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列五中学201*-201*青年教师培训计划2
成都列五教育集团
201*201*学年度青年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师德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准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我校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的省级课程改革样板校奠定基础。培训将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为了教育教学,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二、培训目标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尤其是随着我校青年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现状,对青年教师,重点是对本学期刚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的培养,己经成为我校近期工作的重心。如何使他们早日进入角色,尽快在教育教学方面步入轨道,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骨干的后备力量,从而增强学校教师队伍的“造血机能”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1、培养青年教师有良好的师德,立志终身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而无怨无悔地工作。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青年教师树立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观念,增强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献身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习媒体报导的和本校内的师德高尚教师的典型事例,从而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争取早日达到师德评估的标准。
2、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以提高、扩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为目标,以增强其教学意识,促使其研究课堂,钻研教学,较快地掌握教学规律,提高课堂讲课水平,真正过好教学第一关。使青年教师顺利并加速通过完成“124610”计划,即一年合格转证,二年站稳讲台,四年能挑大梁,六年成为骨干,十年成为名师的培训要求。3、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我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专业培训、进修和提高工作;通过改善教学、科研和学习环境来吸引、稳定青年教师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关心、支持、参与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
4、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两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能力强)、“四会”(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会用电脑辅助教学、会用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学生、会用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强化师德教育,形成三爱六讲(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讲责任、讲奉献、讲进取、讲表率、讲团结、讲业绩)的“北高”教师群体形象。5、青年教师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每个教师意味着将面临新问题。为了实施新课改,除了走出去向兄弟单位学习外,更主要的是加强校本培训。因为这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即时性且更具亲和力。寒假中本校有很多教师参加了省市的“新课改”培训,回来后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加速领会“新课程”,“新理念”,从而自觉实施“新课程”。三、工作策略
1、以引导和促进教师的反思为导向
教师只有具备了反思的愿望和能力才会持续不断地对自己及其同事的实践进行反思,而为了能主动地从各种渠道汲取信息,就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在客观上会协助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态度,提高反思的能力,并通过不断反思形成愈来愈丰富的专业知识。
2、以教师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教师培训应以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感受和需要为前提,帮助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观念。一方面我们要形成长期的培训规划,另一方面我们应根据教师阶段性需要给予教师适时适当的援助。为此本学期我们将根据青年教师考核需要和实际需求,主要培训:①青年教师教学常规培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进行命题②师德培训学习《论语》、教师礼仪、校史学习、教师读书3、以学校实际发展需要为本位
教师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应立足于促进学校的改善和发展,应尽量配合学校发展的需要,解决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此,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和要求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参与课改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积极撰写课改实践的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四、工作安排:第一、师德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2、教育教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生至上的观点,作风民主,以模范的言行,去教育和培养学生。
4、热爱学校、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坚持原则,严于律已,作风正派,道德言行堪为师生表率。
5、学会如何更好地做好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第二、教学要求:
1、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改方案,学习考试说明,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争取较短的时间内对所教学科具有较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认识2、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必须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上下功夫,使他们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进一步学习教学常规,掌握“备、讲、批、辅、考、评”六大教学环节,并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3、青年教师的培训应以青年教师本身为主体,以其感受和需要为前提,帮助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和观念。让新老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之间加强交流、研讨,发挥青年教师的热情与活力。让新老教师开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教师要与指导教师共同备课,课前先听指导教师的课,然后修改教案,方能上台讲课,并写出详细的听课笔记,写出听课体会,并按时上交科研室检查备案。
4、每周至少三篇反思日记、每月完成一篇课堂教学设计、每月完成一个听课反思、每学期完成一篇教育心得或案例、(以磁盘形式上交,按要求及时上交材料),每周新教师听课要完成三节,两到三年的青年教师完成两节以上。月未及时上交科研室检查备案。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学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本学期上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并且要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改革。第三,科研要求:
教学科研是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是青年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一种方式。我们要鼓励青年教师多反思、多研究。
1、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解决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的办法。增强科研意识,努力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勇于改革和创新。
2、学会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教育实践;善于总结规律,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及教育反思。
3、每学期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写出教学实录、反思总结,并按时上交科研室检查备案。
扩展阅读:浮桥中学青年教师培训班计划(05-06学年)
浮桥中学青年教师培训班计划(05-06学年)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生力量,经过几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青年教师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成为骨干力量。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培养青年教师的行为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教师培训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文件精神,以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加强自培为方针;以共同参与、按需施教、按需择学为方法;以完善研训一体的模式、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目的;着眼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贯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思想,学用一致、注重实效。坚持立足校内、在职为主、加强实践、多种形式并重的培训原则。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创新力强、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目标、原则
(一)目标1、具体目标:
(1)教师整体素质目标。
以师德为核心,全面提高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业务素质的培训要以提高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能力、外语口语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技能的能力。
(2)教师学历层次目标。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本科学历、硕士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培训。(3)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
在本学期中,通过教师申报、评选出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的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校教坛新秀队伍。
(二)原则
1、加强师德建设的原则。以落实教师师德规范为抓手,坚持把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放在各类培训的首位。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敬业奉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贯彻执行《太仓市教育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
2、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把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浮桥中学“十一五”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认真评选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充分发挥这批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3、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做到培训按需施教,教师按需择学,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4、研训一体化的原则。
将教研、科研、德研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融入到教师培训中去,对学科研究与教师培训进行实质性的整合,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本学期以课题为载体,认真落实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三、具体工作和要求:
1、加强学习,注重转变观念
学习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特别是在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关键。学校要建立每会必学制度,并坚持做好;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自学习惯,本学期继续学习一两本书,加强对青年教师自学情况的评价。
2、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青年教师入校后,一般来说职业技能均不能满足需要。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是当务之急。首先抓好教学基本功,通过调研,强化评课环节的研讨,把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开展好“过三关”活动(即过大纲关、教材关和教法关),今年是中考改革的第一年,全体青年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掌握大纲、正确处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三是通过“评优课”活动的开展,评优课基本上采用同篇目、借班上课的形式,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四是练好信息技术功,练好信息技术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感知,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容量,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3、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青年教师成长不仅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而且外部环境将直接制约着他们成长的速度和方向。一、是言传身教、具体指导:学校领导、高级教师和备课组长不仅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深入课堂听课,而且还为他们作示范课、领路课。二、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本学年认真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观摩,并请四位太仓市学科带头人来校上课,组织教师听课,学习。三、是创造条件让他们上公开课,本学期组织四位教师到兄弟学校上课,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锻炼他们成长。四、是引导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科研实验,组织教师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五、是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增强他们体质,提高他们的审美鉴别能力。
太仓市浮桥中学05年9月2日
太仓市浮桥中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1*-201*学年)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新矛盾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学校。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线,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要解决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加强教学研究,立足解决来自于学校的教学问题和矛盾,通过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学校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学校根据《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活动意见》,现制定浮桥中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并认真执行。
一、工作思路
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总体要求
1、校长成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把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营造学校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
2、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等机构的教学研究力量,形成教学、教研、培训为一体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机制。校长、教导、骨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重视个人的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学校要建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解决、结对帮扶、专题讲座、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课改沙龙、校长讲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学新秀课、案例交流评选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
4、学校立足实际,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打破时空限制,采取即时与定时结合,鼓励教师间即时交流研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倡导合作研究、个人反思及叙述研究和撰写教育故事。要不定期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交流活动,并要加强与名校、示范校及教研部门专业研究人员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争取他们的专业指导与支持。
5、建立适合以校为本教科研制度的教师评价机制。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办法,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以校为本教科研的导向机制,建立促进以校为本教科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多种形式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具体制度:“五有三保证”:
“五有”即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问题、困惑、疑难;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课题研究;有教研制度。
“三保证”即教科研时间有保证;教科研人员有保证;教科研实效有保证。具体要求为:学校做到“四个一”:1、每周组织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教学反思、交流、研讨、教师对话、科研沙龙等活动)。
2、平均每月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包括研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课题研究汇报课)、说课、评课、教学指导活动。
3、每季度至少一次为全体教师提供专家讲座、合作论坛等形式的专家引领的学习活动。
4、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教学评优、竞赛活动。每学期每人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设计、教学反思上交学校研讨,并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参赛,上教育刊物发表。
教师要做到“六个一”:
1、每周至少做一次教学后记(包含反思、案例等)
2、每学期在学校网站上参加教育论坛一次或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文章、并做好摘要记录。
3、每周至少听课一节以上,并做好记录及评析。4、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的教学研讨观摩课。
5、每学期至少提供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个典型个案、优秀教学反思并上网或发表。
6、每学期至少参与一个课题研究。
擎着理想的火把前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初探
太仓市浮桥中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从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里。这就要求教师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认识、反思教育,并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开发符合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高青年教师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源头活水。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青年教师理念、素质的提高是决定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伊始,率先扬起学校创新教育的风帆,创建了以35周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班,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我们知道,唯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唯有创新的精神才能启动创新教育。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是我校坚持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是一致的。培训班明确要求每位学员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认真严谨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充电,追求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学习新理念,扶青年教师成长人生的奉献方式是“爱”,创造的方式是“学会爱”,“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只有当教师满怀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时,才会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在学生身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首先学习的就是爱的教育。正是爱,撕去了原先罩在教师身上的“师道尊严”的面纱,让每一位教师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使得一个又一个学生变得乐于学习,师生关系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钱卫芬老师虽然刚做班主任,但她从细微处入手,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她更是偏爱有加,关怀备致,倾注满腔的爱心,耐心地鼓励、引导。由于她的爱,班上的一位学生由别人眼中的坏学生,如今转变成了一位能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爱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一座桥梁。
杨秋菊老师担任初一(1)班加强班(民工子弟班)的班主任。在我校谁都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语言、个性、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一切都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麻烦。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她二话没说,挑起了重担。平时不仅上好每一节课,更是用自己的心去理解学生、感化学生。她在处理调皮、倔强的学生过程中,悟出了“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的道理,用对学生的尊重换来了学生的信心。
作为一群年轻教师,理念的更新学习让他们在充满激情、充满闯劲的教育中打上了“智慧”的印记,懂得了克服年轻的冲动,体会到了教育中爱的诗意,以德育人的真谛。青年教师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进取、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同时,不断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采取新的举措,开辟新的境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今,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一个学生成功已成为他们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二、历练基本功,激青年教师上进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好坏的指标,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水平上,只是应付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这样就造成教师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不高。作为充满希望的青年教师,注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凭借自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历练“教学基本功”。近年来,在我校大批骨干教师外流到其他学校的严峻形势下,新增补的年轻教师毅然担负起重任,这一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教学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学校领导清醒地意识到培养青年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此按照一年适应、二年成熟、三年出成绩的总体设想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⑴师徒结对,姗姗学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教师所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际尚有一定距离,学校教导处有针对性的指定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实绩佳的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思想、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对新教师全面指导。尤其是教学上帮助他们闯“五关”,即上好适应课、达标课、汇报课、优质课、示范课。使新教师有明确的引导方向,经常接受导师的指点,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熟悉教学的各环节。
⑵创设条件,搭建舞台。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实践,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学校领导设法为教师成长创设条件,千方百计邀请名家名师来校作讲座,开示范课。如聘请省教育学会科研部主任、省特级教师吴家麒教授来校作有关校本研究方面的讲座;请省特级教师王永元老师开示范课;另一方面补充挖掘学校现有的优质师资资源,开展如何备课、上课、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更高层次上使青年教师把握教学发展的规律,领略新课程时代的脉搏。同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参加各项培训,主动投入“教师基本功大赛”,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开学初,学校组织了“地毯式”的全员听课、评课活动,为优秀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有待提高的老师找到了症结所在,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现场比赛,展示优秀作品、教学课件、论文成果等活动,检验了教学基本功,满足了教师成就感,激活了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实践证明,“历练教学基本功”中的指导和激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左膀右臂。
⑶三项评比,固本强基。一比见习期优质达标课。参照教坛新秀要求参评,让青年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本届优质课评比中,参评的教师课件精彩,紧扣教学内容,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上较好地贯彻了新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新一代浮中人的潜质,受到了参评教师的一致认可。二比命题把握能力,体现现代新五项基本功的要求。结合第二学期期中检查的要求命一份相应的模拟试题,看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看对学生实际的了解程度,看试卷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比论文的撰写水平。学年的论文是一年工作实际的升华,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是今后发展的需要。
2.探索“教学新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一的人才目标、划一的教学形式、统一的考评方法已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甚至成为课程改革的阻力。我们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要求骨干教师探索符合新课程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实践中摸索、创造。我们依托课题研究,倡导课堂教学体现“四化”。
⑴课堂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是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为背景,体现了新教材与社会、与学生的广泛联系,为学生设置了更多的活动和探究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⑵课堂教学“活动化”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⑶课堂教学“自主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实践中去,这样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愉悦。⑷课堂教学“情感化”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提出教师应用自己的激情去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目前,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
三、提炼教学经,逼青年教师科研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首先就要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了,教师的差距找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学经验的提炼,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青年教师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在工作中缺少对教育学生、教学本领的掌握与灵活处理技巧。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级交给青年教师带,但却不能坐视青年教师把学生的前途给耽误了。为此,学校领导鼓励每位青年教师积极搞课题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反复宣传,强调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同时,又要求青年教师把教科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活动中,组织他们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并定期要求他们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交流汇报,哪怕是不成形的研究,至少他尽力去想了,尽可能地去查阅资料,搞调查了。青年教师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的教学理念逐步更新,教学行为不断改善,教学水平日渐提升,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各显其能,各领风骚。
辛勤的汗水洒在追求的沃土里,我们的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不断成长起来。一年多来,我们青年教师骨干培训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青春不能没有理想支撑,不能没有激情相伴。面对一个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充满欲望、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相信年轻的教师只要拥有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守人生的真诚和尊严,苦苦求索,努力追求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教学风格,就一定能奏响新课程改革美好的乐章。
现状、实践、反思
太仓市浮桥中学
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随着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理念如雨后春笋,推动着教育的变革,给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当今,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基本途径。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最迫切地是要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是校本研究的基地,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场所。学校如何创设一种促使教师自主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氛围,如何搭建一个促进教师反思性实践研究的平台?针对浮中的实际,通过多方探究、研讨、论证,确定了把校本教研回归到实际问题的研究,回归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付诸实践。
一、现状:三大压力和问题
我校是一所60多年的学校,学校办学历经了风风雨雨,曾经的辉煌让我们思索,给我们启迪。我校50岁以上的老教师和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多达75%,几年来新课程、新课标的实行,对我校的教师队伍已经是很大的考验。而现在我校又面临着教育布局的调整,我校由原来的完全中学将变成一所初级中学,大量的高中教师的外调,导致学科之间出现严重不平衡,骨干教师的流失,教师的不稳定性也在增加。不仅如此,随着太仓港区经济的发展,我校被指定为外来人员子弟吸收的公办学校之一,外来人员子弟由于来自全国各地,学制、教材版本、内容都有差异,教师的心理更是矛盾重重,学校该如何定位,如何针对现状化解矛盾,如何解决学校的自身问题,重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根据我校的实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塑重组,重新定位。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活动,强化校本教研,才是我校的根本出路。
二、举措:稳定队伍、转变观念、科研兴校1、前提:稳定队伍
学校的调整是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全校老师对学校的变化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想外调离开学校寻找新的发展的,也有甘于现状消极等待的,更有迷失方向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分析它的利和弊,认识到这是真实的想法,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许多不利影响,如何化不利为有利因素,我们的做法是扬长避短,利用有利因素。(1)对调出的老师进行分析,他们之所以能调出学校,当然有高中布局调整的因素,主要原因是这批老师有自身的长处,有优点,有特长。对没有调出的老师鞭策,鼓励成长和进步。(2)利用教师的积极因素,由于教师队伍的变化,骨干教师的大量外流,学校充分信任现有的老师,创造发展和进修条件,给他们压担子,为他们的成长明确目标,重新构建学校骨干教师队伍。(3)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在浮中原来的制度上,更突出鼓励和奖励政策,无论在评先、评优还是评选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方面都改变了方法,不再论资排辈,而是教师把材料提供后,公平竞争,优中选优。在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最初的骚动平息了,师资队伍很快稳定,又形成了团结向上的集体。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条件。
2、关键:转变观念
我校把校本教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201*学年度我校就启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更加迫切地认识到校本教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实验工作,我们坚信,不立足校本,不能有效开展研究,只有抓好校本教研才能推动我校的课程改革。而校本教研的首要任务是教师的研究和学习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观念。
(一)改进教研模式。
传统的业务学习活动由内容学校指定内容,内容无针对性,方式单一,形式死板,不能引起教师共鸣,不能调动教师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目标与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我们改进教研模式,杜绝一言堂现象,坚持“自主探究合作”的教研模式,实施“出示问题情境组织探讨交流总结教研效果激发探究趋向”的活动方式,研究身边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树立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1)、尝试平行课调研活动。就是让同一学科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同一节课,课后,同组教师一起分析、研讨每人的教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场地,定备课组组长,确定备课的主题,集体商量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运用何种理念、何种方法,如何突破,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写教案,再随机抽取一位教师上课,课后研讨反思再提高。(3)、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普遍问题。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教师及时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学校组织年级组老师探讨研究,以便在后继工作中改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4)、建立随堂听课制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教研组长和中层听课15节以上,老师听课10节以上,3年内教师必须听课20节以上(其中10节为本学科),大家随时可以互相听课,及时反馈,真诚交流,教师之间创造出合作、交往、互信的氛围。促进教学研究。
(二)改变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学校布置内容,主要由教师自学为主,学习的效果、学习的质量很难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立了学习型组织(青年教师骨干班),定期定时地组织学习活动。对他们定期进行基本功考核。提高学习的效率。(1)与大师专家对话,每学期邀请3-4位专家来校讲学,或请教学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参与备课、听课、评议、反思全过程的活动”,以改进老师的观念。起到专家引领作用。(2)倡导“读书研讨沙龙”活动,组织教师把读书的心得和体会进行交流,或者开展研讨式的对话、案例探讨,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把读书和实践结合,学与用能协调。(3)开展读教育名著及新课改理论文章活动。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靠的是教师长期读书,尤其是读教育名著的结果。每学期学校组织购买2本教育名著,提供给教师。资助订阅教育报刊,每周至少有三课时进学校的阅览室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并围绕各自所任学科以及研究的课题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使教师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使读书成为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三、提高:科研兴校
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坚持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研的重点。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作为科研立项的选题。
学校在调整初期开展专项及综合调研活动,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高中调整过程中学校的一系列矛盾,提出研究主题,拟定研究的方向,针对高中的即将结束,重点必然转移到初中,又针对我校是吸纳外来人员子女的指定学校,所以我校制定了《外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和策略研究》为中心课题,并确定学校的发展是“小班化、寄宿制、分层次”的办学方向,由于这些来自于自己身边,来自于我们的反思与提炼,融入了教师的感情与智慧,去掉了空洞和不切实际的东西,得到了教师的欢迎,出现“心中有目标,人人可研究”的可喜局面。
四、反思:解决两种倾向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然而,教师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和重实践轻理论倾向。
教师要不要做研究?要!但要做那些能对自己与教学同伴有用的研究。而不要“为职称而努力”、“为名利而奋斗”。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成都列五中学201*-201*青年教师培训计划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成都列五中学201*-201*青年教师培训计划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