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重点归纳(精)
历史必一专题一归纳
一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金,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目的:建立诸侯国,有效控制地方,拱卫周王室;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以王族为主;
权利:诸侯世代享有周王授予的土地,世袭统治封国内人民
的权利;
义务:定期朝贡,随从作战等;
作用: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存在地方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宗法等级是家
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于大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享政治权利;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的封建王朝秦朝,都城咸阳。(2)创立皇帝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终由皇帝裁决。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位不可僭越;皇位世袭,权利不可
转移;
(4)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1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下设九卿,分掌各项具体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上传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
2推广郡县制地方制度○
目的: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教训,维护国家统一;内容: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
工,牵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
内容:汗出在地方并行郡县制与分国制;危害:封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让王国的其它子弟分割土地
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使封国越分越小,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1汉武帝创立察举制○
特点:形式是以官举士;主要标准是品德与才能
作用:相对于贵族子弟世袭祖上权位的世官制是一个巨大的
进步;但仍然纯在较大的封闭性。
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
特点:各地中正官对当地人才评定品级,作为授官的依据,
主要标准是门第高低;
3隋朝创立科举制○
原因:世家大族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特点:考试选官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
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利于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增进了社会公平公正,利于选拔人才;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但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
(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目的: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
内容: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
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供三省宰相合议军国大事;
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
尊;三省分工合作,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5)元朝的行省制度
内容: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宣政院辖西藏,其
它地方设行省;行省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但要务需呈报中央裁决;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免调动,行使权利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扩展阅读: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Ⅰ课本P23“学习建议”★
本专题两条主线(也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即屈辱史和抗争史)。列强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屈辱鸦片战争第二次中法战争甲午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史鸦片战争中日战争侵华战争184018421856186018831885189418951900193119371945抗争三元里人民左宗棠黄海反割台义和团抗日全民族史抗英斗争收复新疆海战斗争反帝运动救亡抗战列强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国际背景主要战争侵华方式爱国官兵人民群众工业革命完成,开三元里人民抗鸦片战争商品输出辟国际市英斗争场中国边疆左宗棠收从商品输复新疆第二次工危机出到资本甲午海战台湾人民反割业革命开甲午中日输出过爱国官兵台斗争展;资本战争渡;主义向帝瓜分中国从瓜分狂国主义阶狂潮潮到“以段过渡八国联军华治华”。义和团运动侵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高涨30年代资军事侵略本主义经日本侵华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殖民统治济危机战一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8401900)
【课标要求】
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
-1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Vs中国)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中国世界封建专制,政治腐败,阶级矛政治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盾激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经济经济占统治地位美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对外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二、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Vs中国)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3、中国人民反抗:三元里抗英(1841)意义(必修Ⅰ课本P28):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4、结果:《南京条约》(184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必修Ⅰ项目影响备注课本P24)破坏中国领⑴割地香港岛注意:不是整个香港土主权注意:不是2100万⑵赔款2100万银元两广州、厦门、⑶开放福州、宁波、简记:广、厦、福、通商口上海(东南宁、上岸沿海地区)英国商人进最能体现英国发动出口货物缴鸦片战争的根本目⑷协定破坏中国关纳的税款,的,可看出此时列强关税税主权中国须同英的侵略以商品输出国商定为主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反映了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
5、其他特权(必修Ⅰ课本P24~25)⑴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⑵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原则
-2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⑶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后来租界的由来⑷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中国领海主权⑸外国传教士传教的特权
6、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前战后独立自政治主封建部分主权被破坏半殖民地国家社会半封建社性质自然经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会经济济占统主义世界市场治地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地主阶级农社会义中华民族民阶级矛盾(最主要)(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进入旧民主主义革革命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命时期任务(18401919)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Vs中国)1、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结果:《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
3、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4、影响:
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⑵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1878)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Vs中国)
一、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开拓海外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的必然之举。(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满足资产
-3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阶级的贪欲和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统治者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二、黄海海战(1894):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⑴英雄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⑵结果:双方互有胜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三、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四、《马关条约》(1895)内容(必修Ⅰ课本项目影响P25)割辽东半岛、台湾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⑴割及其附属岛屿、澎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地湖列岛给日本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⑵赔赔偿日本军费白银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款2亿两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⑶开开放沙市、重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埠苏州、杭州为商埠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⑷设岸开设工厂,产品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厂运销内地免收内地展税五、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六、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1、人物
2、结果(必修Ⅰ课本P31):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台湾抗日军民,台湾全部沦陷。2、意义(必修Ⅰ课本P31):血战5个月,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消灭日军主力部队近卫师团一半兵力。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七、总结日本在近代发动的侵华战争
1、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侵占台湾2、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4、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5、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6、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瓜分狂潮(19世纪末)1、原因
⑴根本: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⑵直接:《马关条约》的刺激2、过程(必修Ⅰ课本P26)
⑴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3000万两赎辽费)⑵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⑶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⑷各国划分“势力范围”
⑸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二、义和团运动
1、根本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兴起:1898年,山东3、口号:“扶清灭洋”(反映了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评价:⑴“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让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⑵“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盲目排
外色彩。
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镇压招抚联合列强绞杀(招抚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用和控制义和团)5、失败原因
⑴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
⑵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6、性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7、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原因
⑴根本:列强为了瓜分中国
⑵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过程:1900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和皇宫紫禁城烧杀抢掠3、《辛丑条约》(必修Ⅰ课本P25)
⑴赔: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⑵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
-5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兵保护
⑶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⑷拆: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⑸驻: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马关条约》中“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总结
列强侵略的影响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政治上:
⑴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⑵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他们的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2、经济上:
⑴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⑵列强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3、文化上: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⑴烧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杀旅顺大屠杀;
⑶抢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洗劫。
二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一、日本侵华原因1、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2、直接原因:受(19291933)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3、有利时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二、日本侵华进程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
3、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6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4、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5、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三、侵华日军罪行
1、制造大屠杀惨案:如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30万人被害。
2、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背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实验。3、对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
①政治上: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②经济上:经济掠夺;
③思想文化上:奴化教育。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原因
⑴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⑵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⑶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主导和促成2、过程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③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转折点)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积极推动
⑤“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⑥“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实行改编。
⑦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五、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1、正面战场(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⑴凇沪会战(1937年8月12月,上海及周围地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⑵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⑶徐州会战: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2、敌后战场(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⑴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7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是否依靠和发动群众①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②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⑵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⑶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3、全民族抗战表现
⑴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⑵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⑶参战人员:全国各阶级、各阶层。
⑷党派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基础上团结一致。
⑸军队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⑹抗战基础:广大群众是抗日战争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主要表现:国共合作抗日
六、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1、中共七大(1945,延安)⑴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⑵内容:①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
②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⑶意义(必修Ⅰ课本P39):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3、抗战胜利的原因⑴中国方面: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②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
③中共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使抗战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⑵国际方面:
①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4、抗战胜利的意义
⑴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⑵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8人民版历史必修Ⅰ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重点归纳(精)》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重点归纳(精):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