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

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1:31:00 | 移动端: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

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

“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

小高庄小学张丽君

现阶段我们围绕”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这个课题进行探讨,采用”设计筛选试教总结”的研究程序,按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培优辅差”的原则,探求一种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具体总结如下:一、分层分类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进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的分层。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个层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加学困生的心理压力。2.目标的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高中低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类的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目标要求。3.方法的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金钥匙”,获得学习”主动权”,变”死学”为”活学”,从”学会”到”会学”。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这样,可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4.提问的分层。

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可通过他们的自学、思考以及经老师点拔引导等来回答问题。再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回答问题的不完整,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5.作业的分层。

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搞”一刀切”。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较高要求,遵循”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课内

作业按A、B两类设计和指导,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用此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模式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着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新授课)基本上可分为:基础训练导入新课(合)→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分)→课内总结(合)→布置作业(分)。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如下:

这几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要针对小学数学课的具体课型和教材的内容灵活运用。但要做到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培优辅差的”分”的环节。这样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自学、讲解、质疑、探讨、操作、辅导、评价、练习、小结等教学过程,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各层次学生的动静支配的矛盾,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分层次的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时,教师基本上是放手让优等生进行独立学习、讨论。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方法。而对中等生可出示一些具有提示的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同时发挥小组的力量进行研讨,获取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于学困生,教师可直接参与辅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扩展阅读: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

让学生喜欢上你的作业

内容摘要: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

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注意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布置,让作业真正“轻负高效”是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分层布置学生喜欢作业

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已成为教坛上时髦的话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减负”将是广大历史与社会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怎样让学生在历史与社会学习中真正享受到“减负”,逐步被社会广泛关注。

减负减什么?“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之简称。减负到底应减去什么?我认为减去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减去那些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训练;减去那些过时、繁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学习内容。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现在的学生普遍不喜欢作业。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作业过多是他们最大的负担,究其原因,大致是有以下原因

一、作业量太多,呼吁减负的同时,作业量并没减负,老师将全部作业未经整理一股脑布置下去,要求全部学生全部完成。

二、作业太复杂,太难。于是,很多学生做作业做一半,或者后面难题部分乱做,涂鸦一样,不考虑对错,有的干脆第二天起个大早,赶在老师还没来之前,抄作业,以应付老师的检查和批改。

三、作业批改与评价反馈的信息量过小,并没能和学生在作业上形成互动。老师批改作业时的“优”,“良”,“中”,“差”,诸如此类千篇一律的等级评语,更使学生感到枯燥泛乏。作业发下来学生只看到等级评语和对错号,却不明白原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互动性太少,学生校正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当然影响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认为作业是最大的负担。

针对以上这些原因,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注意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布置,让作业真正“轻负高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分课编排,每课分三大板块:基础与巩固,阅读与思考,综合与运用。“基础与巩固”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书本上可以找到,“阅读与思考”主要是些材料题,主要是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是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综合与运用则是更综合的,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开卷考,学生做作业如果用学生的话讲其实就是抄书本,阅读与思考,综合与运用知道的,书上可以找到的,写一下,不会做书本没有的就随便写一下,几个字作业本上一“待”,就当自己写好了。有时候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一样,其它作业他会认真做,但是做到《历史与社会》的时候,就变得“懒惰”了,不“认真对待”了。

在分层布置作业这一块,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选了七(4)班进行改革,这个班级平时学习氛围不大浓厚,作业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七年级上个学期《历史与社会》成绩是级段中倒数第一,同时受班主任的思想影响,普遍不重视《历史与社会》,甚至个别尖子生也有类似现象,但个别尖子生的工作能力较强,经过分析,我觉得这个班级最适合先进行“改革”。

上课的第一天,我在他们班上郑重宣布,我要在他们班级实施我的“作业改革方案”,我说明了改革方案的第一步:按照七年级上学期时他们的历史与社会成绩,我把学生分成A、B、C三组,各自选了工作能力较强的一位学生做组长,负责收发他们组的作业。分组以后,学生不知道我的用意何在。接下来,我就说明了我的“作业改革方案”第二步。A组,只需完成作业本中的“综合运用”板块。因为A组中绝大部分是优等生,这一板块主要是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B组则完成“阅读与思考”板块,因为B组绝大部分是中等生,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C组则完成“基础与巩固”板块。因为C组中绝大部分是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他们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包括抄袭他人作业),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当然如果想做其他组的同学的作业,也可以,那是选做题,但必须先完成自己的作业。并且我说我的批改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天作业交上来了,上交的异常地齐全。A、B、C三组学生全部都交齐了。我先改C组,学生都完成得比七年级时要好,绝大部分C组学生已经如我所设想的去找书本,熟悉了书本。接着我改B组和A组,同样,不管他们答得如何,但是在态度上有了根本的转变。比如A组学生,原本他们做了“基础与巩固”板块、“阅读与思考”板块后可能就没时间做“综合运用”板块,这对他们来说就会因为吃不饱而感到乏味,对作业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作业本改好后,我当天就发了下去,学生拿到后,都非常高兴,还争先传看,原来我在作业的最后除了日期还画上了“微笑”、“笑脸”、“哭脸”三种不同的图案。我适时公布我的“作业改革方案”的第三步。按照正确率我分别打上三种不同的符号,累积了五个“笑脸”后,可以调整,原来C组的升到B组,以此类推。每次作业批改的结果,小组长负责记录。每天向同学报告需要调整的同学,并且在课堂上及时公布。

按照以上方案强化训练了一个月后,我提高了要求,连续获得5个“笑脸”才可以“升级”,如果连续获得2个“哭脸”则就要“降级”。到期中考试之前,七(四)班以前作业拖拉,抄袭的现象大大改观。而且原本学习气氛不浓厚的,现在学生上课异常有味道,很多原本不认真的也积极回答问题了。三组同学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而且我还欣喜地发现C组的个别学生,原本他们学习态度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懒惰,再加上基础比较差,是有厌学情绪的,现在他们有事做了,有一天还告诉我说,他们觉得“基础与巩固”太简单了,要做“阅读与思考”,还说自己再做段时间,都会出题了。

期中考试来临了,学生拿着书本进了考场。成绩出来后,学生自己都大吃一惊,原来我可以考得很好。尤其是B组的中等学生,进步最大。七(4)班原本是级段中倒数的成绩,一下子考到了级段平均分第三名。尤其是优秀率比七年级时提高了将近20%

这一次改革的成功给了我极大地震撼,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对这一次作业的改革进行了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学生则成了为了作业而“作业”的一个工具。我在分析了原因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分成A、B、C三组,再根据他们测试时的基本情况及平时表现进行二次分类,试行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进行相应的调整,把他们从“题海”中拯救出来。对于这样的《历史与社会》作业,学生感觉受到了尊重,增强了自主权,因此能自觉完成作业。正如他们所说的:“做了C板块作业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比以前更加牢固了,对课文内容也熟悉了很多,并掌握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我是“阅读与思考”板块的,从中我自感受益良多,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得到了培养,连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综合与运用”板块作业“是我唯一自愿写的作业,而且喜欢的作业学生普遍喜欢这种分组作业的方法。尤其是B、C两组同学,作业基本上不用老师操心,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负担无形中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从批改作业的“苦海”里解脱出来,更好地从事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

分层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能值C组学生作业做有所得,提高学习兴趣,B组学生作业做有所思,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A组学生作业做有所悟,提高了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你的作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解决日常情况中所说的“吃不饱”、“吃不了”的两头难的问题,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分别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落实教学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是个体素质提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分层布置作业阶段性小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6895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