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局工作汇报
汇报提纲
工信局党委
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部门工作实际,作如下汇报:一、201*年工作思路
201*年,我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确立了以争取项目资金、加大科技创新、提高科学普及、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强化网络建设等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具体工作如下:
(一)、选好做好一批重点项目。以“技术先进效益好”为主要标准选好科技项目。坚持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统一,让企业和群众学得会、用得起、能增收、增效的项目。201*年我们加大项目的申报储备工作力度。力争在市里立上3项,在省里立上1项。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
(二)、加大科普宣传和培训。开展好第二十四届和第二十五届“科普之冬”活动,开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一是开展科普进农村活动,组织各有关单位围绕扶助“三农”开展“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二是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围绕低碳环保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三是开展科普进园区活动。围绕园区规模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四是开展科
普进企业活动,围绕企业研发开展“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科普活动。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地震纪念日等大型主题活动开展科普宣传。
(三)、搭建科技人才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各大专院校的合作,为引进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在肇源政府网站上提供相关政策、技术咨询、新品种、新技术、市场供求、农经等信息,搭建科技需求互动平台。
(四)、做好地震群防群控管理工作。加强对已确认的宏观观测点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强化管理,使其做到随时观测,定期上报,切实把群防群控工作落到实处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积极组织科技立项:在项目建设上,我们谋划生成一批、储备一批、上报一批。到目前,已经上报9个项目,分别是上报到省科技厅的富民强县项目:大面积高产玉米种植加工集成产业化示范项目,申请资金76万元;上报到市科技局的项目8项,其中生物项目3项,分别是帅亿集团的超声波辅助色谱技术制取虫草种功能活性物质的产业化研究,文国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新型生物有机肥研发和1102肉鸡饲料配方技术研究;工业项目1项,为职高的手扶式清雪机项目。农业项目4项,分别是浩德乡自动化日光温室栽培鲍鱼菇、灵芝项目;古恰镇的北方脱毒马铃薯科研推
广项目;薄荷台乡的秸秆生物饲料加工及储存项目彩色马铃薯新品种、新品系种薯培育推广项目。储备项目已经储备了7项,相关的基础材料正在筹备中,条件成熟及时上报。生成项目这一块,我们正积极深入到乡镇、企业,帮助乡镇企业研究项目,积极促使乡镇和企业都能够有科技项目。
(二)、大力开展科普培训。以第二十四届“科普之冬”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各有关单位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技兴牧六个一”工程和农民的所需所求开展科普活动。截止到三月末,全县共聘请省、市、县专家教授35名进行现场授课,举办电视讲座21期,科普大集活动1次,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120余期,参加培训人数超千人。发放新型农民科技知识读本1000多册,各种科普宣传资料20多种1万余份。
(三)、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我们强化政府网站建设,在版式设计上,我们突出体现肇源特色。在内容上,加强了我县两会报道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的报道。同时利用网络加大了对农民的服务,为“三农”提供高质的信息服务。
(四)、强化地震监测预报。今年,地震工作继续按照“有震无震按有震防、大震小震按大震防”工作要求,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建设和谐秀美富裕文明新肇源提供
安全保障。一是继续做好震情监测工作。继续做好地震前兆数据的观测、分析和上报工作。积极向省台网中心上报月报、年报。二是继续巩固和完善“三网一员”网络体系。到3月末,我们对全县宏观观测点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3处宏观观测点进行了清除。重新认定了3处宏观观测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认真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攻关等,筛选一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能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项目。重点做好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申报立项工作。同时建立县级科技项目信息库,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采取“择优、择强”的原则,在全县筛选、征集一批科技项目。
(二)抓好科普工作,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认真组织好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科技下乡、科技周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明白人、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三)抓好地震知识的宣传工作,推进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地震知识的宣传,加大对《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力度。二是继续做好地震观测点的维护工作,做好瓦房观测点的信息接收工作。三是推进农村民居工程建设。积
极主动为农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免费提供建房图纸、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免费举办技术培训。四是切实加强地震应急工作。进一步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对确定的避难场所进行挂牌,将抗震等级高的大型室内场馆辟建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冬季避震提供室内场所。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络平台建设,强化网络服务职能。
充实完善《中国肇源》门户网站。重点做好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的跟踪与报道。强力维护政府网络平台的安全运行。
扩展阅读:科技信息局201*年工作总结
科技信息局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在番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我区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创新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路子,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信息化对番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1*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年我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市)”考核,连续4年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36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动漫软件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159家;1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其中: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第二批试点企业;1个项目被认定为广州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我区201*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经费支持51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9%;全年安排科技经费1.37亿元;完成区级科技计划立项180项;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50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至201*年11月末,我区专利申请量178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6.5%;专利授权1252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2.79%;我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6年获广州市政府部门“优秀门户网站”称号;我区顺利通过广州市各区(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考核,综合评分荣获广州市各区(县)第一名;我区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和制造园三大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部、省、市、校、区共建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区科协分别被上级评为“广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和“广州市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着力开拓自主创新工作新局面。201*年是“科技工作落实年”,我局以抓落实、干实事、见实效为主旋律,深入贯彻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科技工作要求,加快实施《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做好全区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打造番禺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对策,推动全区自主创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我区科技创新氛围。
(二)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
1、全年受理全区企事业单位申报我区科技计划项目283项,立项扶持180项,立项率为63%。其中:工业项目81项,农业项目30项,医疗卫生项目46项,企业研发中心认定项目8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重点分布在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配套、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灯光音响、动漫游戏、数控机床、珠宝首饰、输配变电和现代服务业等10大行业。立项项目(不含科学研究计划)总投入的研发经费为2.89多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48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9亿元;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占33%。项目完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7.6亿多元,新增利税达2亿多元,申请专利135项,软件版权83项,发表论文130篇,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
2、以区“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为主线,培育我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中船柴油机、广日工业园、广汽自主品牌汽车、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实施,安排经费1810万元,用于扶持“基于IP网络的数字家庭高清媒体互动终端”等81项科技项目研发,引导企业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2.1亿多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和科技惠民力度,积极组织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3、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番禺银达公司创新工作方式,推出“番禺区中小企业振兴工程”,丰富担保产品品种,针对企业贷款时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速保通”业务,突破了以往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固有模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年为全区403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融资担保14亿元,比同期增加40%,有效解决了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局在番禺区村镇银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正积极参与番禺区村镇银行的筹建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切实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为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我区制定《番禺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和《番禺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我局积极组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与几百家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从与我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高校中聘请了100名教授作为第一批进驻我区100家中小企业的科技专家。通过借助大学智力资源优势,提高番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科技专家进驻企业的交通补贴,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打造产学研合作实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交流,为推动我区产学研的工作进程提供有益借鉴。
(四)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进一步提升对广州“南拓”的承载力,我区把营造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产业。安排科技经费3510万元,扶持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器基地、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汽车研究院、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区重点引进项目、相关产业项目的研发园区、孵化企业的补助。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五)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型企业认定的推荐工作。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区内企业进行科技政策宣传,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进行跟踪和上门辅导,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掌握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类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组织4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在指导申报材料、联系外部支援等方面全力协助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积极做好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推荐工作。去年,广州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广州市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工作,我局组织了1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认定,同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认真地审核和把关,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经过努力,广州锐丰建业音响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
(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一是继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申请工作,结合广州市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和专利发展倍增计划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挖掘专利申请源。去年,我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去年提高较快,珠江钢管等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永通公司等10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我区专利成果有效产出的新格局。二是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发挥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为科技人员申请专利提供便利条件。全年,安排经费460万元扶持了18个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区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实《番禺区发明专利补贴实施细则》,对区内11家企业的21项包含发明专利的产品安排专利产品补贴105万元,给予补贴的专利产品年度实现利税5441万元。三是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专利法》。先后举办了2期培训班,共参加培训400多人次,邀请资深专家对新专利法中与企业关系较大的修改条文进行解读,并对我区最新出台的相关知识产权优惠政策进行宣讲,引导从业人员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四是积极协助开展知识产权专项维权工作,促进政府执法、企业维权、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
(七)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紧紧围绕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构建“科普宣传教育平台”、“社区科普平台”、“农村科普平台”、“青少年科普平台”等四大平台,有效地营造了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广州”的主题,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各类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区科协获得201*年度“广州市全国科普活动日优秀组织奖。二是健全基层科协组织。去年,桥南街、沙头街、小谷围街和石楼镇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各镇街和各学(协)会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25支,总人数达300余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投资90多万元,在全区完成了69条村的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修建统一样式和规格的科普宣传栏69个,总长386米;建立科普活动站69个,总面积2518平方米;建立科普示范点42个;建立69支农村科普推广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达1035人,超额超标准完成市科协下达的任务。市科协、市人大和及市政协在联合验收工作中充分肯定了我区的成绩。此外,还开展了“农科专家进农村”、“百名专家兴百企”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科学技术的平台。四是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节目,放映科普电影,组织社区科普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科普知识咨询和科技服务。五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加大对在校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力度,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去年3月,我区洛浦中学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年,共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活动30多项,送科技下乡10余次,科普讲座6场次,科普知识竞赛3次,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01*0余份,赠送科普图书和养殖实用技术等书籍60000余册,科普挂图201*余张,科普光盘300余张,开展科普画展8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50期。
(八)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更高级阶段,“数据中心”和“数字大城管”开始为社会信息化增添动力。
一是继续深化信息化网络系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维。进一步推广应用OA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深化网上审批项目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无纸化办公;推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维护,完善网络、办公电脑设备、应用系统维护体系;配合广州市积极开展迎亚运信息技术与通讯保障工作;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一网式”协同办公平台。目前已有9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其余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也将于年底前逐步对外开放,23个局级单位使用“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批”,方便市民及企业办事。
二是深化和巩固数据中心功能,全面铺开“数字大城管”项目建设。深化数据中心“一套图”系统建设,增加了重点项目、亚运、电子显示屏、空置厂房等全区性专题数据和沙湾村情系统等镇村专题数据,初步建立起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利用数据中心功能促进流管、计生数据交换联动平台和计生、民政、卫生信息联动平台以及区出生缺陷干预信息项目等系统应用;“数字大城管”项目已进入全区全面推广阶段,积极探索发动群众报案的新途径,在数字城管平台上开发公众短信、彩信热线举报等多种公众举报功能,正积极筹建区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预计年初可落成,投入使用。系统自从201*年6月22日运行以来,截止至12月底,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937多宗,立案830多宗,结案550多宗,按期处理率从系统使用之初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83%;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卫生、水利、国土、民政、公安、市政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
(九)以配合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及应用迈向新高度。
配合迎亚运工程、广州新客站建设和大学城智能化管理等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应用。截止至201*年12月底,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共完成近29000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实现了100%行政村、85%社区覆盖的目标;1至10月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直接破获案件123宗、间接破获案件1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75人,处理其它城市管理案件或事件974宗,为提升我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效能。
(十)以“三创”促“三新”,推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
201*年,我们积极配合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番禺区服务委员会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坚持“部省市校共建、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坚持走“集聚、集成、集群、集约”的发展路子,按大基地、大产业思路加快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打造“构建自主知识产权新标准、培育互动高清信息文化新媒体、打造高端要素集聚新产业”的“三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目前国家基地已立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46项,发布16项;已集聚AVS、DRA、DRM、DiiVA等十大国家、国际标准。国家基地在番禺和云浮分别开展了“互动高清、安全播出”为特点的技术创新和机制融合试点工程。番禺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试点工程规模已从万级试点向十万级的试点跨越。加强对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制造园”三大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招商。数字家庭研发园启动区在一年多时间聚集了5大技术支持中心、26家研发中心,72家企业。数字家庭商务园(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的启动园区(包括天安节能科技园部分和番山科技创业中心2号楼)已经成功建成,进驻了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深圳远望谷公司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龙头机构和企业。已经制定数字家庭制造园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方案,正在规划建设数字家庭制造园启动区。
(十一)狠抓基础工作,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创先河。
以“广州市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镇(街)无线电属地管理体制,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基层工作指引,区、镇(街)二级无线电管理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开创省、市先河。圆满完成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做到情况清、责任明,为加强我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升无线电频谱资源、站址资源的科学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行政基础。清理违法使用对讲机专项行政执法活动成效显著,全区检查对讲机通信设备达12914台,占全国检查工作总量的11.05%,全区合法申请、使用对讲机的用户成倍增长,达到了清理前的11.5倍,无线电通信秩序与无线电通信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规划。颁布了《关于加强高地和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台)站设置管理的通告》,加强站址资源和高地、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工程的管理,建立站址资源管理机制,减少大功率固定无线电台(站)潜在安全隐患。成功完成大学城违章建筑清拆、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区十二届龙舟赛等大型行动、活动及国庆60周年、601专项行动、各类型考试考场的无线电通信与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保驾护航作用。强化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寓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通信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依法守法意识、防灾减灾意识的迅速提高。
201*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的支持和全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科技产业特色仍不够明显,有影响力、有亮点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不多;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须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应用的空间仍有待拓宽;五是无线电管理行政资源不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技信息局工作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技信息局工作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