬件构成包括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及传输链路。

数据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向网络(向传输链路)输出数据和从网络中接收数据,并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控制功能,包括计算机和一般数据终端。数据交换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点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数据交换的方式是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主要分为分组交换方式、帧中继、ATM交换,这些交换方式统称为包的交换。数据传输链路是数据信号的传输通道,包括用户终端的入网路段(即数据终端到交换机的链路)、交换机之间的传输链路。传输链路上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未经调制变换的基带数据信号直接在电缆信道上传输;频带传输通过调制将基带数据信号的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再传输;数字数据传输利用PCM信道传输数据信号。

分组交换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当用户的分组到达交换机时,先将分组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将该分组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用户终端。来自不同终端的不同分组可以去往分组交换机的同一出线,这就需要分组在交换机中排队等待。分组交换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实现通信资源的共享,具体采用统计时分复用(STDM)。时分复用(TDM)各路信号都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可根据时间或靠位置识别每一路信号。统计时分复用(STDM)各路信号不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动态地分配带宽,要根据标志识别每一路信号。分组交换机具备的功能:转接和接续、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变码和变速等。

分组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数据报方式

数据报方式是分组交换机为每一个数据分组独立地寻找路径,同一终端送出的不同分组(分组型终端送出的不同分组或一般终端送出的一份报文拆成的不同分组)可以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终点。在网络终点,分组的顺序可能不同于发端,需要重新排序。

(2)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方式是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传输数据之前必须通过网络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称为虚电路),一旦这种连接建立以后,用户发送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将通过该路径按顺序通过网络传送到达终点。当通信完成之后用户发出拆链请求,网络清除连接。虚电路有两种:交换虚电路(SVC)、永久虚电路(PVC)。帧中继(FrameRelay-FR)技术是分组交换的升级技术,它是在OSI第二层上用筒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帧中继交换机仅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控制等留给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协议,缩短了传输时延,提高了传输效率。帧中继发展的必要条件:光纤传输线路的使用、用户终端的智能化。

所谓帧中继技术的功能也就是帧中继技术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

(1)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

(2)帧中继交换节点取消了X.25的第三层功能,只采用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两级结构,在链路层也仅保留了核心子集部分。帧中继节点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错误检测,但不提供发现错误后的重传操作(检测出错误帧,便将其丢弃),省去了流量控制等功能。

(3)帧中继传送数据信息所使用的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以复用多个逻辑连接。帧中继采用统计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4)提供一套合理的带宽管理和防止阻塞的机制,用户有效地利用预先约定的带宽,并且还允许用户的突发数据占用未预定的带宽,以提高整个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5)与分组交换一样,FR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交换技术,可以提供SVC(交换虚电路)业务和PVC(永久虚电路)业务。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帧中继网络大多只提供永久虚电路(PVC)业务,对交换虚电路(SVC)业务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将来可以提供SVC业务。

帧中继的特点有高效性、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帧中继网根据网络的运营、管理和地理区域等因素分为三层:国家骨干网由各省省会城市、直辖市的节点组成,包括完全网状网和不完全网状网;省内网由设置在省内地市节点组成,采用不完全网状网;本地网由本地的节点组成,采用不完全网状网。

数字数据网(DDN)是利用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即利用PCM信道传输数据信号)。更确切地讲,DDN是以满足开放系统互连(OSI)数据通信环境为基本需要,采用数字交叉连接技术和数字传输系统,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的数字数据传输网。DDN不包括交换功能,只能采用数字交叉连接与复用装置。DDN有专用数字信道。

DDN有以下特点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传输质量好、传输距离远、传输安全可靠、透明传输、DDN的网络运行管理简便。DDN可以用于向用户提供专用的数字数据信道,为公用数据交换网提供交换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信道,提供将用户接入公用数据交换网的接入信道,进行局域网的互连。

ATM是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叫转移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固定长度信元,来自某用户一段信息的各个信元并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种转移模式是异步的(统计时分复用也叫异步时分复用)。ATM主要有以下特点:(1)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ATM网与分组交换网类似,在通信之前首先要建立虚电路。(2)ATM采用统计时分复用。(3)ATM网中没有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都交给终端完成。(4)信头的功能被简化,由于不需要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ATM信元的信头功能十分简单,主要是标志虚电路和信头本身的差错校验,另外还有一些维护功能。所以信头处理速度很快,处理时延很小。(5)ATM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信息段的长度较小。公用UNI处一般也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专用UNI处则既可以使用屏蔽双绞线STP或非屏蔽双绞线UTP(近距离时),也可以使用同轴电缆或光纤连接(远距离时)。ATM交换机之间信元的传输方式有三种:基于信元(cell)ATM交换机之间直接传输ATM信元;基于SDH利用SDH的帧结构来传送ATM信元,目前ATM网主要采用这种传输方式;基于PDH利用PDH的帧结构来传送ATM信元。以上是第三章当中感觉比较难学的部分,学习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第四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教育部分所讲述的内容。

将若干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和计算机间信息传输与交换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局域网LAN作用范围通常为

1~10km,城域网MAN作用范围约为5~50km,广域网WAN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km。IP网覆盖全球。按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类:集中式网络星形网,分散式网络星形网与格状网的混合,分布式网络格状网。从网络的所有权性质进行分类:公用网是国家的电信部门建造的、公用的网络,专用网是某个部门为本系统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以上只是这一章的基础内容,重点部分是IP网的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宽带IP城域网、路由器及路由选择协议、下一代IP技术IPv6。这部分详细介绍了跟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各项技术,为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技术的研究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以后我会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通信技术学习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通信技术学习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通信技术学习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442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