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9:21:44 | 移动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个阶段:

Ⅰ20世纪50年代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Ⅱ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Ⅲ改革开放后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

20世纪50年代

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打破;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国际形势新判断战争与和平问题;在联合国舞台:多边外交和首脑外交;

区域性合作:亚太经合组织的参与,倡导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1、建国后的外交形势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有利:

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不利: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总原则: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5、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50年代、中美外交篇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引发了建交高潮

★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中日外交篇、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日本国内产生影响(根本)②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A、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

1、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作出贡献(如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2、积极裁军

3、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B、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1、积极参与APEC的活动;2、创立“上海合作组织”;3、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4、保持与欧盟各国的良好发展势头。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1980年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1981年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1984年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1*年6月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201*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⑴国家: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⑵建立:1996年4月

“上海五国机制”→2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

⑶性质:

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⑷意义:

①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②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概括总结:(一)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11949年与苏等到10多国建交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得到了国际承认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巩固中苏友谊,保障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23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456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提高了新中同存异”方针国的国际声誉。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7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891019721979中日《联合声明》中美建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中日建交,揭开友好新篇章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201*年参加千年首脑会议,倡导五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脑会晤参加并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推动亚太经济的发展正式会议

132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二)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

(2)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

转变

(3)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特点与作用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②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作

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3)80年代起:①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作用:我国同周边国

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扩展阅读: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知识整合

20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历史必修一

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

(3)中国代表团及积极的外交活动: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江苏08考试说明】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

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背景: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方针包含的基本内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1)建国一周年时已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英国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3)最突出的成就:和苏联建交;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并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

(1)会议的背景及目的: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

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5.出席万隆亚非国际会议

(1)时间地点: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

(2)会议特点: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和作用: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4)意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外交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第三世界的力量壮大。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评价: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

1

20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历史必修一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同时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为了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了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也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国需要改善中美关系。(2)经过: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

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直接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

(2)进程:1972年,日首相田中角荣采取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1972年秋,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订建交联合声明;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对中国外交以及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对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对国际关系: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②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③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④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2)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活动

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了"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重视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出席东盟会议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为缓解97年东盟经济危机作出重大贡献

97年底与东盟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③与欧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法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

与欧盟领导人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二)国际国内意义

为中国拓宽发展空间奠定良好基础;树立了伸张正义、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和平,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疑难解惑】

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原因是中美仍处于敌对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70年代:中国的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

(4)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2

20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历史必修一

2、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目的: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表现: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②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③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包括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睦邻关系),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条件。④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将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

建国初到60年代中期,中美对抗。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扼杀新政权;1850年美国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196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中国给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进行抗美战争。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79年,邓小平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受到美国隆重接待。1979年,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中国政府强烈反对。美国不履行三个公报的原则,继续围绕台湾问题和其他问题制造摩擦。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年4月,美国军用飞机撞毁中国飞机,中美关系一度恶化。201*年“9.11”事件后,中国政府谴责恐怖主义,中美关系重新走向缓和。

4、结合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原因,分析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⑴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⑵国家力量;⑶意识形态;⑷国内外形势

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比较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富强。

(2)不同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给帝国主义的敌视政策以沉重的打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是一种屈辱外交。

(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①社会制度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自立的外交,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民族没有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②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

交政策的基础。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3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5整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5700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