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证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对单证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01*年9月20日11点15分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杨寿岭
相关标签:单证管理
单证管理作为公司内控管理的根本,其重要性越发引起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一些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其根源主要表现为单证的管理不到位和使用不规范,背后也不乏惨痛的风险代价和巨大的成本付出。笔者通过亲身经历这一复杂而艰难的历程,对新形势下的单证管理工作有一些切身感受。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科学定义单证管理概念
从理论上定义,保险单证是指保险公司的业务和财务单证,是双方订立和执行保险合同的基础,是保险业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业务单证:如保险单、保险证、批单、格式承保合同等;财务单证:如保费发票、收款和赔款收据等。
从现实上定义,单证作为保险公司的立业之本和经营产品的根本表现形式,其本身不仅表现的是客户购买公司保险产品的标志,更深一层体现的则是在经营过程中的公司内在价值和社会认知度与美誉度。换言之,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就是“保单”这张纸,它可以代表为百元、千元,也可以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是几千万元。而保户拿着这张“纸”,装着的是无比信任,守候的是风险无忧,相信的是保险公司一诺千金的内在品质。由此可见,单证的重要性和不可侵犯性对公司生存发展是多么的至高无上,单证管理工作默默无闻又事关公司兴衰成败和百年大计。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客观认识存在的管理误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思想认识不够。表现为缺乏对加强单证管理的主动性和工作责任感,特别是基层公司作为单证的最直接管理和使用者,对单证的重要性在主观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日常管理和使用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方面随意性较强,流程化管理也不十分规范。在人员配置和主管部门的确定上,变化十分频繁,管理技能不高,造成对单证的管理监督和定期盘点等工作严重缺失。
误区二,管理制度偏松,管理模式存在漏洞。表现为在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的管理措施上较为滞后,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环节“断层”。领导层和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的使用和核销情况,出现重要空白单证未用规定格式的登记簿,且登记簿不规范、不完善,要素不全。如:对作废的单证存在不盖作废章而是沿用手写“作废”字样或者在系统内不做“核销”等。
误区三,监管乏力。随着保险公司发展和业务领域拓宽,公司重要空白单证种类多而杂、数量大而散,造成日常一些管理检查往往是在走过场,出了问题检查就会多一些、细一些,反之就会流于形式,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往往会处理不力或“轻描淡写”,造成各类保险单证难以有效管理和规范使用。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确立科学的单证管理流程
为确保办公室统一管理后的规范有效,切实防范类似历史风险问题发生,有效打造和维护新形势下单证管理的权威性,笔者所在市分公司适时确立了单证管理整套流程,并以此来扎实推进单证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一是研究确立了“科学管理、规范运行、监控有效、依法合规”的单证管理工作愿景,做到单证管理工作既要充分体现“短期有效、长期有利”,靠制度管长远、靠规范防风险;把长期扎实推进单证工作的有效管理和印发的《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发展战略(201*-2020年)》推进相辅相成,通过切实维护单证的“可信度”来推动公司实现做对做实。
二是研究确立了“科学规范、主动服务、保障有力”的单证管理工作宗旨和准则。做到单证管理工作必须要始终立足服务于公司业务发展不动摇,既要保证单证管理的有序高效和科学规范,又要主动服务于公司一线业务发展,统筹兼顾确保单证供给。既要打好管理根基、切实防范风险,又要通过规范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公司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是研究确立了“四抓”工作方针,做到单证管理工作有制度、有责任、上水平,分别是:
抓制度,建章立制夯基础。在上级公司出台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笔者所在市分公司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单证管理实施细则》、《单证限时限量管理制度》等10多个管理制度,真正使单证管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抓培训,提升技能上水平。针对基层公司因单证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不熟悉单证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实务等问题,根据上级公司单证培训材料,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单证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基层单证管理员熟悉单证管理相关制度和各项操作实务,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抓责任,落实到人强管控。遵循“在岗言岗”和“岗岗有责”原则,率先制定了《单证使用管理责任状》,逐一明确了单证管理的各具体责任人员。通过与各级责任人逐一签订责任状,明确了管理责任,切实使各责任人都要严格执行单证管理各项制度,承担单证管理有关责任。
抓监督,动态监控防风险。率先实行了单证使用全流程动态数据周控制度,每周下发一次,确保及时掌握县区支公司领取单证的实际使用和流向情况,为限时限量制度执行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采取“四抓”措施,使单证管理工作做到了有制度、有技能、有人管、有监督,实现了靠制度管根本、管长远。抓好单证管理,必须要充分体现可见性和可行性
针对完善后的一些单证管理制度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与传统观念发生“对撞”,难免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小题大做”等片面认识,甚至还会产生影响业务发展的偏激舆论,笔者所在市分公司及时确立了单证管理“可见、可信、可行”的六字方针,就是要让单证管理“效果见得着、结果信得过、制度行得通”。主动和基层沟通,让数据和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充分体现单证管理工作的可见性和可行性。
一是建立实行了重要单证周监控制度。率先开发了空白单证数据提取软件,每周日在省公司数据库提取一次本市系统的单证数据,通过逐一对各单位的单证数据比对核实后形成重要单证监控表,于每周一准时下发各支公司经理和单证管理员信箱。监控表内容主要包括:总征订数量、领取数量、已使用数量、可使用数量和保单核销率等,使大家对本单位的空白单证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和不足环节等一目了然。而且通过单位之间先进与落后指标的比较,使之更加重视自身问题并积极改进不足,产生彼此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作用。如,实行重要单证周监控制度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原来几个保单核销率在30%至40%之间的支公司核销率目前全在97%以上,高的达到100%,全市7个支公司均达到总公司核销率95%的目标要求。
二是把单证管理与“算账经营”有机结合,践行管控出效益。为强化空白单证的源头管理,我们确立和严格执行了“限时限量、集中管理、有效发放”的空白单证管理方针,实行一次性发放比例不超过10%,管控不到位的单位不超过5%。通过“闭环式”管理手段,确保实现单证的“信息流”与“实物流”相匹配,强化源头风险管控。但由于限时限量制度的推行彻底摒弃了原来征订单证到货后一次性发放给基层公司的错误做法,空白单证的领用次数大幅增加,加之受过去惯性思维影响,有些基层公司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或不接受心态。在这一情况下,我们一方面坚持严格执行制度不动摇,另一方面把单证管理与“算账经营”有机结合,及时把实行限量制度后的好处数字化、价值化,主动和基层单位沟通,让效果真实可见。如在201*年11月,征订201*年第一季度单证时,某支公司上报的征订单证数量中,仅有号保单就高达4.76万份,再加上配套的保险封套和投保单,高达6.76万份。但根据保险单证必须顺号使用,不能新老号段单证混用的管理规定。市公司根据库存数量,及时与该支公司沟通,取消了该季度的单证征订,为其节省费用约4.5万元。201*年第三季度单证征订期间,根据各单位报送的征订量,通过对市公司库存量进行测算,我们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各单位第三季度需求,在向各基层公司单证管理员反馈信息后取消了征订计划,由此节省费用6万余元。让数据说话,不仅避免了保单浪费,防范了潜在风险,而且还可以让基层公司直观地看到强化单证管理后产生的现实效益,节约的费用就是公司纯利润。再如,某支公司201*年一季度征订了201*份交强险保单,但由于业务需要一季度该支公司实际领取了3500份。正是因为推行了“限时限量”管理,才真正实现了对发展需求的有效保障。也正是通过这些真实可见的管控效果,才不断增强了上下对强化单证管理工作的逐渐认同。三是坚持”挖井挖出水”的态度,确保把单证管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方面,设计制作了包括八项内容的《单证使用管理责任状》,明确了管理标准、要求和各级责任人,确保单证管理工作有标准、有人抓、有责任、有落实。另一方面,坚持出台的每一项制度都要确保达到预期目标,决不半途而废或流于形式。如限时规定:坚持市、县两级单证管理岗必须按月、按周对实物单证进行盘点,并与单证管理系统、台账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限量规定:遵循“循环发放,控制数量”原则,根据县区支公司规模、管理现状等,确定每次5%至20%之间的发放数量,对领用单证使用率超过80%时才可再领取新单证。第三是编发《单证管理动态》,内容包括管理情况、管理建议、技能操作流程、单证知识和支公司来稿等,定期编发后下发各基层单位,通过上下讨论互动,使单证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确保了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扩展阅读:浅谈对公司对标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公司对标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201*
年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年,集团公司下
发了一系列文件对对标管理年活动进行了部署和安排。黔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指标进行讨论,初步确定各要素指标及标杆值,对标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现对公司对标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一、对标对什么,拿什么做标杆
根据标杆管理的知识,标杆就是可参照的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在质量、数量和价值方面所期望获得的业绩标准。标杆管理,就是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标杆管理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它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公司对标小组根据集团公司制定的安全、业绩、发展三大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首先确定了公司要对标的要素指标,将指标分为通用类指标和企业特质指标。通用类指标主要是利润指标、当年电费回收率、非计划停运次数、单位容量边际贡献等。企业特质指标主要是指水电企业受来水情况和季节性影响的指标,比如水能利用提高率、利用小时、厂用电率等指标。各要素指标确定后,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关于确定要素指标标杆值的工作,为最终指标标杆值的确定做了充分准备。二、怎样对标,如何实施对标管理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公司高度重视对标管理工作。成立了对标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常务副总经理任办公室主任。公司同时制定了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公司系统各发电厂、建设公司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标管理实施方案规定了对标管理的实施步骤、各阶段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和专题会议,认识和体会到对标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做强做好的重要决策,是增强竞争力,实现公司战略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三大业绩的重要抓手。2、加强信息收集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公司对标管理机构收集了公司近三年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指标及公司成立以来的其它资料,同时对公司未来三年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对公司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对区域电力企业的经营指标进行收集,通过与乌江公司和省内其它水电企业的比较,明确了公司的区域定位。再就是作为水电类上市公司,公司对标管理机构收集了近50家电力上市公司的资料。对其中水电类上市公司特别是规模与黔源公司相近的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收集整理,明确了黔源公司的市场定位。
3、确定对标要素指标和标杆值。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以及对比分析,明确了企业的定位,通过对要素指标的分类,清楚了企业的差异性。根据公司对标管理实施方案的安排,公司定期开会,交流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初步确定黔源电力的对标指标体系和标杆值。对标标杆值的确定,集团有标杆值的按集团标杆值,其余的根据企业近三年指标和历史最好水平确定。
4、将对标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运行、计划经营、财务管理、建设管理、前期工作的指标体系,将指标层层分解到职能部门、运行电厂和项目建设公司。对标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公司各部门之间,各运行电厂之间(各建设公司之间)和各电厂的班组之间。公司对标覆盖了生产经营的各方面,基本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对标工作格局。
5、将对标管理与年度绩效考核、经济活动分析有机结合。目前公司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包括由财务进行的基于财务快报的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以财务、计经、发电运行公司为主的季度、半年和年度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对各要素指标不仅要与计划比、与上年同期比、还要与标杆值对比。通过开展对标管理年和经济活动分析会活动,可以提高公司发现差距、分析原因、落实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公司年度绩效考核、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对标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公司将对标管理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与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相结合,全面加强企业管理,通过对标,揭示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自我改善的压力和不断超越的动力,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是公司安全业绩指标完成较好,生产安全、经济安全、风廉安全、企业稳定与形象安全保持良好态势。二是优化水库调度,增发电量。在年初库水位较低、三岔河来水与去年同期持平,芙蓉江流域来水比去年减少近50%,又遭受雪凝灾害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主要领导发挥水电专家的作用,及时召开会议,协调调度关系,合理利用来水,公司1-9月份发电量取得了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成绩。三是光照电站克服工程技术难题于8月份两台机组投产发电,抓住汛期满发稳发。四是公司电价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6月和8月的两次调价,公司运行电站电价得到调整。新投产的光照电站的电价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由省物价局核定的临时电价高于目前贵州水电标杆电价近4分钱,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对公司下一步对标工作的建议
去年四月,集团公司按组织程序调整了黔源公司的领导班子,理顺了管理关系。新的领导班子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在组织架构、流程再造、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陆续制定了100多项管理制度、规程规范和工作标准,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运用。这对公司201*年实施对标管理和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今年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公司对标管理工作本身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对标管理工作动员准备阶段开展较好,但进入实施阶段工作力度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标数据没有及时反馈、进行总结和交流。下一阶段,公司对标管理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进一步统一认识,营造氛围。对标工作是全员参与的工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公司组决定开展对标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标管理工作任务的长期性、全面性和艰巨性,运用网站、报纸等载体进行宣传,及时发布对标管理信息,使员工了解对标的要求和目的,体会到对标管理是提升公司业绩和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营造“我要对标”的氛围。
2、强化对标过程管理,务求取得实效。对标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而是要通过指标的比较,看到公司在业务流程、管理上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要挖掘隐在指标背后的本质原因,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公司要及时召开分析会议,定期检查工作成果,不断纠偏与总结,达到查错纠弊,持续改善、不断超越的对标目的。3、在抓好内部对标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对标工作。作为电力类上市公司,公司要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寻找差距。重点关注桂冠电力、彬电国际、涪陵电力、广安爱众等与公司规模大致相当的水电类上市公司的指标,找出标杆值,建立对标指标体系。根据对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的要求,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方面全面对标。重点对比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4、加强对标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认真总结对标工作的经验,不断完善对标管理制度,将对标结果与企业年度评级和创建优秀发电企业结合起来。在第四季度,要进一步收集、整理、分析对标数据,为做好年度报告中对标要素指标的评价分析做好准备。通过对标,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将对标管理融入预算、业绩、薪酬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将对标管理指标改善情况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内容,动态把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5、通过全面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对标管理,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完成。水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进入第四季度,汛期结束,公司发电量大幅下降,盈利水平也将大幅降低。光照电站新机投产,作为104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要实现投产当年不亏损面临较大困难。由于水资源费的全面开征,加上宏观调控财务费用增加,公司201*年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要花大力气,在优化水库调度,力争多发电的同时,利用对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降本增效,严控各项开支,使所有要素指标可控在控,确保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完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对单证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对单证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