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永吉街道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1)2

永吉街道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1:13:30 | 移动端:永吉街道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1)2

永吉街道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1)2

开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坚持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有机结合。在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上,力求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突出了党务工作的引领性和政务工作的实效性。如集厂子村、榆树村将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和村委会贯彻工作情况结合起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坚持把政务公开同农村“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结合起来,把“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载体,凡是涉及农村“三重一大”事务,都必须通过“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从而保障了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进了政务公开的深化。三是坚持把政务公开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我们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实行全程公开,减少了群众的猜疑,取得了群众的支持。

实行政务公开以来,我们街群众的上访量明显下降,党员和群众对街道党委和基层组织的信任度明显增强。在完成我市项目建设征地工作中,正是对征地工作的全程公开透明,减少了群众的猜疑和误解,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使征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北台子村实行政务公开之前,平均每年群众上访量都在20人次以上,实行政务开以来,该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稳定

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切实把政务公开作为架起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作为得民心、顺民意的“阳光工程”,不断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取得积极

成效。

扩展阅读:河南省政务公开经验材料汇编

河南省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会议

经验材料选编

河南省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1、坚持两带两促,建设魅力信阳

………………………信阳市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4)2、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工商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9)3、把握八个环节,深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新乡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13)4、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全省法院司法公开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7)5、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积极促进服务政府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1)6、搭建平台,规范操作,扎实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党委(26)7、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树立人口计生部门良好形象

……………………………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0)8、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大力弘扬社会公平正义

……………………………………………郑州市人民政府(35)9、推进预算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焦作市纪委监察局(40)

10、拓展领域,完善功能,全面推进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

…………………………………………濮阳市纪委监察局(46)11、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精心打造三位一体政务公开平台

………………………………………驻马店市纪委监察局(51)12、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着力构建和谐农业

……………………………………………三门峡市农业局(56)13、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

…………………………………………许昌市城市管理局(61)14、推行五三二决策法,科学规范权力运行

………………………………………………中共滑县纪委(65)15、突出三个重点,扎实开展校务公开

………………………………………………河南理工大学(70)16、坚持三个结合,推行院务公开,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河南省人民医院(73)17、以公开促服务,切实做好水务公开

……………………………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77)18、强化办事公开,提升服务水平

………………………………………………郑州供电公司(82)

坚持两带两促建设魅力信阳

信阳市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清廉信阳、魅力信阳发展目标,坚持用党务公开带动政务公开、用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用党务公开促进党内和谐、用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良性互动、不断深入。201*年,我市被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示范单位。

一、工作部署体现一个“真”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开工作,真抓实干,不走过场,持续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部署推进。201*年以来,先后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定为常设机构,在市纪委设立政务公开室,副处级别,编制4人。各县区相继成立公开工作常设办事机构。目前全市政务、党务公开工作专职人员已达150名。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一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决定有关重大事项。定期召开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具体措施。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每年都发文安排年度公开工作任务。明确各级行政首长和党委党组一把手为政务党务公开第一责任人。

政务、党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协调发展,凝聚了干群力量,优化了政务环境,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扎实成效。201*年以来,我市经济增速连续保持较高水平,先后获得国家双拥模范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

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在清廉信阳、魅力信阳建设上大步迈进。

二、政务公开注重一个“实”字

(一)全面公开政务信息,实践为民宗旨。深化乡村政务公开。结合农村三资清理对全市3362个行政村的家底进行了全方位的清查和公开,在全市201个乡镇办事处建立村级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和村务监督服务中心,根据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进程及时调整充实公开内容,从而保障了村务真实公开和村民有效监督。目前全市69个难点村、上访村通过村务公开的有效运行,已变成了稳定村。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及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开通信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制定了5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实施。如201*年共公布政府信息74505条,比上一年增加15%。政务透明增进了投资者信心,以201*年为例,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6.5亿元,增长149%。

(二)推进权力透明运行,实现群众参与。完善政府决策群众参与机制。近两年全市各级政府共向群众公开200项重大行政决策,吸纳群众意见800余条,保障了群众对重要经济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出台了《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实施意见》,全面开展行政权力清理,政府职能部门职权目录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裁量权执行情况检查,及时纠正违规用权行为,促进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自由裁量权的公正运行。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及时公开

与群众和诉讼参与人利益相关的内容,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大力倡导巡回审判模式,组织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司法部门对案件讯问实行全程录音、录像,积极推行网上审判直播。

(三)健全政务服务平台,实施立体服务。建全四级服务网络。201*年新建了功能齐全的市行政服务中心,10个县区、201个乡镇(办事处)均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在多数行政村建立了村级代办点,实现了政务服务功能下沉。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精减至166项,为全省最少。在各级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流程公开等基本服务制度的同时,又推出联合提速办理制、投资代理制、部门审批权首席代表制、一周办结制四大制度。近两年来,市行政服务中心日均办结事项201*件,平均办理时限仅为0.45天。完善电子平台服务功能。建成包括市政府及其部门、县区和乡镇政府网站在内的政府门户网站群,开发了信阳市政务服务电子平台应用系统,广泛采用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实施公开,市长、县长服务热线高效运行,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多样化服务。

三、党务公开突出一个“新”字

政务公开的深入发展将党务公开提上了日程。我们抓住时机,开拓创新,先试先行,打开了党务公开新局面。

(一)不断拓展新领域。201*年,我市商城县开始探索推行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201*年,省纪委、省委组织部把商城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党务公开试点。201*年,商城县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其经验做法得到省纪委和中央纪委肯定。201*年底,市委高

规格动员部署,全市强力推进党务公开。今年初,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我市及商城县为全国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联系点。我市党务公开从范围、层次和标准三方面得到拓展提升。

(二)建立健全新机制。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是推进党务公开的根本保障。我市完善了公开日制度,在政务公开日基础上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全市的党务公开示范宣传日。市、县两级党委和市、县直部门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201*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新闻发布会110次,发布有关信息600余项。实行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全市共有党务公开工作监督员1600人。健全成效评价制度,将量化评价由政务公开延伸到党务公开。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党务公开纳入《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适用范围。

(三)积极探索新模式。我们注重上下结合,在党务公开由下至上推进过程中,将基层的成功做法借鉴运用到更高层次的公开中。广泛实施示范带动,在县委权力透明运行方面突出试点县的示范作用,鼓励其他县积极探索;在市级党务公开方面,确定了20个单位进行试点,明确了试点的具体标准。实行市级领导包点,为每位厅级干部确定了一个党务公开联系点,定期对联系点进行督促和指导。市委在党务公开上积极突破,如在干部选拨任用上实施五个常态化制度,将选人用人全过程公开,201*年我市利用这一做法选用了16名正处级干部,今年换届前后又选用17名正处级干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工商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省工商局坚持政务公开与机关建设结合,以打造阳光工商为目标,围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探索完善行政职权法定化、公开化、规范化、电子化、绩效化运行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充分肯定。全省工商系统有2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政务公开示范单位。

一、狠抓三个“关键环节”,夯实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基础一是清权确权。工商机关担负着100部法律和203部行政法规相关执法职责,夯实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基础,是深化政务公开关键所在。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以落实新三定为契机,对工商部门的职权进行梳理,依法梳理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以及内部管理等6大类共256项具体行政职权,并明确职权来源和依据,编制职权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二是决策公开。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先后制定了《党组议事规则》、《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办法》、《重大决策信访评估办法》等,建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特别是对三重一大事项严格决策程序,并以不同方式向系统或社会公开。三是严格程序。按照透明运行的要求,绘制每项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的流程图,并把职权依据、程序标准、时限要求、纪律责任等,细化落实到流程中的每个工作岗位。

二、实施三项“阳光工程”,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落实一是实施“阳光审批”。改革审批体制,合并企业、个体、外资登记职能,实行审批与监管分离和一个窗口对外。精简审批收费项目,对原有47个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保留行政审批项目9项、行政性收费项目4项。简化审批程序,将受理、审查、复核、发照四个程序变为一审一核,将企业名称核准、变更经营时间等核准权授予窗口人员。强化审批服务,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制、主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跟踪服务制,实行预约年检、上门年检和网上年检,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二是实施“阳光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先后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行为规范》、《行政强制措施实施办法》、《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等11项配套制度,建立完善了执法评议考核、行政复议、听证和案件回访等机制。特别是结合实际制定了行政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执行标准》,细化了5类不予处罚、9类从轻处罚以及5类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明确了涵盖全部业务的349项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标准。同时,实行持证上岗,对全省工商执法人员进行网上登记和公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实施“阳光局务”。围绕内部的人财物管理权,建立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政府采购和基建工程招投标管理等制度,积极推进局务公开,通过召开会议,编发会议纪要、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向干部职工公开各方面情况。在财物管理方面,全面实行联审会签制度,严格开支审批程序,并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在干部管理方面,全面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推进干部任用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打造三个“公开平台”,创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载体一是打造窗口公开平台。按照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转、高质量服务的要求,在全系统省市县所四级高标准建设了注册登记大厅(窗口),并在各级大厅(窗口)设立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等。其中先后两次对省局注册登记大厅进行改造,实行敞开式办公,增设饮水机、休息区和报刊杂志栏等配套服务设施。广大企业群众对省工商局企业登记注册大厅公开、便捷、透明的办事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打造电子政务平台。依托系统内部业务网,开发了涵盖所有工商业务的一体化综合业务软件,使每项权力的行使、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通过综合业务软件来完成,实现动态公开向过程和结果公开,随意执法向程序和明白执法,纸上流转向电子化运作的转变。加强省局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信息公开栏目,设了领导信箱、参政议政、社会监督信箱、监督举报和信访信箱等互动栏目。目前,省工商局门户网站已成为社会公众及时、全面、便捷了解工商工作的重要途径,月点击量达3万次以上。三是打造行政监察平台。开发建设了覆盖省局、18个省辖市局、216个县市分局和1571个工商所注册大厅(窗口)的行政审批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和音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行政审批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考评。电子监察系统运行以后,全系统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提前办结率由71.1%上升到98.7%。201*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等领导同志视察省工商局,观看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工作演示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把握八个环节深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新乡市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

近几年来,新乡市作为中央党务公开联系点和省机关阳光权力试点单位,坚持以促进阳光施政、有效预防腐败为目标,按照依法确权、科学分权、规范用权、创新管权、科技控权、公开示权、各界评选、追究制权的思路,不断深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依法确权,澄清权力底数。我市连续组织两次较大规模行政管理事项的清理,涉及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共922部,明确市政府90项行政权力、51个市直部门4023项行政权力、县(市、区)449个部门7839项行政权力,清理后行政管理事项减少1889项,澄清了各级各部门权力底数。

二、科学分权,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一是分清了市长和副市长的权力及责任。二是分清了市政府系统51个单位707个科室(二级机构)的权力及责任。三是分清了党委系统和法院、检察院12个单位161个科室(二级机构)的权力及责任。四是市直63个单位868个科室(二级机构)不仅分清了对外职责和行政管理事项等外部权力,而且分清了内部人权、财权、物权等内部权力。各县(市、区)跟进完成了确权与分权,并将行政权力目录及运行流程图向社会公布。

三、规范用权,为动态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机关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市、县

两级机关编制《机关工作规范化管理手册》和《科室(机构)岗位职责手册》,建立权力依据、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工作质量标准、行政绩效内部考核办法等。实行行政权力动态管理制度,对行政权力的设定、增加、变更、转移、取消等进行动态调整并向社会公布,201*年以来依法调整了190项权力,这已成为我市打造阳光政府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四、创新管权,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监督管理。针对县(市、区)党政正职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201*年6月,新乡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县(市、区)党政正职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明确了监督管理的对象、内容、职责、措施、纪律和责任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对提高县(市、区)党政正职廉政勤政善政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市委制定了《关于市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县(市、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风险点管理监督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从市委、县(市、区)委、市直机关和基层党组织四个层面,着力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开体系,探索建立新乡特色的权力公开运行机制,提高执政水平。

五、科技控权,提高源头防腐实效。一是实现行政审批电子化。201*年7月,我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启动运行行政审批系统,截至目前共在网上办理审批事项67.5万件,其中市级12.4万件,各县(市、区)13.3万件,乡镇41.8万件。二是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化。201*年6月,我市率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

应进必进,源头防腐工作目标,累计完成交易项目5453项,交易额188亿元,增收节支35.7亿元。三是实现电子监察全程化。201*年7月,我市启动运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联接至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了对行政审批事项的视频监控、网上审批和网上监控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监察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发出9590起预警信息,到期未办结的36个行政审批事项,以及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有关人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方面的21个问题,发出黄牌或红牌警告,给予当事人诫勉谈话、效能告诫或行政处分,有力促进了行政效能提升。

六、公开示权,增强政府施政透明度。我市连续八年坚持实行市民旁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在政府重大决策或措施出台之前,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物资价格调整、公益事业收费标准变更等问题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先后有500多位市民旁听了7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增强了市政府施政的透明度。201*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与新乡电台共同举办《行风热线》,累计播出3647期,政府38个部门的领导9118人次走进直播室,接听群众电话18235个,现场答疑解惑1201*多个,解决实际问题14476个,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七、各界评权,积极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对市直30个重点行政执法科室(机构)开展社会评价,对88个重点科室(岗位)进行暗访测评,对评价末位的科室实行重点监督管理,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持续开展市直机关科室(机构)季评奖惩工作,对连续2次在本机关排末位

的19名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岗位交流调整。从市直单位确定管人、管财、管物、管执法和管审批五类重点部门391个、负责人710人,分别建立廉政档案,结合群众举报投诉和行风代表评议情况,对208名在重点岗位任职5年以上的科室负责人进行了轮岗交流。

八、追究制权,确保政令畅通。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涉企四乱和违法行政、作风不实、效能低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行政过错案件作为重点,健全直查快办查处机制。201*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行政效能投诉701件(次),立案245件,结案243件,追究处理各类人员400人,上缴财政资金1096.8万元,退赔企业和群众66.6万元,进一步维护了企业和群众利益,优化了政务环境,确保了政令畅通。

虽然我市在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推进全市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保障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全省法院司法公开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省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主题,按照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的原则,扩大司法公开范围,拓宽司法公开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取得了明显成效,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扩大公开范围,以公开促公正

(一)推进立案公开,保障当事人诉权。以设宣传栏、公告牌、流程示意图等形式,公布案件受理条件、诉讼费用收取、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救济途径等信息,让老百姓打明白官司。设立导诉台,配备专职导诉员,负责对当事人的诉讼引导和法律释明等工作,切实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二)开放庭审活动,确保阳光审判。彻底打开法庭大门,为公民自由旁听提供便利。除必要的身份确认登记和安全检查外,公民不需预约,可以随时走进任何一个法庭,旁听任何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积极推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旁听案件审理,对庭审过程进行监督,目前,全省法院共完成庭审网络视频直播5278次。

(三)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全面实行裁判结果公开。从2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将审判结果于阳光之

下曝晒。目前,除依法不宜公开的案件外,全省三级法院裁判文书全部上网,裁判文书上网总数达23.5万余份,在全国法院位居首位,有效预防了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增强了法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了裁判文书瑕疵,彰显了法院裁判的公信力。

(四)加快司法拍卖市场化,实现拍卖公开。针对司法拍卖中腐败易发多发的情况,制定《进一步规范司法拍卖工作的意见》,统一把全省252家拍卖机构纳入名册,统一由中级法院对外委托,统一进入产权交易中心竞拍,统一在《河南日报》等媒体公布拍卖信息,实现了入册拍卖机构名单全面公开、拍卖机构选择全面公开、拍卖信息全面公开和拍卖过程全面公开,有效切断了法槌与拍卖槌之间的黑色利益链条,建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司法拍卖新秩序。

二、拓宽公开渠道,以公开解民意

(一)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从201*年开始,将每年的5月4日、6月1日、8月1日、9月9日、12月29日确定为法院开放日,作为与公众交流、实现群众和法院零距离沟通的平台。近6万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军人、农民工及各界群众走进法院,观摩庭审,座谈交流,公众参与人次居全国法院首位。

(二)畅通网络公开渠道。开通全省三级法院新闻与政务国际互联网站,网民只需点击所关注的法院主页,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该院的机构设、职能分工、工作动态、办事流程、投诉电话等内容。开设网评法院栏目,201*年,在河南法院网开设网评法院栏目。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网评法院逐渐发展成为法

院与网民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目前,共回复办结网民诉求10367件。开通QQ群民意直通车,增强网民与法院的互动;张立勇院长亲自参加,了解网友诉求,回答网友提问。聘请16名网络监督员,对他们发现的有关反映、批评河南法院系统的网贴及评论随时予以回应和处理。举办“网友法官面对面”恳谈会,连续两年从全国各地关注河南法院工作、关心审判事业的网民中海选网友,与法官面对面座谈,通报工作、征求意见、答复疑问。今年,又在全国法院率先开通豫法阳光微博,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办理渠道,接受网民对司法工作的全面监督。

(三)实行重大新闻定期和临时发布制度。全省法院认真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法院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部署和大要案审理情况,定期或临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通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如赵作海错案、平顶山天价逃费案、新华四矿9〃8矿难案,我们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案件进展情况,以公开透明、及时权威的信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较好地把握了舆论主动权。

三、发挥公开优势,以公开保廉洁

(一)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着力强化信访监督。成立法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设立法官违法违纪举报网站,面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主动接受监督举报。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逐条核查,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究,决不护短,决不手软。

(二)探索创建人民陪审团,主动接受群众对案件的评判监督。我们从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中选聘普通群众作为人民陪

审团成员,在审理案件时,随机选取若干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团成员,旁听案件庭审,并对案件处理发表意见,供合议庭参考。目前,全省法院人民陪审团成员库人数达87万余人,参与审理案件3553件。

(三)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凡法院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改革举措、重大案件审判,均以书面形式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协报告。建立结对联络制度,省法院210名法官与944名省人大代表、865名省政协委员建立了固定的联络关系。建立直通车制度,对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组成专门合议庭、领导包案、跟踪督办等办法,实施直通车办理。

(四)创新外部监督形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我们委托社会调查机构对163个基层法院进行群众满意度评价,责成排名后10位的进行整改。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群众中聘请廉政监督员2379名,加强对司法活动和廉政建设情况的监督。为增强监督实效,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等对19个中级法院、163个基层法院、389个人民法庭队伍管理及作风纪律状况进行明查暗访,向45个法院发出督查通报,责令相关法院进行整改,实现了法院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的有效衔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形成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的工作态势,将审判执行活动最大限度地于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积极促进服务政府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我省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加大,公开的方式和程序逐渐规范,监督保障的措施和力度逐步加强。至201*年底,全省各地、各部门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0万条,受理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1万件,有力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有效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为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加强领导,夯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机制基础《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行为的行政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201*年4月《条例》公布后,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省政府办公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切实做好我省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确定省政府办公厅为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指定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为日常工作机构。

为做好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省政府办公厅建立了河南省政府信息公开协调会议制度,省政府秘书长为召集人,省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法制办、保密局、档案局等为成员单位。同时,会同协调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和省新闻办研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指

南、公开目录编制规范及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新闻发布、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豫政办“201*”21号)。各地、各部门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本地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为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

二、多措并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抓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根据《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载体和第一平台。201*年5月1日《条例》施行之日,省政府门户网站即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作为省政府及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目前,政府领导、政府机构、公告公示、政务动态、法规文件、政府公报、人事任免、重点项目、应急管理、新闻发布、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等重点栏目保障及时有序,内容不断充实。同时,我们及时调整全省政府系统门户网站年度评估指标体系,将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情况作为网站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督促全省政府系统门户网站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工作。各地各部门还利用新闻发布会、行政办事服务大厅、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政府信息,不断拓展主动公开的范围,加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二是完善依申请公开。在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方面,省政府办公厅利用省政府门户网站平台统一开发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网上受理、回复系统,供省政府各部门使用,规范了工作,节约

了资金。目前,18个省辖市政府也都在门户网站上开通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上申请受理系统,全省形成了以门户网站申请受理为主,邮寄、电子邮件、行政服务大厅窗口等多渠道受理的局面,方便了社会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

三是加强查阅场所建设。在做好政府网站、政府公报等途径公开政府信息的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在与省档案局充分沟通研讨基础上,201*年11月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的通知》,制定了《河南省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管理规定》,指导、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并在省档案馆挂牌河南省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各省辖市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201*年,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公布政府信息5.3万多条,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坚持督导,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政府信息公开是全省各级行政机关面对的一项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南阳市市民王清201*年向181家单位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并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被媒体报道炒作,还有涉及三公费用和预决算信息的申请如何答复等等。针对各地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我们结合学习研讨《条例》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一方面加强向国务院办公厅汇报请示,一方面针对具体问题组织研讨,在积极应对、妥善处理、有效指导中不断

提升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依申请公开工作水平。同时,认真应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投诉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条例》施行以来,省政府办公厅多次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有效地推进了工作开展。目前,郑州、洛阳、鹤壁、新乡、三门峡、周口等省辖市政府和省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等省政府部门已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焦作市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网上管理系统,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及动态数据的监督监测。我们还开展了年度报告专项跟踪,每年3月初督促各地各部门按照《条例》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地发布本地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到我省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督查调研,对我省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是加强培训交流。省政府办公厅多次举办培训班,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国家保密局、省政府法制办、省行政学院等单位有关专家,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授课讲解。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各省辖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座谈会、咨询研讨会等方式,研讨交流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还对全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供从事日常工作的同志学习参考。各地各部门也加强了培训、交流、研讨工作。南阳市政府结合工

作实际,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以《南阳电子政务》形式及时通报本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至201*年底,全省各地各部门共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672班次,培训3.8万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健全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全省政府系统门户网站建设,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重大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指导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搭建平台规范操作扎实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党委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辖17个行政村、168个村民小组、4.2万人,区域面积81平方公里,90%的区域面积位于南阳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内,共有34个基层党支部、1173名党员。近年来,我们建立乡党委、基层党支部、党员、群众四方互动机制,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工作。201*年8月被确定为全国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以来,连续三年被中央纪委表彰为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先进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做到“三个强化”,健全党务公开工作机制

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是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前提。我们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入手,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党务公开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溧河乡党委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工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人大主席、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纪委书记兼任党务公开办公室主任,乡党务公开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各基层党支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调督查、部门各负其责、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下发《溧河乡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溧河乡党务公开内容审核制度》、《溧河乡党务公开意见、建议收集办法和反馈制度》、《溧

河乡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溧河乡党务公开检查考评办法》和《溧河乡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对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方法进行规范,进一步构建了党务公开工作的制度体系。三是强化监督检查。从全乡范围内选聘62名党性强、作风正、懂政策的优秀党员任党务公开工作监督员,对全乡党务公开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乡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党务公开监督员会议,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季度对全乡各基层党支部党务公开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半年组织一次评议,年终总评,并将评议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考核奖惩,构建了党务公开监督、检查、考评机制。201*年以来,对公开较好的15个支部进行了通报表彰,对公开不力的3个支部进行了责任追究,真正做到谁公开不到位就公开谁,谁搞假公开就处分谁。

二、坚持“三个规范”,注重党务公开质量

形成要求明确、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是做好党务公开工作的保证。我们着重从内容、程序和时限三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规范公开内容。把党务公开内容统一规定为基层党建、重大事项决策、服务承诺、人事管理等四大项目13个方面,定期公布基层党支部党务公开目录,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全部予以公开,坚决不留自留地。二是规范公开程序。严格按照拟定公开内容及方法→党组织审定→第一责任人审签→向党员(群众)公开→登记建档→意见收集整理→反馈(或再公开)等七个步骤运作,做到环环相扣,规范有序。三是规范公开时限。严格公开时限,

确保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在公开重大事项时,不仅向群众公开办事结果,而且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原则及研究决定的全过程,让群众知根知底,提高决策的民主化。

三、突出“四种形式”,增强公开的实效性

找准载体、搭好平台是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四种公开形式。一是常规公开。利用乡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进行公开;开通了党务公开热线电话;在乡党委办公楼设立电子屏,滚动播放党务公开信息;在文件阅览室,党员群众可以随时查阅所需的不涉密各种文件;各基层党支部利用党务公开栏发布党务公开信息,使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党组织工作动态。二是定期公开。把每月28日的党员学习日,确定为党组织通报工作情况的固定日期,及时向党员通报、公开党组织工作信息。三是点题公开。对党员群众最盼望最想了解的问题实行点题公开,党组织及时说明有关情况。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而又急需办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重大事项的办结、处理情况随时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201*年,党员和群众点题公开120余次,全部按要求进行了公开。四是预先公开。乡党委及基层支部在决定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之前,将方案提前公开,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如乡党委在计划兴建乡中心敬老院时,及时将初步选址意向、投资额向全乡干群公开,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干群意见、建议。综合各方面意见,三易其址,现已建成。目前,乡村两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事项、大额资金

使用等情况,全部通过党务公开进行了公开,畅通了党员和群众参与渠道;同时,以党务公开引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推进便民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全乡85%的支部书记、70%的党员,成为双强带头人;17个农村支部,一类支部达15个。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实力跃至全市第12位、宛城区第1位,初步形成了生物能源、光电光伏、新能源装备三大产业集群。

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树立人口计生部门良好形象

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近年来,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维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计生行动,逐步建立起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的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年阳光计生行动荣获国家政风行风建设唯一一个创新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探索,创新阳光计生思路

多年来,在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干预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负面影响较大,部门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新形势下人口计生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成为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在全省提出让群众满意在阳光下实现的新思路,确立四种理念,强化四种意识。一是确立大人口理念,强化统筹意识。把阳光计生行动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着力点,融入政府部门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二是确立民生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把阳光计生行动作为造福广大农民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还权于民、取信于民、惠泽于民。三是确立透明理念,强化公正意识。把阳光计生行动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侧重点,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是确立依法行政理念,强化法治意识。把阳光计生行动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立足点,提高人口计生

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多策并举,推进阳光计生行动(一)推进三个公开,促进阳光管理

在全系统积极推进政务、事务、村务三公开。一是公开要求规范化。从201*年起,先后印发了河南省人口计生政务公开规范、阳光计生行动工作规范、阳光计生示范单位创建标准等10多个指导性文件规定,明确了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台账、考核六规范。二是公开内容具体化。确定了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部门重点公开三重一大、评先评优、目标考核和涉及群众利益的生育政策、工作纪律、办事程序、投诉举报等6类33项内容,基层技术服务机构重点公开机构职能、服务项目、收费项目、依据等8类9项内容,行政村重点公开奖励政策兑现、生育指标发放、村干部生育、缴纳社会抚养费情况等5类28项内容。三是公开形式多样化。坚持动与静、无声与有声、平面与立体相结合,明确了政务公开栏、宣传页、电子触摸屏、显示屏、网络、简报、短信等11种公开形式,县乡村公开率达96%以上。四是公开管理制度化。制定定期公开、督促检查、服务承诺、定期议事、意见反馈、评议监督、评估考核、责任追究、信息上报、档案管理等10项制度。群众说:现在计划生育是给我们群众办好事的,啥事都很清楚、明白。201*年7月12日、13日,《中国人口报》连续两个头版7000字报道了我省开展阳光计生行动的经验做法。

(二)深化四项改革,做到阳光施政

一是推进财务改革,实现阳光财务。每年坚持下基层调研,掌握各项数据,制定经费预案,在下拨中央和省级专项经费中,实行集体决策,民主管理,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现阳光人事。对全省计划生育村专干公开招聘,实行县管、乡聘、村用,形成了阳光选人用人机制。三是推进计生目标考核改革,实现阳光考核。做到五公开:方案提前公开、调查时间公开、调查过程公开、调查纪律公开、调查结果公开。年初下发调查方案,印发《调查纪律》,每个调查组配备一名纪律监督员,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推进评先评优改革,实行阳光评先创优。公开评先评优内容、标准,实行百分制,加大行风评议在评先评优中的分值,减少人为因素。

(三)开展五项评议,推动阳光服务

把行风评议作为深化阳光计生行动的推动力,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一是积极参与纠风部门组织的社会评议,切实整改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满意高兴。二是在农村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活动,推动基层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在城市开展请流动人口和农民工评计生活动,尊重和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四是在系统内开展下评上活动,推动领导机关转变工作作风。五是在基层开展满意站(所)评创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国家谋实策,让群众得实惠,使服务更温馨更阳光。问卷调查表明,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

(四)抓好五项监督,确保阳光维权

加强监督是阳光计生行动得到落实的保障。一是完善行风热线制度。省市县开通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完善工作制度,实行24小时服务,已接受群众咨询、诉求26089人次,解决问题2823多件次;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上线制度,及时解答或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增强了监督维权实效。二是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印发了《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监督员管理办法》,各级积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育龄群众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行风监督员。三是完善实名举报奖励制度。按照《关于建立健全实名举报奖励制度的意见》,对实名举报查实的,奖励举报人1000元人民币,目前已奖励2302人次164.33万元。四是完善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制度。对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主动查处,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五是完善层级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监督检查制度,计划生育政风行风巡视组以暗访的形式,不定期巡视督查,促进了阳光计生行动的落实。

三、强化机制,保障阳光计生落实

一是建立统筹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阳光计生行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纪检监察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的工作机制,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二是构建科学的目标评估机制。坚持把政风行风评议群众满意率、阳光计生行动群众认可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省人口计生委与各处室、直

属单位、各省辖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成责任目标的153个单位给予表彰。三是构建完善的工作管理机制。印发了《河南省阳光计生行动工作规范》和《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县标准》等重要文件,全面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四是构建有力的监督追究机制。组织6个政风行风、阳光计生行动巡视组,对18个省辖市、48个县(市、区)、9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阳光计生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暗访巡视,实施了责任追究。

四、突出为民,提升阳光计生形象

一是开展便民服务,提高满意率。按照《便民大厅服务规范》要求,省、市、县、乡全部建立了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窗口),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受理投诉、政策咨询、代理服务六种功能为一体,一站式办公,一条龙规范服务,让群众对环境、态度、效率、服务、结果五满意。二是实行代理服务,增强公信力。明确代理项目、代理程序和工作制度,形成全面完整的代理服务规范,群众需要到计生部门办理的所有事项,全部由乡、村计生工作人员全程免费办理并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三是开展评创活动,提升服务力。开展基层站所评创和转变职能、贴近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印发《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深化评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实施方案》,75个群众满意的基层计生服务站所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大力弘扬社会公平正义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1*年以来,郑州市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了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首次在地市级层面对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规范,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先导性影响。201*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在郑州市召开了经验交流会。201*年,省政府在全省推广郑州市的做法。201*年,我市获得了首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一、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阶次制度的背景和主要进程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中,受行政干预、经济利益、情感情绪及执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最易被滥用,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人情案、关系案、态度案、情绪案屡屡发生。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不仅造成行政处罚畸重畸轻,而且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201*年,郑州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首先将占行政处罚比重90%左右、群众关注度最高的罚款处罚作为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突破口。201*年,郑州市政府在总结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的成功经验后,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对所有行政处罚事项进行规范。目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阶次制度已在市、县两

级行政执法部门全面实施。

(一)分阶细化罚款处罚。为使罚款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既合法规范,又便于操作执行,201*年至201*年,我市在行政执法三清理两规范工作的基础上,对梳理出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各行政执法部门有自由裁量的罚款项目,按照罚过相当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一细化,建立了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我们按照市政府总体部署、法制局组织指导、各单位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按照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工作步骤,坚持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开、公平原则,科学划分阶次、严格规范权力,统一指导46个市本级行政执法部门共对2965项罚款项目划分10528个处罚阶次。同时县级行政执法部门也制定了本部门的裁量阶次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全面推行阶次制度。201*年11月,按照省政府的安排,我市将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范围由罚款项目扩大到整个行政处罚领域。一是对责令暂停执业资格等有时间裁量幅度的处罚,合理划分界定违法等次,确定对应的处罚幅度。二是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处罚情形的,列出单处、并处的行政处罚标准。三是制定了劳动教养、行政拘留的裁量标准。我市45个市本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处罚裁量阶次制度的处罚项目共有10280项,划分处罚阶次41280个,全部在网站上进行了公布,实现了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全覆盖。

(三)多措并举狠抓执行。从201*年开始,我市一直把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纳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依法行政工作责

任目标考核体系中,列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强力推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尤其是近年来,我们认真执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行政处罚投诉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行政处罚检查制度和违法处罚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行政处罚执法卷宗评查,明确要求在行政处罚告知书、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审批表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执法文书中,规范适用处罚阶次和裁量标准,要求说明适用处罚的阶次和裁量的理由,确保行政处罚裁量阶次制度落到实处。201*年9至10月,市政府组织对所属全部12个区县、市本级52个部门的790余件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检查。除两个垂直管理部门外,各行政执法部门都认真执行了裁量基准制度,758卷适用了裁量基准和适用规则,占到96%。从执行情况看,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成效较为明显,同案同罚的效果初步显现,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处罚决定的适当性都明显提高。

二、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阶次制度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一)建立违法行为阶次和处罚基准。按照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结合行政执法实际情况,将每一个罚款项目对应的违法行为划分为特别轻微、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五个阶次,特殊情况也可以划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次。同时,对每个阶次的违法行为,尽可能地列举出具体表现,并在法定的罚款幅度内按照比例确定不同的罚款基准,在制度上基本保证同案同罚。阶次制度还规定,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属特别轻微

违法行为,应予以告诫,登记违法行为,不予罚款处罚。

(二)建立自由裁量阶次适用规则。主要包括制定的依据、适用的对象、遵循的原则、程序规定和责任追究以及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从重处罚、一般处罚的规定等。尤其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法定从轻、减轻和不予处罚的相关规定,对自由裁量阶次的适用提出指导性意见,使自由裁量阶次制度与法定从轻、减轻和不予处罚的规定相互衔接,使法定的从轻、减轻和不予处罚的适用也得到规范。另外,我们还根据法律精神,规定了对于盲、聋、哑等残障人实施违法行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等可以从轻、减轻处罚;而对于多次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在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在共同违法中起主要作用的可以从重处罚。确定从轻处罚的,一般应在较低阶次或降低一个阶次定性并选择罚款基准;减轻处罚的,一般应在最低罚款额度以下或者降低两个以上阶次适用;从重处罚的,一般应在较高阶次或提高一个阶次给予行政处罚;特别严重的一般应当按最高阶次适用处罚选择最高基准

(三)建立监督制约保障制度。一是实行内部分权制约。为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在省政府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市规定办案机构依据查明的事实,提出认定的违法行为阶次和适用的罚款基准建议,审核机构(或法制机构)进行审核;办案机构对审核机构意见没有作出说明的,审核机构应当退卷并要求办案机构作出说明;审核机构拟降低或者提高适用阶次作出罚款的,应当在审核机构审核后由行政首长决定。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措施。实现

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全覆盖后,我市普遍建立健全并实行了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预先法律审核制度、告知制度和案例指导等内部制约制度,确保行政处罚裁量阶次标准执行中做到责任明确、同案参考、内外结合、监督有序,取得较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推进预算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焦作市纪委监察局

推进财政预算公开是建设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焦作市按照公共权力属于人民,公共财政服务人民的改革思路,不断在财政预算公开上改革创新,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进步,被媒体和专家誉为中国财政最为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201*年8月,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组织的香港、澳门、国内财政预算公开与防治腐败三地研讨会上,我市做了专题介绍。

一、主要做法

(一)全领域公开。如何让人民群众看得懂预算并参与监督?这是财政预算公开的关键点。焦作市将财政复式预算作为预算公开的基础,在201*年以来连续多年公开政府公共预算的基础上,由粗到细,由表及里,从内到外,从部分到全部,实行复式预算精细化管理,把包括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政府债务预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预算、住房公积金预算、社会性别预算和政府投融资预算等10本复式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布、同步编制、同步批复、同步执行,全部向社会公众公开,真实反映所有政府性资金的全貌和流向。

(二)全过程公开。焦作市将公众参与式预算作为预算公开的重要程序,201*年以来,健全和完善预算程序和办法,推行参与

式改革,将预算公开落实到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的每一步。焦作财政在公共预算制定、审批、执行和评估的各个阶段,采用具体有效的运作手段,把无形变有形,把抽象变具体,着力打造公众参与式预算环境和机制。突出5个重点方面:信息审核,通过各类信息平台,公开财政预算编制基础信息、资源分布和定额标准。在各预算单位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基础上,财政部门统一汇总预算信息并初步审核。项目公示,即把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媒体、网络等进行项目公示,公开征集意见。专家论证,即聘请专家学者对涉及民生发展的重点项目和重大资金安排组织论证,汇总意见,形成论证报告,作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社会听证,即邀请社会行风评议代表、行政监督员及相关社会人士对部门预算中的重点预算项目进行听证,提出听证意见报市政府参考决策。人大审查,即焦作市人大常委会选择部分市直单位初审,组织人大代表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情况进行公开审查,就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全方位公开。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在重点公开的基础上,推进包括程序、制度、重要项目等在内的全方位公开。明确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财政信息公开的重点,以让群众知情、解群众疑惑为目标,全面公开财政分配原则、预算编制过程、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分配政策等内容,全程公开预算收支安排、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具体操作信息。预算公开的内容不仅包

括政府官员薪酬等人员公用基本事项,而且包括年度部门预算中重大项目资金安排意见和其他重要项目资金安排意见等,让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财政预算全过程。

(四)全景式公开。建立财政预算公开的必要载体。早在201*年,焦作市就将预算大本放在财政服务大厅、会计站窗口,供预算单位查询。201*年以来,以财经沙盘现代信息系统为支撑,以财政信息网为载体,不断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在行政服务中心、财政服务大厅、会计核算中心、产权交易市场等财政服务窗口,设电子屏、触摸屏,供人们查询部门预算、复式预算资料;在广场、火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电子屏幕;与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联合开展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行风热线、网络直播等公共财政宣传,及时有效地把事关民生的财政支出动态变化情况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二、工作成效

一是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预算公开透明运作为财政资金编织了一层安全网。据统计,1999年以来,全市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立案总数、涉案金额均大幅下降,从1997年的8起580.5万元小降到201*年2起13万元。纪检监察、审计与财政部门通过公务费用量化指标和预警管理机制,有效控制了三公支出(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支出)。201*年,全市公款出国(境)团组、人数分别比上年压缩24.2%、12.6%,公款出国(境)、车辆购与运行、公务接待等各项主要公务费用支出

分别比上年下降23.2%、5.3%和13.3%。

二是增加了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自1998年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让焦作财政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GDP和财政收支总规模从1999年的211亿元、8.7亿元、13亿元,增长到201*年的1256亿元、63.3亿元、139.8亿元,人均财政收支水平位居河南省前列。焦作市政府十一五期间投入到工业发展、项目建设、结构转型等资金达到48.36亿元。

三是增强了政府公信力。预算透明使政府能够倾听百姓的心声,了解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使公众掌握政府的想法及安排,增进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各项施政措施的支持。在焦作市每年社会十件实事公开评议中,有近1万名网民参加投票。在专家论证和社会听证中,吸引了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社会监督员以及普通民众的注意力,社会参与度逐步扩大。通过财政预算公开,公众影响决策,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公共项目上,做到了用老百姓的钱办老百姓的事。

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财政预算公开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教育、科技、社保、卫生支出分别累计达到36.67亿元、79.38亿元、8.92亿元、53.42亿元、30.8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2.73%、17.55%、26.01%、8.11%、32.13%。焦作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投资数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十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达28.51亿元,办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看病、出行等幸福事。

三、几点体会

(一)公开是基本方向。数字里面有政治。财政预算公开不仅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也表明了政府科学理财、为民理财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公开,把政府的执政方针、运行成本、项目建设、民生投入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政府账本交代清楚、明白,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落在实处,才能最大程度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目标。

(二)透明是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要放手。政府职能转变,不仅要通过预算的支出功能分类来反映,更要通过支出经济分类来细化。部门预算从纵向层面明确了财政收支活动的权利、义务主体,社会保障、政府债务、社会性别反映等复式预算则从横向反映了政府在某个领域具体而微的经济活动。把复式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执行、决算、公开,就能真正全面立体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目的,也有利于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三)互动是基本途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对公共事务包括公共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把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交给群众,让群众参与公开全过程,与社会各界形成强烈的共鸣,公开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实现服务政府以及财政建设和改革的最终目标。

(四)惠民是基本目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现代公共财政根本特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公共财政

改革,必须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支农惠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住房保障、饮水安全、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花大钱、花好钱,把百姓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挂起钩来,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让老百姓的满意、高兴和幸福成为公共财政建设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源泉。42

拓展领域完善功能

全面推进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

濮阳市纪委监察局

近年来,濮阳市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出发点,着力构建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县(区)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办)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组成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有效促进了政务公开和服务政府建设,促进了濮阳经济社会发展。

一、整合资源,构建服务网络

一是信息化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按照高起点、全覆盖、有特色的建设模式,建立了一网站三系统,即濮阳市行政服务网站、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将市直43个行政审批部门,251个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将所有行政审批部门连接在一起,打造了集网上公开、网上审批、网上服务和网上监察于一体的网上行政服务和政务公开平台,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的在线办理、全程监督。按照便民高效和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匹配原则,设立了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劳动保障服务等13个服务大厅,在大厅配备了大屏幕显示器、查询触摸屏、投诉器等电子设施设备,提高了行政服务的科技水平。

二是标准化建设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县(区)按照规范化要求,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在场地外观、标牌标识、窗口设、功能区划等方面实施标准化建设。服务大

厅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公示了办事流程图,印制了服务指南,制定了管理制度,统一了服务规范,保证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五落实。

三是规范化建设乡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坚持不增加编制、不大拆大建、不加重基层负担的原则,立足乡镇现有资源,对乡镇政府和基层站所办公场所进行有效整合,科学利用。在有条件改建、扩建便民服务大厅的乡镇,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大厅,七站八所进入大厅办公,形成规范高效的便民服务中心;在不适合改建大厅的乡镇,统一规划、调整办公场所,七站八所按照工作需要进行搬迁,实现统一集中办公,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便民服务区,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全市共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5个,便民服务区50个,改建面积1.5万平方米,为便民服务工作构建了有效平台。

四是一村一策设立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统一推进,不新增村级债务的原则,村(社区)以村(居)委会办公地点为依托,在各村(社区)设便民服务室,选拔2998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代办员,以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为主体,为群众实行免费代办,并积极为辖区群众提供证件办理代理、计划生育、居家养老、健身娱乐、治安防卫、卫生管理等便民服务。

二、拓展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主动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困难。树立干部就是服务、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推动干部转变作风,改进工

作方法,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重大项目全程代办、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办法,采取上门办、约办、协办、联办、督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形成长效机制。在乡镇、村(社区)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由乡镇包村干部为代办员、村干部为协办员,在村里可以办成的事,直接在村里办;乡镇职权范围内的事,由代办员代理办;必须本人签字或认可的事,由代办员引领当事人办,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二是创新载体,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招投标。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全程监察的模式,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目前,我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已覆盖市本级和6县区所有246个行政审批部门、1503项行政审批事项,视频监控覆盖市县乡131个公共服务大厅和30个乡镇便民服务站,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所有审批事项网上公开,网上办理,办理结果网上公布,审批过程全程监控。201*年全市累计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09174件,办结105948件,办结率为97%,发现和纠正行政审批事项环节及整体超时105件(次),有效促进了全市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和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的提高。我市还率先在全省研发启动了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以互联网为平台,以计算机自动评审为核心,实现了网上招标、网上投标、网上开标,构建了规范、统一的阳光招投标平台。该系统运行以来,已有117项工程进行了电子招投标,参与投标竞争的企业比过去平均增加了2倍,中标价相对于标底平均下浮15%左右,节约了大量建设

资金,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探索了一条科技防腐的新途径。

三是延伸服务,充分发挥便民富民作用。拓展帮民致富功能。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支农工作队,开设支农服务电话,开展农业技术、小额贷款、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劳务信息和市场信息,帮助群众创业致富。拓展畅通民意功能。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着力向收集社情民意、解决信访问题等方面拓展,使便民服务成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拓展预防腐败功能。把权力运行与电子监察、乡镇(办)三资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一同建设、一同规范、一同提高,切实加强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将各项权力运行于阳光监督之下,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健全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将其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进行推动。市纪委监察局强化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顺利发展。各县(区)党委政府从政策、资金、办公设施等方面,为全面推进便民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各乡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实施,做到认识、项目、人员、运转、监督、考评六到位。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组织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协调、职能部门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督导检查,以效能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对全市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工作的监督

检查,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保障便民服务工作高效运行。实施电子监察,将市县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向乡镇(办)延伸,随时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进行监控,对违纪行为及时警示纠正,以科技手段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设立投诉电话和举报信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绩效考核,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奖优罚劣的责任追究机制,有效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我市四级便民服务网络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等措施,解决了群众办事跑路多,办事难的问题,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畅通诉求渠道,改善干群关系。四级便民服务网络的建立,搭建了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群众的要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反映,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回应和解决,有力地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改善了干群关系。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能力。去年以来,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近59万多件,办结率99.9%,提前办结率85%,群众满意率97%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精心打造“三位一体”政务公开平台

驻马店市纪委、监察局

近年来,驻马店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工作中,以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长热线服务中心)为依托,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服务等三位一体的政务公开平台,有力促进了反腐倡廉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驻马店市早在201*年就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201*年5月,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对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驻马店市行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政服务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和监督办公室,分别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和市监察局局长任主任,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二是进行科学定位。按照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整合资源,预防腐败的要求,整合后的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按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运作。三是创新供给模式。为防止以收费为目的、影响行政审批和公正交易,市委、市政府将整合后的市行政服务中心设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供给,编制108人,内设五个职能科室和政府采购中心、医药招标

中心、地产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四个分中心。各县区也都对行政服务中心进行了资源整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调整了工作职能。

二、加强规范管理,打造阳光政务平台

一是精减和调整审批事项。多次组织开展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近年来取消调整项目占原有项目的45.32%,并全部在市级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把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受理、限时办结。二是完善信息公开途径。凡在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均在办事大厅公开栏、电子显示屏、中心网站和各窗口办事指南上公开。公开内容包括审批事项名称、法律法规依据、受理条件、收费依据和标准、办理期限和办理结果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三是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以提高审批效率为重点,对涉及审批事项比较集中的市直部门和单位,成立行政审核审批科,整建制进驻中心对外办公,做到人员、授权、职责三到位,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各部门授予窗口受理权和审核权达100%,授予审批权达88%。四是开辟便民利企的“绿色通道”。中心设立两个服务专区,即建设项目服务专区和企业投资服务专区,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把服务直通到企业、项目。实行一费制,对建设投资项目实行集中收费。积极推行建设项目和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制度,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五是构建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在完善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全市共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永吉街道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1)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永吉街道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1)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永吉街道政务公开经验材料 (1)2》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6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