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何璇
指导教师:何举
我曾读过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这本书不仅激发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活着”的感叹,更让我从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中看到了时代的悲剧,为我展现出了一幅二十世纪中国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活,让我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中国,令我被这一曲折苦难的历史深深触动。
书中描绘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这样的:报纸上、墙壁上、树干上都贴着含有“万岁”“斗争”这样字眼的大字报;学校的学生们每天要做的不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轰轰烈烈”地对校长、老师开着批斗会;每个人不得说与报纸、广播所宣传的不同的观点;在某些地方,做事情之前都要背一大段《语录》;温饱成了困扰百姓生活的最大问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矛盾尖锐的社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文化大革命下科学民主被践踏的社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以“两个凡是”为标准的个人崇拜之风盛行的社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是愚昧与黑暗的,如同夏季的漫漫长夜般压抑难耐,即使第二天太阳升起,人们也看不到朝阳送来的希望的曙光。
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这次讨论是漫漫寒冬里吹来的一阵带有暖意的风,它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让人们聆听到花苞微微绽放的美妙声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就在全国人民围绕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基本路线朝着美好明天前进时,1991年苏联的解体为人们的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回答了这些问题,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面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正确处理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发展才是硬道理!”
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邓小平形象地提出了“猫论”——“ 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与市场具有互补性。”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让中国发生如此深刻美好的变化,注定了他要被无数的中国人铭记景仰。他把整个国家从一种偏激和疯狂中拉回来,他给许多在错误中被打倒的老革命和无数无辜被牵累的人平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风风火火的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也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精致的小楼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穿梭,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厦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是邓小平理论让我们有了今天如许五彩的生活!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江泽民在邓小平的追悼会上这样说——“他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愈益强盛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是啊!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邓小平理论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的中学生所肩负的沉重责任,我们应该时刻加快步伐,跟上时代的脚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践钻研邓小平理论的智慧,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评语:本文作者站在国家政治的高度,弘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变化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盛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意义,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老人家的敬仰之情。在表达手法方面,有经典的论述,有细腻的描写,抒发了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