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大学
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集群,它以我们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和社会主导文化一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强劲动力。所以我院开展“立足校园,促进文化建设弘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主题的学习,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开展开来。
通过参加这次学院关于“立足校园,促进文化建设弘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主题的学习,自己对于关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树立校园精神,培养校园文化个性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在广泛开展面上思想教育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校园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教育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并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树立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假如今年是建党90周年,在学生中可以开展以“弘扬爱国精神,唱爱国主义歌曲”为主题的唱红歌大赛,激励鞭策师生在爱国精神的引领下健康成长。其他各项校园活动的方案要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要积极健康,活动的形式要活泼多样,活动的管理要严格规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我校校园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为了使校园精神深深地烙在师生们的心中,我们可以每月整理几十条名人的砺志格言,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大型主题活动展现出校园文化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要明确校园精神的激励、鞭策作用,团结合作、催人上进、促人成才的良好校园氛围,才会更好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归根到底是建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遗产,从根本上规定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最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育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前要着重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强化青年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所以,我们在构造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时,要注意民族精神的传承,并积极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选择各种重要节目,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我校有着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嘉庚爱国主义精神、校训诚毅精神、革命传统精神等,都值的进一步深入发掘整理,不断扩充内涵,提高宣传教育成效。学村的各种纪念场馆、校史陈列室是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陶冶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操是不可多得的教材。学村原有许多建筑楼群的命名,也沉淀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优化育人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也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尤其在校园建设风格的设计上,校园审美色彩的铺垫上,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师生着装的规定上,教室空间的布置上等都应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兼顾,活泼与庄重兼顾,整齐划一与体现个性兼顾。同时要注意精心选择制作一些有典型教育纪念意义的雕塑,画像、名言警句、标语口号等,以衬托校园的整体育人氛围。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并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高校校园文化。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由精神、宽容精神、超功利精神等;人文精神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价值观、人生观等。我国高等学校要造就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该是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和谐型人才。高等学校在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为大学生才能和智力的发挥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通过将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要求纳入专业培养目标、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人文和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提升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开设人文方面的课程和讲座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五、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廉政文化
在“文化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可以开展以“创优良学风,建文明校园”的系列读书活动,开展读书活动,给学校、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为学校内涵发展找准了支点,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平台,为学生腾飞坚固了基石。
此为,我校校园环境优美,花草树木搭配适宜,美化环境同样也会衬托出校园文化,例如,教学楼内外贴挂有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名言宣传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学校图书馆全天开放,有助于师生随时随地去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所有这一切,令书卷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书香的芬芳溢满校园,为师生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浸润书香创设了浓郁的沈理工书香文化氛围。
六、发扬学生干部廉洁精神,树立良好典范
在学校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洁从政、率先垂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提炼一句廉洁从政格言"、"阅读好一本有关倡廉敬廉的书籍"活动。学习革命先烈、党的好公仆时刻心系群众利益,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两袖清风的崇高品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反腐防变的自觉性。坚持自觉落实廉政思想于工作之中。在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中突出学生这个主体。我们树立了廉洁文化从学生抓起的理念,把廉洁文化融入学校活动中,把诚实守信、廉洁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团活动、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廉洁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扩展阅读: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如何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繁荣
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如何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促进我国
文化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集群,它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和社会主导文化一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强劲动力。显而易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那么建设好大学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应该做到那几点呢?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握正确指导思想。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因此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充分体现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是全党的智慧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志,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最活跃的地方,是思想、学术、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交锋最激烈的阵地。所以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讨论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真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决不允许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归根到底是建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遗产,从根本上规定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最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育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前要着重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强化青年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所以,我们在构造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时,要注意民族精神的传承,并积极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选择各种重要节目,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我校有着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嘉庚爱国主义精神、校训诚毅精神、革命传统精神等,都值的进一步深入发掘整理,不断扩充内涵,提高宣传教育成效。学村的各种纪念场馆、校史陈列室是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陶冶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操是不可多得的教材。学村原有许多建筑楼群的命名,也沉淀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优化育人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也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尤其在校园建设风格的设计上,校园审美色彩的铺垫上,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师生着装的规定上,教室空间的布置上等都应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兼顾,活泼与庄重兼顾,整齐划一与体现个性兼顾。同时要注意精心选择制作一些有典型教育纪念意义的雕塑,画像、名言警句、标语口号等,以衬托校园的整体育人氛围。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并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成为新文化、新思想的策源地,这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真理的校园精神和民主、开放、丰富、生动的校园文明,从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支持、引导、幅射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引导,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去熏陶教育学生。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满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
五、校园文化建设应积极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是一切先进文化的基本特质。任何一个时代都产生、孕育自己时代的文化,任何一种先进文化都反映着社会进步的目标和方向,既是前人思想认识的升华,又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既是一个批判继承前人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超越、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新不断加速,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技术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大学校园是人才荟萃地方,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强烈的开放性、先导性、前瞻性和独特性,以创新思想为先导,以创新制度为保证,以创新内容为核心,以创新实践为动力。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途径,努力构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创新系统。在更高和更新的层次上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和催化剂。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揽全局,相信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