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组织专业11年上半年总结
生产组织专业201*年上半年总结
在公司经理部的正确领导下,11年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有序进行,抓住季节生产特点,提前谋划了春节、雨季生产组织,进一步优化物流结构,加大自备码头发运量,提高输送石灰石量,并及时配合工程处完成厂内物流通道坑洼修理工作,确保进出厂物流车辆的正常通行,根据查超限载问题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研讨会解决生产原煤保供、混合材保供及熟料、水泥发运、卸载等阶段性问题,确保全年生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现将半年来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春节期间生产组织特点,提前策划大宗原燃材料的保供工作,确保节日期间生产组织的正常进行,合理安排窑、磨系统的检修工作,利用春节销售淡季的时机完成了熟料、水泥生产线的常规检修和长期以来需停机解决等问题进行了集中处理,消除了系统运行隐患,给后期生产组织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强化立磨、水泥磨的避峰电生产,并尽量安排在谷电生产,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2、持续做好设备隐患、故障跟踪。每月对主机设备故障停机进行统计分析,查找问题,并督促设备处及时召开分析会进行研讨,要求分厂落实整改,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3、持续做好每周生产督查工作并形成通报,对公司上周周例会、夜间值班干部查出的问题进行复查验证,对本周检查出的问题,以通报照片形式反馈相关单位督促分厂进行
落实整改;
4、持续开展关键岗位中夜班员工在岗劳动纪律检查,并要求各相关单位进行自查并形成通报发办公室,生产处将不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对中夜班劳动纪律进行检查,却实有效地提高中夜班的生产受控度;
5、强化码头生产组织,根据北江水位变化组织码头生产,特别是对枯水期各泊船位吃水深度进行测量记录,根据吃水深度组织不同吨位船只进行装船,降低了发生船只搁浅的概率,丰水期生产组织发运量大幅提升。通过对码头、4#破、1248、3235皮带输送系统生产数据、故障停机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故障停机追究一事一议制度,及时督促分厂落实整改,系统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更好地指导了码头生产组织的开展,有力地支撑了码头生产量的提高,11年码头装卸总量较10年增加0万吨,增幅为0%;
6、做好公司晚会、周例会各项工作的落实跟踪,晚会布置工作内容由生产调度列表记录,督促各相关单位落实,每天进行落实跟踪验证,未完成纳入考核,形成闭环管理;周例会安排的工作以周例会纪要的形式下发,生产调度每周进行跟踪验证,在下一周的周例会上予以通报考核;对夜间值班干部查出的问题,由生产处统计室汇总下发到相关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对未按要求时间落实整改的在公司晚会上予以通报考核。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龙山矿山石灰石品位偏低,发现几个台段出现高镁
料无法满足配料要求,对后期正常生产出矿影响较大,每年季度环保监测对高品位石灰石需求量呈增加趋势,后期石灰石产值平衡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2、春节期间销售实行了限产保价销售策略,市场启动缓慢,熟料、水泥库都存在高库位运行被迫停窑计划检修,后期因政府查超力度加大,制约产品发运,致使窑、磨系统的产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
3、海螺余热发电2#机组故障等待备件恢复时间长,直接导致海螺全年发电目标无法兑现;
4、雨季生产供料系统故障率偏高,一是设备运行周期较长,二是设备存在欠修现象,故障停机次数多,以及立磨系统自身故障率较高(多次出现立磨涨紧杆断裂的问题),对窑系统产、质量控制影响较大,多次导致窑被迫减产运行;
5、进厂原煤、铁矿、低硅砂岩、都出现了阶段性保供困难,影响窑、磨系统的运行质量;
6、强化生产调度人员考核培训管理,完善生产组织体系内容建设,对生产调度日常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根据岗位职责制订了相应的岗位管理目标,进一步突出了绩效管理,完成了新进3名生产调度的跟踪培训、上岗;
三、11年下半年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
1、做好生产调度体系建设,完善日常管理,突出绩效考评。生产调度为中心,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发挥调度指挥、协调、跟踪、验证的作用,提高调度的执行力,同时要做好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强调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及态度,
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着力打造一支执行力强、业务素质高、工作热情高、有奉献精神的调度团队,以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快节奏、强对抗;
2、持续做好龙山、海螺矿山生产组织,确保石灰石保供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对矿山工艺线的生产过程监控,及时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重点关注矿山工程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管理,督促设备处加强对矿山工程机械的监管力度,提高矿山工程机械的完好率,从而确保矿山分厂的生产组织受控。另外要加强龙山、海螺矿山部分台段品位变化情况的跟踪,配合品质处做好相应调整工作,确保龙山、海螺石灰石产值平衡工作的总体受控,为后续环保监测高钙料备矿做好准备,确保足量保供;
3、继续探索标准化检修模式,确保检修过程安全、质量和进度全面受控。11年公司回转窑计划要求运转率在92%以上,但上半年受诸多因素影响未完成计划产量,其中包括检修延时、检修返工问题,后期必须加强检修的计划性和提高检修质量,配合设备处做好每次计划检修前的“六落实”准备工作,检修期间要做好与建安公司、外委单位的对接沟通,强化检修过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监控,从而确保检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4、提高码头装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强化码头生产组织,优化管理流程,做好运行监控,及时会同相关单位解决影响码头发运的过程问题,充分利用海螺熟料码头输送以及四破输送系统和海螺向龙山输送系统,加大码头熟
料和水泥以及龙山码头原煤输送量,加大袋装水泥船运量,确保11码头发运量要在10年基础上有所提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5、继续强化生产组织管理,水泥磨要合理利用峰谷电组织生产。强化各主机的运行监控,确保谷电期间满负荷生产,在峰电期间,利用均化库位作为调节,做好期间立磨的预检修工作,同时,合理组织水泥磨谷电生产,峰电预检修,从而有效降低用电成本,提升公司的运营质量;
6、加强生产作业计划完成的全过程跟踪。围绕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开展生产组织,对影响月度计划完成的问题要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研讨,解决好过程问题,确保生产节奏的连续稳定性,为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7、实施组织义务劳动,美化园区环境的同时演练部门间协同作战的能力,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8、确保201*年技改项目按期完成。做好技改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以及安全、质量、进度进行跟踪。
二一一年六月十日
扩展阅读:11年产业化半年工作总结
达州市201*年畜牧产业化
上半年工作总结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之年。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畜牧食品局的关心支持指导下,着力“提升五大能力,弘扬五种作风”,发扬“达州畜牧精神”,努力实现“两个确保”,共建“六个畜牧”。以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畜牧生产结构,狠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进了畜牧产业化进程,确保了畜牧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发展现状
(一)畜牧生产、加工企业日益发展,新投产企业运营良好
目前,全市现有畜牧生产型龙头企业47家,今年已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196万元;加工企业33家,今年已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6212万元;其中市级以上畜牧生产、加工龙头企业2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家。生产基地畜禽饲养量530万头(只),带动农户28万户。另外我市上半年还新发展开工畜牧生产加工企业3家,总投资达到3522万元。
(二)畜牧深加工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我市现有多家畜牧生产企业承担了市政府下达的创品牌任务,其中:中国名牌有“通威”、“希望”,四川省名牌有“八仙桥”、“西塔”、“嘉好”等。其中万源的“万源旧院黑鸡(蛋)”已被认证为国家级有机食品,已通过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并以国家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被授予“天府十宝”之称;渠县的“八仙桥”冻精分割肉认证了“无公害”标识和名牌产品后,不仅销往广东、浙江等地,还出口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等地;宣汉县的名优品牌有“天友西塔”、“徐鸭子”、“童记”、“巴人村、“川驰”等禽畜制品商标,其中“徐鸭子手撕鸭”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这都标志着我市以品牌建设带动特色畜牧业发展再获成功。
(三)基地建设形势喜人
1、适度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高速发展。201*年底,全市饲养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场有6268户,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48.6%。今年,我市规划新增畜牧养殖小区349个,达到1000个;计划建立和完善畜牧专合组织260个,其中新增畜牧专合组织41个。截至6月底,全市已建设养殖小区916个(其中:达县186个、大竹县206个、渠县150个、宣汉县172个、开江县124个、万源市68个、通川区10个),上半年新增养殖小区265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6%(其中达县26个、大竹县102个、渠县27个、宣汉县
29个、开江县40个、万源市18个)。共建成生猪养殖小区550个,肉牛养殖小区122个,肉羊养殖小区43个,奶牛养殖小区13个,蛋禽养殖小区75个,肉禽养殖小区109个,其他小区4个。养殖小区参与农户数达14759户,有1430名畜牧科技人员参与助农增收。县本级投入资金737万元,整合上级项目资金3508万元。
2、专合组织发展加快。各县(市、区)创新生产发展模式,壮大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和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适度规模+农户”生产模式,,全市规划建设畜牧专合组织260个(新增畜牧专合组织41个),截止6月底,全市已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共277个(其中:达县55个,大竹28个,渠县25个,宣汉62个,开江54个,万源市50个,通川区3个)。新增47个,规范152个。
3、大力发展基地特色产业和融入重庆畜牧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市的特色畜禽旧院黑鸡、开江白鹅、板角山羊、宣汉黄牛养殖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狠抓特色产业发展:截止6月底,我市发展旧院黑鸡384万只、开江白鹅250.38万只、宣汉黄牛6.7万头;销往重庆的开江白鹅鹅苗73.2万只,白条鹅肉160吨,商品鹅25万只,旧院黑鸡6.8万只、旧院黑鸡蛋25.5万枚。宣汉在南坝、天台等地建成肉牛养殖小区10个;万源市在白沙、旧院等地建成旧院黑鸡养殖小区20个,规划实施旧院黑鸡扩繁场
10个;开江在普安、永兴等地建成白鹅养殖小区8个。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龙头企业专业招商力度,提高我市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解决我市肉牛养殖过剩,精深加工缺乏龙头企业的问题。根据市委提出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要求,今年5月,李采明局长带领我局业务骨干及通过精心包装的达州市畜牧业招商引资项目《四川省达州市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前往科尔沁牛业考察洽谈。在考察了科尔沁牛业南阳分公司、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通辽总部后,于6月1日在北京嘉盛中心与中国最强肉牛开发龙头企业内蒙古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和进行了亲切交谈。双方就目前国内肉牛发展形势、科尔沁牛业的发展目标和达州肉牛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今年7月,华西希望集团通过我局的主动招商,来我市考察会商。华西希望集团计划在达州投资8亿元以上,建设一个饲养能繁母猪16000头,年出栏30万头的工厂养猪示范区,配套年产2030万吨饲料厂和肉食品精深加工厂,配套种植5000亩花卉、蔬菜,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民进园区从事养殖、种植务工、进园区发展养殖、种植业当业主,零风险发展现代种养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快基地建设力度,积极融入重庆经济发展。我局以融入重庆为核心,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我市在成渝经
济区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中确立了“425(四个“一””、两个“中心”、五个“基地”)的功能定位。全市畜牧系统紧紧围绕建立特色农产品供应和深加工基地(五个“基地”之一),着重在“质、量、名、利”上做文章,全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质量,扩大饲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积极融入重庆经济发展。宣汉县力争3年内新增奶牛1万头,重点抓好50万头黄牛和天友西塔10万吨液态奶建设;万源重点发展好500万只旧院黑鸡和20万只板角山羊;开江重点发展好500万只白鹅的500万只麻鸭。今年3月,重庆天友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普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大巴山牧业有限公司,确定将宣汉作为天友乳业有限公司的重要奶源基地,并计划今年内在宣汉新建2个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和一个500头后备奶牛培育场。待奶源基地建成后,天友公司将后续启动10万吨乳品加工异地扩能项目,推动我市奶源基地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采取“政府扶持、农民主体、龙头带动、多方参与”的方式,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机制,使养殖增收、加工增效、产业增值。建立起了“金融机构+种畜禽场+专合组织+加工企业”的相互合作,各方获利的新型畜牧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积极探索畜牧养殖小区发展新模式,即:以现有养殖场为基础,建设改扩建型小区;以自愿整合为向导,建设农户联建型小区;以龙头企业为示范,建设带动型小区;以共同出资新建为补充,建设股份合作型小区。积极推行“六统一、八无忧”生产
模式。六统一:即,融资、建圈、供种、技术、投入品、销售统一;八无忧:即,农民养猪资金无忧、技术无忧、销售无忧、金融部门放贷无忧、收贷无忧、企业加工原料无忧、效益无忧、市场产品供应无忧,真正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
(四)认真抓好四区建设,落实养殖小区扶持政策。去年以来,玉米、豆饼等饲料原料价格一路上扬,畜产品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养殖效益受到多重挤压、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认真指导各地落实各级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产业化高速发展。我局认真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组织抓好去年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项目申报,争取到该项目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1800万元,扶持我市67个规模养殖小区(场)。同时,我局认真加强生产形势分析、监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积极调整猪群结构,贮备了一批优良后备母猪,压缩了育肥猪生产,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保持在了38万头以上,为今年上半年猪价暴涨增加生猪出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深化产业化发展。201*年,农业部启动了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年5月,省级创建活动也已正式启动。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协助县、市(区)完成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的申报工作。二是对全市14个申报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进行了现场检查评
分,同时进行了标准化创建技术培训。要求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共建养殖小区(园区、基地)发展模式,做到标准严格、规模适度,突出“六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示范内容。力争创建7个省级以上授牌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带动创建30个示范场。三是成立了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以正式文件下发各县(市、区),并就切实抓好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落实。四是分层次对创建活动进行了技术指导。市级专家指导小组对各县、市、区技术指导小组进行技术指导,各县(市、区)技术指导小组对基层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和参加创建单位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五是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市局畜牧食品信息网站等,广泛宣传国家扶持畜牧业的各项政策以及创建活动的技术要求,增强农民养殖信心。
(四)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建设。在实施现代畜牧业的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科学制定方案,完善扶持措施,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一是编制了全市现代畜牧业的“十二五”生产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办《关于建立工作“预决算制”的通知》以及现代畜牧业的总体部署,制定了畜禽规模养殖、种畜禽发展、加工企业、特色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二是积极开展现代畜牧生产调研工作。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对我市畜禽生产进行了专题调研,完成了《达州市牛羊生产情况汇报》、《达州市养牛生产
情况汇报》、《推动达州市良种工程进程对策研究》等调研报告,供决策部门参考。
(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一是落实中央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良种补贴、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等。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今年渠县争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200万元,扶持规模养殖小区(场);宣汉争取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资金80万元。全市六县(市)争取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奖励资金3452万元,(其中:渠县729万元、达县698万元、大竹668万元、宣汉632万元、万源389万元、开江336万元),比去年新增1064万元,有力地扶持了我市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三是认真做好生猪扶持项目监督管理,加大生猪扶持项目的资金拨付、建设进度的督查工作。今年5月对全市201*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的67个场在资金拨付、建设进度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表明:各地在圈舍改造、沼气池、化粪池、打深井、建水塔、道路硬化、设施设备等项目完成进度达85%以上;实际拨付资金874万元,完成投资48.6%。同时对建设进度慢、未按建设方案实施的县(市、区)发出了专项督查通报,确保了项目按期完成。四是搞好以生猪为主的畜禽规模养殖普查工作。为项目的储备做好准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较少且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大多
规模还很小,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市畜牧产业化水平一直较低,龙头加工企业较少且加工深度不够,带动能力不强。二是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行机制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三是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全市没有充分利用好资源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知名品牌。四是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20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年下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抓好全市畜牧产业化健康平稳发展异常重要。我们将针对以上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攻坚克难,主抓“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大力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积极招商引资,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品牌带动,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畜禽;把握机遇,大力推进畜禽产品融入重庆步伐。
201*年7月15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生产组织专业11年上半年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生产组织专业11年上半年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