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心得
茶文化的心得
自从上了茶文化选修课之后,我了解茶的好处以及茶的文化,而且改变了我很多关于茶的看法。原先我只是很肤浅的把喝茶看做像是喝水一样的事情,但是学习完茶文化之后我才发现,品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有很多的学问,每个步骤都是需要你用心去做方能品尝出茶中滋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饮茶大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而中国的更是具备各种种植茶叶的因素,所以中国的茶自古都是闻名海外,更有甚者来向我们取经,就像是日本的茶文化就是由我国流传出去的。
中国人喜茶,像是广东人有去茶楼饮茶的习惯,北京人有去茶馆喝茶的习惯,在中国这片黄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茶楼茶馆,各式各样的茶楼茶馆变成人们消遣的好去处。而不同地方的所喝的茶又不尽相同,像是潮汕地区喝的是功夫茶,洞庭湖地区喝的是龙井,青藏高原地区喝的是青稞茶,可见中国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南方的红壤十分适合种植偏好酸性土地的茶叶,所以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会看见山上大片大片的茶园。在收成的季节,茶园里茶女收集茶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一幅相当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洞庭湖畔出产的龙井是十分出名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克千金,尤其是在清明前后出产的雨后龙井更是品茶发烧友的挚爱。口抿一口香茶,鼻嗅清香,真是人生一大快事,难怪北京城里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在茶馆里呆着,或许是为那说先生精彩的说书,但更多的是享受那口嘴中的清香,加上精致的点心,灵感就有如泉水般涌出,就如老舍先生笔下的老舍茶馆吧,应该也是在茶馆中的灵感之作吧。
北京城里有一间茶馆就沿用老舍先生笔下的《老舍茶馆》的名字开了一间茶馆,里头的设计完全就按照老北京时茶馆的建筑风格,而且尽量做到跟以前的茶馆一模一样,一样有喊堂倌,有小二,有老舍书中出名的“两文钱一碗茶”,所以在冬天的北京城里很受人们的欢迎,不少人聚集在老舍茶馆喝着两文钱的茶,那热茶一下肚,浑身暖呼呼的,确实是冬日里的好消遣。或许这就是茶的独特之处,给人的感觉总是淡淡的,却又沁人心脾,感触良多,难怪会有这么多喜茶之人啦。
茶圣陆羽有一本专门的茶书《茶经》。里面记载着许多关于茶的资料,是后人研究茶必须的一本书籍,也是为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以前前人零散的资料结合起来以供后人参考。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学习到茶有哪几类和喝茶有什么好处:
茶的几类
1)绿茶:绿茶是各种茶叶的保持原来的颜色的叶子发酵过程中没有处理。本类主要包括龙井碧螺春茶的浙江省,黄山毛峰安徽省和江苏生产的研究。
2)红茶:红茶,被称为“红茶”(红茶)是中国烘焙类是发酵面前,它是后来发展绿色茶叶品种的基础上的。红茶最好的品牌是其红的安徽,湖南云南滇红,素红的胡宏江苏,传红和四川。
3)乌龙茶:这是一个黑色的茶叶品种一半之间的绿色,惟部分发酵后。这是一个从中国的东南沿海省份:福建,广东和台湾特产。
4)压缩茶:这是一种茶叶的形状而被压缩成一个明确和强化。它是运输和储存好,主要是提供给在该国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压缩的茶是黑色的商业形式,所以它在中国也被称为是“红茶”。茶叶大部分是在砖压缩形式,它是,因此,通常称为“砖茶”,虽然它有时也构成了蛋糕和碗。它主要生产的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两省。
5)花茶:此茶种是由茶叶中混合香花叶在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花是用于这一目的的茉莉花和玉兰等。.茉莉花茶是一个以中国北方人和一个外国人越来越多知名人士的最爱。
在说说日本很出名的茶道,虽说中国也有茶道,但是相对比之下日本注重的茶道是很严格的,要一丝不苟的把整个过程做到不错一步,但是中国就比较没有这么的严格规定,很多时候都是随心所欲,只求自己去享受泡茶的过程。
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
扩展阅读: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茶文化》这门课程,首先让我学到的不是茶,而是礼。老师课前课后那真诚的鞠躬礼,让我深感讶异和震憾,这礼仿佛弥合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鸿沟,表明了我们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老师的这份恭敬之心,使我学会了恭敬与谦卑。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能作为您的其中一名学生,和您做思想上交流,我倍感荣幸!
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茶及茶文化的认识是浅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并也不认为这门课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改变,我只是在修学分。但它却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茶方面的知识,还满足并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在学习之后对茶文化的认识,及体会。
中国是茶的故乡。“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当我们吟诵这样优美的诗句是,不禁也感叹茶在中国文化中的悠久历史。茶叶在我们中国按原料和采摘季节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与冬茶;按成品茶叶的聚合状态可以分为散茶、砖茶、末茶等;按成品干茶具体形状可以分为扁形茶、针形茶、片形茶、圆形茶、雀舌形茶、眉茶等;按茶树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分为高山茶、平地茶、有机茶等;按产地可以分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按茶树品种可以分为如青茶中的“仙”、“乌龙”、“肉桂”、“大红袍”、“奇兰”、“铁观音”;按销路可以分为内销、边销、外销茶、出口茶、侨销茶;按包装形式可以分为“袋泡茶”、“小包装茶”“罐装茶”;按加工程度可以分为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再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初加工时茶树鲜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可以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
不同类型的茶叶的加工方式又不尽相同。如我们最熟悉的绿茶,是经过先让鲜叶处理(摊放),水分散失,叶色由翠绿变暗绿色,叶质变软,叶片体积变小等物理性状。然后是杀青,杀青是利用在高温条件下,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绿叶清汤的品质特点。杀青要点是叶温迅速上升到80℃(多酚氧化酶丧失活性)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手捏成团,清香显露。目前杀青多采用锅式、槽式、滚筒式杀青机三种。再经过揉捻,揉捻是利用机械作用力使杀青叶受到推、压、扭、拉和摩擦等多种外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紧结的条索。揉捻还使叶片细胞损伤和组织破碎,使少量茶汁挤出,使干茶外观色泽柔润有光泽。揉捻是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成条的重要工序。除了名优茶采用手揉外,大多采用揉捻机揉。最后是干燥,干燥是炒青绿茶与烘青绿茶加工的最后工序,其主要目的是蒸发水分、达到足干、固定品质、便于贮藏;同时也有继续做形和发展香气的作用。而红茶的加工却是在绿茶加工的程序上,插入发酵工序。黄茶、黑茶等的加工程序也是同中有异,异种有同。
也许各名族的茶俗文化各异,对茶的品质评定以及茶的品饮艺术也稍有差别,但对茶道上的道德境界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以及所谓高雅、淡洁、雅志、廉俭等等,都是茶人将中庸、和谐引入茶文化的前提准备。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实现中庸之道,高度的个人修养才能导致社会的完美和谐。中国人的性格就要像茶,清醒、理智、平和。茶虽然能给人一定的刺激,令人兴奋,但它对人总体的效果则是亲而不乱,嗜而敬之。茗饮最终能使人心静,自省,使人能清醒看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相吻合的。因此通过饮茶,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空间,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一种尊卑有序、上下和谐的理想社会环境。而且在茶事活动中,一切都要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的标准,以及对“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心境清静、怡然、寂寞、无为,仿佛与宇宙相融合,升华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都是相同的。
对于茶的了解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亲身实践。但对于茶文化中所倡导的精神,却着实有切身体验。茶文化中的“爱”与“定”,使我感触良多。阳关抚摸着大地是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在他人有困难时,扶他一把是爱;就连给陌生人一个微笑都是爱。爱是无所不在的,只是有时我们会忽略它。老师说的对,我们心中不能有太多的怨恨,这会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有爱,用爱去化解我们的怨,就像在冬季里,眼前是一片萧条的景象,但只要有爱,我们会看到,大地上的动植物只是在沉睡,到了明年春天,将会是一片姹紫嫣红。在学会要拥有“爱”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定”。记得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以“平和,安定”的心态来上课,不要去想那纷纷扰扰的事。这就让我的心灵有了归属。这一年是我第一次当班长,由于缺乏经验,而且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自己处理,年轻气盛的我,难免会变得急躁,不安。但上了茶文化这门选修课后,我的急躁与不安慢慢平复下来,趋向平和。这不是我自己的感觉,是身边的朋友对我说的,她们觉得我变得越来越沉着冷静,遇到什么事都能平和对待。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因为上了这门课程的原因。
茶文化这门课程不仅在思想上改变了我,而且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茶,称之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寓意是“做人要能吃苦,或有吃苦的准备,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历经各种磨难,才能成就大业。”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姜片待煮好的茶汤倾入盅内八分满为止。这样沏成的茶,甜中带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寓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啊!人生莫过于如此!这是我们都懂的道理,但要真正去体会时,又有多少人明白个中的哲理?
这门课程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我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教了我们那么多做人的道理,我的成长路上因为遇见了你,而变得豁然开朗。谢谢您,我的老师!
《茶文化》课程论文要求
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归纳《茶文化》课程所学的知识体系;2总结您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体会、收获、启示;
3您如何将茶文化所学的知识、理念落实到您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论文的字数3000字左右。为了便于统一,(因为学校要存档),请同学们都用A4打印纸打印。同学们打印一份交给我。
字体是宋体,字号是小四。上、下、右的页边距为2.5cm,左边距为3cm.(同学们可以以本页纸做参考)请同学们认真撰写,不要抄袭或从网上下载。祝同学们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茶文化的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茶文化的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