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冲突与对策研究小结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冲突与对策研究
康苑幼儿园徐晓燕
我的课题“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冲突与策略研究”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冲突进行了分类,总结出一套解决幼儿区域活动中冲突的方法,使幼儿和教师解决区域活动中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达到了预期目标。
经过观察研究,我发现引起孩子在区域内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材料数量:区域内投放材料数量太少引起幼儿争抢。2)强行介入:没有经过别人同意强行进入别人的游戏中。
3)不要别人帮:当别人主动帮忙时,幼儿由于觉得别人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自尊心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4)不当心碰到别人:幼儿在区域间走动或和同伴进行平行游戏时不当心碰到别人。
5)对游戏规则有异议:在共同游戏时,由于各持不同的游戏规则而引起的矛盾冲突。
6)习惯性动作:有的幼儿喜爱与别人逗闹而产生的冲突。
7)打抱不平: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认为朋友被欺负,出于帮忙而和其他幼儿产生的矛盾。
8)误解:幼儿误读了别人的行为,以为别人会侵犯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矛盾。9)不肯谦让:在区域活动时,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10)报复:在区域活动前和同伴产生了矛盾,在区域活动时对同伴实施报复而产生的冲突。
11)受到妨碍: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受到同伴有意或无意的影响,而引起的矛盾。12)意见不统一:在区域活动中共同游戏时,产生了分歧而引起的争执。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种策略在解决区域活动中的矛盾过程中的效果较好:
1)运用文艺作品,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陶冶性情。
文艺作品中隐含着各种道理,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本研究中,我提取了文艺作品中的以下几个元素对幼儿进行教育。
念儿歌、唱歌。儿歌、唱歌中含有好东西要分享、朋友之间要谦让等交往的方法,比如:《拉拉钩》、《李小多分果果等》。这些儿歌、歌曲琅琅上口便于幼儿学习、记忆,让幼儿从认知的层面了解良好的行为和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幼儿将这些方法内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能促进他们社会性良好的发展。
看动画片。动画片为小朋友所喜爱,动画片中有与同伴怎样相处或怎样解决同伴间矛盾的情节。我引导幼儿模仿动画片中人物解决问题时运用的语言,提高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当然,现在的动画片中,暴力情节也较多,为了避免幼儿模仿负面的内容,与家长共同配合尽量避免幼儿观看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如:奥特曼、铠甲勇士等。
说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给人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大家都喜欢常说礼貌话的有礼貌的孩子,有礼貌的孩子在区域间交往中发生矛盾的频率也较其他幼儿低。因而我常让孩子在讲故事、故事表演中学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并在日常生活中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有时需要幼儿帮我一个忙,我会对他们说:“请你帮我一下忙,把东西拿过来。”,当幼儿做到以后我会马上说:“谢谢。”。久而久之,孩子们逐步能够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与别人交往,区域中的冲突也减少了许多。
(2)教师退一步,不急着介入,让幼儿体验后果后,自然醒悟。
有些幼儿个性较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而喜欢让别人围着自己转,经常在区域活动中和同伴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同伴都不愿意理睬他,受到了孤立。这类孩子在孤立后,通常会归咎为同伴。这时,老师就应该介入,运用同理的的方法帮助他分析原因,引导他尊重他人的意见,不然就会有被孤立的后果。这时,幼儿体会到孤立的痛苦,很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在以后的活动中,当他体会到老师方法的有效性,他们的行为会逐渐改进,形成良性循环,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创设环境,交流互通,解决问题。3)创设环境,交流互通,解决问题。
当幼儿在区域中发生冲突时,我通常先将两人分开,使他们平静下来,再将分别让他们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帮助他们梳理冲突产生的原因,最终寻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沟通来解决矛盾,使幼儿了解发生冲突时不能急躁,应该听听别人的想法,再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臣共识,解决问题。
4)情景剖析,共同商量解决方法,提高全体幼儿解决矛盾的能力。当幼儿在区域中发生冲突后,我有时采取设置情境,再现区域中的矛盾场景,请全体幼儿观察情景过程,对情景过程进行剖析,讨论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全体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
5)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策略。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我敢相信,凡是儿童都是可教的,都可以教成为有成就的人,不过教的方法和寻常教育不同,应该要有特殊的研究。”我在解决区域活动中的幼儿矛盾时,注意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鼓励胆小懦弱者。胆小懦弱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被别人抢走玩具后的表现通常不很强烈,需要老师细心发现。当发现后,我通常采取鼓励他们学习反抗,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一味退让。
引导争强好胜者。争强好胜的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通常会放大自己的优点,盯住同伴的缺点,说一些别人不乐意听的话,从而引起矛盾。针对这些幼儿,我用同理心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说表扬别人的话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维护自尊心强者。当自尊心特强的一些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和同伴发生冲突时,我一般不在全班面前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叫到身边进行个别化教育。淡化引起注意者。有些孩子在区域活动中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而故意招惹同伴。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并让其他孩子也对此视而不见,当这些孩子发现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自然也会放弃这种行为。
6)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培养幼儿良好性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应“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甚至发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矛盾说到底是幼儿交往能力不足的体现,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形成合力才更有效果。我建议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多关注幼儿的情感和交往需要,在家不看暴力情节动画片等。
本次研究提升了我对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的处理能力,提高了我的专业化程度。在研究过程中,我对幼儿的了解更加深入、观察更加仔细,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教育,真正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
本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大班幼儿在区域中的交往能力与解决矛盾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平行班中未受此专门研究教育的幼儿。孩子经过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可以使其社会性发展得以显著提高。经过研究我在对幼儿区域冲突的应答策略和随机教育的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说明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扩展阅读: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矛盾与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矛盾与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
银都幼儿园徐馨
摘要:
交往能力,是大班幼儿必须获得的一个重要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是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调查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产生矛盾的原因基础上,探索适合运用“同理心”的方法解决的矛盾,通过对幼儿的前测和后测得比较验证研究实施的效果。
关键字: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中的矛盾矛盾的解决策略同理心一、
立论依据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独二代”的人数逐渐增长,他们正成为幼儿园生源中的主力,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的业余活动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不常出去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们失去了与兄弟、姐妹、伙伴们的交往、互动经验,而老一辈给与他们的大多数是溺爱、宽容和呵护,几乎没有什么充满矛盾的环境,这样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幼儿任性、自私、怯懦、霸道等性格。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这个社会问题经常会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体现出来,造成了幼儿间的矛盾。比如:设计海报时,自己的设计观点遭到同伴的反对,甚至自己设计的海报被意见不一致的同伴添画了一些东西,从而产生了心理矛盾,他们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用拳头解决问题;下棋时,一方随意调整游戏规则,使另一方不能进行游戏;别人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时,有些幼儿一直粘着幼儿由于没有解决矛盾的经验,矛盾便更容易升级。这些矛盾如果不注意及时疏导解决,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因而教师要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矛盾进行细致地观察,区分地解决,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合作活动较多,更容易产生矛盾,学会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自己处理相互之间矛盾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因此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活动中矛盾的方法需要和其他年龄段幼儿有所区别。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学会使用同理心的方法来处理矛盾,能使矛盾在短时间内化解,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更加的愉快,幼儿之间的交往更加的积极。
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我提出针对引导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运用同理心的方法解决矛盾进行研究,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矛盾进行分类,寻找适合同理心方法使用的场合,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刊登的耿慧的《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一文提出:“区域活动的过程和评价都能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幼儿自己不能解决情况下,教师的参与作用就很有必要了。”文中还指出了文中还指出了两种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的类型:“(1)因意见不协调的认知冲突(2)因为使用材料协调上的争执或活动角色分配上的不一致而引发幼儿间冲突的发生。”但没有将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矛盾类型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对教师参与的具体策略的表述也较少。
在小精灵网站刊登的喻小琴的《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中指出“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其中特别提到区域活动中的合作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对这点我也表示认同,区域活动中是否还有能让幼儿学习交往的其他途径,值得我们去研究。
在明天幼稚集团六幼的李晶的《合理解决同伴间的冲突》中指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如,说服进攻型儿童,鼓励退缩型儿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在冲突中调整其行为方式,增强他们解决冲突的能力。”我们表示认同,并觉得还可以加强对具体做法的研究。
还有其他一些文章也提到了解决幼儿间矛盾的方法,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本研究中我将对这个问题作系统性研究。三、关键概念的界定1、矛盾:幼儿间以争吵、摩擦和对立为特色的持久的不和。
2、区域活动:将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活动材料根据内容摆放到不同的地方,作为一个活动区域,让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形式。
3、区域活动中的矛盾:在区域活动内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所产生的矛盾现象。4、解决策略研究:指处理区域活动时的矛盾,解决区域活动时矛盾的策略研究。5、同理心: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目标
1、探索同理心的方法在区域活动中解决幼儿矛盾运用领域。2、使幼儿在解决矛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
3、提高教师对幼儿矛盾的应答策略和随机教育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五、研究方法;
1)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矛盾和解决策略进行观察、记录。
2)问卷法:对实验前后幼儿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并进行对比。3)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寻找解决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的对策,并运用于实践。4)个案研究法:对班级中交往行为较弱的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地观察了解,并做好详尽的记录,积累个案资料,寻找个别辅导实效的方法。六、研究对象;
银都幼儿园大班(3)幼儿七、研究内容
1、找到幼儿产生区域活动矛盾的原因。
经过观察研究,我发现引起孩子在区域内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材料数量:区域内投放材料数量太少引起幼儿争抢。2)强行介入:没有经过别人同意强行进入别人的游戏中。
3)不要别人帮:当别人主动帮忙时,幼儿由于觉得别人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自尊心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4)不当心碰到别人:幼儿在区域间走动或和同伴进行平行游戏时不当心碰到别人。5)对游戏规则有异议:在共同游戏时,由于各持不同的游戏规则而引起的矛盾。
6)习惯性动作:有的幼儿喜爱与别人逗闹而产生的冲突。
7)打抱不平: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认为朋友被欺负,出于帮忙而和其他幼儿产生的矛盾。
8)误解:幼儿误读了别人的行为,以为别人会侵犯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矛盾。
9)不肯谦让:在区域活动时,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10)报复:在区域活动前和同伴产生了矛盾,在区域活动时对同伴实施报复而产生的冲突。
11)受到妨碍: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受到同伴有意或无意的影响,而引起的矛盾。
12)意见不统一:在区域活动中共同游戏时,产生了分歧而引起的争执。2、探索适合运用同理心方法解决的区域活动时幼儿产生的矛盾类型。
经过研究实践,我发现以下几种矛盾类型,适合用同理心的方法进行解决:
1)报复2)强行介入3)受到妨碍4)不当心碰到别人5)不肯谦让6)不要别人帮
3、探索引导幼儿运用同理心的方法合理解决区域活动矛盾的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种策略在解决区域活动中的矛盾过程中的效果较好:
1)运用文艺作品,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陶冶性情。
文艺作品中隐含着各种道理,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本研究中,我提取了文艺作品中的以下几个元素对幼儿进行教育。
念儿歌、唱歌。儿歌、唱歌中含有好东西要分享、朋友之间要谦让等交
往的方法,比如:《拉拉钩》、《李小多分果果等》。这些儿歌、歌曲琅琅上口便于幼儿学习、记忆,让幼儿从认知的层面了解良好的行为和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幼儿将这些方法内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能促进他们社会性良好的发展。
看动画片。动画片为小朋友所喜爱,动画片中有与同伴怎样相处或怎样
解决同伴间矛盾的情节。我引导幼儿模仿动画片中人物解决问题时运用的语言,提高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当然,现在的动画片中,暴力情节也较多,为了避免幼儿模仿负面的内容,与家长共同配合尽量避免幼儿观看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如:奥特曼、铠甲勇士等。
说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给人一
种亲切、平和的感觉,大家都喜欢常说礼貌话的有礼貌的孩子,有礼貌的孩子在区域间交往中发生矛盾的频率也较其他幼儿低。因而我常让孩子在讲故事、故事表演中学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并在日常生活中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有时需要幼儿帮我一个忙,我会对他们说:“请你帮我一下忙,把东西拿过来。”,当幼儿做到以后我会马上说:“谢谢。”。久而久之,孩子们逐步能够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与别人交往,区域中的矛盾也减少了许多。2)教师退一步,不急着介入,让幼儿体验后果后,自然醒悟。
有些幼儿个性较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而喜欢让别人围着自己转,经常在区域活动中和同伴产生矛盾,久而久之,同伴都不愿意理睬他,受到了孤立。这类孩子在孤立后,通常会归咎为同伴。这时,老师就应该介入,运用同理的的方法帮助他分析原因,引导他尊重他人的意见,不然就会有被孤立的后果。这时,幼儿体会到孤立的痛苦,很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在以后的活动中,当他体会到老师方法的有效性,他们的行为会逐渐改进,形成良性循环,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创设环境,交流互通,解决问题。
3)创设环境,交流互通,解决问题。
当幼儿在区域中发生矛盾时,我通常先将两人分开,使他们平静下来,再将分别让他们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帮助他们梳理矛盾产生的原因,最终寻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沟通来解决矛盾,使幼儿了解遇到矛盾时不能急躁,应该听听别人的想法,再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臣共识,解决问题。4)情景剖析,共同商量解决方法,提高全体幼儿解决矛盾的能力。当幼儿在区域中发生矛盾后,我有时采取设置情境,再现区域中的矛盾场景,请全体幼儿观察情景过程,对情景过程进行剖析,讨论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全体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
5)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策略。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我敢相信,凡是儿童都是可教的,都可以教成为有成就的人,不过教的方法和寻常教育不同,应该要有特殊的研究。”我在解决区域活动中的幼儿矛盾时,注意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鼓励胆小懦弱者。胆小懦弱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被别人抢走玩具后的表现通常不很强烈,需要老师细心发现。当发现后,我通常采取鼓励他们学习反抗,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一味退让。
引导争强好胜者。争强好胜的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通常会放大自己的优点,盯住同伴的缺点,说一些别人不乐意听的话,从而引起矛盾。针对这些幼儿,我用同理心的方法引导他们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说表扬别人的话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维护自尊心强者。当自尊心特强的一些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和同伴发生矛盾时,我一般不在全班面前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叫到身边进行个别化教育。淡化引起注意者。有些孩子在区域活动中为了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而故意招惹同伴。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并让其他孩子也对此视而不见,当这些孩子发现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自然也会放弃这种行为。
6)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培养幼儿良好性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应“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甚至发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矛盾说到底是幼儿交往能力不足的体现,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形成合力才更有效果。我建议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多关注幼儿的情感和交往需要,在家不看暴力情节动画片等。八、研究成效
我的课题“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矛盾与解决策略的实践研究”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矛盾进行了分类,总结出一套解决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的方法,使幼儿和教师解决区域活动中矛盾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达到了预期目标。第一,我探索出了一套区域活动中运用同理心的方法解决幼儿矛盾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使我能快速地解决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的矛盾,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第二,我们的研究实践使幼儿在解决矛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方面得以明显的提高。见以下图表:
幼儿交往及解决矛盾能力前测后测对比表
测试领域:交往能力
幼儿能力好中差
测试领域:解决矛盾能力
好中差
从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35名幼儿在后测时交往能力好的比前测提高了55.6%,交往能力差的比前测降低了29.9%,解决矛盾能力好的比前测提高了38.5%,解决矛盾能力差的比前测降低了11.4%。我的研究实践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得以明显的提高。幼儿在老师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了解了解决矛盾的
前测49.9%38.1%12.0%中测62.2%32.2%5.6%后测88.4%10.0%1.6%前测30.0%37.3%32.7%中测58.5%26.3%15.2%后测85.6%11.6%2.8%方法,并能运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和同伴友好合作。这对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本研究提升了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的处理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更加深入、观察更加仔细,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教育,真正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九、
研究结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大班幼儿在区域中的交往能力与解决矛盾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平行班中未受此专门研究教育的幼儿。孩子经过这方面的培养教育,可以使其社会性发展得以显著提高。经过研究我在对幼儿区域矛盾的应答策略和随机教育的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说明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十、进一步思考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矛盾与对策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
1、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矛盾现象很多,本项研究只对所观察到的矛盾现象运
用同理心的方法进行对策研究,也许幼儿区域活动中还存在其他的矛盾现象,对这一些还未包括的矛盾现象是否适合用同理心的方法解决,还可以作进一步探讨。那些不适合用同理心方法解决的矛盾,适合用何种方法解决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2、可以对幼儿交往能力和解决矛盾能力提高后的稳定性和如何保持作一定
的研究。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年4月第一版)
耿慧《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网,201*年7月31日)
万君《适应群体生活,培养交往能力》(《儿童社会化》,陈会昌心理学网站)李晶《合理解决同伴间的冲突》(《儿童社会化》,陈会昌心理学网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冲突与对策研究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冲突与对策研究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