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康复医学总结2

康复医学总结2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9:03:35 | 移动端:康复医学总结2

康复医学总结2

一概论

1.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2.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它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水平的残障个体水平的残疾器官水平的残损

残损(impairment)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结构、外形、器官或系统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异常,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活动,如个人卫生、吃饭等属于生物器官水平上的残疾

残疾(disability)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范围内进行活动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残障(handicap)由于病损和失能,限制或阻碍在正常情况下应能完成的社会活动,个人在社会上不能独立属于社会水平上的残疾。

3康复的内涵: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4康复的重心问题是功能障碍,目标是重返社会。

5.脑可塑性(plasticity)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称为脑可塑性。二康复评定MMT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012345名称O,ZeroT,TraceP,PoorF,FairG,GoodN,Normal标准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相当正常肌力的%010255075100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分主动和被动三康复治疗技术

1.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它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2.康复治疗技术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与吞咽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假肢与助行器3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5.电疗法的分类

低频电疗法:0~1000Hz,包括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疗法。电体操的治疗作用(主要针对失神经肌肉)1)可延缓病变肌肉萎缩。

2)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营养,防止肌肉纤维化和挛缩。3)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治疗疾病的方法原理--同性相斥阳离子从阳极、阴离子从阴极。

中频电疗法:1~100KHz

高频电疗法:100KHz以上有内生热作用,可用于急性炎症(麦粒肿)

热效应的作用

①镇痛: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张力性疼痛,炎症性疼痛。对后二者不宜强热。

②改善血液循环。③消炎。④降低肌肉张力。⑤加速组织生长和修复,宜中、小量。⑥治癌作用:宜大剂量。

6石蜡疗法的治疗作用:温热作用、机械作用、润滑作用

7.光的频率很高,因其频率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如按波长的长短来排列各种光线,就可得出一系列波长从长到短的光谱,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红外线:400um~760nm可见光:760nm~400nm紫外线:400nm~180nm8.紫外线的划分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长波紫外线:400nm~320nm色素沉着作用较强

中波紫外线:320nm~280nm生物作用最强:红斑作用及抗佝偻病作用较强,是治疗和预防中采用较多的波段。

短波紫外线:280nm~180nm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9.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inimalerythemadose,MED)是指紫外线在一定距离(一般是50m)垂直照射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时间,它反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又称生物剂量。

10.激光的特点:1.发射角小,方向性强(方向性好)2.能量密度高,亮度大(高亮度)3.单色性好:即激光的波长范围很窄,光谱纯。

11.每秒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波叫超声波。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所采用的超声频率为100~10,000KHz,一般多为800~3000KHz。主要应用其机械作用-(机械作用;温热作用;理化作用)。1冷疗的治疗作用(不太重要)(1)局部组织温度的影响:

可使组织温度明显下降,但不致造成组织的破坏。一般细胞和组织破坏的临界温度为-10~-20℃。

(2).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冷作用初始,立即引起血管收缩,使周围的血流量明显减少,并改变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有减轻和防止水肿的作用。长时间冷作用则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冷可使轴突反应减弱,运动神经抑制,继而感觉神经抑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的敏感性降低。因而有解痉、镇痛、麻醉的作用。但瞬时的冷刺激可引起神经兴奋。(4).对组织代谢的影响:可降低组织细胞代谢,组织的需氧量减少。(5).对肌肉的影响:可使肌肉的电兴奋下降,缓解肌肉痉挛。运动疗法2运动的基本类型

(一)按完成动作的主动用力程度分类1.被动运动2.助力运动3.主动运动4.抗阻运动(二)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等张收缩2.等长收缩3.等速收缩2运动疗法的治疗原则

早期应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及时调整四作业治疗

1定义:作业疗法是指导患者参与选择性、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减轻残疾,保持健康,增强患者参与社会、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能力。最低目标ADL,最高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2.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鉴别目的方法作业治疗恢复认知、操作和生活自理能力运动治疗恢复运动功能应用认知、自理生活、生产和文娱等经过筛应用增强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协调平衡选和设计的作业进行训练和心肺功能的活动进行训练认知和感知觉训练比重小,精细运动比重小,粗大运动比重大与自理和生产技能的关系不密切注重活动能力训练特点认知和感知觉训练比重大精细运动比重大,粗大运动比重小与自理和生产技能的关系密切注重操作和认知能力训练工具自理生活用品用具、生产性工具、文娱工具、增强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增强平衡能力认知训练用品、自行设计制作的矫形器和心肺功能的器械较早病程中介入一般比运动疗法晚的早晚负责着脑卒中

作业治疗师运动治疗师1.偏瘫六阶段理论--Ⅰ弛缓阶段Ⅱ痉挛阶段Ⅲ连带运动Ⅳ部分分离运动Ⅴ分离运动充分Ⅵ速度协调性正常脑可塑性(plaSticity)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功能转移/重组;次要通路开放)脑可塑性是脑自发恢复停止以后功能恢复的机制。

2.康复治疗目的

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调整心理状态,学习使用辅助器具,指导家庭生活,以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4.最佳康复时机:

发病3月以内,时间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

5。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活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极其早起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脊髓损伤1

功能障碍包括1运动功能障碍:肌力、肌张力、腱反射2感觉障碍:痛觉、温度觉、触觉、本体觉3两便功能障碍:排尿障碍(尿储留、尿失禁)、大便排除困难4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5性功能障碍:6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膀胱输尿管返流、肾衰)压疮、关节挛缩、痉挛、疼痛、骨质疏松、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2

站立的意义1心理治疗作用2行走的前提和基础3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改善呼吸、改善排尿、减轻骨质疏松、预防关节软组织及挛缩3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处理

错误长期留置导尿充溢性尿失禁压迫性排尿

正确出入水量控制间歇性自我清洁导尿膀胱控制训练后反射性排尿4L2脊髓平面损伤将引起肌张力减低骨折

1.骨折固定不是越牢固越好需要可靠的固定即可2.制动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制动和卧床对心血管系统影响(长期卧床使心率增高,每搏输出量减少,心功能储备下降长期卧床患者血小板聚集、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血流阻力增加、血液的粘滞度增高,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制动和卧床对运动系统影响(制动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制动关节囊及韧带缺乏牵深,逐渐短缩,使关节强直,活动受限,关节强直。制动影响滑液的分泌和转运,引起关节软骨营养障碍,发生关节退行性改变制动使骨骼失去应力刺激,骨骼脱钙,肌腱、韧带附着处脱钙更显著,骨强度牵弱,易发生骨折(强力活动易造成撕脱骨折))

制动和卧床对呼吸系统影响

制动和卧床对泌尿系统影响(卧位时腹压减小,不利于膀胱排空。腹肌无力和隔肌活动受限、盆底肌松弛,这些都是促成尿潴留的因素。尿排出的钙磷增加、尿潴留、尿路感染是尿石症形成的三大因素。高钙尿症和高磷尿症为结石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瘫痪患者往往需要尿管留置,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结石的形成降低了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尿路感染反复发作。)3.骨折后运动疗法的作用(重点很有可能考)

肌肉收缩能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血肿及渗出的吸收,促进骨折愈合肌肉收缩的应力作用有利于骨折的再生和修复,防止骨脱钙

运动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且牵伸关节囊及韧带可防止其短缩,从而预防关节内粘连运动可防止肌肉萎缩

运动可改善情绪,增强体质,防止合并症3.骨折分期治疗

(1)骨折早期(未稳定愈合前)健肢高强度的锻炼,患肢可动关节尽可能大范围的活动,相应关

节处肌肉的等长收缩,情况允许时尽早负重(只要能有效防止剪切力)、促进骨痂生长的综合康复手段:全身运动、热疗、弱电/磁/激光、紫外线

(2)骨折后期: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肌力、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周围神经系统后损伤:

1损伤原因:牵拉伤,挤压伤,注射性损伤2周围神经损伤功能障碍的表现:(看看吧)

运动障碍: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过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发红或紫绀;皮温低;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变脆3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治疗目的

目的:促进受损神经再生,维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原则

(1)病因治疗:消炎(多为非化脓性炎症)消肿(消除外伤渗出)软化癍痕,松解粘连(防止神经卡压、再生受阻)

(2)促进神经再生:改善神经再生的影响因素(局部、全身)可用热疗、弱激光、弱磁场、弱直流电、药物等

(3)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治肢体挛缩变形(4)维持肌肉的张力、肌力及容积

(5)促进功能恢复肌力≤Ⅱ级,电动体操肌力≥Ⅲ级,主动运动+作业治疗感觉功能训练(6)矫形器的应用对功能不能完全恢复者,可改善肢体功能,防止关节不稳,可避免实行某些矫形手术

4桡神经损伤:三伸(伸肘伸腕伸指)不能尺神经损伤夹纸不能(吸烟)正中神经损伤对掌不能。

扩展阅读:康复医学总结3

康复医学复习要点

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为主线★以整体的人为对象

★以提高生活质量(thequalityoflife)、最终融入/回归/重返社会为目标康复处理的中心问题功能障碍

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它可分为三个层次:

器官水平的残损个体水平的残疾社会水平的残障

康复的目标回归社会以整体的人为对象,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包括人的尊严、人的自我满足感。康复的措施(内涵)--医学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共同组成全面康复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为了康复出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是医学的第四各方面,它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技术)--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作业治疗、言语与吞咽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矫形器、支具和辅助具的装配和应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针灸、中医推拿、气功)康复医学的对象--残疾人、老年人、各种慢性病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康复医学与保健、预防和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康复医学提出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指导原则,符合当前社会对医学治疗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不能机械的划分,而是并列的,相互联系和渗透的。临床医学要解决的问题是疾病,而康复医学要解决的是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evaluation,aSSeSSment),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的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康复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康复评定的作用:

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

②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③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④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⑤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MMT肌力分级标准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0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1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2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3级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4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5级

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三种肌力评定方法:等长肌力测定等张肌力测定等速肌力测定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

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它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光的频率很高,因其频率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如按波长的长短来排列各种光线,就可得出一系列波长从长到短的光谱,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红外线:400um~760nm可见光:760nm~400nm紫外线:400nm~180nm紫外线分类

长波紫外线:400nm~320nm色素沉着作用较强;中波紫外线:320nm~280nm生物作用最强红斑作用及抗佝偻病作用较强,是治疗和预防中采用较多的波段;短波紫外线:280nm~180nm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生物剂量--紫外线剂量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剂量”,所谓一个生物剂量,就是紫外线灯管与皮肤一定距离时(一般灯距固定在50cm),照射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照射时间(一般以秒为单位)。

激光的特性--1.发射角小,方向性强(方向性好)2.能量密度高,亮度大(高亮度)3.单色性好:即激光的波长范围很窄,光谱纯。超声波疗法--每秒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波叫超声波。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超声波疗法所采用的超声频率为100~10,000KHz,一般多为800~3000KHz超声的生物物理特性--机械作用;温热作用;理化作用

冷疗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冷可使轴突反应减弱,运动神经抑制,继而感觉神经抑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的敏感性降低。因而有解痉、镇痛、麻醉的作用。但瞬时的冷刺激可引起神经兴奋。冷疗对组织代谢的影响:降低组织细胞代谢,组织的需氧量减少。

电疗法通常分为以下三大类:*低频电疗法:0~1000Hz,包括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1~100KHz*高频电疗法:100KHz以上

直流电疗法是应用电压50-100V,方向恒定不变的电流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治疗疾病的方法原理--同性相斥阳离子从阳极、阴离子从阴极。

导入途径及特点⑴.导入途径:皮肤上的汗腺管口是离子进入人体的主要入口⑵.进入的深度:一般1~2厘米左右(直接进入)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

优点1.保持局部药物高浓度。适用于浅病灶。2.药物作用时间显著延长。离子堆的作用。3.导入体内的只是有治疗作用的成分。4.兼有直流电的治疗作用。5.副作用少,无疼痛和胃肠刺激症状。

缺点1.定量不精确。2.导入的药量少(约为衬垫药量的2~10%)。3.导入浅(1~2厘米)。4.对全身影响较小、较慢,为局部的直接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特点: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流的每个脉冲都有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3.镇痛作用4.镇静作用电体操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1.定义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产生收缩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又称电体操疗法

2.治疗作用(主要针对失神经肌肉)1)可延缓病变肌肉萎缩。2)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营养,防止肌肉纤维化和挛缩。3)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

中频、低频电流作用的特点--兴奋神经肌肉的特性不同中频作用更深中频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胃肠张力低下、尿潴留、术后肠麻痹、术后粘连)

高频电流的生物物理基础-高频电磁振荡电流,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原理:内生热如微波炉,深浅层同时加热;分子机制:组织内部偶极子排列改变;产热特点:不接触可以产热,深度无限;血液循环良好则散热良好者升温低些

热效应的生理作用--①增加血液循环。②加强代谢。③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④降低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⑤增强免疫能力。

热疗法分类--传导热干湿热敷、热水浴、石蜡疗法辐射热红外线、特定电磁波(TDP)内生热超短波、微波、超声波

石蜡疗法治疗作用:温热作用、机械作用、润滑作用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照射后皮肤上可见的反应(1)红斑反应(2)色素沉着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1.杀菌、消炎、增强免疫作用2.促进VitD形成、防治抗佝偻病和软骨病3.镇痛作用: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使痛阈↑4.加速组织生长:小剂量紫外线可促进DNA、RNA合成,促进细胞生长。5.脱敏作用:多次小剂量照射可使组织产生少量组织胺,组织胺进入血液后刺激细胞产生组胺酶,后者可分解过敏时血中过量的组织胺。6.光致敏作用

运动疗法的基本类型

按完成动作的主动用力程度分类: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运动疗法的基本方法:生物力学方法、神经发育疗法(亦称促进技术)、代偿方法运动量的确定:强度、频度、持续时间运动疗法的治疗原则

1.早期应用:越早效果越好,可防止发生许多并发症。

2.持之以恒:每日短时间的运动效果大于隔日长时间的运动效果。尽管运动时间相同,但短时间间隔休息的间歇性训练负担较少。

3.循序渐进:即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由易到难。

4.个别对待:疾病的性质、程度不同或处于不同的阶段,需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患者的功能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性别各异,其运动的方式方法和运动量也应做适当的改变。

5.及时调整:注意运动以后和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疼痛等),定时评定,运动量随时予以调整。作业疗法(occupationaltherapy)是指导患者参与选择性、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减轻残疾,保持健康,增强患者参与社会、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能力。

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⑴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⑵促进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⑷改善社会、心理功能⑸促进工作能力的恢复⑹就业前功能评测

作业活动选择的原则⒈作业疗法前一定要进行:作业活动分析和患者功能状况的评估。⒉尽量根据患者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作业活动。⒊作业治疗时要轻松、自然、不紧张,同时配合提示、启发和鼓励。并且要让患者有成就感。活动经患者努力后,应得到结果,以成果形式出现。⒋需考虑到患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环境因素、性别、年龄。活动应与患者的ADL、工作、学习相联系⒌作业活动选择还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资源。

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

目的--恢复认知、操作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运动功能

方法--应用认知、自理生活、生产和文娱等经过筛选和设计的作业进行训练;应用增强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协调平衡和心肺功能的活动进行训练

训练特点--认知和感知觉训练比重大,精细运动比重大,粗大运动比重小,与自理和生产技能的关系密切注,重操作和认知能力;认知和感知觉训练比重小,精细运动比重小,粗大运动比重大,与自理和生产技能的关系不密切,注重活动能力

训练工具--自理生活用品用具、生产性工具、文娱工具、认知训练用品、自行设计制作的矫形器;增强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增强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的器械病程中介入的早晚--一般比运动疗法晚;较早负责着--作业治疗师;运动治疗师

脊髓损伤急救与搬运的原则--保持脊髓的稳定,防治加重脊髓损伤,减轻继发性损伤脊髓损伤后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

运动功能障碍: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感觉障碍:痛觉、温度觉、触觉、本体觉

两便功能障碍:排尿障碍(尿储留、尿失禁)、大便排除困难

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膀胱输尿管返流、肾衰)压疮、关节挛缩、痉挛、疼痛、骨质疏松、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脊髓损伤后康复开始于急救阶段

站立的意义与作用心理治疗作用;行走的前提和基础;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改善呼吸、改善排尿、减轻骨质疏松、预防关节软组织及挛缩

泌尿系并发症: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膀胱输尿管返流、肾衰、小便功能障碍:

正确的排尿神经原性膀胱的处理--出入水量控制;间歇性自我清洁导尿;膀胱控制训练后反射性排尿

间歇性自我清洁导尿--在国际上普遍应用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是指可以由非医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不留置导尿管的清洁导尿方法。优点:提高患者的生活独立性;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膀胱控制训练后反射性排尿

1)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常用盆底肌练习法: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持续10S,重复10次,每日3-5次

2)排尿反射训练:发现或诱发“触发点”,通过反射机制促发泌尿肌收缩,以进行主动排尿。常见“触发点”是轻扣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3)代偿性排尿方法训练:ValSalva法及Crede手法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特点(1)患肢失去正常功能,出现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联合运动,连带运动共同运动);(2)异常的肌痉挛模式--脑皮质对运动的下行抑制作用丧失,而脑干脊髓束对运动的下行易化性指令可能异常活跃,导致γ-反射亢进,肌张力异常增高而出现及痉挛(表现为: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时引起的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时引起的伸肌痉挛模式);(3)运动协调控制障碍--反射异常、肌张力过高导致活动无功效;(4)平衡功能异常

联合运动:偏瘫时,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患侧引起患侧肌肉收缩

共同运动(连带运动):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运动。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偏瘫六阶段理论--Ⅰ弛缓阶段Ⅱ痉挛阶段Ⅲ连带运动Ⅳ部分分离运动Ⅴ分离运动充分Ⅵ速度协调性正常

脑可塑性(plaSticity)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功能转移/重组;次要通路开放)脑可塑性是脑自发恢复停止以后功能恢复的机制。

康复最佳康复时机:发病3月以内,时间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瘫痪恢复次序: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大关节后远端小关节

脑卒中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

康复治疗目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调整心理状态,学习使用辅助器具,指导家庭生活,以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骨折处理的目的:保证及促进良好的愈合;保持或恢复运动功能

骨折后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持续肿胀;长期制动/卧床;软组织损伤制动和卧床对运动系统影响

(1)制动肌肉萎缩-肌力下降(2)制动关节囊及韧带缺乏牵深,逐渐短缩,使关节强直,活动受限,关节强直。(3)制动影响滑液的分泌和转运,引起关节软骨营养障碍,发生关节退行性改变(4)制动使骨骼失去应力刺激,骨骼脱钙,肌腱、韧带附着处脱钙更显著,骨强度牵弱,易发生骨折(强力活动易造成撕脱骨折)

骨折康复治疗的原则--以促进骨折愈合为前提;以恢复和改善功能为中心:上肢手的使用,下肢负重和行走;循序渐进,贯穿于治疗全过程;医患密切配合。

骨折康复治疗目的--控制感染、消除肿胀、促进创面修复;减少肌萎缩,防止肌力减退;防止关节僵硬、粘连和挛缩;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康复的运动疗法(1)肌肉收缩能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血肿及渗出的吸收,促进骨折愈合(2)肌肉收缩的应力作用有利于骨折的再生和修复,防止骨脱钙(3)运动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且牵伸关节囊及韧带可防止其短缩,从而预防关节内粘连(4)运动可防止肌肉萎缩(5)运动可改善情绪,增强体质,防止合并

骨折康复的分期治疗

骨折早期(未稳定愈合前)--(1)健肢高强度的锻炼(2)患肢可动关节尽可能大范围的活动(3)相应关节处肌肉的等长收缩(4)情况允许时尽早负重(只要能有效防止剪切力)(5)促进骨痂生长的综合康复手段(全身运动、热疗、弱电/磁/激光、紫外线)

骨折后期--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肌力、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神经失用;神经失用;神经断裂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表现:

运动障碍: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过敏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发红或紫绀;皮温低;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变脆

周围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的目的--促进受损神经再生,维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的病因治疗:消炎(多为非化脓性炎症);消肿(消除外伤渗出);软化癍痕,松解粘连(防止神经卡压、再生受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康复医学总结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康复医学总结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康复医学总结2》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5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