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9:01:54 | 移动端: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口腔内科考试重点一、解释

1.口腔流行病学:口腔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制策略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

2.氟牙症:又称斑釉牙。是牙在发育期间,长期接受过量的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3.指数:表明某种现象变动的程度。是起到指标作用或指示作用的标识用一组数值说明龋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和标准方法来阐明和比较龋病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4.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龋-已龋坏未充填的牙、失-因龋丧失的牙、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5.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龋-已龋坏未充填的牙、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6.龋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

7.龋面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龋均和龋面均: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8.患龋率(cariesprevalencerate):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9.龋齿发病率: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

10.菌斑指数PLI: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记分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11.牙龈指数GI:该指数只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1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可以用于个人,但主要用于人群口腔卫生状况评价。

13.社区牙周指数CPI:其特点是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且操作简便,WHO推荐作为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数。

14.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

15.抽样: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被抽到的人群称为样本人群。抽样调查是用样本人群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况。前提条件是抽取的数量足够大,调查的数据可靠。

16.随机误差: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做到减少抽样误差。

17.偏倚:又称偏性-偏倚则是一种错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而且可以设法防止。

18.选择性偏倚:在调查过程中样本人群的选择如果是随意选择,则样本的代表性很差,破坏了同质性,使调查结果与总体人群患病情况之间产生的误差,称为选择性偏倚。

19.无应答偏倚:无应答偏倚(漏查)在随机抽样时,属于样本人群中的受检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接受检查,如果应答率仅有70%,结果就难以用来估计总体的现患率。20.信息偏倚:在调查中虽然应答率很高,但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误差,结果产生了偏倚,称信息偏倚。

21.龋活性试验:以致龋菌及酸性产物为指标,检测龋发生危险因素的试验称龋活性实验。

22.窝沟封闭: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窝沟封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称为窝沟封闭剂。23.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粘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将龋病充填。24.牙侵蚀症:是一种化学侵蚀与溶解。由于电解或化学过程引起牙体硬组织表面的逐渐破坏的过程。为一种慢性病理性局限性无疼痛的牙体硬组织缺损的自然结果是一种不可逆的进展性牙体硬组织缺损,是牙面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化学侵蚀的过程。25.平衡膳食:是指由各种食物以一定数量一定关系彼此组合而成,能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

26.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组成部分。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以及没有口腔疾病。27.健康教育: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28.健康促进:为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于保护健康或使行为有利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行政干预、经济支持和组织保证等措施。29.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会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

30.口腔健康促进: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包括保证和维护口腔健康所必须的条例、制度与法律等。也包括专业人员建议与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支持把口腔预防保健措施纳入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和组织培训等促进工作。31.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又称社区口腔保健,是以一定社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改善与提高为目标,以生物心理社区三维结构的医学模式概念为基础,以社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为背景,从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三级医疗保健网为依托,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本途径,以社区群体预防为主要策略,建立并逐步发展县、乡、村或区、街道、委员会,或与之相应的三级口腔卫生保健网,并通过社区试点研究,建立、发展和完善一个社区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系统,实现社区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口腔卫生保健目标。

32.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33.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即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二、填空

34.刷牙的方法包括旋转拂刷与颤动3种基本方式

35.口腔癌的高危患者:40岁以上、长期吸烟、吸烟量>20支/日、吸烟伴饮酒、口腔已有白斑、长期嚼槟榔

36.口腔健康教育的四种教育方法个别交谈、组织小型讨论会、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社区活动

37.AIDS危险人群:使用静脉注射毒品者、同性恋、感染HIV的异性恋、母亲为AIDS的子女

38.AIDS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9.感染的三个条件:感染源、感染媒介、感染途径

40.感染源包括:急性传染病患者、潜伏期感染者、已知和未知的携带病原者

41.龋病常用指数:龋失补指数、患病率、龋病发病率、根龋指数

42.牙周健康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内出血指数、社区牙周指数。

43.冠龋的诊断标准:牙的沟或光滑面有底部发软的病损,釉质有潜在损害或沟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

44.根龋的诊断标准:用CPI探针在牙根面探及软的或皮革样损害。

45.牙周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使用CPI指数,判断牙龈出血、牙石积聚和牙周袋深度。46.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47.Dentocule试验的目的:主要观察乳杆菌在唾液的数量。

48.刃天青纸片法:用颜色显色法,观察唾液内变形链球菌的数量49.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饮水氟化、食盐氟化、牛奶氟化

50.氟化物的局部应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局部涂氟、含氟涂料、含氟凝胶与含氟泡沫

51.窝沟封闭剂的组成:树脂基质、稀释剂、引发剂。

52.光固化封闭剂目前常用光源:430~490nm,时间:20~40s53.牙釉质经酸蚀后有三种酸蚀模式:蜂窝状、鱼鳞状、花斑状

54.恒压酸蚀时间一般为20~30s,乳牙酸蚀60s。自凝固化封闭剂固化时间一般1~2分钟。55.窝沟封闭的操作步骤: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56.早期牙龈炎的指征:牙龈探针出血57.保持牙周健康的最主要方法:有效刷牙

58.牙周病是主要针对牙龈炎和牙周炎两种慢性疾病。59.专业性牙周健康的主要内容:洁治

60.刷牙效果取决于:刷牙次数、刷牙方法、牙刷设计61.致龋性:蔗糖>葡萄糖>乳糖、果糖>山梨糖62.特殊人群:妇幼、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

63.奶瓶龋:6岁以下儿童的dmfs大于等于1,特点,上前牙首先快速受累,然后波及664.学龄前儿童(3~6岁)口腔保健的方法:家庭口腔保健、幼儿园口腔保健、营养和饮食习惯、氟化物的应用

65.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特点:根面龋较多

66.口腔健康教育的4种方法:个别交谈、组织小型讨论会、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社区活动

67.口腔健康具体4要素: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衡量的尺度、实现目标的预期时间68.健康促进包括:三级预防、健康教育、健康保护

69.感染HIV的口腔病损: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粘膜白斑、卡波济氏肉瘤这些是HIV感染早期最常见症状

70.口腔临床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经污染器械伤害传播、经术者手部伤口传播、空气飞71.溅传播

72.老年人功能评价:穿衣、室内走动、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上厕所

73.老年人口腔组织老化的特征: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缝增宽、牙根外露74.我国的残疾人5类标准: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三、问答

75.龋病的三级预防:㈠一级预防①进行口腔健康教育②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㈡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㈢三级预防①防止龋病的并发症: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②恢复功能。

76.氟的生理作用:氟防龋的作用、参与骨骼的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其他功能:氟与生殖功能有关。

77.氟化物的防龋机制:㈠降低釉质溶解度和促进釉质再矿化㈡对微生物的作用①抑酶作用②抑制细菌摄取葡萄糖③抑制细菌产酸㈢影响牙体形态学结构

78.自来水氟化的原则:㈠饮水的适宜氟浓度一般应保持在0.7~1.0mg/L之内。㈡饮水氟浓度在0.5mg/L以下,氟牙症指数在0.6以下。㈢饮水氟浓度在0.5mg/L以下,氟牙症指数低于0.6时,以儿童的龋均为标准可酌情适当增加饮水氟浓度,如DMFT很低,则可考虑其他预防措施。㈣饮水氟含量超过1.5mg/L,则应采取措施消除过量的氟。㈤饮水含氟量应按季节、气温的变化进行调整。㈥自来水加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检测系统,保证安全有效。79.窝沟封闭的适应症:㈠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和卡住探针㈡病人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80.窝沟封闭的非适应症:㈠牙牙合面无深的沟裂点隙、自洁作用好;㈡患较多邻面龋损者;㈢病人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㈣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81.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症:(1)窝沟有龋损,能卡住探针;(2)深的点隙窝沟有患龋倾向沟裂有早期龋迹象,釉质混浊或呈白垩色;(3)无邻面龋损。

82.预防性树脂充填的操作步骤㈠.手机去除点隙窝沟龋坏组织,圆钻的大小视龋坏范围而定,不作预防性的扩展㈡.清洁牙面,彻底冲洗干燥,隔湿㈢.C型酸蚀前将暴露的牙本质用氢氧化钙垫底㈣.酸蚀面及窝洞㈤.C型在窝洞内涂布一层牙釉质粘接剂后用后牙复合树脂充填。B型用稀释的树脂材料或加有填料的封闭剂充填,固化后在合面涂布一层封闭剂。A型仅用封闭剂涂布合面窝洞及窝沟。㈥.术后检查充填及固化情况,有无漏涂,有无咬合高点。

83.牙周病致病因素:㈠始动因素:①牙菌斑:龈下菌斑:非附着菌斑、特异菌斑②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抗原成分、酶、毒素、代谢产物;细菌本身㈡局部促进因素: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牙石、咬合创伤、食物嵌塞、牙列不齐、不良修复体、吸烟㈢全身影响因素:内分泌异常、营养不良、血液疾患、药物、放射线、精神紧张、增龄性变化、遗传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

84.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损发生之前;口腔卫生指导+清除菌斑。二级预防:龈炎、早期牙周病;口腔卫生指导+清除菌斑+洁治。三级预防:牙周病晚期;口腔卫生指导+清除菌斑+洁治+刮治手术85.专业性口腔保健:(1)机械性清除牙菌斑(2)预防性清洁术(3)洁治(4)牙线(5)去除促进牙周疾病发生的局部因素:如食物嵌塞、咬合创伤、不良修复体、牙颌畸形等(6)牙周治疗:刮治、手术及治疗后维护86.自我口腔保健:(1).菌斑显示(2)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3)自我保健(4)一生中不断地彻底地清除牙菌斑:刷牙、牙线、牙签(5)有效刷牙:1)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刷到:方法、顺序2)早晚刷牙3)每次刷3分钟4)保健牙刷、药物牙膏:三氯羟本醚(6).掌握判断牙龈是否健康的标准:牙龈出血(7)定期检查,接受教育,发现疾病,及时治疗(8)认识吸烟对牙周健康的影响(9)增加营养,增强体质,积极治疗和控制全身疾病

87.保健牙刷的特点:㈠刷头小,刷毛排列合理㈡刷毛软㈢刷毛顶端磨圆㈣刷柄便于把握88.有效刷牙的要点:⑴.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刷到(2).每次三分钟:一般每个区域要刷5-10下,每次刷牙的时间大约需要3分钟。(3).早晚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特别是晚上睡觉前刷牙更重要(4)合理使用牙膏

89..巴斯刷牙法:㈠刷毛放于龈缘处,使刷毛与牙长轴呈45度,轻压刷毛进入牙龈沟。㈡

作短距离(2~3mm)水平颤动。㈢每个部位振动至少10次后再移至邻近区域。

90.Fones刷牙法:㈠是在闭下牙刷进入口腔前庭,刷毛轻度接触上颌最后磨牙的牙龈区,用较快,较宽的圆弧动作,很少的压力从上颌牙龈拖拉至下颌牙龈㈡前牙切缘对切缘接触,作连续的圆弧颤动,舌侧面与腭侧面需往返颤动,由上颌牙弓到下颌牙弓

91.牙侵蚀症特点:㈠与细菌作用无关;㈡由于酸或螯合物引起的化学性侵蚀方面;㈢有侵蚀作用的酸来自膳食、职业性接触、体内来源;㈣牙侵蚀症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92.口腔癌的危险因素:㈠不良生活习惯①吸烟;与吸烟方式、吸烟数量、咀嚼烟草有关②嚼槟榔③饮酒:与口腔癌发生成正相关④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铁缺乏;㈡环境因素①光辐射②核辐射㈢生物因素①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②病毒与梅毒.吸烟、饮酒、咀嚼槟榔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93.口腔癌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㈠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㈡注意对光辐射的保护;㈢平衡膳食营养;㈣避免过热饮食;㈤避免口腔不良刺激;㈥保护良好的口腔卫生。

94.口腔癌的警告标志:㈠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㈡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㈢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㈣口腔反复出血原因不明;㈤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

95.口腔癌的自我检查:㈠对头颈部进行对称性观察;㈡手食指触摸面部;㈢触摸颈部;㈣检查上下唇;㈤检查牙龈与颊部;㈥检查舌与口底;㈦检查上腭部。96.老年人口腔保健方法:㈠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①刷牙②洁牙③剔牙④漱口⑤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⑥保护基牙;㈡改善膳食营养状态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㈣康复口腔基本功能。

97.控制感染的个人保护:㈠个人防护屏障①手套;②口罩,保护口鼻部不受碎片污染、防止吸入污染的飞沫。最有效的口罩在高湿度环境下只能用1小时,通常使用20分钟后,口罩就会被污染;③眼睛保护④保护性工作服⑤其他减少感染危险的预防措施㈡避免刺伤,防旋转器械、尖锐器械的划伤、刺伤。98.口腔医务人员被感染主要可能发生于:㈠直接接触感染的血及分泌物或感染性病损;㈡接触含有感染原的飞沫微滴;㈢接触受感染的没有适当消毒的尖锐器械的边缘

99.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3)用于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用于口腔疾病监测。5)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发展100.口腔流行病学的方法:(1)描述性流行病学:1)横断面研究,2)纵向研究,3)常规资料分析。(2)分析性流行病学:1)病例-对照研究,2)群组研究。(3)实验流行病学:1)

101.明确实验目的。2)确定试验现场。3)确定试验现象。4)确定试验样本量。5)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6)开放试验与盲法试验。7)措施标准化。8)确定试验观察期限102.常见的偏倚种类和控制方法:(1)选着性偏倚。(2)无应答偏倚(3)信息偏倚,主要来自三方面,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防止检查偏性的方法是:1)疾病的诊断标准要明确。2)调查前要认真培训,对于诊断标准要统一认识。3)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试验。103.龋病的致病因素:(1)细菌因素:1)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2)致龋毒性:黏附、产酸、耐酸。(2)宿主因素:牙、唾液、行为和生活。(3)食物因素104.龋病危险因素:(1)宿主因素:1)牙与口腔:牙发育缺陷、口腔医院性因素、局部病理性因素。2)唾液分泌障碍。3)既往史与环境状况。(2)饮食因素:过多过频的糖摄取、酸性饮料、不良饮食习惯、氟牙症。(3)细菌因素:1)唾液内变形链球菌比例增加。2)唾液乳杆菌比例增加。3)牙菌斑呈酸性。4)牙表面菌斑致龋菌及产酸菌数量增加。

105.在口腔医疗保健中可能经由接触和空气传播的主要疾病:1)HIV与艾滋病。2)乙型肝炎。3)结核。4)梅毒

扩展阅读: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解释

1.口腔流行病学:口腔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制策略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

2.氟牙症:又称斑釉牙。是牙在发育期间,长期接受过量的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3.指数:表明某种现象变动的程度。是起到指标作用或指示作用的标识用一组数值说明龋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和标准方法来阐明和比较龋病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4.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龋-已龋坏未充填的牙、失-因龋丧失的牙、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5.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龋-已龋坏未充填的牙、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6.龋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

7.龋面均: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龋均和龋面均:反映了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

8.患龋率(cariesprevalencerate):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常以百分数表示。

9.龋齿发病率: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与患龋率不同的是仅指在这个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

10.菌斑指数PLI: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记分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11.牙龈指数GI:该指数只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1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可以用于个人,但主要用于人群口腔卫生状况评价。

13.社区牙周指数CPI:其特点是不仅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且操作简便,WHO推荐作为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数。

14.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

15.抽样: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被抽到的人群称为样本人群。抽样调查是用样本人群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况。前提条件是抽取的数量足够大,调查的数据可靠。

16.随机误差: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做到减少抽样误差。

17.偏倚:又称偏性-偏倚则是一种错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而且可以设法防止。

18.选择性偏倚:在调查过程中样本人群的选择如果是随意选择,则样本的代表性很差,破坏了同质性,使调查结果与总体人群患病情况之间产生的误差,称为选择性偏倚。

19.无应答偏倚:无应答偏倚(漏查)在随机抽样时,属于样本人群中的受检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接受检查,如果应答率仅有70%,结果就难以用来估计总体的现患率。20.信息偏倚:在调查中虽然应答率很高,但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误差,结果产生了偏倚,称信息偏倚。

21.龋活性试验:以致龋菌及酸性产物为指标,检测龋发生危险因素的试验称龋活性实验。22.窝沟封闭: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窝沟封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称为窝沟封闭剂。23.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RT):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粘结性、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将龋病充填。24.牙侵蚀症:是一种化学侵蚀与溶解。由于电解或化学过程引起牙体硬组织表面的逐渐破坏的过程。为一种慢性病理性局限性无疼痛的牙体硬组织缺损的自然结果是一种不可逆的进展性牙体硬组织缺损,是牙面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化学侵蚀的过程。25.平衡膳食:是指由各种食物以一定数量一定关系彼此组合而成,能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

26.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组成部分。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以及没有口腔疾病。27.健康教育: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28.健康促进:为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于保护健康或使行为有利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行政干预、经济支持和组织保证等措施。29.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会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

30.口腔健康促进: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包括保证和维护口腔健康所必须的条例、制度与法律等。也包括专业人员建议与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支持把口腔预防保健措施纳入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和组织培训等促进工作。31.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又称社区口腔保健,是以一定社区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改善与提高为目标,以生物心理社区三维结构的医学模式概念为基础,以社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为背景,从社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三级医疗保健网为依托,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本途径,以社区群体预防为主要策略,建立并逐步发展县、乡、村或区、街道、委员会,或与之相应的三级口腔卫生保健网,并通过社区试点研究,建立、发展和完善一个社区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系统,实现社区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口腔卫生保健目标。

32.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33.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即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二、填空

34.刷牙的方法包括旋转拂刷与颤动3种基本方式

35.口腔癌的高危患者:40岁以上、长期吸烟、吸烟量>20支/日、吸烟伴饮酒、口腔已有白斑、长期嚼槟榔

36.口腔健康教育的四种教育方法个别交谈、组织小型讨论会、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社区活动

37.AIDS危险人群:使用静脉注射毒品者、同性恋、感染HIV的异性恋、母亲为AIDS的子女

38.AIDS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9.感染的三个条件:感染源、感染媒介、感染途径

40.感染源包括:急性传染病患者、潜伏期感染者、已知和未知的携带病原者41.龋病常用指数:龋失补指数、患病率、龋病发病率、根龋指数42.牙周健康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内出血指数、社区牙周指数。

43.冠龋的诊断标准:牙的沟或光滑面有底部发软的病损,釉质有潜在损害或沟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

44.根龋的诊断标准:用CPI探针在牙根面探及软的或皮革样损害。

45.牙周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使用CPI指数,判断牙龈出血、牙石积聚和牙周袋深度。46.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47.Dentocule试验的目的:主要观察乳杆菌在唾液的数量。

48.刃天青纸片法:用颜色显色法,观察唾液内变形链球菌的数量49.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饮水氟化、食盐氟化、牛奶氟化

50.氟化物的局部应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局部涂氟、含氟涂料、含氟凝胶与含氟泡沫

51.窝沟封闭剂的组成:树脂基质、稀释剂、引发剂。

52.光固化封闭剂目前常用光源:430~490nm,时间:20~40s53.牙釉质经酸蚀后有三种酸蚀模式:蜂窝状、鱼鳞状、花斑状

54.恒压酸蚀时间一般为20~30s,乳牙酸蚀60s。自凝固化封闭剂固化时间一般1~2分钟。55.窝沟封闭的操作步骤: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56.早期牙龈炎的指征:牙龈探针出血57.保持牙周健康的最主要方法:有效刷牙

58.牙周病是主要针对牙龈炎和牙周炎两种慢性疾病。59.专业性牙周健康的主要内容:洁治

60.刷牙效果取决于:刷牙次数、刷牙方法、牙刷设计61.致龋性:蔗糖>葡萄糖>乳糖、果糖>山梨糖62.特殊人群:妇幼、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

63.奶瓶龋:6岁以下儿童的dmfs大于等于1,特点,上前牙首先快速受累,然后波及664.学龄前儿童(3~6岁)口腔保健的方法:家庭口腔保健、幼儿园口腔保健、营养和饮食习惯、氟化物的应用

65.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特点:根面龋较多

66.口腔健康教育的4种方法:个别交谈、组织小型讨论会、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社区活动

67.口腔健康具体4要素: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衡量的尺度、实现目标的预期时间68.健康促进包括:三级预防、健康教育、健康保护

69.感染HIV的口腔病损: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粘膜白斑、卡波济氏肉瘤这些是HIV感染早期最常见症状

70.口腔临床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经污染器械伤害传播、经术者手部伤口传播、空气飞71.溅传播

72.老年人功能评价:穿衣、室内走动、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上厕所

73.老年人口腔组织老化的特征: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缝增宽、牙根外露74.我国的残疾人5类标准: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三、问答

75.龋病的三级预防:㈠一级预防①进行口腔健康教育②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㈡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㈢三级预防①防止龋病的并发症: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②恢复功能。

76.氟的生理作用:氟防龋的作用、参与骨骼的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其他功能:氟与生殖功能有关。

77.氟化物的防龋机制:㈠降低釉质溶解度和促进釉质再矿化㈡对微生物的作用①抑酶作用②抑制细菌摄取葡萄糖③抑制细菌产酸㈢影响牙体形态学结构

78.自来水氟化的原则:㈠饮水的适宜氟浓度一般应保持在0.7~1.0mg/L之内。㈡饮水氟浓度在0.5mg/L以下,氟牙症指数在0.6以下。㈢饮水氟浓度在0.5mg/L以下,氟牙症指数低于0.6时,以儿童的龋均为标准可酌情适当增加饮水氟浓度,如DMFT很低,则可考虑其他预防措施。㈣饮水氟含量超过1.5mg/L,则应采取措施消除过量的氟。㈤饮水含氟量应按季节、气温的变化进行调整。㈥自来水加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检测系统,保证安全有效。79.窝沟封闭的适应症:㈠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和卡住探针㈡病人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80.窝沟封闭的非适应症:㈠牙牙合面无深的沟裂点隙、自洁作用好;㈡患较多邻面龋损者;㈢病人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㈣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81.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症:(1)窝沟有龋损,能卡住探针;(2)深的点隙窝沟有患龋倾向沟裂有早期龋迹象,釉质混浊或呈白垩色;(3)无邻面龋损。

82.预防性树脂充填的操作步骤㈠.手机去除点隙窝沟龋坏组织,圆钻的大小视龋坏范围而定,不作预防性的扩展㈡.清洁牙面,彻底冲洗干燥,隔湿㈢.C型酸蚀前将暴露的牙本质用氢氧化钙垫底㈣.酸蚀面及窝洞㈤.C型在窝洞内涂布一层牙釉质粘接剂后用后牙复合树脂充填。B型用稀释的树脂材料或加有填料的封闭剂充填,固化后在合面涂布一层封闭剂。A型仅用封闭剂涂布合面窝洞及窝沟。㈥.术后检查充填及固化情况,有无漏涂,有无咬合高点。

83.牙周病致病因素:㈠始动因素:①牙菌斑:龈下菌斑:非附着菌斑、特异菌斑②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抗原成分、酶、毒素、代谢产物;细菌本身㈡局部促进因素: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牙石、咬合创伤、食物嵌塞、牙列不齐、不良修复体、吸烟㈢全身影响因素:内分泌异常、营养不良、血液疾患、药物、放射线、精神紧张、增龄性变化、遗传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

84.牙周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损发生之前;口腔卫生指导+清除菌斑。二级预防:龈炎、早期牙周病;口腔卫生指导+清除菌斑+洁治。三级预防:牙周病晚期;口腔卫生指导+清除菌斑+洁治+刮治手术85.专业性口腔保健:(1)机械性清除牙菌斑(2)预防性清洁术(3)洁治(4)牙线(5)去除促进牙周疾病发生的局部因素:如食物嵌塞、咬合创伤、不良修复体、牙颌畸形等(6)牙周治疗:刮治、手术及治疗后维护86.自我口腔保健:(1).菌斑显示(2)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3)自我保健(4)一生中不断地彻底地清除牙菌斑:刷牙、牙线、牙签(5)有效刷牙:1)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刷到:方法、顺序2)早晚刷牙3)每次刷3分钟4)保健牙刷、药物牙膏:三氯羟本醚(6).掌握判断牙龈是否健康的标准:牙龈出血(7)定期检查,接受教育,发现疾病,及时治疗(8)认识吸烟对牙周健康的影响(9)增加营养,增强体质,积极治疗和控制全身疾病

87.保健牙刷的特点:㈠刷头小,刷毛排列合理㈡刷毛软㈢刷毛顶端磨圆㈣刷柄便于把握88.有效刷牙的要点:⑴.牙齿的各个部位都刷到(2).每次三分钟:一般每个区域要刷5-10下,每次刷牙的时间大约需要3分钟。(3).早晚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特别是晚上睡觉前刷牙更重要(4)合理使用牙膏

89..巴斯刷牙法:㈠刷毛放于龈缘处,使刷毛与牙长轴呈45度,轻压刷毛进入牙龈沟。㈡作短距离(2~3mm)水平颤动。㈢每个部位振动至少10次后再移至邻近区域。90.Fones刷牙法:㈠是在闭下牙刷进入口腔前庭,刷毛轻度接触上颌最后磨牙的牙龈区,用较快,较宽的圆弧动作,很少的压力从上颌牙龈拖拉至下颌牙龈㈡前牙切缘对切缘接触,作连续的圆弧颤动,舌侧面与腭侧面需往返颤动,由上颌牙弓到下颌牙弓

91.牙侵蚀症特点:㈠与细菌作用无关;㈡由于酸或螯合物引起的化学性侵蚀方面;㈢有侵蚀作用的酸来自膳食、职业性接触、体内来源;㈣牙侵蚀症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92.口腔癌的危险因素:㈠不良生活习惯①吸烟;与吸烟方式、吸烟数量、咀嚼烟草有关②嚼槟榔③饮酒:与口腔癌发生成正相关④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铁缺乏;㈡环境因素①光辐射②核辐射㈢生物因素①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②病毒与梅毒.吸烟、饮酒、咀嚼槟榔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93.口腔癌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㈠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㈡注意对光辐射的保护;㈢平衡膳食营养;㈣避免过热饮食;㈤避免口腔不良刺激;㈥保护良好的口腔卫生。

94.口腔癌的警告标志:㈠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㈡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㈢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㈣口腔反复出血原因不明;㈤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

95.口腔癌的自我检查:㈠对头颈部进行对称性观察;㈡手食指触摸面部;㈢触摸颈部;㈣检查上下唇;㈤检查牙龈与颊部;㈥检查舌与口底;㈦检查上腭部。96.老年人口腔保健方法:㈠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①刷牙②洁牙③剔牙④漱口⑤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⑥保护基牙;㈡改善膳食营养状态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㈣康复口腔基本功能。

97.控制感染的个人保护:㈠个人防护屏障①手套;②口罩,保护口鼻部不受碎片污染、防止吸入污染的飞沫。最有效的口罩在高湿度环境下只能用1小时,通常使用20分钟后,口罩就会被污染;③眼睛保护④保护性工作服⑤其他减少感染危险的预防措施㈡避免刺伤,防旋转器械、尖锐器械的划伤、刺伤。98.口腔医务人员被感染主要可能发生于:㈠直接接触感染的血及分泌物或感染性病损;㈡接触含有感染原的飞沫微滴;㈢接触受感染的没有适当消毒的尖锐器械的边缘

99.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3)用于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用于口腔疾病监测。5)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发展100.口腔流行病学的方法:(1)描述性流行病学:1)横断面研究,2)纵向研究,3)常规资料分析。(2)分析性流行病学:1)病例-对照研究,2)群组研究。(3)实验流行病学:1)

101.明确实验目的。2)确定试验现场。3)确定试验现象。4)确定试验样本量。5)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6)开放试验与盲法试验。7)措施标准化。8)确定试验观察期限102.常见的偏倚种类和控制方法:(1)选着性偏倚。(2)无应答偏倚(3)信息偏倚,主要来自三方面,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防止检查偏性的方法是:1)疾病的诊断标准要明确。2)调查前要认真培训,对于诊断标准要统一认识。3)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试验。103.龋病的致病因素:(1)细菌因素:1)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2)致龋毒性:黏附、产酸、耐酸。(2)宿主因素:牙、唾液、行为和生活。(3)食物因素104.龋病危险因素:(1)宿主因素:1)牙与口腔:牙发育缺陷、口腔医院性因素、局部病理性因素。2)唾液分泌障碍。3)既往史与环境状况。(2)饮食因素:过多过频的糖摄取、酸性饮料、不良饮食习惯、氟牙症。(3)细菌因素:1)唾液内变形链球菌比例增加。2)唾液乳杆菌比例增加。3)牙菌斑呈酸性。4)牙表面菌斑致龋菌及产酸菌数量增加。105.在口腔医疗保健中可能经由接触和空气传播的主要疾病:1)HIV与艾滋病。2)乙型肝炎。3)结核。4)梅毒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预防口腔医学考试重点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5516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