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内部审计总结报告范例-房地产

内部审计总结报告范例-房地产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9:18:12 | 移动端:内部审计总结报告范例-房地产

内部审计总结报告范例-房地产

公司201*年度内部审计总结报告

根据总经办部署,财务部于今年3月-6月期间,对所属分公司进行了一次内部审计。现将本次审计的主××要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本次审计的主要范围

本次内部审计按照既定方案,对各分公司201*年度的资产管理状况、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了了解,对分公司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查核,并重点对经营管理各环节中的管理风险、涉税风险进行了评估。

同时,我们认为,分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分公司财务工作乃至该分公司经营管理的诸多层面。为了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通过对各分公司会计基础工作及作业规范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各分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执行公司制度及流程方面进行了考评。

二、本次审计主要问题(一)内部控制方面

1、报废品的问题:报废品与帐载库存存放在同一间库房,待报废品中有购买需求时,杂收进帐销售。但是报废品的品种、数量未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库存正品的管理。

2、入库单目前无仓管人员签字确认,不利于明确经济责任。

3、库存盘点由账盘货的程序,很难有效发现库存差异。建议采取盲盘法,先盘点所有存货,再与账面库存数核对,有差异的应及时调整正确。

4、滞销品仅凭在ERP系统上的日期来判断,不能真正及时地发现滞销品。建议各分公司核对库存商品实物的出厂日期,把滞销品彻底清除干净。

5、存在款项实际已支出,但未履行ERP请款手续的情形,等于以白条抵库,造成货币资金的账实不符。虽然资金支出时经过经理的口头核准,但应严格执行ERP流程的预付请款。

6、一些外购商品采购及费用开支(金额一般在500元以内),采取先支付后报账的方式。但有不少公司动用营业款或公款直接支付,违反了资金支出流程。建议采取备用金制度,常态的小额支出在单笔限额内可以先行支付,报账后再补足备用金。

7、分公司经理的核决权限的执行,存在应报未报,批复未归档,无核决权人员随意代理核准的情况。

8、合同草拟完成后,盖合同章以及向客户发出,未经过经理审批,一般由内勤或内勤主管负责盖章。合同管理的这一漏洞,把握不当,易出现合同纠纷。建议加强合同审批环节,加强相关人员的经济法知识培训。

9、信用额度的控制,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授权程序,只依赖于内勤、财务人员按照报表数据进行提报,单笔、人为进行判断。建议由总公司统一制定授信政策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分公司负责确定客户信用等级报总公司备案并严格按照信用等级进行授信。

10、对于客户方更名,而其他相关资料均未变更的情况,不应另行开立新客户。而客户名称变更,实质上是同一个客户的,应及时报备总部。否则造成对实际上同一个客户的应收过大,增加授信风险。11、存在一些职务不相容岗位由一人兼任的情况。如仓管人员直接负责采购,仓管人员直接开单出货并收款,仓管一人保管公司所有钥匙,会计同时代理出纳。建议及时进行适当调整,杜绝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12、银行印鉴章保管不合规定。如出纳保管全部或部分印鉴;经理保管全部印鉴;全部印鉴同时由同一人代理保管。建议严格按照公司印鉴保管制度规定执行。

13、业务员或者司机去客户处收取大额现金货款,上门收款的时间及具体金额,内勤及财务不能准确监督。建议严格上门收现的手续,做到安全、及时缴存。

14、有的公司预收现金货款未录入ERP系统,等客户正式购买后,直接转为销售货款收入。从而存在了一笔公司资金在账外循环。有的公司为了应收账款回款期达到绩效考评要求,采取用收到的现金货款张冠李戴,将能够达到月结90天标准的客户货款先去冲未能达标客户的应收;待以后再采取相反的方式冲回。

15、个别一些公司以公用为名,实际上仍在违规为少数员工提供免费住宿。

16、公司自有及租入汽车的油耗及修理费管理,随意性较大。建议各分公司严格报销手续,杜绝浪费等情况发生。

(二)涉税风险方面(略……)

(三)会计核算及基础工作方面

1、一些财务人员没有会计上岗证。按照税务有关规定,财务人员必须持会计证上岗。有的公司认为出纳不属于财务人员,随意安排没有会计证的销售助理担任,使得该岗位的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

2、费用报销单据的原始凭证背后,无报销人的签字,不利于对已报销原始票据的管理。

3、会计档案没有设专柜保管。按照国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应由专人专柜保管,出纳等人不能接触。建议各分公司提供必要的保管设施,监督分公司会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4、会计原始凭证有圆珠笔书写,使用涂改液修改的情况。建议相关财务人员加强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制度的学习,也请相关公司经理协助监督,杜绝此类严重违反法规的情况发生。

6、ERP单据签字手续不够齐全,建议注意细节,杜绝漏签情况发生。

7、存在人工修改ERP发票销项税底稿中品名的情形,这种情况也为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留下漏洞。应严格按照ERP流程操作,严防违反税法行为发生。

三、主要建议

通过对分公司近4个月的稽核,暴露了一些问题的现象。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为了提高分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建议在全公司开展财务制度及财务基本知识的宣传学习。财务制度和相关知识,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应该知道的,分公司总经理、销售内勤、业务、仓管都要必要了解一定的财务知识。可以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采取和公司产品技术培训一同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

2、尽快制定整个公司的授信政策,使分公司的销售授信管理在公司统一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公司统一的授信政策,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3、完善会计、内勤、业务等作业规范体系,使得分公司每一个岗位,都有比较明确的作业流程,尽力杜绝作业的随意性和制度规定的盲点。

4、对本次考评的财务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考评胜任的予以褒奖,对考评基本达标的予以鞭策,对考评较差但工作态度较好的给予专门的辅导,对于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都不达标的予以辞退,以体现公司以人为本和兼顾效率的用人理念。

入库单应有库管员、质管员签认,便于明确责任

库存盘点有差异时,应查找形成差异原因后再进行相关调整

款项实际已支出,未履行ERP请款手续的情形。如果在执行ERP,最好不要跳过,否则会失控。如果零星采购频繁,则备用金制度非常有必要。

分公司经理的权限应报批备档,权限管理不能混乱,不得随意代理。合同管理相当重要,高层应重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客户更名,一定要凭客户方加盖公章或财务章的纸质件(电子件)才能更名,同样,随意更名也怕引发经济纠纷。

上门收现有无具体管控办法?

出纳工作虽然相对来说简单些,但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不要随意安排。

扩展阅读:内部审计范例-含报告

201*-09-09

目录

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内部审计过程(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部审计报告(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审计方案(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现场审计(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内部审计报告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企业内部审计报告范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如何写好内部审计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内审报告的撰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如何写一篇漂亮的财务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

201*-09-09

内部审计过程(范例)

审计过程又被称作审计循环。它是指二个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系统化过程。

在美国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按照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批准的审计项目和为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一些特殊要求而临时确定的审计项目来执行日常审计工作的。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因其性质和要求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计目的和目标。要保证审计人员的工作能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把完成项目审计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几个阶段,并赋予与之相适宜的工作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对项目审计工作给予指导和控制,保证审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常,外部审计人员将审计过程分为计划、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内部审计的审计过程与外部审计的审计过程不完全相同。由于内部审计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被中计单位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而且企业管理当局非常关心审计之后的变化,关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行动及其结果,因此,内部审计有必要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将其成为一个单独的阶段。《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制定审计计划、检查和评价信息、传递审计结果以及后续跟踪四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完整的内部审计过程可划分为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步骤,将这些步骤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完成项目审计工作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的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有效执行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是指从确定审计项目开始,到制定出书面的审计方案为止的这一过程。计划阶段被认为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工作的周密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保证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每一个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计划必须用文字记录并包括:(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2)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的背景资料;(3)确定执行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4)与所有需要了解情况的人员沟通信息;(5)适当的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那些需要审计的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情况,确定重点审查的领域并听取被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和建

201*-09-09

议;(6)编写审计方案;(7)决定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传递审计结果;(8)取得对审计方案的批准。

作为企业内部职员的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查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较为熟悉,也可以较方便地取得有关被审计活动及其控制等方面的资料。因此,上述计划阶段的工作并非每一个内部审计部门和每一个审计项目所必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计划工作内容,并可以结合日常工作来完成。下面介绍计划阶段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组建有能力的审计组

通常,内部审计部门在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时,就需要考虑不同审计项目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及其知识结构。在准备执行具体的审计项目时,选拔适当的审计人员仍是计划阶段必须予以考虑的重要问题。组建审计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但是必须保证审计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审计任务,满足审计质量管理的要求。在确定审计组的成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年度审计计划对人力资源、时间预算和费用预算的要求;(2)被审计活动的性质和业务量的大小:(3)上一次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价;(4)企业管理当局对该审计项目的一些特殊要求;(5)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人事、方针等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6)上一次审计的结果,尤其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行动及其效果;(7)某些特殊领域需要外部专家提供的服务和帮助。

(二)召开计划会议

计划会议是在审计人员办公室里进行的项目审计的初始会议。审计组的全体成员,包括聘用的外部专家都应该参加。计划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审计组的成员知晓有关本次审计工作的一些相关事宜,明确计划阶段应完成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整个审计工作在有效率和效果的方式下进行。为此,在计划会议上,部门经理和项目负责人应说明与完成本次审计任务相关的所有重要事项,包括介绍被审计单位或活动的基本情况,上一次或过去审计的结果,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的一些特殊要求等等;同时,还应该初步确定并说明总的审计目标、范围和步骤;完成现场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预算;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分工;需要外部专家提供帮助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被审计单位给予的帮助,包括委派专门的联络员,提供审计所需要的资料,安排会议等;与外部审计人员协调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步骤和应该获取的重要信息等等。

(三)与外部审计人员协调审计活动

201*-09-09

协调好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工作效力是美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一般要求。通常,内部审计部门主任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就应该根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要求,与聘请进行年度财务审计的外部审计组织进行适当的协调,并达成书面的联合计划。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彼此的工作成果,减少重复审计,降低彼此的审计费用。在执行项目审计工作之前,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双方达成的年度联合审计计划的一般要求,与外部审计人员就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协作的方式和内容作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并达成具体的协作方案。在联合审计项目计划阶段末期,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一起复核风险评估结果和准备实施的审计方案,决定既定的审计程序,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外部审计人员认为符合其审计质量管理要求所必要的审计步骤。对具体审计项目来说,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协作的结果所达成的正式书面文件,通常包括:明确应该由内部审计人员完成的审计内容和步骤;明确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审计以前,外部审计人员复核内部审计方案的日期和计划;确定外部审计人员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完成项目审计工作情况而召开协商会议的估计日期。

在完成项目审计任务之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向负责协调工作的外部审计人员呈送一份最终书面审计报告的副件。

(四)通知被审计单位

通常,内部审计部门在年初就应该将年度审计计划中确定的审计项目传达给被审计单位。在进驻被审计单位之前,有关审计通知的事项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组的人员组成、初步确定的项目审计目标和范围、时间安排以及需要提供的资料和帮助;同时,还应该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如何帮助他们理解和了解本次审计的工作方式和目的。通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下达正式的审计通知书,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其他非正式方式,只要能达到预先告知的目的即可。至于什么时候通知,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是,必须考虑被审计单位所需要的准备时间。

(五)帮助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了解审计

通常,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审计录像带,董事会批准的内部审计章程,内部审计职责说明书,以及其他一些与内部审计职业相关的文献资料,是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审计的目的和作用,熟悉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的较好工具。这些资料

201*-09-09

并不保密,是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较好的方式。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这些资料在组织内部广为流传,让那些经常与内部审计打交道的人员认识和了解审计。

在具体审计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现有认识水平来选择适当的宣传资料。同时,还应该鼓励被审计单位的适当人员参与审计的工作。这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以改进自我检查的工作质量,又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内部审计是一项帮助他们有效地履行职责的有价值的服务,而并非挑剔式的责难与检查。同时,这电是取得被审计单位通力合作,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方式。

帮助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理解内部审计的信息资料,可以在审计组出发之前单独寄发出去,也可以在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召开的初始会议上作为一部分内容加以说明和解释。

(六)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这是一项应该在审计人员办公室里完成的准备工作,也是熟悉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一个有效步骤。这些资料主要包括背景贵料和文献资料两类。在内部审计的档案室里,背景资料通常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章程、经营方针和程序说明、组织机构图、预算、财务和经营报告、控制制度的解释和说明、相关的政府法律和条例,及以前的审计工作底稿、备忘录和审计报告等等。阅读这些背景资料,可以使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特征、管理风格、价值观念、经营方式和目标,产品的产量和种类、资源筹集和使用.业务过程及其控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有关的财务和经营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掌握这些方面的发展趋势,确定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甚至能够提供追查可能发生重大问题的线索。文献资料主要指有关审计、会计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资料。阅读这类文献,有助于开阔思想,启迪智慧,还可以为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现场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方法。因为一些优秀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文章对某些领域或方面的审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它常给审计人员思考“审查什么,怎样审查”提供帮助和启示。

查阅资料的主要意图在于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为现场领域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思路和方法。这部分工作在审计人员办公室完成,能够减少现场工作的时间。当然,这项工作常常结合日常工作来完成,由于档案资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不少工作也可以留给现场工作去完成。

201*-09-09

(七)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在桩审计单位作业现场进行的申计准备工作。现场调查的基本目的仍是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收集和掌握为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编制系统的审计方案所必需的信息。现场调查是项目审计计划阶段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切身感受到被审计单位正在从事的活动及其效果,证实那些在自己办公室掌握的情况和由被审计.单位声称的内容是否与实际状况相符;还可以通过运用流程图、调查表或文字说明等调查技术,来记录调查的结果,以加深了解并证实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现场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与被审计单位的经理和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听取他们对被审计活动所发表的意见和说明;(2)对一些重要性资料(例如,业绩报告,经营和财务报告、统计资料、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3)实地观察经营环境和作业过程,适时地编制流程团、设计和填写调查表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来记录观察的结果;(4)进行简单的审计测试,确定既定的方针政策、计划、程序等规章制度是否被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适当和有效,并发挥了预期的效果,识别控制缺陷和潜在或实际的风险领域;(5)结合风险评估,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范围;(6)检查现场调查的工作进展情况,收集和汇总所掌握的信息,并将其形成书面记录。

在现场调查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一起召开一次初始见面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项目负责人应以友好的方式说明与本次审计相关的重要事宜,让被审计单位对本次审计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审计双方彼此了解,奠定合作关系的基础。

(八)编制审计方案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就可以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重点审计领域,编制项目审计方案。编制书面的审计方案并取得批准,是计划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又可称之为现场审计阶段,是指审计项目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针对高风险领域或显示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进行审计的阶段,也是将审计方案付诸实施,化作实际行动的阶段。

201*-09-09

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审计方案中规定的审计领域,采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对现场调查中确定的缺陷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揭示审计发现的原因和结果,作出审计结论和意见,并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或改进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的实施阶段是一个检查和评价信息的过程,即收集、分析和解释与既定审计目标相关的信息,并将其写入审计工作底稿,形成文件化记录,以证实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在检查和评价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收集与审计目标和范围相关的一切事项的信息。信息应该是充分的、可信的、相关的并且是有用的,它能够为审计结果提供有力的证据。充分的信息意味着信息是真实的、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它能够让谨慎细致和了解情况的人也会作出与审计人员相同的审计结论;可信的信息是通过采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得到的可靠的和高质量的信息;相关信息是指能够证实审计结果和建议,并且与审计目标相一致的信息,有用的信息是指有助于被审计单位达到其目标的信息。在可行的情况下,应该事先选定审计程序,包括运用的测试和抽样技术,必要时对之加以扩大或修改。必须监督信息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记录成文的过程,以便合理地保证审计人员以独立姿态达到审计目标。记录审计事项的工作底稿应由审计人员编制,记录取得的信息和作出的分析,应该能证实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在对检查和评价信息过程的描述中,提出了内部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应该达到的一般要求。下面对审计实施阶段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作一些说明。

(一)审计测试

审计实施阶段的测试是对与被审计活动相关的凭证、文件、记录、业务等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和评价活动。测试的目的在于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确定真实的审计发现,以达到审计目标。

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抽取适当规模的凭证、文件等作为样本,按照其传递过程对其反映的交易事项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穿行测试。测试的重点应集中于主要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环节,以及现场调查中确定的高风险领域或已经显示存在控制缺陷和问题的领域。测试也意味着对所抽取的样本按其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鉴证。在审计测试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具体方面,以确定测试的性质和范围。

1.被审计活动的总量及其复杂程度,特殊业务的性质及其处理要求。

201*-09-09

2.样本的规模适当,并具有代表性。

3.获取审计证据的种类和数量应该覆盖审计方案中既定的审计范围,并与审计目标相一致,能证实审计结论和建议。

(二)对审计发现进行因果分析作为一种审计技术和方法,因果分析适用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因果分析意味着对已经确认的审计发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揭示审计发现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通常,原因和结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换言之,同一种原因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同一种结果可能由不同的或多种原因所致。因此,要准确地查明并记录审计发现的原因和结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在明辨是非的同时,分清事物的主次。因果分析还意味着确定用以评价的标准与实际状况的差异。在进行因果分析时,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原因和结果应是紧密相关的。这意味着对原因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足以说明和解释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对应收帐款帐龄分析报告的认识,有助于说明和解释信用部门和会计部门处理应收帐款业务上存在的问题。

2.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控制缺陷导致的不良状况数量化,用数据来说明这种缺陷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例如,如果审计测试发现,被审计单位在保证已实现的销售业务及时入帐方面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尽可能收集在审计期限内所有已实现销售而未入帐的准确数据.并计算出总数,以说明这种控制缺陷对某一特定期间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程度。

3.如果因果分析表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则可能暗示该领域或相关按域的内部控制失败。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追踪检查,收集充分的证据,以证实这些领域内部控制失败的原因及其危害程度。

4.考虑原因来源于何处,有助于正确评估审计发现的性质和重要性,有助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比如,原因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是来自企业管理当局还是来自被审计单位本身,等等。

(三)总结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

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项目负责人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审计小组的内部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审计人员应该将其负责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作阶段性的总结汇报。汇报应该有书面记录,着重说明阶段性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据此,项目负责人可以检查和评估各领域的工作进展情况,判断审计发现的性质和

201*-09-09

重要性,裁决审计证据,并对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供指导意见;必要时,应该对尚待查明的重大问题或存在严重控制缺陷的领域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和部署。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应该对其负责的工作进行书面的总结,阐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项目负责人应该在撰写审计报告之前将所有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要点式报告。这种报告应该言简意赅、提纲携领地包括已经收集并记录于工作底稿的确凿证据和分析内容,着重阐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以及三者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关系。通常与被审计单位讨论过的要点式报告,内部审计部主任可以视情况,将其呈送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管理当局。

图(21)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运用的“审计概念”,它形象地描述了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实施阶段各领域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所采用的思维判断模式。

“应该怎样”:指对被审计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可以称之为审计标准,例如,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普遍采用的管理原则或实践,适用的政府法律和条例,企业内部的方针政策、程序、计划、预算、工作标准,等等。

“实际怎样”:指被审计活动的实际执行结果,或对适用标准的遵循状况。“如何改进”:指针对发现的问题或缺陷,提出的改进意见和措施。“审计发现”: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控制缺陷,或其他不规范行为,也可以指已被证实的被审计单位某些方面所取得的值得赞许的成绩。

“审计结论”:指根据审计发现,从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中推论出的判断,或对审计发现的性质进行的结论性表述。

“审计建议’’指针对审计发现和审计结论,对完善控制、纠正和防止不规范行为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主张。

“审计结果”:指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它包括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审计报告集中反映了审计的结果。

下面,对图(21)中的几个概念作一些解释:

(四)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就是将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记录成文。事实上,从确定审计项目开始,直到完成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的全过程,都涉及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内部审计实务专业标准》1987年11月第六号说明指出,审计工作底稿

201*-09-09

的组织、设计和内容应该根据审计的性质来确定,并应该将审计过程的计划过程、内部控制系统适当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和评价、执行的审计程序、获取信息和形成的审计结论、现场审计的业务审查、报告活动及后续审计记录成文。同时,与审计相关的其他文件也可以包括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这些相关文件是:计划活动的文件和审计方案;控制问卷、流程图、审计过程检查单和文字说明;记录询问结果的注意事项和备忘录,诸如组织机构图、岗位职责之类的描述等;重要合同和协议的复印件;有关财务和业务政策的信息资料;控制评价的结果;交易业务、过程和帐户余额分析和检查;分析性检查程序的结果;被审单位管理人员对审计备忘录的答复和审计报告;与形成审计结论相关的往来信函。

精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标志,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底稿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内部审计人员报告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性的证明依据;为计划审计、执行审计工作和审计检查提供辅助;有助于检查审计目标是否达到,为监督检查审计工作的进程和完成情况提供依据;有助于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为维护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依据;审计工作底稿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背景资料和参考数据;为外部审计人员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改进工作质量;证明内部审计部门是否以符合《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方式工作。

在审计的实施阶段,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就是要收集、整理、解释那些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井形成书面记录。富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掌握的情况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及其前因后果,而不是等到审计工作完成之后才着手编制。一份编制良好的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既要准确完整地记录所反映的事实和审汁结果,并写明审计主题、审计期间、审计目标和内容、编制的日期、编制人员、索引或参考号码、采用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审计人和资料来源;还应具有简明扼要、措词明确,使人容易理解和字迹清晰工整的特点以及相关性,即审计工作底稿上记录的信息与审计目标相关,或在本质上是重要的,能够为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依据或参考。

(五)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

通常,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都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控制缺陷或不规范活动而言的,其矛盾往往直接指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这可能给审计人员带来不少麻烦。为防止或缓和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适时地将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是非

201*-09-09

常必要的。这不但可以进一步确认揭示的问题和提出审计结论、建议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培养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有两种方式,一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换意见;二是通过编制和答复书面的审计备忘录。通常,一份审计备忘录词论个问题,它应该阐明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和建议,并要求指定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正式的书面答复。这是下种普遍采用且效果较好的讨论方式,它迫使审计双方认真考虑审计的结果,以免事后双方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三、审计的报告阶段

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审计报告,报告阶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审计方案多么充分严密、现场审计怎样的深入细致,也不管审计的结论和建议是何等的正确和可行,如果报告阶段的工作不能督促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控制,防止潜在的风险损失,那么,审计工作就不能达到全部的审计目的,而可能成为一项没有价值的活动。因此,《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报告他们的审计结果。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完成下列方面的工作:

(一)最后审阅审计工作底稿

通常,最终的书面审计报告由审计项目负责人撰写。在草拟审计报告之前,项目负责人应最后审阅所有的审计工作底稿。这是检查和评价审计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完成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项目负责人可以进一步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评估结论的正确性和建议的可行性,为起草审计报告获取详尽素材,为全面、准确和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提供合理的保证。为此,这次审阅必须保证各个领域的审计工作都已全部完成并恰当地记录于审计底稿中,主要审阅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案之间是否做好了相互参照的记号;

2.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内容是否简明扼要且准确完整地收集了证据,是否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充分的证明;

3.审计工作底稿是否为与被审计单位详细讨论审计结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被审计单位可能为采纳和执行审计建议而请求审计人员给与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也可能对审计结果提出异议,而要求审计人员作出富有说服力的解释,甚至辩护。审计工作底稿必须能够应付这类可能事件的发生;

201*-09-09

4.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在总体上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彻底性,以及职业特点和应有的监督;

5.审计工作底稿能否为后续审计或今后的审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二)讨论审计结果并形成要点式审计报告

在最后审阅审计工作底稿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应该召开审计小组的内部会议,对记录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进行充分的讨论,评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决定是否予以报告。讨论的结果应该为确定审计发现是真实可靠的、意见或结论是客观公正和中、肯的、建议是切实可行且富有建设性的提供合理的保证,并应该形成要点式审计报告。这种要点式审计报告应该明确最终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其写作提供思路。

(三)起草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根据审计工作底稿所包含的信息撰写的。在上述讨论和审计实施阶段与被审计单位讨论的基础上,便可以着手审计报告的起草工作。通常,正式的最终书面审计报告应该包括背景介绍;审查范围;意见或评价;发现的问题、建议和结论;被审查者的评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回答审查什么?审查了哪些活动?审计结果是什么?对发现的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存在哪些分歧等问题。审计报告应该及时予以编写,并在语法、风格和技术上给予恰当的考虑,达到客观,简洁、及时并富有建设性的标准。

(四)完成并分发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在送出最终的审计报告之前,应该将审计结论和建议与适当一级的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经理讨论审计报告草稿,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根据讨论的结果恰当地修改初稿是完全必要的。这意味着最终的审计报告不仅应该包括审计实施阶段双方讨论的结果,而且可以包括报告阶段被审计单位经理所发表的意见。

完成最终的审计报告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及时将其分发给相关的部门或人员,以引起企业管理当局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注意,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达到报告的目的。

四、审计的后续跟踪阶段

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作为完整审计过程的一个阶段,后续跟踪意味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直到被审计单位采取了纠正行动,使内部审计人员感

201*-09-09

到满意为止。《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进行后续查询,以确定对已报告的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纠正措施:确定纠正的措施是否已经实施并正在取得预期的效果,或者是确定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否对已报告的发现已经承担了不采取纠正的风险。

通常,后续跟踪的时间和方式由内部审计部主任决定,其时间、费用和人力的预算应该纳入年度审计计划的预算之中。

201*-09-09

内部审计报告(范例)

报告审计工作结果是审计过程报告阶段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人员报告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依据实际情况或需要的不同,报告可以有书面的和口头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之分。但是,审计报告作为审计人员专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交流信息,报告审计结果最重要、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审计所掌握的证据和相关信息,在运用职业判断对之进行重要性分析之后,及时向被审计单位、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提交反映审计结果和审计任务完成情况的书面正式报告,即内部审计报告。有关内部审计报告的问题很多,下面围绕中期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对内部审计报告作一些一般的说明。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含义和目的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完成审计任务的一般要求或具体要求,用文字的形式来说明审计目的、范围和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呈送给有关部门或人员的一种正式书面文件。中期审计报告是对现场审计某一方面或具体领域审计发现的说明;最终审计报告则是整个审计过程工作的最终成果。编写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既定工作,其主要的目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报告的阅读者传递信息

收集、整理和记录企业管理当局控制下各类活动的真实可靠信息是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审计报告就是汇集这些信息(包括令人满意的状况和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两个方面)并对之表述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主要方式。一份真实情况良好写照的审计报告是赢得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信任并依赖其工作成果的一种有效工具。一份成功的审计报告必须能够准确地传递有关被审计活动的真实可靠信息,向读者表明内部审计完成丁哪些工作,还能够完成什么,管理部门应该关心而未能关心的是什么。管理人员,尤其是最高管理人员之所以能够对审计报告给予必要的关注,是因为他们认为作为组织内部一种相对独立职能工作结果的内部审计报告所收集的信息是在系统的检查和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较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通过审阅审计报告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各种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的审计报告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201*-09-09

(二)说服报告的阅读者接受并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

任何一份内部审计报告都应该表述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查活动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包括针对一些有害于组织目标实现的错误、缺陷或不良管理方式下产生的不规范行为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只有这些审计意见取得报告阅读者,尤其是那些有权对之采取纠正行动的管理人员(包括对存在问题负直接责任的)的认同时,内部审计报告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在的效用,成为推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事实上,审计意见,即便是正确的审计意见也未必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其间,审计报告不具说服力或说服力不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份良好的审计报告在准确反映事实,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能使报告的阅读者,甚至那些熟悉实情、做事谨慎的人们也能够通过阅读报告得出与审计人员相同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并充分意识到采纳审计意见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真正达到协助组织内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才能赢得其应有的组织地位和良好声誉。

上述两个内部审计报告致力于达到的目的,也是其它报告方式应予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成功有效的审计过程,实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能活动的总目标。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由于审计活动的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不同,内部审计报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财务审计报告和经营审计报告;最终审计报告和中期审计报告;正式审计报告和非正式审计报告;书面审计报告和口头审计报告;综合审计报告和专题审计报告等等。在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这些不同称谓各具特色的审计报告可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共同满足报告审计结果、达到报告目的的要求。按照《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指导性要求,在现场审计完成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交鉴认的最终审计报告;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也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取决于报告的类型。下面,就书面形式的中期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中期审计报告

中期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就某些领域的审计发现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期限内给予书面答复的一种报告形式。通常,中期审计报告也称作“审计备忘录”。

201*-09-09

审计备忘录是与被审计单位交流意见的一种有效手段,通常要求作出书面的答复,因为最终审计报告包括中期报告的内容和与被审计单位讨论的结果。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审计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甚至重大控制缺陷。这些不良状况任其存在和蔓延将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适时地编写审计备忘录,指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供被审计单位慎重考虑,以便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审计报告工作的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取得其信任和合作;(2)有助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改变不良的状况或遏制其发展趋势;(3)供审计人员检查审计发现的正确性,为最终审计报告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

一般而言,中期审计报告的篇幅较短,写作要求也不像最终审计报告那么严谨,尚不具有公认的标准格式。但是,任何一份审计备忘录都应该清楚地说明审计发现的事实、不良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结论和建议。下面是美国阿莫科公司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四份较典型的审计备忘录。

备忘录一:资本性支出的授权×××先生:

在审计贵单位资本性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所发生的资本性支出没有取得所要求的证明性批准依据。在25个资本性项目中,我们抽取了3个进行检查,累计支出金额为$1.4MM,在档案资料中,均没有发现取得到批准的文件。

造成这种不良状况的原因是:最近改组重建的会计部门还没有在项目建设之前授权专门的人员负责批准;另外,在办理采购之前;对采购定单的复核、批准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程序。

为了确保按照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对资本性支出业务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建议贵单位应该授权专门人员负责采购业务的批准;另外,在实施采购之前,采购定单应该与经过批准的文件进行核对验证。

我们希望在9月25日之前,收到您的答复。审计员:×××1993年9月17日

备忘景二:多余和废旧财产的控制×××先生:

贵单位过剩的、残余的和废旧的物资设备存放在三个地点的仓库中。经审查并与有关人员讨论发现,这些物资设备的帐面净值约$1MM,如此大量的剩余废旧

201*-09-09

物资设备是由于改变生产线产生的,其中厂房仅供新产品检测所用。有关这些项目在资产分类帐户的情况是:(1)资产的帐户余颇过大,(2)所提折旧费用过大,(3)非生产用资产占用的资金过大。

你们解释目前正在准备两份报告:一份是多余物资设备的报告;一份是残余废旧设备物资的报告。我们认为越早对它们进行技术鉴定并报告有关部门批准备案,就越有利于其妥善处理和回收。为此,我们建议;这两份报告应该在本月上旬编制完毕,并尽力将这类物资设备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适当地调整资产分类帐,将多余、残余、废旧的物资设备从该类分类帐中分离出来,并编制明细清册。

请你们将处理结果和净值额较大的资产(例如,编号117设备)的处理计划通知我们.如果同意我们的意见。我们希望在4月5日之前收到您的答复。

审计员:×××1993年3月12日

备忘录三:差旅和招待费用×××先生:

贵单位对“差旅和招待费用表”进行了自我检查和枝对,遵守了公司和部门的政策和程序。但是,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每一张“差旅和招待费用表”都存在一些与政策不相符的事项。尽管这些例外的事项数量较小,但总的来说,它表明既定的“差旅和招待费用”政策都没有一贯遵守.下面列示一些具体事例:

1.乘坐出租车的费用记录没有附原始发票;2.超过$25的差旅和招待费用记录没有附原始发票;

3.其他费用支出(非差旅和招待费用)的原始发票有的被遗失;

4.其他部门发生的非差旅和招待费用归集到“差旅和招待费用”要素662中。例如,办公用品支出应列在要素371中,其他经营费用应列在要素699中。

5.一些不在出差期间残无法证明是在出差期间发生的职员食膳费用列支在差旅费中。按规定,任何不正常的膳食费用支出都应该在报告中注明并作合理的解释。

6.招待费开支没有说明膳食的种类(早餐、午餐或晚餐),有的仅有一个职员出席,也没有说明就餐的目的或洽谈业务的性质;另外,有关宾客的背景(姓名、职位、职业或其他情况)也没有说明。

201*-09-09

9.尽管购买机动车的保险费用不应该包括在“差旅和招待费用表”中,但却列示于“差旅和招待费用表”中。

8.六个月到期的票据贴现费用没有及时给予报告,职员应该至少每月反映一次。

9.审核“差旅和招待费用表”的职员未经授权并由专人负责.

管理部门发布的“A90和A99程序说明”列示了票据制度、编制差旅和招待费用表的有关政策。这些指示文件应该与负责填写“差旅和招待费用表”的所有相关职员进行讨论,让他们熟悉和理解这些政策规定,并应该妥善保管在适当的地方,以便遇到实际问题可以查阅参考。

当编制“差旅和招待费用表”的工作完成后,应该将共与恰当的文件,解释性说明和帐户记录相核对,然后由指定的人员批准。

请将采取的纠正措施通知我们,以保证公司政策得到有效地执行。我们希望在1993年7月31日以前接到您的善复。

审计员:×××1993年7月17日

备忘录四:信用和收款标准

应收帐款帐户余额应该按信用期限编制帐龄分析报告,并逞交给信用管理部门,以便其监督收款和催款业务.

情况说明和原因

五月份和六月份经批准并呈送给企业管理当局的应收帐款帐龄分析报告中,有几个帐户的余额存在数字错位的差错(影响金额在$100以下)。其原因是编制报告的会计人员没有进行检查,而且批准报告的信用监督员也没有进行任何的验证工作.

影响

月度应收帐款帐龄分析报告中,不正确的应收帐款余颇歪曲了应收帐款余额的实际状况。准确的报告将会给企业管理当局监督和控制潜在拖欠款业务提供良好的手段。

建议

201*-09-09

编制帐龄分析报告的会计人员应该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然后传送给信用分析员并由其作抽样检查;另外,应该要求报告的编制员对报告的准确性有足够的把握。

审计员:×××1993年9月20日

审计备忘录的编写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技能、尽管上述四份审计备忘录的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一些共同的特点或要求:篇幅较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简明扼要地陈述审计发现;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另外,从这几份审计备忘录中,我们可以切实地发现,内部审计活动在客观地确认值得改进的领域,促进组织加强控制、提高工作质量方面大有作为。在这个过程中,审计备忘录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正是许多组织的企业管理当局都在有关政策和方针中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应该慎重考虑审计结果,并及时实施正确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原因所在。

下面,我们再对这四份审计备忘录讨论的内容作一些附加的说明,它或许能够为您有效地进行审计或理解审计备忘录的结构和内容提供一些启示。

备忘录一讨论了已经完成的资本性项目(累计支出$1.4MM)没有取得正式的书面批复。正如该备忘录中所指出的那样,组织的变化常使批准程序变得松散而不严肃。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意识到,经营环境的变化更容易导致薄弱的控制,务必对组织机构的变化、人员变动或重大程序的改变破坏良好内部控制的可能性有足够的警惕。

备忘录二提出了有关多余、残余和废旧物资设备过量的问题。通常,这类财产的回收效益和利用效果较差,难以得到妥善的处理。正如该备忘录指出的那样.其结果往往导致这类财产数量大、价值高,与其相关的会计记录不恰当等问题。因此,要有效地制止这类不良状况的出现,检查和评价有关控制程序的遵循情况是必要的。

备忘录三揭示了报告经营费用的职员对政策存在一个明显的理解错误。通常,对“差旅和招待费用”报告的检查,能够发现由于理解错误、粗心疏忽、偶然的或有意的错误处理而违背既定政策的问题。经营费用的归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并总是与政府的税收原则相联系。职员应该理解并被要求遵守这些政策。

201*-09-09

备忘录四揭示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细小错误。尽管它们不会给组织目标的实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内部审计人员仍应该指出来,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这类缺陷,并及时改变这种不良现象。

(二)最终审计报告

最终审计报告是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依据中期审计报告的内容和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讨论的结果编写而成的,并由经授权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是项目审计主管)签字确认的,反映审计工作最终成果的正式书面文件。

由于审计活动的性质千差万别,而且每一个内部审计组织对最终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都有自己的期望和目标,所以要为最终正式的书面审计报告设计一种完美的通用格式是不现实和毫无意义的。但是,这并非意味最终审计报告没有共同的质量要求可循。在长期的内部审计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些良好的最终审计报告都具备一些共同的一般特征,例如阐明审计的目的和范围,突出审计结果等,于是,不少内部审计组织都对其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或采用一种较适合的格式作为标准。这种标准化的书面报告格式展示了一般的结构和内容。它既有助于阅读者以熟悉的方式获取信息;又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规划审计工作、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始终考虑并致力达到报告的要求。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虽然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可以依据组织和审计类别而变化,但至少应该说明审计的目标、范围和结果,并可以包括适当的背景信息。下面,我们根据该“标准”的一般准则和细则的一般要求,来说明在大多数最终审计报告中都反映了的五个组成部分:背景介绍;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意见和结果;被审查者的评论;其他事项。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了现行最终审计报告的总体结构和内容要求。它们是综合性报告的提纲,可以有弹性。

1.背景介绍

这一部分是报告的序言或前言,一般篇幅不应太长,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读者了解审计主题提供必要的解释性资料。背景介绍可以简明扼要地说明所审计的组织单位和活动,描述其主要特征;说明在报告之前对审计发现、意见(结论)和建议的有关情况,还可以说明报告是否包括了审计的日程和所要求的答复。如果是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所要求完成的特殊任务,应该首先指明这一点,并简明说明被审查者的目标、权力和责任范围。

2.目标(目的)和范围

201*-09-09

目的的说明应该阐述审计的意图,必要时还可以申述审计的理由和预期的目标。准确地说明审计的目的并按照适当的逻辑顺序来说明达到目标的活动及其结果,能够给读者清晰地展示一条贯穿整个报告的中心主线,为读者了解报告其余部分的内容提供符合逻辑的思维。目的说明应该准确,并可适当具体一点。

范围说明要明确指出所审计的活动和所包含的期间。由于审计范围受到审计目的、目标和准备工作结果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可能与年度审计计划或最初拟定的范围不一致。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范围说明应该清楚地指明所审查的具体领域及其原因,还可以适当地指出每一个审计领域的工作深度。

报告中的范围和目的的说明往往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分,并应致力于使读者明确该项审计.审查了什么,为什么审查这些活动而没有审查另外一些活动。但是,这一部分应该避免将达到目标、目的的具体审计步骤和方法列示在内,因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想知道的往往是内部审计人员做了些什么及其原因和结果,而不是怎么做。

3.意见和结果

审计结果是审计检查和评价活动的最终成果,一般包括审计发现、结论(意见)和建议三部分。

审计意见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所作的职业判断和评价结果,它表明了审计人员对被审查活动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尽管不是所有的内部审计组织都要求对审计发现的事实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但是,阅读报告的高层管理人员却往往需要这种意见,询问审计人员对所审查活动的意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此,一些先进的内部审计组织都要求在审计报告中表述审计意见。这时,审计活动才开始真正步人现代内部审计的进程,上升到一种有高度和深度的管理活动、《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在适当的情况下,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人员的意见,这种意见应该包括审计范围内的所有方面。通常,意见可以包括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工作状况两个方面,但更多的是后者。如果审计人员感觉到不能或难以准确地表述审计意见,应该在报告中说明原因。

审计发现是通过对被审计活动“应该怎样”与“实际怎样”的分析比较而揭示的事实。审计发现是审计结果的核心内容,意见(结论)和建议都是针对审计发现提出来的。审计发现有好有坏,它可能表明一种令人满意的情况,也可能是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或缺陷。

201*-09-09

通常,揭示被审计活动良好状况的审计发现(积极审计发现)一般不需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因为,在呈送给高层管理人员的审计报告中写道“该单位的经营活动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且富有效果”时,对此提出异议的被审计单位几乎不存在。因此,好的审计发现不必编写审计备忘录,但可以在报告中适当地予以说明。同样,这种陈述必须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并完整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否则,不符合实际的赞美之词会损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声誉。尽管报告积极的审计发现表明了内部审计人员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也有助于与业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报告的篇幅不宜太长,语言应求精炼。因为,尽管高层管理人员也希望听到他们所关心和忧虑的领域的实际状况是令人满意的,但在绝大数情况下,他们更希望知道这些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哪些方面还需要或可以得到改进。

通常,说明不良状况的审计发现(消极审计发现)应该成为审计报告的核心部分。这些发现可能是控制或程序的效果不好、工作效率不高,资源使用不经济或财务会计控制不严、核算不规范等。但是,并非所有的消极审计发现都要写入审计报告,因为只有那些对组织有重大危害的问题才会引起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拄,才值得报告。至于一般意义上的细小缺陷只需写进审计备忘录或采用其他方式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并督促其改正便可。在撰写审计报告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所有的消极审计发现与适当层次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取得一致意见,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合理性。消极审计发现往往是业务人员所不愿意接受的,甚至可能遭到申辩和驳斥。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对所报告的问题或缺陷的真实性有充分的信心,所收集的证据有足够的证明力并能够合理地解释其前因后果。

在审计报告中,客观准确地说明消极审计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应该准确地说明审计发现的特征及其前因后果,并能够反映“审计概念”的运用过程,使报告的阅读者认同所反映的事实和意见。这需要审计发现的写作应该具有符合逻辑的思维。所有的审计发现都应该包括,并在报告中阐明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情况目前的实际状况是什么,即“实际怎样”;(2)标准所审计活动适用的评判或审计标准,即“应该怎样”;(3)影响或后果目前状况有何不良影响,或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4)原因导致目前状况的真实原因,即“为什么”。

201*-09-09

建议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发现和意见(结论)提出的改进不良状况的措施或纠正行动。审计报告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应该与审计发现存在必然的联系。确切地讲,建议必须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否则,就成了“无的放矢”的无稽之谈。例如,如果报告的消极审计发现是废旧物资或设备的清理、报废、降价出售等缺乏必要的控制程序,那么,与之相联系的建议则应该包括建立一项控制制度,并贯彻之。报告中的建议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但任何一条建议都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权对之采取行动的管理人员接受并将其付诸实施。

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意见

《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或经理词论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被审计者的意见写入审计报告。这部分主要说明被审查者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所表述的与审计人员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如果双方对报告的所有方面都达到了共识,则不必将被审查者的每项具体观点都写入审计报告,如果对有关重要事项存在严重分歧且讨论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则应该如实地反映在审计报告中,供上级管理者评判。但是,对审计发现所揭示的事实,双方不应该存在分歧。

要准确地表达被审查者所持的不同意见或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避免不应有的争执,内部审计人员通常根据实际需要将被审查者对审计备忘录的书面答复作为报告的一部分。这既可以避免因争执带来的感情伤害,又迫使被审查者认真考虑并证实审计人员所认定的问题和建议中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5.其他相关内容

其他相关事宜主要指与本次审计任务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重要的某些方面的情况。它可能是一些不重要但应该引起关注的不良倾向,也可能是被审计单位要求审计人员向企业管理当局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等等。有时,高层管理人员临时要求关心的一些事项或后续审计结果的有关情况也包括在这一部分中。

最终审计报告的结构组成应该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但这并非意味这种顺序就是最完美的逻辑格式。在实际报告中,可

能不同的组织都有自己的适用格式。这种格式一经确定,就应该保持一致,不应该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三、内部审计报告的写作标准

201*-09-09

审计报告是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备忘录所包含的信息编写的。要达到报告的目的,良好的写作是必须的。当写作成为报告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时,写作便是审计报告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内部审计报告的好坏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标准也就是写作应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指出,审计报告必须客观、清晰、简洁,而且应该及时。这就是审计报告的写作应该达到的标准;另外,适当的语调也是值得考虑的。以上这些标准已成为内部审计报告,尤其是最终审计报告的编写者的共识,成为良好写作的质量特征。

(一)客观性

客观性意味着编写审计报告人员的写作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带丝毫个人偏见的;事实的陈述是必须经过审计人员亲自观察和证实的,并非来源于道听途说。所揭示的问题和缺陷都是真实存在,并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作支持的;所提出的意见和结论是根据真实的审计发现,依据客观的评价标准作出的符合逻辑,能够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判断评价;对被审查者就审计结果发表的不同意见所作的说明是符合实际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将其正式的书面答复作为报告的组成内容。总之,客观性的写作应该保证审计报告中的每一句说明、每一个数字都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真实写照,并有充分可靠确凿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如果事后发现报告中存在差错(指在最终审计报告中的非有意性的错误说明或重要资料的遗漏),那么必须考虑修正报告的必要性。修正报告应该指明修改过的资料,对重大差错还需说明修改的原因,修正报告应该发送到所有接受过报告的人员。

(二)清晰性

清晰的写作意味着审计报告各部分具有良好的组织安排,所说明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一份表达清楚的审计报告应该使读者迅速准确地抓住报告的中心主题,理解报告的信息内容,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要求报告的写作必须用词准确,文字通顺流畅,逻辑性强,前后一致并突出重点。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基本功,用词准确与否是决定读者能否正确理解报告内容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审计人员在说明销售部门经理的活动时,如果称该“经理”为“公司职员”,此称呼并不错,但过于一般化。用词越贴切,越容易使读者理解其含义。通常在书面的正式报告中,不应该使用“几个、少数、简直没有、大量”之类的词来说明情况,另外,专业术语也应该尽量少用,而以通俗语言代之。如果有必要或难以用恰当的词来取代,还应作适当的注释。用词准确是使审计报告容易被理解的前提,与此同时,良好的写作技巧也是必须的。这意味着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过

201*-09-09

渡自然且存在必然联系;文章的构思循序渐进,结构严谨,存在一条贯穿全文的中心主线;每个句子都紧扣该段落的中心意思,每一个段落都围绕报告的中心主题,并且前后呼应,不存在冲突。

(三)简洁性

简洁的写作意味着用最少的语言来准确完整地表达思想,阐明与完成审计任务相关的重要信息。工作繁忙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有时间阅读一份冗长的审计报告。这就要求报告的写作应言简意赅地阐明事实和结果,文风简洁明快,又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简洁是指应该删除那些与审计主题无关或无关紧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非意味着报告要简短,也并非意味着只用短句而不用长句。事实上,一些重大的问题往往需要详细的说明,并非三言两语所能阐述清楚的;另外,短句并非一定简洁,而长句也并非一定罗嗦,长短句的结合运用往往使文章富有变化,减轻单调沉闷的氛围,使审计报告具有吸引力。

(四)及时性

编写审计报告的时间是审计计划阶段就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报告能否达到报告的目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报告的及时性。通常,最终审计报告应该在检查工作完成之后,就及时进行编写并呈送给有关人员,尤其是那些含有消极审计发现,需要及时采取纠正行动的报告更是如此。越是能够尽早让企业管理当局和被审计单位知道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就越有利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对造成的不利影响就越小。审计备忘录便是这种及时性报告要求下的一种报告方式。一份不具时效要求的审计报告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五)建设性

建设性是针对审计发现、意见和建议而言的,尤其是为改进经营活动而提出的建议。现代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发现问题,批评过去,而在于解决问题,指导未来。这就要求富有建设性的写作应该使审计报告的内容能够为高层管理人员把握其控制下活动的真实情况,为强化控制、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能够为督促和帮助被审计单位慎重考虑报告中所陈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采取纠正行动,改变不良工作状况,提高绩效水平而提供有益的咨询服务。事实上,当报告的阅读者们接受了所反映的事实和消极审计发现时,他们很自然会问审计人员“既然这样不行,那你们说该怎么办或我们究竟该怎样改进”。富有建设性的写作必须认真回答这类问题,并应该保证所提出的改进工作的建议行动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切实感觉到审计报告的价值所在,

201*-09-09

从而接受审计人员的观点并将其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职能的作用。

(六)恰当的语调

审计报告的写作应该具有得体的语调,避免对所审查活动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批评别人,指责别人的行为。审计报告的语调和审计人员的讨论态度往往是决定能否取得被审查者合作的关键。偏激或浮夸之词都将影响、破坏双方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作为被审查单位的“敌人”出现在组织中。恰当的语调意味着审计报告是文雅、高尚和有礼貌的,表示了对被审查者的尊重,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针对事而不是人,即便含有批评之意,也应该是恰如其分并充分考虑了被审查者的意见及可能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份语调恰当的审计报告应该使读者感觉到各种说明是心平气和并不带感情色彩的,是客观求实且富有新意的。这要求报告的作者具有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和踏实朴素的语言功底。

四、审计报告的写作过程

审计报告的编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的工作内容:(一)检查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对审计过程各阶段,尤其是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的目的在于保证审计工作覆盖了审计方案既定审计范围的全部内容,所有的审计步骤都被实施了。通常,一些较先进的内部审计组织通过核对“检查清单”来完成这项工作。

(二)晕后审阅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主管应该联系每一个具体阶段或方面的工作,审阅工作底稿并签署责任记录,以保证每一具体的审计步骤都被有效地完成了并全部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工作底稿的最后审阅一般由富有经验的审计主管人员来完成。这次审阅要从根本上保证所记录的内容足以支持审计报告的内容。

(三)评估审计发现的重要性

写入审计报告的审计发现应该与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联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换言之,报告中所陈述的事实和揭示的不良状况应该具有重要性,能够为读者熟悉情况,改进工作提供有价值的重要信息。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可能记录了很多审计发现,其中可能有些与审计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对审计

201*-09-09

意见和建设没有多大影响。这种信息出现在审计报告中会削弱审计报告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评估意味着对审计发现的代表性、典型性和严重性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其本质,有目的、有系统、有选择地确定报告中的审计发现。

(四)起草审计报告

(五)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报告初稿(六)修改审计报告并最后定稿五、审计报告的分配

审计报告的分配范围一般局限于组织内部,可以根据内部审计组织的一般要求和审计活动本身的性质来确定分配的对象。通常,审计报告呈送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内部审计组织的直接负责人、被审计单位或相关的管理部门。如果本次审计是与外部审计协作进行的,还应该向其报告。

六、最终审计报告实例

下面是来自美国阿莫科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一份最终审计报告实例,供参考。这份报告都是由审计项目主管编写并呈送给被审计单位经理、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由于这份报告将所有审计备忘录及其答复作为附件,篇幅较长,为缩短篇幅。我们仅在报告实例中列示了一份审计备忘录及其答复。

(一)报告的正文前言

采用最好的工业实践为审计标准,我们由相同的审计人员对公司两个最大的炼油厂(怀丁和得克萨斯)的相同领域进行了“巡回”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为比较二者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的效率、效果提供了总体思路和结构,并缩短了在第二个地点(得克萨斯)的审计时间。为确定怀丁炼油厂是否取得了通过比较得克萨斯炼油厂显示的良好经营状况,我们在完成得克萨斯炼油厂的审计之后,又返回怀丁炼油厂增加了一个星期的审计。我们相信,这种审计方式的改进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效果,并准备在其他地点的审计中运用。

目标和范围

为了对两个地点的经营活动进行比较,确定怀丁炼油厂的经营活动是否按照公司管理当局的意图进行并实施了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的审计检查了与原油收入、贮油装置、机动设备、内部审查、审计整改四个方面职能活动相关

201*-09-09

的记录、程序和政策,并评价了这些职能领域的内部控制状况。审计包括了截止1993年9月30日之前12个月内已经完成的业务和报告。

意见和结果原油收入方面

除了原油收入的计量和炼制原油磅数的计算方面需要改进之外,内部控制是充分的,并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收入计量:实地测试表明仪表显示的压力比被证实的实际压力平均每平方时低8磅。由于电脑采用仪表显示的压力数,所以因仪表不精确使每次计量的原油收入量比实际多出0.01个百分点。重复的错误导致每年原油输入量比实际多14,400桶。我们建议你们评估计量仪表的灵敏度。

另外,我们在一份报告中发现两个仪表读数的第四位数字是令人迷惑的,装备部件表的编制员把最后的仪表读数往前四舍五入。计算机根据六位数字计算最终读数并在必要时自动将第四位数字四舍五入,于是,约1/3的读数比实际多出0.01个百分点。结果导致每年原油输入量比实际多4,800桶。我们请你们告诉装备部件的编制员采用正确的计算机生成读数。

被审单位答复:目前我们正在加强装备部件表的安装工作,以提高仪表计量的准确性并且在今年3月份我们举行了有关这方面工作的讨论。我们准备在1994年3月31日以前安装传感计量仪。另外,我们已通知装备部仪表的编制员(抄报员)纠正不正确的四舍五入计算做法。

输入量磅数计算:下面的事项不影响原油入库量的准确性,但错误地表示了余额的计算结果。

收入量分析员采用“十进制”加权平均比重将原油收入量的桶数换算成磅数,结果8月份原油实际加工量少报告了7.7MM磅。我们建议使用“三进制”可能更精确些。中心程序报据美国石油学会(API)公布的原油比重范围(38.5至43.5)来计算压缩系数。由于怀丁炼油厂原油加工量中90%的原油比重都在38.5以下,我们测算表明多报原油加工量0.9MM磅。我们建议根据美国石油协会公布的标准重新确定原油比重范围,最好以20为起点。

被审计单位答复:关于原油加工量的重量单位换算,我们已于9月份开始采用每加仑加权平均磅数来计算;另外,关于较低的原油比重问题我们将在明年解决,准确地重新确定比重范围并与“炼厂收入量报告系统”采用的标准一致。

原油装置方面

201*-09-09

除了“维修管理系统”的工作积压报告没有说明时间(小时)外,内部控制是充分的,并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工作单:对372份非预防性维修工作单(包括“维修管理系统”10月份未处理的积压报告),我们发现有350份(占94%)没有写明完成维修所需要的时间。为便于评估工作量和完成情况,我们建议今后应在送交给“维修管理系统”的工作单上注明所需要的时间(小时)。

被审计单位答复;关于在工作单上写明预计所需要的时间,我们正在改进过程中。我们准备在年末之前呈送给你们一份准确弥补过去缺陷的时间表。

机动设备

除一些拨款负担了不相关的采购支出外,内部控制是充分的并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拨款(专用的)

抽查了两项机动设备拨款的使用情况,发现都存在不恰当使用的问题。例如,用来购买小汽车的拨款(3128)#买了一台计算机,用来购买起重机的拨款(3145)#买了一辆小汽车。由于购买计算机的发票编入机动设备类发票的连续编码中,很显然,在资产分类帐中计算机作为小汽车入帐,同样,小汽车当作起重机记录于资产分类帐中。我们要求会计部门在内部审核时取得这类采购的批准,检查最近所有由拨款支付费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被审计单位答复:我们已经取得计算机和小汽车两项采购业务的批准;另外,我们将在明年的内部审核中检查全部的相关业务。

内部审核方面

我们检查了怀丁炼油厂的内部审核方案、工作底稿和报告。这些文件是非常好的培训资料,在我们的审计间隔期内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补充。我们相信进行自我评估是保持健全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建议你们采用最好的方式进行内部审核。

审计整改方面

上一次审计中提出的所有建议都被采纳实施或在我们检查期间正在完善实施之中。

其他事项

在检查机动设备类资产对帐(调节)情况时,我们发现怀丁炼油厂的一些机动车辆仍记录在Casper(地点名)为明细科的分类帐中。由于存放在该地点的机动设

201*-09-09

备已分别存放在几个不同的地点,我们已要求炼厂会计协调组检查这些资产转移的必要性。目前,炼厂会计协调组正在跟踪检查并可望在年底之前完成这项工作。

结束语

本报告和所有经确认的审计发现还将报送给阿莫科石油公司审计部主任和信息技术审计部主任。

我们感谢您单位职员在检查期间给予的帮助和合作。项目审计主管:×××1993年11月23日

(二)报告附件一一审计备忘录及其答复备忘景全文如下:卡尔先生:

在机动设备拨款方面,我们检查了机动设备的采购程序,并抽取了两笔最近的项目拨款进行检查。

3128#拨款经批准用于购买一辆20个乘座的小汽车,3145#拨款经批准用于购买一台运输起重机。我们注意到两笔拨款均用于支付与指定项目无关的采购业务。例如,3128#拨款购买了一合计算机($4328)3145#拨款购买一辆24个乘座的小汽车($6825)。

这些不相关的设备采购不仅破坏了既定的批准控制,而且导致了资产分类帐的错误分类。由于购买计算机的发票编入机动设备类发票的连续编码中,所以计算机将作为一辆小汽车显示在资产分类帐中。同样,24个乘座的小汽车将作为一台起重机记录于资产分类帐中。

由什么拨款来支付机动设备的采购业务应该根据最初的批文确定。为降低错误支付的风险,我们建议:

1.将3145#拨款支付采购导致的资产分类错误进行调整,请机动设备部门提供这类采购业务拨款的批复。

2.在本次审计工作结束之前,检查所有由拨款支付机动设备采购的合理性。3.在下一次内部审核资本性资产时,检查这类与最初批准不相关的采购业务,并予以纠正。

请提出您的意见,并告诉我们你们完成改进措施的计划和预计时间。审计员:麦克

201*-09-09

1993年9月20日

备忘录答复全文如下:麦克先生:

对机动设备拨款问题答复如下:

1.采购计算机的业务已取得了批准,会计调帐也完成了。3128#拨款的用途已经改变了,经批准可以再买一辆小汽车;会计调帐将由3145#拨款支付购买小汽车的费用调出。

2.资本分析员检查了所有的由拨款支付的采购业务,结果表明控制程序是有效的,如果拨款支付不恰当,它将在结算之前被采购员发现。

3.会计部门将确立一个程序抽样检查不相关的采购业务。这些程序将在下一次内部审核中实施。

会计监督员:×××1993年9月27日

201*-09-09

审计方案(范例)

本部分主要阐述与审计方案编制相关的审计准备工作以及审计方案本身的有关内容。

一、编制审计方案的目的和作用

审计方案的编制是计划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技术,它是将审计过程中计划阶段和检查阶段的工作有机地、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简单地说,审计方案就是指导审计工作有效地进行的一套书面指令,是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现场审计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所形成的一个正式的书面文件;是为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在错综复杂的组织体系和浩如烟海的记录文件中,寻找和收集充分可靠的与一个或多个审计目标相关的审计证据而确定的对涉及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和审计步骤等一系列事项的综合描述。

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审计方案就象航海员手中的航海图、驾驶员面前的交通图一样意义重大。一份良好的审计方案应该象一张清晰明确的道路图,标明了审计的工作方向和步骤,为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价活动提供行动指南;同时,它又应该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手段,保证以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费用预算范围内达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制订审计计划的过程中编制审计方案。正式的书面审计方案具有以下方面的目的和作用。

(一)编制审计方案的目的

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实地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充分的、可靠的、有效的审计证据,保证所有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都能够被实施和使用,减少遗忘重要审计步骤的风险,降低未能揭示实际存在重大问题的可能性。

2.督促审计监督员与其他内部审计人员认真讨论准备工作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审计范围,写出详细、具体的审计步骤,下达准确的指令,以指导审计人员,尤其是那些经验不多需要较多帮助的审计人员的工作。

3.为组织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保存原始的工作记录提供符合逻辑的结构。4.为完成的每一部分工作提供保存责任记录(日期、批准人、检查人)的便利手段。

5.为审计报告的撰写提供符合逻辑的结构和内容。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调查结果、审计结论和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审计方案能够提供一般性指导。

201*-09-09

(二)编制审计方案的作用

1.审计方案是督促现场审计按指令进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的一种工具。通过审计方案,审计监督员可以全面把握审计工作的整体部署,包括时间预算和人员安排。完成规定工作内容的一般审计人员也可凭借审计方案来衡量其工作进程和质量,知道已经完成的和尚需集中精力完成的有哪些工作内容,使其在整个现场审计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

2.审计方案为调整年度审计计划或初步的时间预算,具体分配审计人员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审计方案的确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目标、审计重点范围和审计步骤,从而对完成方案中规定的每一部分工作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和知识技能的估计较为准确。据此,就能有针对性地分配审计人员,并对完成现场审计和撰写审计报告的日程作出具体安排,统筹安排有关事宜。

3.审计方案是对现场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依据。通过将实际工作与审计方案进行比较,就可以分析发现哪些工作内容尚未完成或完成得不够理想.需要在剩余的时间里及时予以补救和改进,监督审计人员圆满完成委派的工作任务。

4.审计方案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措施。实施良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从被审单位复杂系统的信息迷宫里摆脱出来,避免在大量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风险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强化对之检查和评价的深度和力度;由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瞬间,降低审计费用并保证工作质量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以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

二、编制审计方案的准备工作

从某种意义讲,计划阶段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编制正式的审计方案。编制审计方案就是要将已经确定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准备执行的具体审。计步骤和方法形成书面文件。一份卓有成效的审计方案绝不是内部审计人员独自在封闭的办公室里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对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完成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依据对被审计活动的风险评估结果而精心设计而成的。它是一个对计划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判断和总结的结果。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努力完成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熟悉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取得对被审计活动的充分理解,为编制审计方案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根据。这些与编制审计方案相关的必要准备工作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审计人员办公室完成的初步准备工作;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现场调查工作。

201*-09-09

(一)在审计人员办公室完成的初步准备工作

编制审计方案的初步准备工作极为广泛,可以说,在进驻被审计单位以前为完成某项审计任务所进行的一切相关工作都属于初步准备工作的范围。系统的初步准备工作被喻为是圆满完成项目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的基础,其目标主要是了解和熟悉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在初步准备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拟订初步的审计计划,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和文献,从档案资料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设计供现场调查所用的问题调查表,其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拟订初步审计计划

初步审计计划应该根据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并结合他们的一些特殊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在制定初步审计计划之前,由于对被审计单位,尤其是那些过去未曾审计过的单位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或没有了解,因此,初步审计计划只能是一个项目计划大纲,只能在总体上对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作出估计,对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也只能提出大致的要求和说明。但是,这个计划大纲是对整个审计过程实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够向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提供有关该次审计活动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目的的宏观认识,有助于被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还能够为有效地、充分地完成其他审计准备工作(例如,组建审计队伍,决定是否需要、如何与外部审计协作等)提供合理的安排和保证。

2.查阅有关被审计单位的档案资料

通常,内部审计部门都建立了一个贮存各种与内部审计活动有关信息资料的档案室。这种档案室应该收集整理并妥善保管有关组织各方面的重要信息,包括每个子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或部门的各类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被审单位与审计相关的基本情况。这些资料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调查,乃至现场审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审计活动中收集有关被审计单位背景情况方面的信息,并进一步指出这些信息是制订审计计划所不可缺少的。在准备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查阅那些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目标、资源拥有和分布状况、控制系统和实际或潜在风险等方面的背景资料。下面是应该存入档案室,并在初步准备工作中应予查阅的有关资料:(1)说明组织的方针、政策的书面文件;(2)说明职责和权限的书面文件;(3)组织机构图和部门机构图;(4)重要岗位及其工作标准的说明文件;(5)目标管理和经营责任制的说明文件;(6)系统流程图或系统文字说明文件;(7)标准操作规程;(8)各种类型的重要业绩报告;(9)内部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10)所选用

201*-09-09

的会计政策和原则;(11)预算和实际执行结果的差异报告以及管理部门对此所作的解释和说明;(12)会计核算体系的书面说明文件;(13)所有企业管理当局关心事项的备忘录;(14)以前,尤其是上一次审计报告、工作底稿和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答复,以及对重要问题后续审计的报告。

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审计类型所需要的信息来确定应该查阅哪些方面的档案资料,获取所需要的背景信息。例如,对财务审计来说,就未必一定要查阅有关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资料;对经营审计来说,掌握有关会计岗位设置和核算体系方面的信息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一个富有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选择相关的资料,而不是上述的全部资料。

3.查阅有关审计文献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尤其是检查阶段,内部审计人员随时都可能通过参考一些审计文献,来取得已经遇到的或现场审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帮助和指导。通常,在初步准备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可能还没有遇到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查阅审计文献的方向或针对性不够明确,再加上严格的时间控制,使得这项工作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事实上,有选择地阅读有关审计文献,对拟订初步审计计划,掌握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颇多的好处。例如,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几乎所有的审计项目都涉及到内部控制的评审,因此,许多文章对如何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方法;怎样对合资企业、工程项目、电子数据处理和管理职能进行审计,是近年来审计杂志、刊物讨论的主题;另外,有些文章还对如何编制流程图、设计问题调查表、运用统计抽样和数学模型等审计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阐述。这些审计文献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能够为有效地进行现场调查、现场审计乃至完成审计报告的工作提供科学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其中有些文章是审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它能够提醒内部审计人员关心那些由其他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和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领域,并告诉审计人员应该“查什么、怎样查”。因此,在初步准备过程中,查阅有关审计文献是必要的,应该引起内部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它能够提供有成效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有一个专业图书室,收集和保存有关审计理论和实务、内部控制、管理和会计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还应该配备有关审计学方面的期刊杂志,以及执业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等职业团体颁布的各类研

201*-09-09

究报告及其解释和说明的公告、专题文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阔思路、启迪智慧的信息源泉。

4.设计问题调查表

问题调查表是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控制问卷是问题调查表的一种具体形式,但两者设计思想和方法基本相同,都采用“是”与“否”的逻辑选择来反映调查的结果。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办公室设计好问题调查表,以供现场调查使用,这有助于减少在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时间,降低审计费用,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

问题调查表应该根据总的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参照审计文献中其他一些典型的问题表来编制,使之既规范、又有针对性,能够反映审计的目的和应予关心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问题调查表的调查方面和范围应该覆盖与被审计活动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其总的调查方面和范围大致包括:(1)组织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法律条例和行业标准的遵循情况;(2)被审计单位哪些活动是最重要的、最难以处理的,为什么;(3)各种业绩标准是如何确定的,上一次业绩评估的结果怎样;(4)内部控制系统(包括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是否适当和有效,关键性控制环节和措施有哪些;(5)工作的重心是什么,是如何确定工作重点的;(6)经营方面近年来是否有重大的改变,哪些方面有变化,有什么影响;(7)选择的会计政策和原则是什么,近年来有无重大改变,有什么影响;(8)会计核算体系怎样、是怎样形成的;(9)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有效;(10)职员是如何接受培训的,效果怎样;(11)人员的流动情况怎样,是否存在不良的流动趋势,为什么;(12)业务信息和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13)被审计单位与组织内部哪些单位发生联系,联系的方式和渠道是什么;(14)被审计单位对本次审计持何态度和看法等。

在具体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审计目标有选择地利用上述所列方面的调查内容设计出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调查表。设计问题调查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现场调查工作,为确定审计范围及其重点、编制审计方案提供适当的信息。值得指出的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办公室编制的问题调查表的针对性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某些差异,尤其是那些通用式的标准问题调查表,其存在差异可能更明显,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调查或实际使用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的修改补充,使之适合特定的审计环境,否则,千篇一律地加以使用,则可能遗漏某些重要事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过分信赖调查表上简单的选择结果,因为无论是由内部审计人员还是被审计人员填列,其结果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状况,甚

201*-09-09

至可能存在与实际相悖的信息。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利用问题调查表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万不可盲目地信赖其结果。

(二)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现场调查工作

现场调查是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与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步骤、编制审计方案直接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现场调查是为了获取对被审计单位情况更为直接的、进一步的认识,其目标仍在于熟悉情况。但是,这种熟悉和了解情况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走马观灯式的调查了解,它必须能够为编制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案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依据。因此,现场调查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为此,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并随时提出一些问题,还必须深入作业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分析重要的档案资料;不仅要了解作业过程和关键的控制措施,还必须理解和掌握其真实的目的和效果,识别实际或潜在的风险领域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同时,还应该对组织体系、职员背景、管理模式和风格有较深入的了解。否则,内部审计人员就难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在大量繁杂的业务活动中迷失方向而理不清审计目标,也就不可能制定为现场审计工作提供指南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现场调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现场审计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础。现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会晤

内部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召开一次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初次见面会议。所谓“相关人员”,不仅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理或各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更重要的应包括与被审计活动直接相关的业务主管人员,甚至具体工作人员。

在这个会议上,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向与会者,尤其是那些以后要对报告作出答复的管理人员说明来意,阐明审计的目标、大致工作范围、时间安排、要求提供的资料和帮助,以及其他为完成审计任务所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了解管理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及对本次审计工作所持的态度和要求审计人员提供的帮助;同时,还应该就有关经营目标、计划管理、内部控制、财务会计、生产技术、经营方针等方面的问题广泛地交流意见。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所要求收集的大部分资料和信息都来源于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围绕调查表中有关重要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讨论,主要听取他们对有关方面的情况所发表的意见和看法。通过交谈,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有关计划和控制系统、业绩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的问题。

201*-09-09

初次见面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会议。它是内部审计人员取得对被审计单位宏观认识的一次机会,也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在会晤交谈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明智地提出一些具体的敏感问题,显示其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风格,同时又必须保持谦虚、勤奋、踏实的作风,显示客观公正的执业姿态,免除被审计人员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争取他们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在初次见面中所表现的态度和作风是能否取得被审计单位人员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2.查阅有关文件

文件是贮存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每个被审计单位都会有大量的、名目繁多的文件。在初步准备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知道将要审计的单位有些什么文件,需要查阅哪些文件,并提出索取所需文件的具体要求。要查阅所有的文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通常,内部审计人员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查阅与被审计活动相关的重要文件上。这些文件包括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预算和经营目标;目标管理方案;质量控制和业绩报告;程序流程图;操作规程;重要岗位说明;会计原则和政策;核算体系;各项业绩标准;与企业内部和外部往来的重要文件等。

阅读被审计单位近期的文件记录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迅速了

解这个单位目前的状况和潜在的发展趋势,弥补审计人员在办公室里所掌握情况的不足之处。一些分析性报告通常反映丁本期某些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些文件记录了被审计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等方面存在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给组织造成了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这些文件所反映的情况可以为确定审计重点提供参考,提醒内部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予必要的关注,并证实和分析所反映的问题。

3.实地观察

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各类工作的业务处理过程或作业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是现场调查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感觉和认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深入理解和把握各类活动实际的目的和效果,为确定审计范围、编制审计方案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

和查阅文件一样,要对所有的现场和活动过程进行实地观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实地观察的工作内容应该根据项目审计目的来确定,并反映问题调查表所关心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实地观察应该覆盖与被审计活动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包括资产的保护、设备和资源的利用、财务会计和生产经营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讲,内部审计人员在实地观察中应该关心以下方面的问题:(1)

201*-09-09

活动是否遵守了公司的方针、政策、法律、条例,以及各种应予遵守的程序和标准;(2)资源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方面的保护和控制情况;(3)控制措施的运用及其效果;(4)现场工作状况及其质量;(5)资源的筹集和使用情况;(6)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处理情况及其准确程度;(7)生产现场的秩序和纪律等。实地观察是侧重于经营管理方面的审计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更准确、更直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如何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而工作的,证实被审计人员所声称的各种情况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

实地观察应该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绝不能象走马观灯那样轻松愉快,随随便便。在实地观察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既要注意“看”,也要认真“听”,还应该适当地运用分析判断以挖掘那些曾未被考虑而又需要进行观察的事物,时刻注意那些不正常、不经济、低效率或任何可能存在问题的迹象。这些迹象可能以工作流程不顺畅、场地脏乱、设备安置和保养不恰当、资产保管地不安全、装置泄漏点不正常、业务衔接不够等形式表现出来,也可能表现在指挥不当、职员对管理人员有不满或抵触情绪,工作态度不严谨,作风散漫等方面。富有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熟悉管理原则和方法,通晓企业的各种工作标准和要求,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类似低效率,不经济或不正常的现象。通常,实地观察必须由熟知情况的管理人员陪同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随时提出些具体的问题以求得现场解答,尤其对观察中发现的不正常或存在疑虑的现象,应该寻问其原因直到得到满意的回答为止。同时,适当地听取现场作业人员就目前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的介绍和解释,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这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从不同人员对同一事物所作的不同解释中去揭示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或需要深入调查的潜在风险区域。

在利用实地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和结果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一方面,实地观察中所观察到的一切情况都可能是随机事件,并不能完全代表正常条件下的一般现象。这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证实,例如,审计人员在现场既没有看到工作停顿,也没有发现工作积压,场地也很干净整齐,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畅通无阻的生产流水线,但是在生产管理部门或生产车间有关产品产量的统计资料中,却发现每个月的产品产量起伏很大,甚至出现产量为零的记录。这就表明,因为停工可能没有完成生产计划,眼前畅通运行的生产线是一种假象。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例如,被检查人员把审计人员看作是“拿着别人的脑袋去邀功请赏”的对手),内部审计人员所听到的介绍和解释可能不是真实情况的反映,甚至可能与真实情况相背离。于是,内部审计人员既不能过于信赖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提供的信息,也不能被现场观察到良好状况的假象

201*-09-09

所迷惑。当然,也不能因为观察到了低效率、不经济、不正常的现象就轻易得出一般性的总结结论。在实地观察和利用其结果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牢记:参观中所观察到的一切情况并不一定反映了正常条件下的一般情况,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在实地观察过程中或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完成修改和填列问题调查表的工作,根据情况需要编制规范的流程图,取得对被审计活动重要过程及其意义和目的的理解,收集那些证实或否定实地观察中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资料,并对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记录,为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步骤提供参考依据。

4.进行简单的审计测试

在完成上述工作、掌握了一定情况的基础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内部控制评审和风险评估对各类被审计业务或关键性活动的操作处理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审计测试,作为现场调查工作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测试的目的仍在于熟悉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尤其是重要的经营活动和操作过程,以确定控制的薄弱环节或高风险领域。简单审计测试与现场审计中进行的以取得支持审计结论的证据为目的抽样检查不同。这种测试涉及面小,一般只需抽取一个样本就能够满足内部审计人员理解某项具体业务或活动的操作过程是如何被完成的要求。因此,简单测试也称之为“审计探查”。但是,这种审计探查是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审计步骤必不可少的,是富有成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步骤。它既可以用来检验内部审计人员对工作流程、控制系统和关键活动的理解是否正确,也可以用来判定既定的控制措施、工作程序和作业标准等是否一贯有效地贯彻执行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简单的审计测试一般依照一个记录或者一项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顺序过程进行,这种测试称之为顺序测试。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抽取一项记录或活动,按照其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进行顺序测试,就可以测定该项记录或活动是如何自始至终被处理完成的,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哪些审批程序和处理环节,其控制状况如何,每个控制点对该过程的控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等等。在测试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加工处理过程的认真观察,随时向作业人员提出一些具体问题,那么有关加工处理过程的操作方法和活动本身的情况,以及控制的效果也就很容易被理解和认识了。简单的审计测试是最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少量的抽样测试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理解经营过程和各种信息传递过程的各种复杂因素,发现那些妨碍经营活动和信息传递顺利进行且富有成效的环节,揭露不经济、低效率的资源使用情况,还能够揭示部分与规章制度相违背的

201*-09-09

操作和处理过程,从而识别控制缺陷和高风险领域,为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和审计步骤,编制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和依据。

简单的审计测试只要运用恰当,将会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效率和效果。在选择测试样本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够恰当地运用审计经验和分析判断技巧以保证随机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同类事项的共同特征。关键性业务活动的测试样本数量适当,能够为确定是否给予重点审计提供较准确可靠的信息。在利用测试结果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于这种测试仅仅是现场审计工作之前的一种探查,通常涉及面小,样本规模不大、花费的时间也较少,并非是一次严密的系统取证过程,所以收集的证据并不充分。内部审计人员切莫根据测试中发现的不足、薄弱环节或显而易见的问题,就认为无需进行现场审计就已经得到了足以支持审汁结论的充分可靠证据,致使在现场审计中随随便便不再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取证。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必将导致以偏概全或不成熟的审计报告,在讨论时将会招致被审计人员的反驳和鄙视,使内部审计人员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可谓“后患无穷”。

5.分析性检查

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资料进行分析检查,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和比较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数量性资料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各种信息的合理性和变化趋势,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不同的目的把数量性资料分成不同

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分析比较来揭示各成分之间的可能关系。例如,为确定某一期间投入产出的效率,就需从投入产出报告中分离出投入和产出的部分并计算出两者的比值,即投入产出率。

分析性检查既可用于现场调查,也可用于现场审计,其核心就是资料之间的比较。比较可以用本期资料与基期资料进行对比来从总体上揭示其关系和变化趋势。在正常的情况下,各个期间的经营资料和会计资料都有较稳定的关系,其变化也会呈现出一种规律。如果发现某期间的数量性资料所显示的信息有了较大的变化,则预示着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的某些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破坏了资料之间稳定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这种变化很可能暗示经营过程的某些关键环节存在重大风险,从而提醒内部审计人员将其作为审计的重点。

分析性检查的内容极为广泛,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的目的和任务来决定分析性检查的内容。一般而言,分析性检查的内容包括;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计划的比较;有关本期财务比率和业绩报告与历史同期或最高水平资料进行比较。这些财务比率和业绩报告包括但不局限于销售毛利率、销退货或折让率、销售费

201*-09-09

用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与存货的比率、应收帐款帐龄分析、生产指标、市场指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对经营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等。指数平滑法、加权平均法、回归线法等是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趋势分析,从宏观上把握经营过程的持续性及其变化情况,掌握经营业绩的动态变化,从而预测本期经营应该取得哪些成果的常用方法。另外,比率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很有效的综合分析、解释方法。例如,通过计算销售费用率,就可以得知销售费用在净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通过与过去进行比较就可以揭示本期销售在降低费用,减少支出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差距。

分析性检查不仅要将本期执行情况与历史资料反映的业绩指标作比较,还应该将其与现行标准,甚至同行业同类先进指标进行比较。在分析性检查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用以进行比较的标准进行分析,评价标准本身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考虑不同期间资料的可比性。任何一种资料信息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不考虑其可比的前提而盲目地进行比较,就可能使分析性检查显得毫无意义。

三、编制审计方案

合乎需要的审计方案应该在现场调查之后及时编制,以指导现场审计工作。在初步准备和现场调查工作中,通过查阅有关档案文件资料、与管理人员讨论经营活动、实地观察作业现场和操作过程、进行简单的审计测试和分析性检查,并在工作底稿、备忘录或其原始工作记录中记载、汇总了调查了解的结果,由此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为综合所获信息,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范围打下了基础。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组织在一起认真讨论准备工作中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尤其是那些显示出具有较高风险,可能存在问题的方面,编制审计方案。下面,我们介绍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予认真研究和确认的内容,即审计方案的一般结构和内容。

(一)确定审计范围

任何一个被审计单位都有许多相互联系的活动和极其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要全面审计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和处理环节,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紧张的资源预算所要求的严格费用控制使审计工作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每一项活动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和评价,即使是那些风险高的,被认为重点审汁的部分,也不可能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在准备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有助于确定审计目标的重点领域,经济有效的审计方案是侧重于达到组织目标的重要事项而不是全部或令人感兴趣的事项。《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认为,内部审计总的审计范围是对被审计单

201*-09-09

位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履行职责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但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对审计工作范围提供一般指导。就一个具体审计项目而言,通常仅涉及与完成该项审计任务相关的活动和重要方面。例如,对购货部门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可能将审计工作效力集中于三个方面:购货的来源;视供货者的情况选择购货;使用购货订单购货。选择这三个方面作为对购货部门审计重点的原因是,这三个方面存在着重大问题的可能性;通过测试发现有关供货方情况的记录存在令人迷惑的问题,既定的标准、程序未能有效地执行;分析性检查又发现向某些供货单位采购的金额或订货合同的金额较大或增长幅度较大。总之,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范围应根据准备工作.尤其是现场调查的结果,视控制状况、风险高低和重要性来确定。有关内部控制评审和风险评估的内容,请读者参阅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在此,我们介绍一下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概念是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阶层的人员(诸如企业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股东、债权人、外部审计人员等)从各自关心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的重要性所持的态度和观点会存在差异。对外部审计人员来说,重要性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所列项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而言的,凡对财务报表所列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有重大影响,可能导致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并具有重大遗漏和错误的事项。换言之,凡对签署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有实质性影响的事项都具有重要性(例如,应收帐款、或有负债、资产存货等)。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重要性概念更为宽广。一般而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所有重要方面,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关心或提出具体要求的任何方面都具有重要性,而不局限于财务报表所列事项有关内容,例如,采购业务、设备的保管和维修、安全管理和资源的使用等。但是,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重要性概念的运用仍然具有针对性,通常根据完成审计任务的需要来判断哪些方面具有重要性。

在编制审计方案、执行现场审计和评价审计结果的各个具体工作阶段,都需要对有关事项的重要性进行估价。具有重要性的事项影响着审计步骤的种类、范围、时间安排、人员分配,因此,对重要性事项的认定直接影响了审计方案的编制。可以说,现场调查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是对被审计活动重要性事项的确认。为了有效地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现场审计中不断地评判审计测试和审计步骤的实施结果,并根据其结论反复估价计划的审计范围是否适当,是否存在遗漏重要事项的可能性。通常,由于一些新情况的出现,而使审计人员降低或提高重要性事项的评判标准,使得一些曾被认为是重要的事项变成次要的,相反,也有一些最初认为并不重要的事项却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审计初期和结束时对有关事项的重要性认识有所不同,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现场审计过程中不断

201*-09-09

确定重要性指标和审计范围,这也正是审计方案需要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加以修改或补充的原因所在。

运用重要性概念确定审汁范围,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信息方面具有较高的技能,在估价被审计单位哪些方面应该进行重点审计具有较多的审计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确定审计目标

在编制正式的书面审计方案时:必须为既定审计范围内的每一部分拟订具体的审计目标。具体的审计目标应该跟据准备工作的结果,侧重于对组织目标实现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或已经揭示存在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重要活动事项。审计目标与被审计活动的目的是紧密相关的,要制订具体明确的审计目标,严格区别两者的含义是必要的。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的所要完成的工作,而被审计活动的目的是管理部门为使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对职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努力达到的效果。例如,管理部门要求职员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这是与资源使用相关业务活动的目的,而与之相应的审计目标则是确定资源是否得到了经济有效地使用。因此,具体的审计目标是针对某项业务活动的目的而设计的。如果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根据供货者的情况购货”这部分工作进行审计,那么审计目标应该是确定是否为选择供货者制定了标准,以及这些标准是否适当;确定有关部门是否定期向采购部门提供了有关供货者情况的准确信息;当供货者不符合既定的选择标准时,是否采取了适当的行动。类似地,要制订与采购业务活动的审计目标,还必须对采购的来源和使用订货单购货两个方面拟订审计目标。

(三)确定审计步骤

审计步骤是指导现场审计达到审计目标的一套具体行动措施,是审计方案的核心内容。在确定了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继而决定具体的审计步骤,-包括应采用的审计方法,以说明如何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完成现场审计工作。审计步骤应该适合特定的审计目标并覆盖整个已经确定的审计范围。要有效地完成现场审计工作,保证所收集的信息能够充分、准确地支持审计结论,达到审计目标,在审计步骤中阐明各种指令所运用的名词必须有准确的含义,以免产生歧义而使执行审计步骤的人员误入歧途。为此,内部审计部门有必要对审计方案中使用的各种指令性名词采用统一的定义,并为审计人员所理解和熟知,以保证方案制订和执行方案的人员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系,使执行方案的审计人员能够按照方案制订者的意图完成审计:步骤。“审计”这个词的含义极为丰富,几乎可以在各种场合中运用。分析、核对、验证、测试等词都可从不同的

201*-09-09

角度或方面来表达这个词的含义。因此,诸如“审计”这类意义过于一般化的词不适合作为指令性名词在审计方案中运用。为了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分析、核对、验证、测试”等经常运用的词统一定义,这样有助于减少意义的模糊,为正确理解和完成审计步骤所规定的真实工作内容,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提供合理的保证。

(四)修订时间预算和分配审计人员

通常,花费在审计准备过程中现场调查所需要的时间与进行现场审计和撰写审计报告所需要的时间有较稳定的关系。在完成现场调查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审计的方向和重点也较明确了,这时就能较准确地估计现场审计、完成审计报告的时间。由此,就可以对原计划中的时间预算作适当的调整,并可根据完成规定的审计范围内每一部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具体安排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内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上述实际编制审计方案的工作,并将其结果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一般而言,一份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审计方案还应该包括审计项目的名称、被审计活动的目的、控制状况、风险、审计工作底稿参阅、背景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审计实务中,不同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方案的编制方法、内容结构的要求不尽相同,完全相同格式的方案是不存在的。但是,诸如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步骤之类的内容是任何一份审计方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审计方案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反映了审计准备工作的成果,而且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所了解掌握的各种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和评价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审计思想。

一般而言,美国一些组织规模较大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总结长期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常规性的审计项目都设计了标准化的审计方案,以供现场审计工作使用。这既有利于减少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的审计时间,降低审计费用,又有助于帮助审计新手学习和掌握审计方案的编制技术和方法,指导其有效地进行审计。标准化的审计方案通常还包括了背景情况和部分审计准备工作的内容,并附有上一次审计确认的控制状况。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审计所掌握的情况对审计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并取得审计管理人员批准,以适应变化了的审计环境。

201*-09-09

现场审计(范例)

一、略

二、现场审计的性质

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现场工作包括现场调查和现场审计两个阶段。在许多方面,现场审计和现场调查有着共同的领域和审计技术,例如,两者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测试等方法,这可能使人误以为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不然,现场调查仅是审计的一种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具有探查性,旨在明确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并非实质性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而现场审计则是一个实质性的审计阶段,它涉及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相关记录和资料,是一项系统的审计取证工作。可以说,现场调查充其量也不过是现场审计的一段前奏曲,其工作的深入细致程度因其出发点不同而大相径庭。于是,有人把现场审计称作“深入的现场工作”。就其本质而言,观场审计可认为是一项审计的计量和评价的工作。

(一)审计计量

审计计量就是将被审计活动或事项的实际执行情况或结果与其适用的审计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偏差、发现问题的过程。它包括观察、询证、分析、验证、调查等审计技术的运用。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虽不可能一经观察就能把握被审计活动的全部重要结果,而必须运用审计概念(即“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比较),实施系统的审计计量,才能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获取具有证明力的事实。计量过程作为记录和衡量工作结果的一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计量的结果既包括数量化结果,也包括对有关事项活动的进程或执行情况的文字描述。广义的计量单位包括一系列的离散要素,例如金额、产量、程序、文字记录等。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用计量单位,尤其是数量化单位来描述有关活动、事项的规模和特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计量成果的客观和有效。计量概念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只要把握其要义,可以自如地运用于各种审计类型。下面举例说明审计计量的概念。例41审计目标确定完工产品验收入库的及时性。

要达到这一目标,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地验收入库,所用的计量单位应是时间衡量尺度天或小时。审计评价适用的标准(“应该怎样”)应该是有关完工产品验收入库工作说明中的时间规定(可能是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也可能是生产部门在生产计划书上的时间规定),审计计量结果则是指产品完工至验收入库所经历的时间。要形成审计结论,内部审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对所选择的每

201*-09-09

笔完工产品入库业务进行测试,通过审阅产品完工统计报告和验收入库报告上记录的完工时间,来确定计量结果,并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偏差(多少天或小时)。根据抽样测试反映的总体情况,就能评价完工产品是否及时予以验收入库。

(二)审计评价

在现场审计时,评价主要指对所审查的事项或活动的实际价值、效果或有用性形成职业判断。计量是现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客观评价的基础,但只计量而不评价,审计就只不过是一般性的检查工作,与管理部门日常事务没有什么两样,其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使审计工作上升到一种管理高度。计量完毕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计量的结果对所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评价应该准确、客观,并尽量找出数学上的等量值。在例41中,假如计量结果表明,所抽查的完工产品都在完工之后的30~46小时之内办理了验收入库手续,而适用的审计标准为48小时以内,那么,据此审计人员就可以作出“全部完工产品都及时地被验收入库”的评价。

三、审计测试

现场审计中的“测试”是一种实质性的测试,即对所选择的事项.(包括业务或帐户余额等)进行详细的审查,以揭示其特征,形成审计结论。就其本质而言,测试过程就是一个计量和评价的过程,即意味着对有关事项进行计量,并将其结果与适用的标准作比较,确定和评价偏差,为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提供信息基础。测试是现场审计,乃至整个审计过程最具实际意义的一个步骤。

审计测试包括全面测试和抽样测试两种。全面测试意味着对某类事项作百分之百的审查,抽样测试是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审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对被审查事项的全部业务过程或帐户余额逐笔地作详细、审查不大可能,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这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要求。通常,选择适当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事项进行重点审查是现场审计中惯用的,也是经济有效的一种工作方式。当然,这并不排除在某些场合下进行全面测试的可能,当企业管理当局有特殊要求或内部审计人员认为某事项的每一笔业务都至关重要时,那么,全面测试就或许是不可缺少的。究意采取哪一种测试方式,这应该由审计目的和审计准备工作中对控制和风险评估的结果或其他特殊重要性来确定。通常,现场审计可能交叉使用两种测试方式,以取得适当的证据。

抽样测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审查方式,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步骤:认识和定义总体;确定审计标准;选择样本;审查业务。

(一)认识和定义总体

201*-09-09

总体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特征事物的集合。在审计中,总体就是要对其形成结论的被审计对象。内部审计人员从中选择的准备对其进行测试的各类业务、帐户余额、会计报表所列事项、文件记录等都可称为总体。例如购货订单、收货报告、存货盘存表、销售发票、资产清册、销货订单、例外赊销批准文件、差旅凭证、领料发货单、银行存款调节表、储运计量报告等等。认识和定义总体就是要按照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来弄清总体的性质和结构组成,从而保证从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依据对之测试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例42:内部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本年度向公共承运公司支付的运输费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截止本年度审计之日,会计部门记载的运输费支付业务的总体情况如下:

甲公司26笔小计l0万美元乙公司34笔小计15万美元丙公司70笔小计40万美元合计三家126笔65万美元

我们假定,在过去的审计中没有发现不规范的事项,目前的控制状况也令人满意。由于与丙公司的结算金额大,业务量多,审计员决定从中抽取20笔支付业务进行测试,并试图据其结果来形成关于126笔业务支付授权的审计结论。显然,这种推测缺乏对总体结构的认识,事实上,与丙公司的结算情况并不代表甲、乙两组,其结论缺乏充分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容易犯类似的错误。例如,从某一月份的银行调节表测试的结果来评价该项工作的全年情况;从几份合同的执行情况来推断所有不同种类合同的执行情况,等等。这些推断混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以偏概全”的典型事例。在上述运输费支付事例中,要对总体126笔支付业务形成符合逻辑的审计结论,还必须从甲、乙两组业务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否则其结论就只适用于与丙公司的结算情况。

因此,在选择样本前,内部审计人员绝不能忘记按照审计目标来分析认识总体的性质和组成。除此,审计的时间范围也是定义总体时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如果审计目的是要对最近6个月的某类业务作出评价,那么不符合该时间限制条件的同类业务就不能成为总体的一部分,即不在本次审计之列。

(二)确定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用来对被审查事项进行计量和评价的准绳,即说明或隐含被审计事项“应该怎样”才最有利于组织的各种衡量尺度的事物。它包括组织

201*-09-09

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种工作标准和指令、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管理原则、政府的法律条例和行业标准等规范性事物。

确定适用的审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审计测试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审计标准的过程r审计结论就是通过将被审计事项“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的对照比较结果所形成的职业判断。财务审计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其结论容易令人信服,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选用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内部审计人员涉足生产经营领域的审计时,可能会发现某些方面找不到或还没有建立适用的衡量标准,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自己设置标准。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但是,一位富有知识和经验的内审人员往往能够按照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原则,从各种渠道(例如,一般公认的管理原则、富有成效的管理实践、政府法律、行业标准,或其审计组织采用的审计标准等)中推断出适用的审计标准。在设置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让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参与并取得他们对选定标准的认可,对有关技术性的专业标准的确定,还应该求得专家的帮助,并由其鉴定。无论是选择还是设置审计标准,一定要考虑审计目标的要求。例如,若审计人员要确定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则其适用的审计标准应该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适用审计标准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标准本身进行评价,保证其适用性,否则,使用陈旧的或不适用的标准,可能使整个审计工作变得毫无意义。

(三)选择样本

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样本规模;二是抽样方法。

1.确定样本规模

在审计中,样本是从定义的总体中抽取的准备对之进行审查,并依据其结来揭示总体特征,形成审计结论的那部分项目的集合(从数学上讲,样本是总体的一个真子集);构成样本的每一个具体项目是抽样单位;样本规模(或称之为样本容量)就是指所有组成样本的抽样单位的总量。

要使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即真实地反应总体的特征,就必须有一定数量规模的样本作保证。一般而言,样本规模越大,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把握性就越大,依据抽样测试结果对总体特征所作出的评价就越准确,反之,则不然。但是,一味地增加样本规模又会导致耗用更多的审计时间,从而使审计费用提高,因此,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对保证现场审计工作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应该考虑以下方面:对抽样测试结果的依赖程度;审计总体的重要性;有关总体事项的控制状

201*-09-09

况和风险程度;可接受的抽样风险;简单审计测试中差错的、出现次数和严重程度;选择样本的方法。

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人员在考虑上述因素时,可根据实际经验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确定样本规模。从理论上讲,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样本规模能够保证所选择的样本量较真实地代表总体的特征;同时,它又能将未发现差错的可能性控制在内部审计人员自己确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这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其测试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不需要太大的样本规模,也不采有数理统计法来确定样本规模,这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熟知企业的内部情况,在完成现场调查之后,他们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特征及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长期的审计实践又使他们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具有特殊的觉察力,于是,他们往往只需要精心选择几个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测试,便能把握总体的特征并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通常,一名富有经验和技巧的内部审计人员会意识到,依靠控制系统的评审比依靠测试样本来揭示差错和问题的方法要经济有效得多。当然,这并非否定数理统计方法的重要性,事实上,它是解决目前依靠猛增样本数量来保证对总体作出客观准确评价的唯一科学方法。在许多审计领域,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例如,若审计人员想要确定公司年末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应收帐款余额是否真实,这可能涉及到成千上万笔赊销业务,要逐笔审查是不大可能的,依靠经验来精选样本也难以形成准确的结论。这时,唯有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才能确定足以满足要求的样本数量,使现场审计工作富有效率和效果。至于如何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来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读者可以参阅有关的书籍,在此就不再予以赘述了。

2.确定抽样方法

简单的说,抽样方法就是选择样本的方法。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当的选择样本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方法意味着总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位都有均等的被选择机会,而且能够为样本的特征真实地反映总体特征提供合理的保证。换言之,对这种抽样方法下测试结果所作的评价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的情况,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足够的证明。在审计实践中,选择样本的方法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抽样方法。

(1)任意抽样法

任意抽样法是审计人员在总体随意抽取样本的一种简单方法。这是早期内部审计人员为减少工作量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其抽查的范围、程序和样本规模均是随意的,无规律可言,缺乏科学的依据,可靠性较差,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但是,作为一种探查性方法,有时也能从中获取一些直接的证据,在取得对审计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内部审计总结报告范例-房地产》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内部审计总结报告范例-房地产: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内部审计总结报告范例-房地产》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5666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