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7:51:55 | 移动端: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农业工作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培育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培育农民经纪人,实施精品名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优势农产品基地布局基本形成

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以“调优、调大、调强”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河三路”、“四个一”、“1122”、“1125”、“五个十”、“6825”等一批农业重点工程,打造了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是形成了以郭靳路和新兴为核心的5.5万亩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二是打造了以阎关路为产业轴心,辐射带动关山、武屯两镇的5.5万亩中国第一早春厚皮甜瓜生产基地;三是形成了以“两河一塬”为中心,以相枣为主的3万余亩优质杂果林基地;四是形成了以东部两镇为主的1.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五是依托甜瓜产业,大力推广瓜棉套生产模式,形成了5万亩优质棉基地。目前,一个区域布局合理,地方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瓜、菜、果、奶、棉”五大特色产业已经形成,并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二)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区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制定了瓜、菜、果标准化生产规程,推广了奶牛“六统一”养殖模式,使标准化生产有规可循。二是建成了15个标准化示范园(场),带动和促进了全区的标准化生产。三是依托基地建设,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四是先后注册了“馥康”牌甜瓜、“绿阎”牌蔬菜、“东丁”牌相枣、“芹阎”牌芹菜等一批农产品商标,其中“馥康”牌甜瓜获得中国十佳农产品品牌,唱响了“中国甜瓜之乡”和“陕西著名蔬菜之乡”,有力提升了我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龙头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区以“龙头企业发展决定产业化成败”的理念,大力扶持发展涉农企业,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银行贷款、财政贴息、项目扶持等措施,先后扶持壮大了亚宏面粉、佰跃乳业、秦龙食品、众天蜂蜜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家,已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御宝”牌羊奶粉、“西秦”牌芦荟成为省市特色产品;航城、亚宏、晶晶等7家面粉厂日加工小麦达到1300余吨,年产值达到6.8亿元,使我区成为西安地区最大的粮食加工基地;区蜂蜜加工厂从原来的街办小企业发展成引领西北地区蜂业发展的名优行业企业,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蜂产品收购、生产、出口的集散地,被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评为“全国蜂产品出口十佳企业”。(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近年来,我区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引导发展以农民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区协会总数达19个,入会农民达到1.2万户,带动农户2.5万户。农民协会充分发挥“服务、指导”产业发展的作用,用组织的形式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力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通过项目扶持,增强了协会实力和服务功能。关山甜瓜协会组建了农资经营门市部,以低于市场价格向会员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新兴蔬菜协会在城区建立了6个净菜销售网点,向广大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净菜,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增加协会收入。(五)市场营销网络日益完善

为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近年来,我区切实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建设,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一是建设和完善了以农兴瓜菜批发市场、农兴北朱农贸市场、新世纪果蔬市场、安芦农产品市场等为主的专业化交易市场。并在关山代家、新兴新牛、武屯杨居、武屯东孙建立了以瓜菜销售为主的产地市场。二是通过外出推介、洽谈等形式,先后在宁夏、合肥、长沙、武汉、郑州、上海等省市的知名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营销网络。三是培育农产品经销大户、农民经纪人300余人,农产品销售主体基本形成。二、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一)强化领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组织保障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长期战略工程,为确保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区政府成立了分管区长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农林、水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具体负责产业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规划制定等工作,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各负其责,有力推进了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二)制定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近年来,区政府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整合产业资源,先后出台了《阎良区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阎良区关于加快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阎良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意见》、《阎良区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措施和奖惩标准,实行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确保鲜活农产品销售顺畅,全面开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同时,加大了小额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几年来,共为企业争取财政贴息80余万元,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200万元,区信用社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68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三)加大投入,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一是201*年以来,共计投资1.5亿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节水设施建设、大绿工程、保护地栽培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田林网9600亩,改造中低产田9.6万余亩,极大提升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日光温室千余栋,各类弓棚10万亩,大幅度提升了农业效益。

二是先后投资200余万元,积极落实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目前,全区农用动力机械达到13万千瓦,各类农机具达到8621台,可机收面积达到23万亩,占耕地面积92%。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技术培训,近几年来,坚持农广校、农技短训班、科技三下乡、科技入户以及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培训会400余次,共培训农民群众5万人次,其中有学历资质的农村实用人才200人,农民专家队伍60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带头人和引路人。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近几年,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协会、农技110、电子农务、农业信息网、农业电视专题、农民技术员等资源优势,抽调业务骨干包村,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有力提高了农民的科技作务水平。三是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几年来,共引进新品种100余个,推广30余个,面积50余万亩,推广三膜覆盖,瓜棉套种、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20余项,自主培育成功的优质小麦品种“阎麦8911”、“阎麦9710”得到大面积推广,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

(五)健全服务体系,确保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一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得到健全。强化区、镇街、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做到区有技术服务中心,镇街有专业技术骨干,村有技术员,与西农大合作探索“示范站+核心示范户+示范户+农户”的推广模式;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有效的解决了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二是农业信息网络日益完善。建立了“外地市场信息点+区农业信息中心+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点”的网络体系,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换。借助联通、移动的网络优势,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等短信业务,进一步扩大了信息的辐射范围。三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初步形成。按照“有机构、有设施、有人员、有责任”的要求,组建了阎良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依托产地市场,建成3个基层检测点,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例行检测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手段,确保了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加强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供应、监督、管理,净化了农资市场,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数量不多,技术管理相对落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接不紧密。

二是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精品、名牌农产品少,农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主动开拓市场、抓订单的意识和能力不够,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运作不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少,手段单一。

五是农业投入不足,农民贷款难,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贷款门槛高。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四、下一步打算

(一)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放宽政策、放活经营、放胆扶持、放手发展。一是通过引导、扶持、技改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的龙头企业。二是切实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甜瓜、蔬菜等产业的深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延长主导产业链。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民分散经营与企业难以对接的问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把龙头企业和农户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对我区“瓜、菜、果、奶、棉”等具有区域优势的主导农产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立项,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产业标准。二是继续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增强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三)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进一步规范现有的协会,积极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紧密的合作组织网络,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同时,加快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借船扬帆,把我区建成辐射西北地区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四)继续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二是要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

扩展阅读: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就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作以汇报,请予审议。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农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20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亿元,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6.9%,“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121元,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同比增长24.8%,“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5.8%,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全省第九位。我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业发展20强县(市),柿子生产技术创新示范县和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彬州”牌苹果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花果山”牌礼品西瓜被省委接待处指定为公务接待专用礼品。

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粮食生产更加稳固。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发展思路,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全力保障了粮食安全。201*年,全县筛选推广小麦、玉米优良品种13个,建立小麦高产示范田23681亩,核心攻关田381

亩,地膜玉米吨粮田5000亩,示范方300亩,粮食播种面积43.37万亩,总产13.97万吨,较上年增长15.6%,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实现了丰收增产。底店乡晁家塬村百亩小麦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432.8公斤,示范户刘民柱4亩“西农928”,亩产514.2公斤;太峪乡北庄村300亩地膜玉米吨粮田平均亩产达到820公斤,示范户杨丁旺5.6亩“郑单958”亩产达1025公斤。

二是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果业生产迅猛发展。围绕“果业提质增效、干杂果开发、彬州梨、大晋枣振兴”四大工程,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扩大生态果园面积,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县果园面积52万亩,其中水果35万亩,干杂果17万亩(苹果32万亩,梨2.5万亩,柿子13万亩,枣1.9万亩,核桃2.1万亩)。201*年实现果品总产41.5万吨,产值9.5亿元。畜牧生产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县财政产业扶持资金,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多方筹措资金,累计发展养殖专业村25个,建成养殖小区16个,韩家、车家庄牛羊设施养殖、底店、水口土鸡生态养殖、北极塬生猪生产、新民、龙高塬肉兔生产、太峪、香庙肉牛饲养五大养殖板块初步形成,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1*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190万头(只),存栏66.4万头(只),出栏123.6万头(只)。肉类总产6468吨,禽蛋产量4100吨,奶类产量6300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4亿元,较上年增长10.2%。设施农业亮点纷呈。坚持以“万亩设施蔬菜建设工程”为切入点,采取“宣传引导,典型示范,

项目带动”等有效方式,大力发展泾河川道设施农业,辐射带动水帘河、太峪河沿岸和新民、北极、龙高塬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产业带。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现代化育苗点2个,设施大棚4530亩,配套建成灌溉机井14口,沼气池1500口,示范推广洋香瓜,樱桃蕃茄,“福运来”、“黑美人”西瓜,鸡腿菇、双胞菇等20多个新优品种,培育形成了西红柿、黄瓜、西葫芦、香菇、礼品西瓜、彬州枣等6个骨干品牌,申报注册了“花果山”牌大棚礼品西瓜、“公刘”牌大棚蘑菇、“彬州”牌大棚韭菜等3个商标。201*年,全县果蔬总产5300吨,收入6000万元,棚均收入1.8万元,最高的达3.2万元,与种植大田作物相比,效益提高了20多倍。一村一品不断壮大。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培育特色”的思路,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201*年,全县建成义门镇高渠村大棚西瓜、永乐镇湫沟村粮食贩运、车家庄乡枣林村金银花种植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6个,县级一村一品推进村51个。“彬州”牌反季节配装菜、“公刘”牌大棚蘑菇、“润杨”牌柿饼、“侍郎湖”牌土鸡蛋,深受消费者青睐。

三是园区农业起步良好。一是规划建设彬县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该园区位于义门镇原南玉子乡政府驻地,占地面积1.18平方公里,总投资4.5亿元。201*年,县财政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园区设计规划、土地置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每镇2户,每乡1户的入园要求,扶持入驻企业加快发展。目前,园区规划已通过评审,6

月底可开工建设。二是规划启动了彬县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建设项目。该园区位于原新民农场,占地100亩,投资1500万元,以建设现代日光温室大棚为载体,重点发展反季节瓜果、蔬菜、花卉和观光、采摘。目前,园区设计规划已经完成,其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5月底动工建设。三是建设了彬县龙高镇循环农业示范园。该园区位于龙高镇龙马村,占地500亩,建设设施大棚500棚,主要种植金针菇、平菇。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棚300亩。四是建设彬县炭店乡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该园区位于炭店乡林家堡村,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依托国家苹果非疫区建设、动植物疫情监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农业信息入村工程建设项目,改建扩建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5个,畜牧兽医站8个,成立了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开通了彬县农业信息网,彬州果业信息网,建成了村级农业信息站247个。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场)32个,发展科技示范户1万户,引进果树、农作物以及畜禽优良品种27个,推广果园管理、畜禽标准化饲养、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及沼肥综合利用等农业实用技术12项,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2500条,产地检疫检测率达95以上。全县有10万亩果园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5万亩苹果园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炭店乡虎家湾村、义门镇高渠村500亩礼品西瓜通过了省级无公害礼品西瓜基地认定。

五是合作组织持续壮大。积极引导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不断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注册资本1200万元,会员人数1.02万人,带动辐射周边村镇从事相关产业群众1.62万户,设施瓜菜种植面积0.5万亩,畜禽产品770吨,农副产品加工1200吨,实现收入201*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新民镇南头村獭兔养殖户已达到53户,存栏2600只,并已辐射带动旬邑、长武、正宁等地群众发展獭兔产业,小章镇南乙方村农民郑俊强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乔化、矮化果园8亩,进行果品贮藏贩运,年收入24万元,哈家店村村民哈忠选带头示范推广大棚西瓜嫁接育苗技术,亩产值超过3万元。

六是龙头企业实力增强。随着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较快发展。201*年,全县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37家,年可加工销售农产品20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7家,500万元以上的2家,上亿元的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彬县通达果汁厂自建厂以来,累计收购果品61.8万吨,生产浓缩果汁8.78万吨,出口创汇4.01亿元,为我县周边果农创收2.37亿元;中兴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继201*年成为我省从磨憨口岸报关出口陕西苹果的首家企业,出口创汇46万美元后,201*年再创162万美元的创汇新高。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宣传引导。为了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加强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彬县粮食发展规划》、《彬县蔬菜发展规划》、《干杂果产业发展规划》和《彬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远期前景、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为顺利推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政策方向和目标任务。

(二)强化技术培训。县政府安排涉农部门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采取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来彬讲授,组建科技110、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形式,不断强化干部群众对农业实用技术、先进经营理念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加快新知识、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80期次,培训村干部150名,农民群众4.8万人次,受理电话咨询6.9万人次,接待群众来访2.5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能力。

(三)加大资金扶持。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争取沼气、大型农机具补贴、设施蔬菜、粮食高产创建、现代果业、苹果非疫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防治和国家粮食补贴等支农、惠农项目资金201*多万元,并坚持每年列支农业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支持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四)创新发展机制。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合作、融资入股”等形式,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

利用日本果园管理先进理念,建立了中日合作彬县果业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彬县通达果汁厂;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小章农林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特别是我县先后三次组织农业科技带头人和村干部到杨凌职院培训,协助省教育厅、杨凌职院来彬举办农业科普宣传,成为全省农业工作的一大亮点。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虽然,县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机制还不适应。农业投入缺口仍然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农业生产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快速扩大和农村劳动力的根本转移。二是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仍然较低,家庭经营比较明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加工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传统型的初级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三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较少,带动能力较弱,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很低。四是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农业生产条件虽有新改善,但整体条件没有明显改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薄弱;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五是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农民技能培训偏低,大多数农民缺乏一技之长,创业意识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加,劳务型输出居多,

技能型输出太少,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县政府将切实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努力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扩大基地规模,实施板块带动。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生产”的原则,在“自愿、有偿、互利”的前提下,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逐步使土地向种植、养殖能手集中,不断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年内新建水果园2万亩,干杂果园0.5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田201*0亩,地膜玉米吨粮田10000亩,打造大棚蔬菜、大棚西瓜、大棚蘑菇和大棚枣示范基地各1000亩,建设舍施养羊示范小区5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10万只獭兔养殖示范专业村1个,扶持发展生态养殖户100户。

(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粮食生产上,示范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等配套技术和高茬还田、残碴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新模式;果业生产上,在抓好现有果园特别是示范园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围绕“果畜沼草网”和果园无害化防治生态模式,大力实施老果园更新复壮和彬州梨、大晋枣振兴工程;畜牧上,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大力推广二(三)元杂交、设施养殖、全价配合饲料、果园、山地散养以及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实用技术;特色产业上,狠抓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策划和推介宣传,拓宽我县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三)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一是依

托彬县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整合现有个体加工摊点,组建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形式,鼓励个体户、社会团体、其他组织组建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制定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引进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四是支持通达果汁厂、润杨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技术。五是组建彬县农产品加工包装和物流集团,创立名优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

(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一是继续推行县校合作模式,办好以小章农林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重点的农民培训基地,坚持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二是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急需的设施农业、果树和畜牧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骋用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开展科技驻乡服务,为我县农业科技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不断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彬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新民、北极、龙高、底店四大塬区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站,创新培训模式,强化疫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强为农业产业化全方位提供服务的能力。

(五)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是积极兴办专业市场。对各乡镇现有农贸市场和城区两个蔬菜市场进行改建、扩建,新建北极镇干杂果批发市场,底店乡牲畜交易市场,永乐镇粮食、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巩固武汉、福州、南宁

等国内大中城市营销窗口,拓展广西凭祥、云南景洪、磨憨三个口岸市场。二是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开展网上促销,开辟网站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三是大力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引导农户成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整合现有果行,增强协作意识和服务功能,实现农超对接。

(六)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抢抓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机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采取招商引资、项目带动、群众集资和社会参股等形式,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配套完善专业基地、涉农加工企业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确保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道路畅通,用电用水方便。同时,县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使用涉农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我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4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