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

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1:17:08 | 移动端: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

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

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

溧水县生态办(201*年1月5日)

201*年,溧水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达小康、国家生态县创建为抓手,铁腕治理工业污染,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国家生态县创建标准5项基本条件和27个细化指标中,我县有4项基本条件和24项细化指标已经达标或基本达标。永阳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正在申请省级环保部门组织调研和技术考核,白马镇、东屏镇、洪蓝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主要指标基本达标,其余各镇成立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领导小组,正加快推进创建工作。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已得到省环保厅、科技厅等部门批准,现已完成规划评审,正全力组织实施。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

下:

一、领导重视,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五年翻两翻、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溧水”和“生态县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建设考核标准”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工作

力度,完善推进考核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调整了创建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委办局和各镇(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完善了“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配合,镇(区)全面推进”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一区七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单项考核办法,并严格考核奖惩。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调研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并决定在省级园林县城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正向纵深推进,生态县建设基础不断得到加固。全县组织召开了环保动员大会,对国家、省、市环保大会精神进行了全面的贯彻,对生态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县人大、县政协开展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题督察调研,推进一区七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工业园

创建工作。

(二)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县政府印发了《溧水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溧水县节水灌溉规划》、《201*年溧水县创建生态县工作意见》、《溧水县201*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溧水县20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天生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多个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生态县建设成员单位具体责任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并不定期地对工作进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

督查,及时进行通报。

(三)突出重点,系统推进。以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工业园、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区域环境

保护和生态建设。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通过实施小化工关停、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改造传统产业,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全县今年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家。二是严把项目关,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产业和项目。三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实施了群业五金、亚狮龙体育用品、新百利拉链、飞燕活塞环等7家企业的提标改造工程;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完成3家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完成工业节水技术示范项目4个,完成了1个节水型学校、1个节水型灌区、1个节水型社区的创建,2家企业通过省级节水型企业验收。三次产业结构由201*年的13:54:33调整优化到201*年

的7.6:64.5:27.9,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一是严把源头,狠抓管理。严格新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坚决禁批任何对环境有影响或污染的项目;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了饮用水源地违法行为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开展综合整治和评估工作。今年,县政府深入推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乡镇饮用水源地开展了基础信息调查评估,共调查了全县13家水厂、2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并确定白马湖为乡镇典型饮用水源地。四是开展饮用水源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中山、姚家、老鸦坝3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独山等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期开工建设方便、卧龙山、赭山头等3座中型水库和神山凹等7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西横山水库水源增容工程,饮用水源地水质得

到了保护和加强。

3、积极推进城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201*年,县城综合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洪蓝镇、东屏镇综合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启动建设了晶桥镇、石湫镇、和凤镇综合污水处理厂(预计201*年2月份全面建成);投入1750万元完成了县城中山河5.4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城镇垃圾中转站2座,一区七镇分别配置了生活垃圾运输车,全县基本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长效管理机制。4、加强城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区域环境整治得到加强。二是积极开展以“三清一绿”、“六清六建”环境综合整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提高整治成果基础上,完成了200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完成了156个绿化新村建设。开展了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永阳镇石巷9.47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治理;开工建设了石湫九塘小流域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项目。

5、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深入推进开展天生桥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二干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县城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9.5%,绿化覆盖率41.1%。全县完成造林1.61万亩,完成绿色通道116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33%。三是恢复治理洪蓝镇废弃宕口面积12.3万平方米,复垦土地2500亩。四是完成县乡河道疏浚整治18条,河塘492座(面),疏浚土方557.55万方;新、扩建山丘区水源塘116座(面),新增蓄水量240万方。五是开展了湫湖泵站更新改造、

淳东灌区溧水片工程、洪蓝镇国家节水灌溉等示范项目。

6、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县新增无公害基地4个,新增无公害产品4个,新增省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农产品1个。新申报省级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组织实施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并通过验收。加强规模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沼气村建设,全县建设规模养殖场沼气池12座,户用沼气池300个。

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产品)链得到了发展和延伸。二、严把关口,突出污染防治,促进全县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以服务发展、全面达小康和创建国家生态县为目标,以环保专项行动、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大力开展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治理。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7分,

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全县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改善。

(一)强化环境管理,从源头控制污染。以环评为抓手,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全年共受理建设项目审批166个,与去年相比下降54%,否决、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7个。受理验收申请79个,完成验收项目47个。严格“绿色信贷”管理,开展并完成了145家排污许可证核发和其中99家企业的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

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

(二)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污染源监察、监测力度。运用夜间节假日检查、重点排查、跟踪督查等形式,提高监察实效,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共开展各类环境监察3822家次,获得监测数据3.3万个。二是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行业污染为主线开展了7个专项行动,即:开展了对农村“三无”高污染扰民小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铸造、小化工、磁瓦加工及制造业、县城1吨以下燃煤锅炉整治和饮用水源地后督察7个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的8个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作为专项行动的重点。全年共征收排污费720万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5件,行政处罚31件,处罚77.27万元。下达限期治理9家,完成限期治理2家,

取缔无证小企业18家,关闭违法企业5家。

(三)突出重点,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今年年初,我县根据与市政府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的有关要求,及时印发了《溧水县201*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并对污染物减排任务分解下达到了各镇(区)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现场会、通报会,研究解决减排工作。经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全县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小康环境指标稳定达标。201*年全县COD、SO2削减总计划任务为550吨和78吨,经核算,全年削减量为COD1848吨,SO2421.7

吨。

(四)加强环境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把解决信访投诉和提高办理质量结合与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信访办理程序,简化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力争一次性解决问题,避免重复举报,提高运行效率,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201*年共受理各类污染举报投诉459件,处理率97.6%,结案率96.7%,首次办理满意率为68%,

二次办理满意率为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农村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一是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制订了《溧水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控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1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加大执法力度,10家补办了环保手续并开展沼气池设施建设。二是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根据《关于201*年全县加强夏秋季节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和《201*年度秸秆禁烧监督管理目标责任状》,以高速公路和机场周边为重点区域,将责任落实到镇(区)和行政村,县相关部门负责巡查,建立了秸秆禁烧工作网络。三是农村环保基础工作不断强化。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源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农村88家当家塘坝和33个土壤点位进行了监测,对乡镇饮用水源地开展了基础信息调查及评估工作。四是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抓手,积极向中央申报农村环境保护资金,共争取农村环保资金近300万元。申报争取省、市两项资金120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环境工程建设和点源治理工作。今年,3个行政村列入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永阳东山、晶桥孔家、和凤吴村桥3个村列入中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在20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态

村创建工作。

(六)环保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今年来,环保系统以行风政风评议和权力阳光运行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县环保局行风廉政建设五项规定,切实构

建环保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县环保系统没有发生一起涉及腐败的举报。三、加强宣传,提升创建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率,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是环保局及生态办以汇报、文件、简报、信息、请示等多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生态县及环境保护进展情况,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和环保局,围绕贯彻落实“环境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广大干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意识,开展教育培训。专门组织负责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镇区、部门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生态文明建设较好“生态县创建”典型张家港等地学习考察,向先进地区学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拓宽视野,提高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此外,还结合招商引资干部、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环保专题讲座,提高广大干部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围绕各类创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生态文化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报纸刊发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规定和公告,公开环保政务,提高公众对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率。累计发放《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国家、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标准》、《省级生态村建设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农村环保手册》、《市民环保行为规范读本》、《健康教育》等书籍资料等3000余册,有针对性地把先进的环保科普知识、生态文明知识和法律常识普及到镇村社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生态理念、绿色生产、消费观念,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求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和建设实践。

过去的一年,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乡镇污水处理系统仍需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和污染源监督、执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还不足。以上存

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善和加强。

四、201*年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打算

对201*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优先”发展战略,以生态县建设为载体,以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市级生态村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切实改善全县环境质量,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

工作:

一是进一步夯实生态县建设基础,确保溧水县国家生态县建设全面达标。对照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全面达小康、国家级生态县建设。通过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201*年建成6个以上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达到建设标准。二是进一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洪蓝镇、石湫镇、和凤镇、晶桥镇和柘塘镇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县城中山河上游和南门

河南延城市污水截污管网铺设和延伸建设。

三是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严格项目准入关,强化招商选资理念,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科技、高效益”的行业和项目,禁止“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业和项目上马。强化环保“第一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住新污染的产生。加快现有和传统企业的提档升级改造,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严格老污染源监督管理,加大污染源特别是重点污染源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规范污染源环境行为。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等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强观山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提高运行质量,确保长期稳定达标运行;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监管,不断提高重点流域水质功能,确保小康断面达到水域功能区要求。通过关闭一批化工等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和清洁生产审核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减排措施,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压力,破解环境制约因素。四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围绕“三农”,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野、清洁家园和绿化造林的“三清一绿”和“六清六建”环境综合整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扩展阅读: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总结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验收材料之二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

岐山县人民政府二○○九年八月

岐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总结

岐山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因境内东北部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全县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全县辖11镇3乡,总人口48万。全县农业基础稳固,是全国500个粮棉大县和陕西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形成了优质粮食、畜牧养殖、特色果菜三大产业。工业基础雄厚,有陕汽(集团)公司、众喜水泥公司、西北机器厂、渭河工具厂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特色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等支柱产业。岐山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各类名吃荟萃,享有“甲骨文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陕菜之乡”和“转鼓之乡”的美誉,以周文化、民俗文化、三国文化为主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岐山是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示范区、食品工业强县、科技工作先进县、水利工作先进县、文化先进县和民政工作先进县、陕西省绿化模范县,综合实力居全省第12位。

自20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把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好国家生态示范区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打造和谐魅力新岐山”的奋斗目标,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紧紧抓住渭河生态治理、工业园区发展、生态示范创建和构建社会保障体系4个重点,积极实施水源保护、烟尘防治、噪声监管、固废处置、生态修复、植被绿化、生态家园、生态休闲、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十大生态工程,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较好地完成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五大领域26项指标任务,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初步显现,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岐山特色的生态发展道路。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组织带动作用,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顾问,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6名县级领导和54个县级部门及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成立了督查组、城镇组、农林组和综合资料组4个工作小组,分别由主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县级领导包抓,各小组确定了专门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规范要求。召开了全县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动员大会和定期汇报会,从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抽调9名工作人员充实县生态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开展。二是充分论证,编制规划。由县环保局牵头收集整理了编制规划所需资料,委托宝鸡市环境影响评价所编制了创建总体规划,经相关部门组织讨论后,提交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进行讨论修改。由省环保厅主持在西安召开了《创建总体规划》评审会,顺利通过了与会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反复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再次审定后印发予以实施。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依据《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创建规划》,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子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统筹兼顾,抓好落实。三是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制定印发了《岐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将指标体系中的5大类26项指标,分解下达给相关部门和乡镇,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明确了部门环境保护职责,落实环境保护辖区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全县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协作、环保监管的创建工作格局。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每年签订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生态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任务进行考核。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岐山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岐山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岐山县化肥、农药、农膜控制使用实施方案》等文件,保证了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县域内近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专题督察,建立代表、委员视察机制,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进行调研视察,协调解决问题;县生态办坚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通报进展,交流情况;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多次邀请省市环保部门领导、专家视察指导创建工作,及时改进,整体推进;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选先、提拔重用干部的依据之一,有效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科学谋划,确定创建目标

近年来,岐山县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特色资源、一流的投资环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针对县域内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环保设施不达标,节能减排指标未到位,生态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建设天蓝水碧、地绿人和、环境一流的生态示范区,让广大群众及早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受益,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全体会议,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把“生态立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县委十五届四次、六次、七次全体会议、县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打好生态牌,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打造和谐魅力新岐山”的宏伟目标,要求全县各级按照“超前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使全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1*年把我县建成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国家级生态区。

三、宣传造势,营造创建氛围

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县上组织召开全县创建动员大会,制订印发《岐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宣传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强劲造势,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一是突出节日宣传。自201*年起,我们充分利用春节文化活动、科技之春宣传月、法制宣传日、“6.5”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组织相关部门上街设点宣传,展示版面,悬挂标语横幅,发送《倡议书》、《环境保护实用手册》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使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二是突出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增设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保护宣传栏目,播放环保题材电视剧、警示教育片,报道创建工作动态,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三是突出阵地宣传。投资50多万元,在岐扶交界、岐凤交界、岐蔡路入口和县城主要交通要道处分别设置环保国策牌,在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设置了大型宣传牌,在县城北环路建成环保宣传一条路。县生态办组织编发《创建工作简报》,交流工作经验,扩大宣传效应。四是突出活动宣传。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和“绿色岐山环保知识”答题竞赛、“送环保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等活动,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创建知识,使广大群众对创建活动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群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普遍提高。结合创建绿色单位活动,在中小学和机关单位开展争当“环保卫士”以及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捡拾垃圾、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杂物等义务劳动,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和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氛围。

四、强化措施,实施十大工程

为了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十大工程,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全面落实。

(一)实施水源保护工程。严格按照《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岐山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认真扎实地开展水源保护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执法检查。制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部规章制度、保护区管理制度”等,建立了水质监测和通报制度,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了各类标识牌、界桩和警示标志,道路两旁设立了危险化学品检查岗哨和禁运标志,坚持每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检查2-3次。二是全力建设蔡家坡污水处理厂。县上及时成立了岐山县蔡家坡污水处理厂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厂址,编制可研报告,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资8720.79万元,其中管网建设投资3220.9万元,建成了占地63亩、日处理污水4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201*年11月投入正式运行。据测算,年可削减COD排放量5292.5吨。目前,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先后取缔关停了天德纸业公司、故郡荣盛纸厂、永新纸厂、水利纸厂、卫生纸厂、蔡家坡岐星纸厂、大营纸厂等造纸企业,圣龙纸业、圣龙箱板纸、科达纸业、华祥纸业等造纸企业相继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零排放工程。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组织人员对渭河流域各企业、各排污口集中排查,确保各企业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对朝阳、周公庙、五丈原等水厂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保证了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四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禁重污染企业落户岐山。围绕工业园区发展,坚持“三同时”制度,加大对建材、造纸、房地产开发、汽车零部件制造、废品收购、体育器械制造等行业的监管。众喜水泥公司年产300万吨熟料生产线项目、圣龙纸业公司年产5万吨瓦楞纸项目、华臻三产岐山分公司机械加工项目积极落实“三同时”制度,先后通过省市县各级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华祥纸业公司、兴隆纸厂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实现了生产污水零排放。经监测,全县村镇饮用水合格率达到88%,渭河流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县域内无劣Ⅴ类水。

(二)实施烟尘防治工程。取缔关停了蒲村水泥一厂、二厂、南方水泥厂、京当乡水泥厂、电力水泥厂、陕西关中水泥厂,爆破众喜水泥公司年产30万吨、天柱水泥公司年产8万吨立窑生产线等落后水泥产能,201*年12月关停爆破了千山南麓的125座土法石灰窑。众喜水泥公司、天柱水泥公司、祝家庄水泥厂先后建成180余套粉尘除尘设施,其它企业和单位的锅炉都完善了除尘设备。建成了凤鸣镇、蔡家坡烟尘控制区,每年开展冬季消烟除尘专项整治,并对燃煤锅炉组织监测,对存在问题集中整改,确保烟控区达标。严禁焚烧秸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全县秸秆禁烧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68%。同时,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各单位除尘设施正常运转;对煤炭贮存转运场和建筑工地组织执法检查,督促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扬尘飘散。经监测,201*-201*年,全县SO2、NO2、PM10排放量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烟尘控制区达标率达到了100%。

(三)实施噪声监管工程。建成了凤鸣镇、蔡家坡镇噪声达标区,严格按照噪声功能区划分区监管,重点突出建筑施工、生活娱乐和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县环保局和县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区噪声污染监管的通告》,公布畅通“12369”热线举报电话,坚持有报必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管。每年高、中考期间,各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噪声污染集中整治活动,对建筑工地、歌舞厅等组织夜查,对不按时停工、停业的单位严肃查处,并安排执法人员在考点周围执勤,保证应试环境安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区车辆统一管理,设置禁鸣标志和路段,严禁乱停乱放,有效防治噪声扰民。坚持每年对噪声功能区组织监测,201*-201*年,全县噪声达标区达标率均达到100%。(四)实施固废处置工程。投资2580万元,建成了总容积320万吨、日处理垃圾300吨,采取回灌循环工艺的岐山县垃圾处理场。县城设置封闭式垃圾收集点5个,果皮箱385个,坚持做到日产日清,全县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95.3%。

(五)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实施帖家河五组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工程投资280.94万元,平整土地72.6公顷,新增耕地70.06公顷,修筑田间渠系工程10.52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6053株。落实措施保护旅游景区和封山育林区,全县受保护地区面积达到14.8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1.6%。201*-201*年,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7.4平方公里,土壤改良面积43万亩;控制使用农药、化肥、回收农用薄膜,提高农家肥的使用比例,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273公斤/公顷,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地退化、土壤板结和污染程度,提升了农作物品质。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85%,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59%,农用薄膜回收率达到86%,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达到99.8%。

(六)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按照“沿路建绿、场院植绿、镇村环绿、山川披绿”的工作思路,围绕公路沿线,先后建成了岐蔡五、西宝北线、南环路、关中旅游环线等绿色通道。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单位绿化、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绿化,全面建设绿色家园,先后创建园林式单位23个,其中市级园林式单位21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2个;农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4.1%,四旁植树2570多万株。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工程造林等绿化任务,基本上实现了辖区宜林荒山的全面绿化,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达到41.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2%;城区绿地面积102.4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1%;公共绿地面积35.1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城乡绿化一体化,为城镇居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七)实施生态家园工程。以住宅建设为重点,抓规划,搞治理,按照“外观统一、前庭后院、人畜分离”的模式,抓好村民住宅建设规划和“路、渠、树”综合整治。以清洁家园为重点,抓美化,促提高,实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规范治理“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扎实清理“三乱”(乱泼污水、乱扔杂物、乱倒垃圾),积极美化“三口”(家门口、村口、街道路口)。以综合利用为重点,节能源,强生态,综合利用人畜粪便、秸秆,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全县生态家园建设已栽植各类苗木101.25万株,造林10815.5亩,完成村庄道路、林网绿化300公里;建成卫生厕所84705户,“一池三改”户用沼气10643口;以4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启动实施了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试点工作,建设封闭式垃圾台360个,建成雍川镇小营村、凤鸣镇太子村等生态家园示范村60个;全县已建成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学校1所,市级绿色文明示范学校2所,生态示范村2个,绿色文明机关2个。

(八)实施生态休闲工程。按照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求,投巨资加快城市建设,实施生态休闲工程,完成了北环路、三民路、电力路、天柱路等5条街巷的拓宽改造;总投资3393万元,高标准规划建成了占地7.2万平方米的周原生态休闲广场、南门广场、凤鸣广场和凤凰山生态休闲工程;县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等工程相继完工投用。在县城栽植行道树、设置绿化带、建花坛绿地、摆放花盆,实现了城市绿化、美化。以周公庙、五丈原诸葛亮庙、崛山森林公园和西岐民俗村为载体,突出周礼及三国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垂钓娱乐等特色,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发展壮大旅游产业,重修了孔圣大成殿、太公正殿等景点,建成了北坡公园、西岐民俗园牌楼、“二王三公”群雕、西岐民俗馆、西岐民俗度假村、周礼坊等景观,润德泉、八卦亭、诸葛亮衣冠冢等人文景点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崛山森林公园、民俗苑垂钓乐园,自然风景美好,服务设施齐备,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打响了“周礼之乡、文明源头”品牌。

(九)实施清洁能源工程。积极招商引资,全面实施城区和蔡家坡天然气推广项目,目前天然气供应站已建成投运,发展天然气用户16000户。建成液化气供应站,推广使用液化气,城区宾馆、饭店、饮食小摊点和居民液化气使用率达到91.8%以上。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截至目前,建成户用沼气10643口。推广使用太阳能、太阳灶和电动自行车等,城区太阳能、农村太阳能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益店镇益平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为农村推广清洁能源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提倡绿色消费,积极开展消除污染、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实践活动,倡导干部群众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涤用品;节约纸张,双面打印文件;购物自携袋子,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不用一次性餐具,使用无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用电器。

(十)实施绿色产业工程。一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太子村、秦鸣村等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大、种类多、品质好,精细菜、反季节菜直销市内各大超市。全县年种植蔬菜达到5.2万亩。二是发展干鲜果。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发展,积极扶持发展苹果、核桃、辣椒等经济林,全县干鲜果面积达到1.8万亩。小强村等全县3万亩套袋苹果示范园被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确认为“绿色果品基地和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三是发展奶畜产业。全县奶畜存栏达到2.63万头(只),“周原牌”奶粉系列荣获ISO9001-201*质量体系认证。四是发展民间工艺品制作等无污染产业。大力发展剪纸、刺绣、布艺、脸谱等民间工艺品产业光彩夺目,社火、锣鼓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参与人数1200多人,开发新产品20多种。我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转鼓之乡”。

总之,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县域经济快发展。201*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1.92亿元,人均同比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35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43.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8.37亿元,同比增长2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2元,同比增长20.9%;城镇GDP能耗控制在1.4吨/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三年控制在5‰以下。

二是人居环境大改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市政工程深入实施,建成了周原生态休闲广场、凤鸣广场等休闲活动场所,城乡绿化美化面积大、效果好,城区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规范,城市管理日趋加强。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村庄整治、人饮工程、文化教育、公众服务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基础建设见成效。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相继建成投用;投资2100万元的凤凰山生态休闲工程和北环路拓宽改造工程等十大城建工程相继建成;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复垦整理土地1089亩,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1432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面达到99.9%,移动通讯基本实现无盲区。

四是农村环保提水平。坚持富民优先,突出一村一品,发展现代农业,控制面源污染,优化农村环境,基本农田、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推广普及节柴灶、太阳能灯、卫生厕所和户用沼气;建成了太子村、秦鸣村、小强村等无公害蔬菜和苹果生产基地;唐家岭村、张家村、益平村等生态示范村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新农村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

五是企业治污有突破。辖区内所有企业积极实施了污染治理工程,县医院、县中医医院菌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圣龙纸业公司、圣龙箱板纸公司建成了日处理3万立方米和1.8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工程,华祥纸业、兴隆纸厂建成了污水零排放工程;众喜水泥公司、天柱水泥公司更换布袋除尘设施88套;新建项目严格按照环保管理规定,积极落实“三同时”制度,健全完善了除尘设备和废水处理设施,所有排污企业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201*年,全县单位GDP能耗1.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年降低7%;COD削减7061.5吨,SO2削减1606.06吨,超额完成了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县工业企业环保投资占GDP比例为1.26%。

六是环保观念入人心。通过创建活动,全县各级组织、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辖区内各排污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职责,减少污染排放;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积极为生态建设建言献策,争做生态文明的履行者、宣传者和倡导者,在全县形成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爱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政策、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不断巩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全力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作为提升岐山县发展优势的一张亮丽名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继续推进全县生态建设工作,力争把我县建成经济繁荣、科教领先、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高标准国家生态区。

一是不断查缺补漏,提升创建水平。继续把生态立县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照省市检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在关键问题上添举措,逐项核查,巩固提高,打造精品,铸造亮点,努力把创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强化工作力度,巩固创建成果。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动员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爱护环境、建设环境、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监管,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各项环境保护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十好生态户等创建活动,全面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三是推动生态文明,延伸创建内涵。健全完善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新的定位,确立新的目标,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停步、措施不放松,把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推动我县生态环境建设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升层次、再创佳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6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