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

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7:17:52 | 移动端: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

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

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

龚元石

一、对本职岗位的认识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新一届党政管理机构设置与定编定岗方案》(党发〔201*〕13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我校科学技术处处长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制定学校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起草和修订学校科技管理政策。2、组织申报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项目,并组织实施。3、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奖励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4、指导、协调学校各类科研基地建设。5、指导、协调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对科学技术处长的绩效考核评价要素主要包括: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实施效果;学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科技经费的增长情况;学校科技成果产出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各类科研基地建设的成效;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情况等。根据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对本职岗位有以下两点体会:

1、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技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学校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增长、成果产出(含论文、专利、获奖成果等)一直是衡量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对国家贡献的重要指标。科技处作为学校科技管理的主管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作为科技处处长,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国家在新时期的科技政策和方针,特别要领会《国家科学与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质性精神。其次,对学校的学科特点、人才优势、科研条件等要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对学校的科技发展必须具有清晰的思路,对学校的科技发展重点要进行规划和部署。面对科研项目日益激烈竞争的局面,作为科技处处长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针对学校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和学科发展不平衡,科研与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财务管理、基建后勤和学科建设及“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互关联等实际情况,作为科技处处长,还应具备综合协调的能力和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有牺牲自我的精神。

2、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团队。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科技管理涉及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研基地管理、成果转化与推广等不同类型,在科技处内部造就一支分工明确、管理有序的科研管理队伍非常重要,同时要充分发挥和依靠各学院的力量。作为一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投入

精力等各方面应起带头和垂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营造团结合作的氛围和提高工作效率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只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把科技管理工作做细做扎实,也只有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才能从整体完成科研管理任务。因此,要求处长必须加强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本部门的实际管理工作中。

二、履职概况和工作实绩

201*年是国家“十一五”开局之年,是我校新百年的第一年。我校科技工作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为指导,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中国农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201*年度科技工作目标,提前谋划、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十一五”科技工作开局形势喜人,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73221”计划目标700篇SCI、EI论文,3亿元科研经费,2个973项目,2个国家级奖,1亿亩科技成果推广面积。201*年第一季度,学校科技工作开局良好,在项目申报、成果产出、基地建设、成果推广与转化等方面稳步发展,科技处按照学校的整体部署,根据《中国农业大学201*年党政工作要点》确定的科技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了第一季度的任务,为实现今年“93211”(900篇国际论文,3.5亿元经费,2个国家奖,1个973项目,10个农技推广中心)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科技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彰,201*年教育部授予我校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我校还获“201*-2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此荣誉的全国仅有15个单位)。我本人获“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1、全校科研经费再创新高

201*年申报各类纵向项目1510项,批准项目566项;到校经费3.2亿元。我校有2个“973”计划项目获准立项,我校累计主持973项目9项,主持的项目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位。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获批9项;专题项目获批33项,其中现代农业技术领域28项,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排名全国第一。支撑计划项目主持31项,经费数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获批113项,其中:面上项目100项,资助率27.47%(基金委平均资助率为17.47%);重点项目3项,获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数

在全国排名第18位,在北京市排名第3位。另外,还获得了农业部、北京市和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200余项。

201*年第一季度到位经费2702万元。第一季度我校已组织申报各类项目708项,其中:97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申请434项,比201*年增加18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申请115项。博士点基金申请71项,霍英东教育基金申请7项,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0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共申请35项,农业部软科学申请15项;北京市其他项目申报7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主报2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报5项。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申报一直在积极准备中。

2、创新性科技成果有重大突破

201*年我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6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4项,其他省市科技奖8项,鉴定成果39项,植物品种审定8项。201*年获得授权专利140件,是201*年(64件)的2倍多,其中发明99件,实用新型41件。201*年我校共申请专利139件,其中发明111件,实用新型28件。两项PCT国际申请进入了美国、欧共体。登记计算机软件40项。

201*年SCI、E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740篇,比201*年增长42.5%,其中SCI收录论文609篇,EI收录论文131篇。影响因子大于5.0的SCI论文15篇,大于10的SCI论文5篇。特别是武维华教授等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入选“2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以及张大鹏教授等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入选国内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中国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校SCI论文数据国内高校23位,我校在农学学科SCI论文数排名国内第一位,在生物学学科SCI论文数排名国内第二位。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根据“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提出的“建议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九个问题”,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就此建议做出了重要批示。

201*年1-5月份SCI、EI收录论文367篇,比上年同期增长33%;其中SCI为263篇,同期增长13%。今年第一季度软件登记申请10件,登记5件。新品种进入审查阶段。申请专利39件;授权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通过教育部、农业部推荐申报了4项国家奖;推荐了2项农业部神农奖。

3、科研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依托我校的教育部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批准建设;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期评估良好;“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检查和论证;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国家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沽源站)、农业部农区鼠害观测试验场挂牌建设;组织上报北京市实验室共建项目5个,获得经费支持290万元;申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15个(子项目),批准经费363万元;积极组织申报了农业生物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物杂种优势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上报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议书等。

201*年1-5月份,与北京市共建的“功能乳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按时完成“农业生物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申请书的编制与上报工作、“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教育部工程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教育部;完成了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需求情况调查、201*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建议的征集工作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及生物反恐防范调查等工作。

4、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服务社会的功能。201*年,我校农作物新品种、实用技术以及使用我校技术开发的产品推广面积突破1亿亩。其中:“玉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保持在30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01*万亩;“玉米生长调节剂化控防倒增产技术”推广面积201*万亩;“保护性耕作机具与技术”推广面积1500万亩;“养分管理技术”推广面积800万亩;“农药系列产品”年销售在600吨,使用面积1200万亩;“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体系”推广面积600万亩;“堆肥接种剂及其在养殖固废处理中的应用”使用面积100万亩;“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及设备”推广面积100万亩。“农大褐3号”小型鸡本年度推广4000万羽,累计1.9亿羽,经济效益19亿元;“猪饲料抗生素替代技术”与多家企业合作,新产品累计推广200万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3亿元。与北京市共建3个新农村农业推广服务中心。与包头市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设立科技合作专项基金,每年300万元。积极争取北京市对新农村服务中心的支持,201*年北京市科委支持100万元推广经费。

5、科技管理进一步规范和高效

科技管理机构设置更加符合科技发展的需求,分工进一步明确,协调配合的机制进一步理顺,和谐氛围更加浓厚。《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项目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学术行为,严明了学术纪律。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基础研究的水平,鼓励教师在本学科领域顶尖期刊上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及时调整了SCI论文奖励政策,经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

科研短信平台已经启用,效用明显;盖章登记软件开始使用,逐步积累管理分析数据;资源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科技管理信息平台需求分析完成,试用版软件近期可投入试用。

三、理论学习和廉洁自律情况

不断加强对时政和理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也是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尤其对“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论学习十分重要。撰写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论学习文章。结合本人的科技管理实践,提出了在工作中要坚持以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部署,遵循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围绕我国“十一五”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具体为:一是要努力完成各项科技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学校进程,不断激发全校的科技创新活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要着力解决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方向,深化改革,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和谐环境。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个成功的干部必须要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要精通业务、知识渊博,处处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自己。本人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平时还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坚持廉洁奉公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并不断增强和提高为广大教师的服务意识。

四、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任务重和繁杂,系统的理论学习时间较少,有些工

作抓得不够深入和细致。今后努力方向:带领科技处全体工作人员统一思想;加大改革力度,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工作重点,加强科技管理办公信息化,充分发挥学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在科技管理中注重凝练方向、集中目标、突出重点,继续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国农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科技工作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转变,使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注重科技工作发展过程中“好”与“快”的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科技工作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关系。从战略上提前部署,吃透国家各类科技政策,抓住要害,寻找科技发展新的切入点,开拓新的增长领域。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科技工作水平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的能力,把提高效益、质量和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和实际效果作为重点任务,继续保持在重大科技项目、科研经费、科技产出、科研基地建设的快速增长和发展。也谨请广大师生给科技处及我本人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

(201*年6月19日)

扩展阅读:某发展规划处处长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

某发展规划处处长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

岗位:发展规划处处长

自201*年5月起,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研究决定设置了新的职能部门--发展规划处。我本人经过参与竞聘,被任命为发展规划处处长。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全校各级部门、各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本人团结带领全处同志,忠于职守,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发展规划处的各项任务。根据党委组织部的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对本职岗位的认识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处级机构设置和职能任务,发展规划处的主要职能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1)负责学校发展战略及总体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及督办落实;(2)协调有关部门,负责“985”工程、“211”工程等重大专项的论证申报、组织管理、落实监督、验收评估等工作;(3)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校园发展规划的研究,组织编制校园总体规划以及校园重大建设项目的校内前期论证工作;(4)协调有关部门,负责学校学科专业调整、机构设置、院系调整方案的规划论证以及学校各级各类研究中心/辅助单位设置的论证工作;(5)协调组织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相关工作,并组织参与国家管理学科相关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工作;(6)统一管理学校各种基础数据,负责学校基础数据库、统计、年鉴等工作;(7)负责组织研究、起草学校重大建议和重要报告。经过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两点体会:

第一,学校组建发展规划处的决定十分及时、正确,是完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个人认为,根据以上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可以看出,发展规划处是学校重要的综合性、交叉性的管理部门,其主要作用是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既是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部门,也是学校重大规划任务的协调落实部门。从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角度来看,发展规划处具有其特殊而重要的管理功能,有鉴于此,目前绝大多数985大学相继组建了发展规划处,足见其重要性之所在。

第二,担任发展规划处处长的岗位是富有挑战性和特殊性的岗位。这是由该部门的基本岗位职责所决定的。我个人体会,作为发展规划处的处长必须具有三个重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丰富的综合知识和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完成大量的战略规划工作;二是要具有较强的多部门、多单位综合协调能力和工作技能,才能够在

正确处理各方面竞争与矛盾的基础上,完成相关任务;三是要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才能够以较高质量完成大量的报告编写和研究工作。这三点既是本人工作的体会,也是一年来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奋斗方向和努力的重点。

(二)一年来的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

一年来的工作头绪很多。为了便于检查考核,我分别从规划处基本任务完成情况一一加以简要总结概述。

1、组织完成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我本人直接组织、起草完成并正式发布了《中国农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纲要》两个重要文件。还组织完成了我校第一个《中国农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文献汇编》一书,约近30万字,成为集成我校各级、各部门规划的重要历史资料。组织起草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预可行性规划报告》并已提交教育部。

2、负责推进“985工程”的各项基本建设。我校“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于201*年4月正式启动。迄今为止,三年到校总经费1.5亿元。自“985工程”的管理工作由学校科技处划归发展规划处以来,克服人力不足的困难,切实加强“985工程”管理工作的协调力度和监管力度,完善管理程序,使“985工程”各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201*年是“985工程”实施三年来进展最快的一年,科研平台基地建设基本落实,重大仪器设备采购基本完成,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协调完成了“985工程”人才建设工作。经过联合人事、科技、国际中心等部门认真组织和各个平台的积极申报,先后组织各级各类人才协调论证会议5次。截止到201*年底,学校利用“985工程”人才队伍经费引进各类人才28人,配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2个。各类人才经费也已基本落实。

4、协调完成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评估和新学科增补工作。根据学校领导的指示,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工作由发展规划处牵头落实。为此,我们联合研究生院、科技处等机构成立学科建设协调办公室,认真积极的组织各个学科评估材料和申报工作,严格把关,积极服务,确保上报材料的水平和质量。经过全校的共同努力,我校19个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全部顺利通过,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同时,也开始积极部署新增加学科的申报工作。

5、协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201*年年底,在学校领导下,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学院,在我国高校率先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行动纲要》。并成功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校内外引起很好反响。教育部201*年第151期、152期简报分别刊登了我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进展。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由此掀起。另外,牵头组织落实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服务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听取专家意见,项目共设六个子项目。分别涉及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训、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红色1+1、提高农村商品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目前,各子项目均已启动,建设进展顺利。

6、负责完成学校统计工作和年鉴工作。统计工作是我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统计数据上报工作,并逐步理清了校内统计工作责任,初步建立了统计工作机制,促进了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协调学校有关单位,顺利完成了201*-201*学年中国农业大学《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的上报。负责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统计公报》。此表分28个分表,涉及17个校内单位,共54页,上报数据达数千条。通过汲取经验,学校首次发布了《中国农业大学统计工作管理规定》,使之制度化、规范化。《201*年年鉴》编撰工作进展顺利。

7、协调完成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十一五”基本建设计划编制与上报工作。201*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布置直属高校编制“十一五”基本建设计划》的通知。我首次接手此项工作,工作难度非常大。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与后勤基建处、财务处配合,在广泛征求各学院和附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多次会议研讨会议,并多次报学校党委常委暨校长办公会审议,按时完成了《中国农业大学“十一五”基本建设计划报告》的上报工作。

8、组织开展了201*年度发展规划专题咨询项目的研究工作。11月,根据学校领导指示要求,组织开展了201*年度中国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专题咨询项目《世界一流涉农大学发展道路研究》的组织立项工作。我们积极组织有研究能力和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申报,确定了20个课题立项。目前已经完成研究报告70万字,得到了瞿振元书记等校领导的高度评价,正在组织进行成果凝练。

9、协调完成了学校部分研发中心的论证工作和各级研究中心的普查工作。一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985工程”曲周实验站建设论证以及学校草业工程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超大集团作物科学研究中心、土地中心、中法肉牛中心、荒漠化中心等近10个研究机构的论证工作,使得我校研究中心等机构设置的论证工作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校领导的指示,还对全校所有研究中心现状进行了全面普查,加强了管理。

10、参与组织和起草了学校部分重要报告。发展规划处还担负着起草学校重要文件的任务。一年来,按照学校安排,我直接参与学校第二届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的调研活动并组织起草了党代会报告初稿。完成了《校长任期述职报告》以及教学评估综合材料等撰写工作。

(三)、在具体管理工作方面的体会

上任伊始,发展规划处既没有工作基础、工作条件,也没有人员队伍,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是,学校的工作一刻不能怠慢。面对新的岗位,新的任务,我一方面按照学校部署,积极选拔人员,在1个月内组成了7个人的团队,另一方面,开始思考和谋划如何能够在较短时期内打开工作局面,获得领导和群众的认可,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证实,我和我们处的全体同仁经受住了考验,付出了积极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略感欣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离不开各级部门和学院的支持合作,离不开广大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从个人管理体会角度,有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总结和汇报。1、重视发展规划工作的宏观制度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校园建设、“985工程”、“211工程”设备采购等工作决策咨询的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在我们的积极倡导下,经学校研究同意,组织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园建设规划委员会》、《“985工程”、“211工程”设备采购委员会》、《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领导小组》等,有力地保障了学校重大发展决策的科学化。

2、探索建立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提高效率。多部门密切合作是完成发展规划工作的重要保障,对此,我们十分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做好协调合作工作。“985工程”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烦琐,涉及多个部门。在保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平台主任和办事人员联系校内及校外部门,缩短办事程序和时间,加快运转效率。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程序,分别与后勤基建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部门座谈,研讨有关“985工程”内部管理问题。先后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制定了“985工程”、“211工程”仪器设备采购与管理程序、与后勤基建处制定了“985工程”、“211工程”基本建设与修缮项目管理程序,与财务处就“985工程”财务管理办法进行了座谈并起草了补充规定。

3、建立处内工作制度,保障工作运行顺畅。我始终认识到,机构的内部建设是高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从我处成立伊始,就认真开展了处内制度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倡导要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坚持“效率第一,团结第一”。为了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工作运行顺畅,先后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公章管理规定》、《发展规划处处内财务和报销管理规定》、《发展规划处处务会议制度》、《发展规划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十分重视民主集中制原则,处内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工作、经费的预决算及处内有关人事、财务、干部和职工考核等重要、重大问题。推行了每周一处务会制度。坚持处务公开,促进了全处和谐团结。4、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改进工作作风。一年来,围绕新的工作要求,通过网络、报刊和订阅《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主动学习了诸如现代大学管理理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基本建设指标分析、高等农业教育发展道路等相关文章和专著,受益匪浅,颇有启发,丰富了理论。同时,重视学习中央重要文件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指导本质工作。联系学校实际,积极撰写处级干部理论文章《中国农业大学发展指标比较与发展建议》。注重联系群众,尤其是在学校重大规划、学科建设等方面重视发挥专家教授的论证,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深入学院进行学科建设、党建、985工程等专项调查,倾听基层的意见并积极改进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创新思路。

二、体会与不足

半年来,虽然我们完成了一些工作,但是我们仍然认识到,一些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规划处在学校综合协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证明了学校设立发展规划处的决策是正确的,定位是准确的。

1、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发展规划处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处成立以来,得到学校各位领导,特别是瞿振元书记和陈章良校长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对一些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使我处一些新接手的工作较快地步入了正轨。

2、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也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努力学习,掌握基本工作技能,是做好规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特别要重视向领导学习,向其他部门学习,向兄弟院校学习,了解全校的基本情况。只有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4、努力做好制度建设是推进、落实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5、必须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学校统计工作、“985工程”等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建立协调机制,有利于明确责任,督促落实。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对“985工程”工作落实的推动不够、与部门间协调不够、对发展咨询研究工作不够,特别是高等教育研究没有支持计划,没有专职人员,与兄弟院校相比有很大差距等。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科技处处长试用期总结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455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