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7:10:46 | 移动端: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201*-9-2611:17毛艳丽

【摘要】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审计工作发挥效益的重要措施。文中对目前高校审计工作有关规范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结合高校审计实践提出切实的建设性思考。

一、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高校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而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法规建设方面,只有《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7号令)。“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日前已正式公布,尚未全面实施。近年高校普遍开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审计类型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和业务指导,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

2.高校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高校形势发展

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3.高校审计业务管理无统一规范

审计规范是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教育系统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审计业务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规定标准评价和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实现审计目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审计规范的要求,按照审计业务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二、完善高校审计工作规范的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

(1)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也必须依靠院系及相关部门、处室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根据《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精神,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参加联席会议的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借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已取得的经验,在其他审计业务中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是创新审计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的途径。

(2)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审计公告是指审计部门在学校范围内公布审计重要事项(或特指审计结果公告)。近年来高校的审计公告实践大多处于审计信息公告阶段,真正做到审计后公告,即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审计结果公告还有一定难度。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是把“双刃剑”。开展审计公告应

注重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防范审计公告的风险,积极稳妥地逐步扩大审计公告的范围。高校内审实行审计结果公告是体现内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3)建立审计结果跟踪整改落实机制。审计结果指高校内审部门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实施审计后,在审计结论中要求被审计单位落实的决定、意见、建议等。被审计单位须认真执行审计结果的报告,对需落实的审计结果要认真制定措施,进行纠正或整改,并及时将落实审计结果的情况反馈给审计部门。凡属违规违纪的问题必须及时纠正或处理,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整改,同时应重视和健全、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落实审计结果应实行责任制,分管校领导应对分管的被审计单位加强领导,督促落实审计结果;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对落实审计结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被审计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负有具体主管责任。跟踪落实审计结果情况,能提高审计意见落实率,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

(4)实行经济责任风险提示制度。审计部门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财经法规,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和遵纪守法自觉性,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推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针对领导干部担负的经济责任,高校审计部门可总结归纳基本的经济管理风险提示内容,在领导干部上任之初以宣传资料形式发放或告知。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风险提示制度,是对领导责任意识的提醒,更是对领导干部政治上的关心和经济工作上的指导。

(5)建立健全各项审计业务管理制度。高校审计部门应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经济工作的重点开展审计工作,特别是在进行新的审计业务类型之前,一定要征得学校的同意、授权,及时建立相应审计业务的审计管理办法。2.加强审计质量管理,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的活动。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高,审计风险就小,否则,审计风险就大。审计人员不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实施审计、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就有可能引起诉讼。尤其是在人们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加强审计质量管理、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也要时刻牢记。3.建设学习型业务处室,努力提高内审规范化建设水平

规范化建设是高校内审事业发展的基石。高校审计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范的执行人各级与审计工作相关人员的正确认识和认真执行。高校审计工作从坚持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到强调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这也是高校内审规范化建设的有力保证;高校审计部门应坚持将审计规范化建设做为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校内有关审计的规章制度,并将审计规范及时传达至全体审计人员,使审计人员明确审计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审计规范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高校审计部门还应注重建设成为学习型业务处室,鼓励审计人员在已有学历、职称等条件下,利用多种形式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既是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再提高,也是为审计规范化建设储备人才资源。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

[2]赵耿毅.经济责任审计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国审计,201*.

扩展阅读: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学校资金来源已由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局面。国家财政的投入和自筹资金的不断增长,使得高校的财务状况明显转好,资金周转量加大,学校建设的速度、规模进一步加快,但同时高教系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不断加大,部分学校中也出现了腐败现象,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对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威胁。201*年审计署集中对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统一的审计,全国91所部属院校查处违纪金额9亿多元。审计结果表明高校在转轨时期,管理和监督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新机制转变的步伐,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也反映了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不尽如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很大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急需加强,以适应目前高校快速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优势

高校内部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审计机构是本单位的职能部门,熟悉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情况,能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控制;内部审计在时间上具有及时性和经常性,审计范围具有广泛性以及内向服务性的特点,使审计工作既可以进行事后审计,又可以进行事前、事中和跟踪审计,还可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调查,能够及时纠正和制止损害国家、学校利益的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学校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机制,可以更好的保证高校内部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学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成因分析

审计风险一般是指审计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由于重大的审计误差,导致有关审计意见、结论或评价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思想认识相对滞后。2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教育系统按照依法治校,从严管理的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在工作实践中,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能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有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而非真正认识到是自身监督管理所需,甚至还有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并入纪委、监察合署办公,致使审计工作有名无实。有的对内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事后监督上,客观上未赋予内审全过程参与经济管理、监督经济活动的权限,甚至认为内部审计的经常性监督会束缚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

2.内部审计独立性有限,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深层次发展。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高校内审行政上隶属于学校校长,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这种管理体制使得高校内审相对于学校内部其它部门和单位,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它又是学校的一个管理部门,是服务于学校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是管理当局主观意志的体现。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当审计事项涉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纠纷时,就不得不考虑本级行政意见,审计工作难以避免行政当权者的影响和干扰,审计人员很难依法独立行使监督和查处职责。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与本单位其他部门工作人员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甚至内审人员就来自现在的被审计的部门,而审计工作还要开展,这种两难齐全的尴尬,必然会使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特别是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愿揭示舞弊行为,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正是因为独立性受限,高校内审工作无法往深层次发展。

3.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制约了审计的发展。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内容逐年扩大。一方面是学校对审计部门寄予厚望,要求审计部门挑重担,加任务;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又深感人手不足,难以完成目前繁重的工作任务,薄弱的审计力量与繁重的审计任务不相适应。同时,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要求内部审计把审计监督拓展到学校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不仅

仅是“经济警察”,更需要内审充当的是管理者,从管理角度为学校加强经济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少、知识结构单一,审计触角无法延伸,审计成果价值得不到实质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知识不全面、不扎实;二是实践经验不丰富、不完善。又由于内审人员大多是由高校内部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转化而来,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据统计,我国内审人员中,从事财会审计的占80%,专业职称基本为会计、审计、工程系列。而英、美等国内部审计机构中,从事财务领域审计的人员仅占20%左右,其余的人员则开展对管理和业务经营系统的审计。

4.审计观念和审计技术方法落后,思路狭窄也给内部审计带来风险。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大量的还是搞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审计,沿用传统的一套审计方法,以账论账,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忽视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的定性分析、未来效益的预测、偿债能力研究以及经济责任的界定等,造成审计的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等问题。就高校内审工作而言,还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监督与服务并重。一些已被国外内审界和我国社会审计普遍使用的科学方法,如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抽样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等仍未得到推广使用。由于条件限制,更谈不上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三、防范和控制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1.转变观念,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实现由目前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转变;实现建设工程由目前单纯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使高校审计真正做到“服务学校、服务大局”。首先是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并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内部职能部门协调等方面创造条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内审部门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及财务状况的优势,及时反馈领导决策的落实情况、制度的执行情况,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推动现代高校治理结构的建立,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对学校内部各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等级评分制度,选择风险高的单位优先审计、重点审计。风险基础审计主动发现和控制各项风险,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2.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依法审计,突出审计重点,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审计工作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方针,同时必须做到突出审计重点。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就要全面履行高校审计监督职责,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纳入审计的视野;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同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效益。在审计领域和范围上,要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和发展脉搏,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和资金走向,加强审计跟踪和监督,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学校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突出对影响全局及全校师生利益的问题审计,使审计工作与整个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的大局相适应,使审计管理、审计的“人、法、技”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果。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首先,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以熟练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3.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形势发展给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技术性、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各个专业门类的人员,要求职称结构的合理搭配。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知识的运用,增强审计队伍在复杂环境中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保持内部审计队伍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战斗力。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更新和知识面的拓展,通过后续教育和形式各样

的业务培训,不断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审计实践,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高校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总结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高校内部审计专业队伍,降低审计风险,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

4.拓展审计领域,以科学的发展观重新审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整体水平。把审计工作的关口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中事前转移,贯穿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注意寓监督与服务之中,妥善处理加强审计监督与促进完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监督是手段,服务完善发展是宗旨;用发展的理念来审视审计工作的未来,勤动脑,多思考,在丰富的审计实践中寻找创新的灵感,促进内审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真正做到预防、引导、监督和服务的统一。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校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4484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