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7:16:08 | 移动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袁宏珍

20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这既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迅猛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加强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健全舆情工作机制,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之举。

一、深化认识,明确重要性。舆情信息是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维护稳定的“预警器”、“减压阀”和“晴雨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关乎全局、意义重大。

第一,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央反复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要防止脱离群众;只有解决了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重大课题,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群众基础。重视和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探访了解民情民意、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措施。我们要以神圣的使命感、更加负责的态度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好信息沟通的桥梁。

第二,这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当前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滞后于社会格局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呈多发高发态势,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不少地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领域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安全隐患呈现日益增多之势,及时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舆情信息工作,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关注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深层次矛盾,高度关注经济发展中高平均数下掩盖着的不平衡状态,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不断提高统揽全局、谋划长远、协调各方、见微知著的能力,确保居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这是加强舆论引导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网”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舆情信息是社会动态的直观反映,是社情民意的交汇聚集,是热点问题的分析把握,是独特的社会政治资源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对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好舆情信息中心的作用,依托新兴媒体,重视加强舆情调研分析,建立舆情反馈机制,敏锐把握社会思想舆论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服务,增强主动性。充分发挥舆情信息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的重要作用,提升舆情信工作的整体水平。一要积极服务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制高点”,舆情信息工作只有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展开,才能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发挥最大效益,提升整体工作水平。要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坚持顾全大局、服务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方针,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先进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积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氛围、凝聚人心、汇集人气。二要主动服务决策。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准确全面地把握舆情。要善于突出发展、服务全局、心为帅谋,把舆情信息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主动关注广大干群的思想动态,积极探索重大决策部署引起的社会舆情反映,进而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努力做到为科学决策服务。同时,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使舆情信息成为领导决策“用得上、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三要切实服务群众。舆情信息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真实反映人们的思想状况,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要转变工作作风,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去,摸情况、看现实、听真相、抓特色、找问题、析本质,实情实报,实话实说,准确地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和

社会生活的变化。要充分利用舆情信息工作这个服务基层的工作平台,把群众需求和领导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收集上报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前瞻性的问题,时刻不忘群众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把握规律,提高针对性。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全局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和技术性要求很强。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其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一要突出重点。把握中宣部和省委、市委宣传部全年舆情信息需求要点,结合地方实际,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中心和工作重心,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确保信息报得实、报得快、报得准。既要做好重点新闻发布,介绍重点工作,推介重大活动,阐明重大主张,报道重大事件等,又要跟踪本部门、单位密切相关的重要舆情以及网民的各类投诉、意见和建议。既要正面宣传亮点,构建良好形象,解答疑问,澄清事实,还要注重收集舆情,疏导情绪,引导舆论。

二要关注热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反映了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利益诉求,是舆情信息的重要集结点。舆情信息工作要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如干部群众对拆迁安置、就业问题、公共安全和生产事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执法问题和社会治安、民族和宗教问题等的看法和态度,及时研究分析,加大收集报送力度,使舆情信息工作成为知民意、晓民情,察民心、解民忧的重要途径,为党委、政府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要充分发挥网络发言人的作用,正确引导网络热点,积极应对网络监督,搭建居民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新通道。要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加强舆情调研,摸清群众思想状态,提出疏导情绪、引导舆论、活血化淤的对策预案。

三要抓住特点。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很少,重在实践,贵在创新。要以创新精神抓落实,以创新精神出举措,以创新精神求突破。要牢牢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抓住公共舆论具有可控制性和可引导性的特点,保持信息的公开畅通,发挥好“舆论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强化网络“把关人”意识,设置好相关话题或议题,吸引终端上的个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空间,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四、强化落实,突出实效性。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确保舆情信息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管理、协调、指导职能,特别注意加强分类指导。各单位要把舆情信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过问,重要事项要进行提前研究;分管领导要认真把关,确保质量。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要把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的同志安排到舆情信息工作岗位,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舆情信息工作队伍。二要构建网络。要加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联系,努力形

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渠道畅通的舆情信息网络。要把网络触角伸向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伸向新兴群体、新兴组织、新兴媒体等社会群体,伸向矛盾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要适应新的需要,综合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QQ群等各种数字化手段,构建灵敏高效、反映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舆情信息工作的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和整体功能的最优化。三要完善机制。把加强舆情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建立完善舆情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流转会办制度、定期研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舆情信息工作的完整性、规范性、严谨性,使舆情信息成为掌握工作动态、了解工作情况、展示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平台。要切实强化舆情信息工作的督促考评,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运行落实机制,推动舆情信息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决策。

扩展阅读: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如何依托国家赋予我们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来对应待舆论监督,应对涉检舆情,是摆在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信息来源于网站新闻评论、论坛与社区bbs、qq、msn、博客、微博等信息。其特点如下:

1.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形成非常迅速,往往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情绪化得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其事先的征兆极其微小。

2.破坏性:由于网上舆论传播迅速并且波及范围很广,所以一经传播破坏性就很大。

3.紧迫性:舆情危机必须要求涉及的相关当事人迅速作出正确的

反应,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损失。

4.偏差性:网络由于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民会利用网络宣泄情绪,容易发布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

5.多元性: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随时可以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还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二、做好网络舆情工作的对策

近几年网络最突出的事件有“云南躲猫猫”、“贵州瓮安事件”、“辽阳检察院书记员掌掴女童”、?“贫困县女检察长被曝开百万豪车”等等,这些案件都是涉及司法的网络舆情案件,都是通过网络热炒,引起政府重视,再作出顺乎民意的处理。可见网络舆情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对负面的网络舆情发现不及时,反映迟缓,措施不当,会给检察机关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笔者就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与领导,将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组织部署、督导落实,并明确某个部门重点负责网络实时监控,保持对内对外的沟通联系,保障网络舆情处置工作联动顺畅;二是建立健全涉检网络舆情逐级报告制度、舆情处理预案制度等制度,提升网络

舆情危机的化解能力;三是加强自身网络化建设,配备充足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网络舆情管理。(二)科学理性应对涉检网络舆情

英国危机公共专家里杰斯特提出危机处理应对必须遵循的的三t原则为:以我为主提供情况、提供全部情况、尽快提供情况,即主动、迅速、充分的沟通原则。结合检察实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网络舆情:

一是大力推行阳光检务,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充分利用各类检察宣传途径、门户网站、手机短信等载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及时、客观、依法公开日常检察工作、检察机关职能、检务流程和处理结果,积极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接受人民群众来访,邀请人民群众参观,主动公开检察机关工作职责、办案流程等不涉密的事项和程序,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提高执法水平,打造一支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队伍。检察机关要努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对于群众关注的检察工作中的敏感问题、热点话题,要及时公布事实真相,表明处理态度,回应群众质疑。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做到规范执法,依法办案,坚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法律尊严,用人民群众信服的方式文明执法、依法办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全力打造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形象,争取最大限度地

消除涉检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处置合力。与上级检察机关建立密切联系,加强请示报告和沟通协调,提升舆情信息防控水平。同时,加强与党委宣传、公安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拓宽与网络媒体的沟通渠道,争取其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开展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四是积极应对、及时处理网络舆情。要在第一时间将涉检网络舆情上报领导小组,快速建立起与相关部门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新闻发言人在第一时间,向有效媒体直截了当地披露有效信息。同时对涉检舆情进行分析、判断,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根据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同时争取媒体支持,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引导网络舆情的正确走向,使涉检网络舆情危机得到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

五是善于总结经验,拓展办案思路。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取民声的渠道,吸取其中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努力使网络舆情成为促进科学决策、改进检察工作的助推力量。对于网络舆情中揭露社会事件背后涉及职务犯罪的舆情进行分析,从而从中发现案件线索,拓展查案途径。

(三)合理借助技术手段监控及分析网络舆情

由于网络信息存在来源复杂、信息量大、更新快速、传播广泛等特点,单纯依靠人工来处理极易造成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处

置工作滞后。特别在应对突发的负面网络舆情事件时,经常因为不能全面和及时掌握舆情信息而错失应对和引导的良机。因此,还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并配套相应的科技手段来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和分析。参考文献:

[1]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人民出版社,201*.[2]张纯良.加强网络舆情的掌握和引导促进检察机关规范执法[j].盘锦检察官(第三期).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4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