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钱东中学初一年级学段工作总结

钱东中学初一年级学段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9:26:16 | 移动端:钱东中学初一年级学段工作总结

钱东中学初一年级学段工作总结

钱东中学初一级学段工作总结

一、德育工作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面上中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大部分特别差,帮助学生“迈好中学第一步”,这是我们这个学期在德育上投入最多精力也是主要的一项工作,由于小学教育方式和学习要求的不同,学生的许多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都有待于改进,学生对尊师和纪律观念的淡薄,对作业和劳动态度的懒慢,对于刚送走一批三年相处训练有素的学生的老师来说,一切都显得有些扎眼和不习惯。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和学习规范的养成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进入中学后尽快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在今后初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开学以来我们年级一直长抓不懈的一项工作。除了各项班规措施的制定落实,平日里的谆谆教导,严格管理奖优罚劣外,我们还努力做了以下工作,来增强教育效果。

1、行为规范教育学习活动

(1)以老师教育,学生自学和有针对性的讲评相结合,学习和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做好检查、反馈工作,每个班级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班级存在的一到两个问题,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各班选取和培养优秀班干部,负责日常班级工作,如管理和检查学生课堂纪律、晚自修、清洁卫生、自行车摆放及文明行为等情况。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任课教师在平时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注意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4)认真贯彻、落实《十四项规定》的学习和执行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各项比赛,如“我爱校园”作文征文比赛以及毛笔书法比赛、《我爱祖国》小组朗诵比赛等,以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能吃苦的精神和纪律观念,提高士气,培养荣誉感和责任心。

3、表彰先进学生

学段考结束后,全年级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学习优秀、表现出色的学生,并组织上层生补课。

4、利用班级黑板报做好宣传工作

通过对平时先进人物事迹的张榜表扬,引导全体同学你追我赶,力争上游。5、沟通家长,配合教育本学期的家长会,及平时大量的家访与会谈,使老师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6、利用班会课和年纪大会进行主题教育。

7、抓住契机,配合学校活动做好德育、卫生、安全等工作对于学校的任何一项活动,我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如:

(1)9月对学生进行各项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

(2)“我爱校园”作文征文比赛以及毛笔书法比赛、《我爱祖国》小组朗诵比赛等。

(3)教室布置评比(4)普九复查验收

(5)各班黑板报布置(一月一主题)

(6)后进生建档及德育工作、班干部培训等。(7)各班坚持早读带读制度。(8)食品卫生安全教育。(9)初一年级学生大会

(10)开展预防“甲流H1N1”动员大会以及”晨检工作。(11)各班卫生评比及自行车摆放评比(12)兴趣班开始活动一学段下来,学生的学习面貌明显改观,再也看不见喧闹放任的课堂和一长串不交作业名单。一些在小学中被老师称难管、讨厌的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逐渐变得遵纪和懂事,对老师恭敬有加,有的甚至成为班级的骨干,热心为班级工作着。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师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默默地耕耘和浇灌,日复一日地换回同学的点点成长,支持着学校的良好发展。

二、教学工作

除了注重学生德育之外,我们年级的老师视教学质量如同生命,抱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每位老师自觉自愿的加班加点,尽力为学生多加辅导。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研究上多下功夫,我们的老师经常为了备课或修改一个课件,奋战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为了力争教学成绩一学期后有所进步,并保持良好的势头,我们还做了如下工作

1.落实常规教学

(1).加强备课组活动(2).上好每一节课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每人一个公开课活动

2.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落实了如下措施:

(1).保证集体办公、备课、交流。

(2).开展组内互帮互助活动,积极探索优质课堂的教学。(3).年级组长深入备课组活动及了解备课情况。

(4).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5).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特别作业解题规范及订正。

(6).“因班施教”,不同的班级在教学内容和习题上有所不同,“作业分层”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题量不一样。

此外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氛围,我们年级各班都划分了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学习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互帮互助和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成效卓著。学生成绩是恒量一个年级工作成效的最终指标,在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之后,我们期待着并愿意承受期末的最后检验。

三、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建设

班主任工作是年级中除教学工作以外最主要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一支强大的班主任队伍也是我们初一年级的巨大财富。我们班主任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常常让我感动,尤其是每天班主任老师都能坚持7点钟就到教室进行跟班。

一学段来,我们的班主任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想了多少办法,处理了多少事件,感化了多少学生。一些刚入学时典型的行为差乱生,渐渐退出了视野,一个个稳定向上的班级,逐步形成,这期间我们的班主任为我们的学生从小学顺利过度到中学,顺利的进步成长立下汗马功劳。一个好的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我们同样不会忘记我们优秀的任课老师,不会忘记她们勤勤恳恳的努力付出..

四、常规工作

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年级组的教师,都按时到岗到位,按学校要求做好常规工作,严格考勤考绩。并认真完成了学校交与的各项任务,继续发扬初一年级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良好组风,爱生、乐业、勤奋的干风,形成合力,团结一致,为201*年新一轮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扩展阅读:滨海中学各学科中小学段衔接工作总结

滨海中学中小学段各学科衔接

工作总结

201*年9月

中小学段语文衔接工作总结

曲先慧

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是其人生历程的一大飞跃,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次质的跳跃,在本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尤其应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清楚,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是零碎的、松散的,在初中阶段,教师在模访基本情形后,对语文基础知识要进行系统讲授、学习,并自觉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知识和文学知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语法修辞知识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语法知识,近几年来,我们过分强调学生语感的培养,忽视了语法的学习,语法知识的学习对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影响似乎不大,但对古文的学习却是很重要的,从跨学科角度学习来讲,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无论从学习古文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具备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还是必要的否则的话,在古文学习和英语学习方面都会有不小的学习障碍,如词性、句子成份、短语结构类型等,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学生还是应该具备的,虽然不必花大力气学习,但不能等闲视之。

一些基本的语文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穿插讲授并适当进行系统,如修辞、语言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基本概念,教师应结合生动的教学实例,使学生对上述概念有清晰的印象,各类文体知识,当然在初一阶段主要是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不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少,时间比较充实,有些内容可能通过教师的反复讲授,即可掌握,可是到了初中,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学过的知识,很少有回炉温习的功夫,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几天的上课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多数学生上课时桌上只放着一本书,正襟危坐,认真听讲,却不会做笔记,所以作为过渡阶段的初中一年级教师来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笔记,教师要静下心来,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内容,养成他们做听课笔记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让他们只满足于做题,我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开设了一堂阅读课,可我发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浓,他们倒是急于去做《新课堂》和《配套练习册》上的题目,我想这应该是他们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一种习惯吧,可这实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误区,没有大量的阅读,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简直就是空中楼阁,没有阅读作基础,理解能力无从提高,写作水平也无从提高,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所以,我们要纠正因考试功利而带来的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是做好小学初中学习衔接的重要一环。

中小学段数学衔接工作总结

彭秀芳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呢?这就得研究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培养数学习惯、知识、兴趣、品质等方面的良好素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头脑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避免走弯路,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学中,在知识衔接时,注意确定适合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坡度,使教与学的步伐缩小一点,进行小跨步转化。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内容处理要恰当。在学习新知识时,七年级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的内容要认真剖析。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解法与小学比较,要转变。学生从小学进入七年级,面临“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种过渡,也通过列方程应用题明显体现出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设计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个转变,是很有必要的。2、教学方法的衔接。

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去。努力摸清各阶段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磋衔接教育的方法,探索搞好衔接教育的路子,着手从两个方面进行衔接:A从学生本身特点的变化进行衔接。B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进行衔接。3、学习评价的衔接。

小学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教学同样应注意到这些,并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正确性。4、师生交往的衔接。

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像慈母般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为衔接教育铺好路。

(二)在学生学习上,实行三个衔接。1、学习动机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2、学习惯的衔接。

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笔记、作业演算、识记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教育;初中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七年级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七年级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在七年级中取两个班分别作为数学教学研究实验班,进行循环教学,以便展开衔接教学纵向联系序列研究,又能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花一年完成第一轮实验,形成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分四方面进行:针对我校生源区中小学现状,采用“研读--测试--切磋--实践”的模式,对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科学评估,并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为初中教育摸清起点情况,为以后的初中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段英语衔接工作总结

苏永红

初中英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自然延续,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初中英语却很难在小学英语的基础上顺利而自然地过渡。为什么呢?因为小学生往往把每一节英语课期待成"快乐活动课",而升入初中后,随着知识量的增大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很大的期望落差。因此,我认为初一教师做好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衔接是很重要的,而这种衔接,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衔接学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衔接正确的语音语调,语言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兴趣的衔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参与性较大,小学生是在玩乐中掌握知识的。而初中英语知识量猛增,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关量的知识的教学,而且要达到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用大量的游戏方式来完成难度较大,讲解相应地多一些,而初一学生有意注意力较弱,维持时间较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打折扣,直至消失殆尽,甚至消极抵触。所以说,在初一英语教学过程中,添加一定量地讲解,让学生对英语及课堂保持兴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及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对肢体语言运用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化,他们对初中的教学模式也会乐于接受的。

2、词汇的衔接。初中英语教材与小学英语教材最大的不同是词汇量增大,但大多数小学生的语音语调混乱,不能熟读记单词,而且书写相当不规范。这就要求初一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书写问题和音标的教学问题。书写要求规范美观,音标要求熟读熟记,让学生掌握读的规则、记住单词。

3、学习习惯的衔接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慢慢培养学生课前找问题,课内提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小学生在课前预习上是个大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对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找出重点、难点和疑问。在课上,要让学生保持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小学生常常做到"口勤手懒",听说和读写分离。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愿意大声读,却发音不准确,能读却不认识不会写,好表现但缺乏静心听,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听清音",落实在笔头上,做到模仿准确化,开口频繁化,交际广泛化,复习趣味化,书写规范化,积累经常化。在课堂活动中,要"逼"着学生忙起来、动起来,而不要偷懒,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向课堂要效率。初一学生在听课时,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儿,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避免枯燥的操练,禁开"定向火车",内容要求丰富多样化,趣味性,设置一些"牵置性"提问,或互相纠错等,以此来引导学生用心听别人说英语。课后,学生要整理笔记,完成作用,认真反思上节课的知识。

(2)培养敢说、爱说英语的习惯。课堂上教师要轻松、愉悦的氛围,创设英语情境,开创敢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课后多说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3)培养朗读的习惯。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朗读,养成早晨朗读英语的好习惯,可以使学生增强语感。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

由于学校的现实情况或教师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初一英语教学中,我认为“一扬一抑”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对英语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注意培养呵护他们的自信心。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采用“扬”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性;而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基础上,适时采用“抑”的方法,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足,戒骄戒躁。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多一些图画、声音,少一些文字;多一些游戏、表演,少一些讲解;多一些关爱鼓励,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自由发挥,少一些规范,让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于积极地接受知识。同时,根据儿童期和少年期的身心发展,做好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以适应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过渡衔接。

中小学段政治衔接工作总结

逄翠英

对刚刚买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转折。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初中生活,他们往往觉得既新鲜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如何做好初中新生思想品德的建设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因此做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衔接显示十分的重要。

1、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有效衔接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小学的班队活动和中学的班团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条德育教育主线应纵向贯通、整体衔接,防止小学德育和中学德育“两张皮”。

中小学德育共同形成了思想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段,应相互借鉴、密切联系,形成合力,相得益彰。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应主动研究了解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承接小学思想平的教育的基础上,找出更适应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崔金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

2、以教学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学科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各学科教材的德育素材,与本学科的知识传授紧密结合,就会形成德育以知识传授紧密结合,就会形成德育以知识为载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在力量。中小学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本学科的德育素材,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既传授了学科知识,起到了教书的作用,又通过德育教学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3、建立良好的中小学德育评价机制

青少年学生从学科教育得到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中小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于评价学科德育。

学校德育评价应在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上创新,突破一些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和手段,如考试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德育参与考试评价;建立学生个体的动态量化品行记载档案,重点问题重点关注、重点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评语应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教学活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性品行表现,避免大众化的共性的模糊评语等。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议起一套操作上易行,又能客观描述学生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这是中小学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正待解决的课题。学校应建立一个由资深教育工作者、教师、辅导人员所组成的德育教育评价团队,总体研究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诊断学校存在的德育问题,吸收借鉴先进的德育评价方法和手段,解决学校存在的一些德育问题;有效地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及家长的德育教育功能,如本地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德育教育基地和社区文化活动的配合等,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促进学校的德育共组。

4、德育的分层教育和个体关注

新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素质在小学、中学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要求;实际上设计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新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都有明确的德育渗透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渗透德育内容,应建立思想政治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渠道、学科德育渗透的中小学学科德育教育网络,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有效衔接,促进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水准和提高。

中小学段物理衔接工作总结

韩玮

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小学科学(自然)课程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这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初中物理做好了知识和情感上的铺垫。初中物理教学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学生已有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衔接教育。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进入初中的学生主要存在下面两方面的问题:1.知识准备。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常识,但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较粗浅,受物理假象的干扰较大,存在明显的相异观念,2、能力准备。特点一:缺乏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特点二: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搞好衔接教育,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经过小学科学课(自然课)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比如液体的多少一般用毫升表示,磁铁具有吸铁性等等。在教学中应留意并收集学生已知晓的知识,在讲授新课时注意详略得当,抓住重点。在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上多花时间,在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点上进行拓展深化。

2.关注学生存在哪些相异观念,在教学中重点突破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既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表现,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在非正式教育情景中自我建构的结果。学生对自然现象,生活问题感到好奇,引发观察,提出令自己满意的解释。这一过程凝聚着他们的努力,因此这些解释一旦成为学生自身较为固定的认识便具有稳固的地位,不但不易转变,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观察、推理、因果判断等思维活动产生影响,具有顽固、广泛等特点。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已经反映出一些前科学概念。例如,学生容易认为“白雾”就是水蒸气,动力等于阻力就能让杠杆平衡等。反观平时的教学,我们也能发现,学生即便在学完了物态变化过程和杠杆平衡条件后,当碰到这些问题时,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落马”,可见,相异观念的顽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寻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否定这些相异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阅“图”理解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信息的呈现方式趋于多样化。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试题信息的给出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包括坐标图、电路图、漫画、叙事图等),还可能是各种形式的综合。上述调查表明,学生阅读图片的能力有待提高,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个重任。

4.重视渗透科学探究思想,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的科学(自然)课程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时,不够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很少给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之一,这也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外,我们都要积极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内化科学探究思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楚、顺畅地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中小学段历史衔接工作总结

李媛媛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对历史学科认识度还比较浅疏,从本质上来讲,根本不了解历史,这也就对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教育教学工作都务必要认识到做好历史学科衔接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现实教学实际,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努力。

1、做好历史学科的宣传,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度。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仅在于小学的"社会"学科上,知识深度比较浅,结合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学校的宣传栏对历史学科进行宣传,宣传中坚持做好由浅到深,由小到大的引导,善于用大的历史故事来揪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图片和故事中产生对历史的渴望,培养了他们对新学科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宣传中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2、做好心理调适,及时适应初中生活。

一是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二是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停留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迷恋于个人自由自在,迷恋于一些网络游戏,对初中生活产生不适应的现象,务必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调适,确保学生的心理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3、组织开展"历史大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做好中小学学科的衔接,就务必要做好初中生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工作,所以我们积极的组织开展"历史大课堂"活动,让初中学生讲讲对学科的认识、了解和兴趣;同时,让小学也谈谈对学科的想法和看法,给他们建立了一个互相谈学的平台,让大家互相交流,进而加强了对学科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创新教学方法,搞好教学衔接。

根据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兴奋点多,模仿力强等特点,组织学生自学,讨论,答疑,并在每节课安排至少十分钟的时间独立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爱护学生在小学时就有的勇于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又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的集体齐答现象,也不集中提问,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问题贴切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地进行延伸拓展。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讨论课和答疑课,有计划地多安排了一些复习课和练习课。按思维规律进行教学,讲究实效。强调推迟结论的出现,提倡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反馈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由诱导--引导--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自学能力。

5、携手家长,共同关注学生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携手家长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不仅要对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和提高关注,也不能忽视学生在精神、心理上的种种压力倾向,更不能忽视思想品德及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和心理方面的指导。教师没有因为家长本人的文化层次低,而撒手不管,而是用心去做好。教师与家长在各方面进行了交流,便于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跟踪式管理,使学生问题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解决。只有齐心协力,共同携手,才能使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

以上是结合教学工作对中小学生历史学科的衔接工作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有些方法方式还不够成熟,不能面面俱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总结和摸索,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中小学段地理衔接工作总结

丁朋来

素质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内容丰富,而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显示出不同的阶段性。各年龄段的学生,对其所需要接受的素质教育,反映出不同的要求。中学地理教育不仅在知识传授上与小学教育有循序渐进、拓宽深度广度的关系,在素质教育方面更需良好的衔接,以保证学生整体素质在童年、少年时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阶段,不仅要熟悉现阶段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中的素质教育目标,还要了解小学地理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现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征,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文化科学素质与技能素质的培养

少年进入中学后,其学习活动出现了显著变化。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教师已不像小学教师那样进行具体指导,而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记忆过程中,小学阶段通过多次重复与复习进行机械记忆,中学阶段则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意义识记;在思维方式上,学科的抽象概念、原理和阐述科学规律的内容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依据推理的方法去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有这些客观变化的学习情况及其在智能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既对初一新生是个挑战也有助于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

初一新生在步入中学的初期,普遍感到“累”和“难”,对于学科门类的增多和学习方法的改变,表现出不大适应。面对这种情况,从教材“绪论”部分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要学什么,怎么学?”明确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每节课用不同的方法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学习。通过阅读《地理学习指导与质量检测》,搞清楚应识记、需理解、会应用的各有关知识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每一类地理事象的组成要素,懂得学习应从何入手。例如: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主要应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四个方面归纳。

小学与初中教材相比,许多知识相同,但侧重点不同。小学知识重在讲地理事象,初中则用更多的篇幅分析地理事象的原因。例如:气候知识部分,小学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体验和常识观察,注意气候有那些变化(冷热、风向、降水的季节变化)。初中地理则要通过一章五节六课时的授课,建立地理事象产生原因的因果关系结构,进行分析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培养。涉及的知识结构如图1。

通过初级至高级、局部至整体,分层递进和知识结构的建立,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的逻辑思维发展。要搞好初一地理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使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力求适应更多的学生,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刺激兴奋点,激活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尽快地吸收知识信息和思想信息。

在授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确定重要概念与关键的地理数据;②做小实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③提供感性材料(如故事、生活体验、诗词歌词、谜语、漫画、图表、景观片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思维过程;④借助已有知识,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指导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季风”时、借助海陆的热力差异、气温对气压的影响、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的旧知识,让学生参照下面的示意图,找出季风的风向,从而理解季风的含义与成因。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质疑问题、合作交流并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二.品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与中学教材都有“地球的形状”内容,小学侧重“天圆地方球形麦哲伦环球航行”这样一个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我们制定了侧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着重强调:在我们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地球形状”,人类却经历了几千年的探索,麦哲伦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想象到科学验证。每一个正确认识的产生,每一个科学学说的建立,都伴随着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艰苦卓绝的社会实践和献身科学的精神。通过情绪感染,培养学生刻苦、坚韧、勤奋、求是、探索、创新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对家乡、祖国、世界的资源与风貌已有大体的了解,并具备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基本情感。在此基础上,初中地理在教学中应结合“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的授课,制定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中,通过个案分析,并配以“兄弟,借点水喝”、“我也要用保护伞”等幅漫画的分析,批判人类的愚昧行为,从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科学的人地发展观。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较为简单,答案结论往往表现出“是”、“否”、“好”、“坏”、“对”、“错”等的唯一性。中学阶段,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更加复杂的思辩能力。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客观展示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生存与生态的尖锐矛盾,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答案,明确人类社会中的许多问题,答案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思路与视野认识客观世界。三.利用活动课进行技能与交往素质的教育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活动课在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学期利用活动课,在学生们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举办了《我从这里走过》的地理摄影展览活动,具体做法是:

(一)设想依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出门旅游,并拍摄了大量的祖国壮丽山川、人文景观的照片。学生的每一次旅游经历都能够并应该成为培养他们热爱人类家园的教材。通过追忆、介绍强化他们的意识,并从中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二)活动目的:少年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展示欲都很强烈。通过每个参与者的讲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相互间成为探索知识的信息源,让参与者为自己的见多识广而自豪。在群体活动中学会沟通思想和表达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与文字的表达能力、在集体中的交往能力,建立一个友好互帮互学的学习团体。使每个学生既能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又善于向他人学习。

(三)活动设计:参与者(学生与老师)提供照片与背景资料,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与感受,介绍照片上的地理、人文知识。有些旅游胜地去过的人多,大家互相补充、完善。通过语言讲述,同学们再次进行文字整理,然后完成展览设计。(四)活动过程:首先,针对同学们初入中学,不了解怎样通过活动课提高自身素质的情况,放映了实验中学高一年级《热爱动物,保护家园》活动课录像带,让他们观摩高中生怎样在活动课中体现学习主体作用。然后师生共同提供照片,按计划开展活动。

这次活动师生双方提供了北戴河、泰山、天津自然博物馆、新加坡、上海等地的各类照片。其中“飞跃喜马拉雅上空”、“飞跃太平洋”两幅照片独具魅力。

最后,要求同学们设计展览版面与文字说明,大家动手粘贴照片与文字材料,共同完成布展。

素质教育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它给予我们:宽阔的空间,开放的视野,多维的角度,丰富的命题。在这个领域,我们大有可为。

中小学段生物衔接工作总结

张焕兰

从所周知,从小学到初中,无论从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方面都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个变化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的前后相互联系和过渡,主要体现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针对生物课的特点,在衔接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从知识体系上衔接

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和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即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辅相成的。第一,通过了解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小学教学和初中教学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些生物学习知识在小学已接触,在生物课堂上可以简单介绍,不做重点讲解,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使学生能更加感兴趣,这样既避免知识的重要性和冲突性,也能使小学知识和初中知识自然在融合在一起。

二、从学习方法上衔接

进入初中,学习方法起了一个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1、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2、学生在学习上体现自己的主导性和自觉性,把过去一味在老师的带领甚至呵护学习的过程变成自己思考探索的过程;3、学生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注重学习方法,改变只注重课本内容而不注意课外知识的错误观点。

小学阶段都是老师扶着走,作业不但要教师逼着做,而且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追讨”才肯上交,学习很被动,而进入初中,这种被动式很快就被自觉主动性所代替,所学习知识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因此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模式,逐步与优生拉开距离,产生自卑感,就成恶性循环,我们要积极引导,耐心做好该方面的工作,使新生很快适应新的模式和新的生活。

三、从身心发展上衔接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现和探索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针对这些特点,一方面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要指导和帮助,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毕竟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自觉性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给学生一个过渡的桥梁,及时做好学生的身心健康衔接。

四、从兴趣上爱好上衔接

中学生物课较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物教学的关键,除了课堂上充分准备、积极引导之外,充分挖掘隐含在中学生物课堂上学习感兴趣的故事,使学生能溶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张扬,继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现小学到初中的平衡过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中学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了,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小学应该携起手来相互合作,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文化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中小学段化学衔接工作总结

牛秀娇

小学科学、初中化学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小学科学、初中化学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小学科学、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通过对比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从本质上讲是指导小学生研究一个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训练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逐步确立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二、小学科学、初中化学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小学科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衔接的主要内容:

认识常见的材料木头、塑料、金属、纸和陶瓷,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辨别。通过对金属制品中的易拉罐的回收利用和塑料的循环使用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对水、油、洗洁精三种液体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初步认识最重要的液体水,并能辨别出水和油,以及如何预防水的污染。

学会如何用量筒测液体体积。

用简单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的组成。初步了解什么是混合物,懂得如何用简单方法分离一些混合物。

知道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包括固、液、气态物质),但不能溶解所有物质,且在常温下,一定量的水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学会两种混合物分离方法:过滤和蒸发(包括认识所使用仪器和初步掌握分离操作过程)。

认识酒精灯并知道它是科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还应知道它的使用方法。

知道我们每天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会看一些商品的标签。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初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儿童向少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新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小学科学、初中化学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科学、初中化学的衔接。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新生的学习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例如原子的结构与离子的形成,利用活动图板,微观的粒子形象化,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化学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践的技能技巧。把多媒体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能优化教学过程,能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模拟实验、提高视度等;多媒体还能进行辅助学生总结和反馈检测。化学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和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等。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初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初三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初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钱东中学初一年级学段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钱东中学初一年级学段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钱东中学初一年级学段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5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