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贸局201*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总结
县经贸局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总结
20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我局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现将201*年我局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局机关现有离退休人员27人,其中离休干部4人,退休人员23人,年龄在55岁至85岁,有一部份退休同志外出打工,有一部份退休同志在本县为其他企业做管理工作,大部份老同志的身体还好,有个别老同志常年患病,除常年患病的个别同志外,其他同志的家境条件均较好。老干部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然心系大局,情系人民,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主要工作
1、党委重视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关键。做好离退休工
作,根本在认识,关键在领导,基础在感情。我局领导怀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把离退休工作当成一项关系全局、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的大事来抓。把离退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离退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经常深入离退休老同志中间去倾听意见,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的开展。
2、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我局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老干部工作事务处理。
3、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是老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和执行各项老干部政策,确保老干部各项政治和生活待遇按规定执行。今年,我局专门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到中医院进行体检;去年底,我局给每个离退休老干部发放慰问金300元,其中,张郁文同志和赵元发同志生病住院,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去医院探病慰问,给老干部和家属送去了温暖,并时常关心老干部,保证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4、加强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坚持和完善离退休人员阅读和学习制度。加强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离退休人员。坚持每半年向老干部通报情况一次,及时向老同志传达重要会议精神,使老同志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情况,将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5、帮助患病离休干部解决困难。方圣根,我局离休干部,玉环人,现住玉环,因患癌症,多年来药费支出较大。我局领导对他的生活十分关心,除正常电话联系外,每年还给予3000元至5000元的困难慰问。
6、除了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日常工作外,我们还尽力做好了老干部工作“五个一”,即半年开一次老干部学习会,让老干部及时了解我局工作动态;重阳节(传统的老人节)给每位离退休老干部送一束花,祝愿离退休的老干部们节日快乐;年终开展一次老干部慰问,给老干部送去温馨的问候;为老干部订一份报纸,让老干部能够了解时事大事;一年组织一次老干部体检,保障老干部身体健康。
老干部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泰顺县经贸局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扩展阅读:泉州市外经贸局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思路
201*年工作总结暨201*年工作思路
泉州市外经贸局(201*年1月)
201*年是我市外经贸发展快速回升的一年。一年来,我市外经贸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奋力发展”的工作部署,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拓展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增长;有效利用外资,提高选资质量;加快龙头企业“走出去”步伐,夯实国际化经营基础;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引领服务贸易发展;认真谋划外经贸“十二五”规划,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外经贸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2.6亿美元,比增37.6%,其中,出口首次突破80亿美元达到82.8亿美元,比增40.6%,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6.5和9.3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6家,合同外资总额16.1亿美元,比增68%,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24.9亿美元,比增5.9%。各项指标均全面超额完成市人大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我局还被省公务员局和省外经贸厅联合授予“201*-201*年全省外经贸(口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201*年主要工作和成效(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将“稳定外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核心战略,主动帮扶企业“保市场、拓市场、树品牌、快转型”,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抓市场开拓。除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省外经贸厅组织的11场境外展会和7场境内展会外,还从外经贸促进资金中安排500万元用于扶持市场开拓,自行组织16场境外展销活动,累计参展企业达205家,展位数310个,现场成交金额2.25亿美元。此外,按照“大统一、小分开、有特色、系列化”的原则,成功将“海博会”、“鞋博会”和“石博会”等自有会展品牌整合打造成为“首届泉州商品博览会”,集中打响了泉州会展品牌。二是抓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身转型升级,发展“三自三高”(即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增强议价能力。在第108届广交会上,我市53家进入品牌展区的企业累计成交3.03亿美元,占全市成交总额的46.9%。三是抓好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占全省30%出口份额的纺织服装、石材、陶瓷树脂工艺品、箱包及伞等4个行业出口基地商会在我市相继成立,共发展会员企业796家。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会员已达4525家。并有1300多家企业进行了网上交易,累计达成意向成交额超6亿美元,确认成交量1.5亿美元。积极培育外贸龙头企业。全市出口前100位的企业共出口41.8亿美元,比增48.2%,占全市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服务贸易发展不断加快。泉州软件园确定10家入驻企业。投资总额超过38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项目顺利奠基。
(二)着力提高招商选资质量,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以“提质增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为招商选资的重要导向,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项目,狠抓产业链招商,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招商选资质量和水平。一是大招商、招大商。全市上下大招商,共组织了包括“首届品牌泉州香江行”、“赴台经贸文化交流”、“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内的多场招商推介活动,共签订外资项目133个,总投资45.54亿美元,拟利用外资41.39亿美元。对签约项目制定了“五个一”的跟踪落实责任制,履约率不断提高。第十四届投洽会我市61个合同项目已升级报批62%。“招大商”初见成效,全年新批(含增资)投资总额超1000万美元的项目100个,合同外资13.4亿美元,比增61.4%,占全部合同外资的84%。成功引进排名第300位的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和世界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的美国特雷克斯公司等2家世界500强生产性、龙头型企业。二是调结构、求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新批外资服务业项目64个,合同外资4.亿美元,分别比增100%和144.1%,项目数和合同外资分别占相应总数的41.0%和27.3%。此外,LED光电产品、电子芯片等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新兴行业比重也有所上升。企业不断向内涵式扩张发展。全市增资外商投资企业156个,合同外资9.3亿美元。增资项目的合同外资占合同外资总额的58%。同时,我市13家境外上市企业返程投资20.7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另一重要来源。三是建载体、谋持续。泉州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别获批成为国家级园区,4家国字号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晋江陆地港项目抓紧建设,泉州经济开发区官桥园区建设有序开展,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成功获批,惠安经济开发区扩区和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工作正加紧进行,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和绿色开发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
(三)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外经业务积极稳妥拓展。以“三外联动、提升境外投资层次”为外经业务的发展方向。加快“走出去”步伐,制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体系,明确“走出去”发展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推动“三外”联动发展。外经业务持续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营业额2889万美元,比增6.9%,外派劳工5702人次,比增22%;批准境外投资企业43家,境外投资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接近9000万美元,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逐步试水境外投资。对台渔工劳务输出成效明显,全年对台渔工劳务输出人数达2900多人次,占大陆对台渔工劳务输出总数的65%;中泉公司成为大陆对台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业务协调小组组长单位,拥有对台渔工劳务合作谈判的最高话语权。
(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外经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到位。以“务实高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深化服务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规划指导能力、综合研判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努力提升外经贸公共服务品质。一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成功举办“国际采购团泉州企业”供需洽谈会,来自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名优质采购商与泉州市80多家外贸企业进行了供需对接,意向采购额达1600多万美元。此外,还举办泉州市开拓南美市场业务知识培训等多场业务培训会。二是积极落实各项扶持资金。共组织企业申报17类外经贸扶持资金3300多万元。同时,加快资金兑付速度,担保资金、信保资金实现按季度兑现,市级扶持资金每半年兑现,出口增量资金在海关统计反馈后的一个月内兑现。三是积极拓宽银贸合作领域。大力推广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成功举办10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训会,参训企业1500多家,共有946家企业成功获批开展此项业务。积极促进金融保险部门创新服务,推动担保公司为全市40家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近3亿元,支持担保机构申请补助资金140万元。帮助企业开展出口信保项下的保单融资贷款(折合人民币)13.8亿元,比增183%。四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对来自7个国家的15起“两反两保”救济案件进行并案分析,对45家涉案企业进行业务指导,组织企业开展好应诉工作。晋江均利无纺制品有限公司在反倾销仲裁中胜诉,成为继福建菲利集团后,泉州市第二家享受零关税的企业。五是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对职权范围内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共简化了18项申报材料。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在今年联合年检中,我局对参检企业的到资、税收、外汇、用工、销售收入等信息继续采取“一次性收集、多部门共享”的方法,参见率达96%,参检企业数高居全省榜首。六是加大调研分析力度。立足于摸清情况,加大调查研究、运行分析和规划指导的工作力度,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和企业调研,分析困难、共商对策,并形成专题报告向上级部门反馈,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如今年我局牵头撰写的新一轮汇改措施建议的调研报告就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批转各县(区、市)贯彻执行。
(五)着力发挥“五缘优势”,泉台经贸合作深度对接。以“先行先试,注重经贸交流实效”为泉台合作的指导思想,研究制定《泉台产业深度对接纲要》和实施意见,推动泉台经贸合作纵深拓展。全年我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31家,实际利用台资(历史可比口径)2.37亿美元,比增12.7%。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机构挂牌成立,海峡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试运营,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等涉台展会。对台投资取得新突破,共有4家企业赴台投资。中泉公司成为我省首家国有全资的赴台投资企业。泉台贸易发展迅猛,台湾成为泉州市最大的进口地区,占全市进口总量的25%。建立了台资企业并联审批系统,推行一条龙服务,已有10家台资企业通过该系统办理设立登记手续,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六)围绕构建“和谐机关”,三个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创新外经贸管理机制,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狠抓机关勤政效能建设,追求效率,提高执行力。一是从规范内部管理入手,建立一套具有特色、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的效能制度保障体系。以政风行风建设为契机,以完善制度为基础,在纪律、政务和事务、党务管理方面完善制定了29项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窗口建设,认真推行“一表式”审批,完善“绿色通道”,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预约服务制等制度,确保行政审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二是从狠抓队伍管理入手,注重民主决策,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坚持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健全决策规则和程序,完善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跟踪反馈、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廉洁自律建设。认真组织学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外经贸业务的全过程。三是从关注干部诉求入手,切实把干部群众最关切、最想办、最赞成、最顺心的事情放在工作首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机关迁入新的办公场所,建筑面积8600多平方米,办公环境大大改善。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扶贫济困、创卫、军民共建、义务献血、慈善一日捐、植树造林等活动。认真开展“送温暖、解忧难、办实事”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看望生病、住院干部职工,在机关内部形成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一年来,我局先后被省外经贸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省级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涌现出省联合年检工作先进个人,市综治、计生、信息、党务、政务先进工作者等先锋模范,并有1人荣获三等功。
二、“十一五”泉州市外经贸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泉州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的五年泉州市外经贸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主动作为、科学发展,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额、出口额、利用外资实现翻番,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一是总量持续提升。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0%,其中累计出口290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7%;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17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103.7亿美元,对外承包劳务累计完成营业额近1.4亿美元,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二是结构持续优化。外贸出口初具规模。140类商品出口超千万美元,对2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超亿美元,与20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利用外资量质提升。5年间累计新批(含增资)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650个,全省最大外资项目福建联合石化正式落地,埃克森美孚、麦德龙、沃尔玛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来泉投资兴业。“走出去”发展态势良好。五年间共有116家企业赴12个国家投资,境外投资额达1.6亿美元,占历年境外投资总额的95%以上,一批大的实体型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境外投资的主体。三是外经贸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201*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1800家,其中192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分别比05年增加了490家和126家。品牌战略有效实施,56家企业的出口产品被省外经贸厅授予“福建国际知名品牌”,占全省总量的48.69%。境外上市返程投资成为利用外资的新增长源。匹克等36家企业成功在境外上市,融资近24.6亿美元。四是对外开放格局持续拓展。泉州市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各类经济开发区已逐步打造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石化、商业、保税物流等行业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开放层次进一步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结合,对外承包劳务和境外带料加工贸易取得积极成果,拓展了全市经济的发展空间。
总体上看,在201*年较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泉州市外经贸工作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复杂性,经济复苏的曲折性、不确定性也都超过预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繁重,当前外经贸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外贸在全省的占比仍然偏低。在全省外贸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之时,泉州仅突破百亿美元大关。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已成为外贸总量提升的桎梏。二是外资后劲不足进一步显现。缺乏特大项目支撑,用地紧张,投资载体不足,招商选资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走出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境外投资处于成长阶段,总体规模与单项平均规模较小。
三、泉州市“十二五”外经贸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十二五”我市外经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市委的总体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外经贸运行质量与效益,积极营造良好的外经贸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外经贸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外经贸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主要发展思路和预期目标是:
(一)做强外贸,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形成大外贸、大企业、大品牌为主导的外贸出口结构,加强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努力提高“三自三高”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大力承接服务外包,扩大转口贸易。推进市场多元化,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南美等新兴市场。提升进口贸易水平,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力争“十二五”期间外贸出口年平均增长10%,到201*年当年出口额达到120亿美元以上。
(二)做优外资,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对世界500强和台湾百大企业的招引力度,吸引跨国公司来泉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增强利用外资后劲,健全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机制,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我市企业兼并重组。优化利用外资载体,加快各类开发园区创新发展,推动优势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快各种特殊监管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开发区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年均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下同)28亿美元,5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40亿美元。
(三)做大外经,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坚持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并重,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拓展开放型经济领域和空间。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供应链整合。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跨国并购,建设境外商品集散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有效拓展海外市场,培育形成一批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力争“十二五”期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2.5%,到201*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达1.5亿美元,5年间累计发展境外投资企业150家。
四、201*年外经贸主要工作思路
201*年是实施外经贸“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外经贸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继续着力于外经贸转型升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指标方面,初步安排全年外贸出口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增长8%,达到26.9亿美元。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促进外贸协调发展。持续推动贸易结构从规模适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努力实现贸易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合作方式多元化。一是抓项目。利用现有的泉州出口加工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引进特大型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培育新的产业链,扩大出口规模。二是转方式。利用省4个出口基地,做好出口基地建设这篇文章。加快完善基地科技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和行业商会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出口企业抱团发展。加快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三是强物流。坚持制造业推动和物流业推动两条腿走路,持续加大晋江陆地港建设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留住重点出口企业,撑大外贸总量。四是拓市场。组织谋划好我市23场重点境外展销活动,重点抓好南美市场经贸考察和巴西展销活动。
(二)更多更好引进和利用外资。继续实施“大招商”、“招大商”,狠抓项目谋持续。一是办好重大招商活动。认真谋划好今年我市赴港澳重大经贸活动的各项工作,按照省上“多签约合作项目,特别是合同类项目”的要求,根据节前两办的通知精神,突出深化现代服务业合作,新兴产业合作、人才培养、资本融资,精心筹划,组织好各项准备,充分发挥泉州优势,为全省多做贡献。二是抓好上市企业返程投资。继续鼓励境外上市企业返程投资,跟踪并帮助宝峰鞋业,南安中宇,晋江优源控股,泉港泰山石化、石狮希尼亚服装织造等境外上市企业做好返程投资的后续工作。三是狠抓项目落地升级。推动去年新批的100个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的升级落地。力促目前在谈的87个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尽快落地。重点做好嘉里集团、韩国SK集团、日本奥特莱斯和法国欧尚集团以及台湾和硕科技、富士康科技等拟在泉州投资企业的接洽联系工作,力争再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百大企业。四是持续提升新增长区域和各类开发区。推动泉州台商投资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动泉州出口加工区申报综合保税区,推动惠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推动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谋划洛江开发区扩区后的转型提升。联合市环保局做好16个省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并完成创建4个绿色开发区目标任务。
(三)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抓住国家“走出去”提速的契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一是继续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上市融资并返程投资,拓展外资来源;二是继续引导企业赴俄罗斯、非洲、古巴、南美等地投资兴业,扩大外贸出口。
(四)深化拓展闽港澳侨合作。继续深化我市与香港贸发局签署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框架协议》内容,探索借鉴其会展管理组织经验共同在我市举办国际性展会,提升我市会展业整体水平。继续加强与香港投资推广署等机构的合作,推动企业赴港上市融资,鼓励企业返程投资,组织企业抱团赴海外开展并购。继续深化泉澳合作,利用澳门在南美地区的重要影响力,加强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等机构的合作,积极参加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择机举办“葡语国家-泉州-澳门经贸合作对接会”,将开拓南美市场同促进泉澳交流进行有效结合。
(五)增创泉台经贸合作发展新优势。一是进一步拓展泉台贸易空间。落实去年黄省长率团赴台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成果,抓住ECFA之机,建设好石井、崇武等对台小额贸易口岸和福建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对台小额贸易平台,办好第四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推动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与台湾云林农产物流公司联合打造“台湾真品馆”,切实推动泉州港集装箱直航台湾本岛班轮复航,把泉州建设成为对台民生产品重要出口基地、台湾农产品物流基地和大陆台资企业原辅材料、零部件配送中心。二是进一步深化泉台产业合作。推动泉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和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省级开发区报批,加大《泉台产业合作规划》和《泉台产业合作实施意见》的贯彻实施力度,力促和硕科技等在谈重点台资项目的落地升级,深度对接台湾电子、光电、机械、石化等产业,在信息服务、会计、会展、专业设计等领域加强对台湾的招商,争取台资服务业在泉州形成集聚,实现泉州市服务业的跨越发展。三是进一步密切泉台渔工合作。帮助中泉、闽台农、丰泽船务等去年赴台投资项目做大做强,推动品牌企业上岛设立专卖店或建立营销网络。发挥泉州中泉公司作为大陆对台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业务协调小组组长单位优势,进一步畅通和规范对台渔工劳务输出渠道,逐步提高对台船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四是进一步优化台企经营环境。建立重点台资企业跟踪服务和投诉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为台商集中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继续简化台资企业审批程序,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为广大台商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县经贸局201*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县经贸局201*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