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

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1:31:06 | 移动端: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

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

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

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

吉首市民族中学化学教研组

201*年9月27日

吉首市民族中学是一所我省民族地区的教研教改先进学校,自1998年我校开展科研兴校活动以来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研教改之风越来越浓烈,201*年与湖南长郡教育集团结为远程教育合作单位,由于合作取得显著成就,201*年8月全省远程教育研讨年会在我校召开,201*年9月全省远程教育国家级专家培训讲座也在我校举行,借此东风,我校化学教研组在承担省科研课题“启发---探究式化学教学系列模式”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又积极参与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创新》的课题研究,在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从201*年起共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从有初三、高一两个年级的直接参与到全校化学教师的全员参与,两年多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一系列的成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动员,周密计划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肯定了我校化学教研组“启发---探究式化学教学系列模式”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化学教师多次召开了课题准备会,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并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资金等做了详细的安排,而且由主管教学的谢开旺副校长担任课题组的组长,确立了课题组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安排。课题实施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201*年3月至201*年7月,选定课题和试点年级,经研究讨论,课题实施小组先在初三和高一两个年级进行试点,并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培训。

第二步:201*年9月至201*年7月,在初三、高一年级开展实验,分年级备课组每周重点研究一堂课,学校课题实验组每月进行一次研讨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工作总结。

第三步:201*年9月至201*年7月,在初三、高一试点年级的课题研究基础上,在全校所有有化学、数学任务的班级进行推广按照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通过研究实践,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案例,建立一些优秀教学积件,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二、加大投入,立竿见影

我校在201*年申请州级示范性中学成功后,加上化学、生物、地理三科教学都承担省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创新》的项目研究,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1*年建成了校园网,学校建成了课件制作室,48个教室都装了多媒体设备,教研组的每间办公室都配备了两台电脑,从201*年起陆续装备了四间卫星远程教育直播教室,学校在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共投资170余万元。硬件上的投入带来了学术研究上的生机勃勃。首先,所有的化学组教师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期多媒体技术培训,201*年暑假还接受了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电脑培训,所有的实验组成员都拿到了计算机高级证书,电脑基础技能的夯实为能比较自如地制造多媒体课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办公室的电脑的配备,多媒体教室、远程直播班的建立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开了方便之门,也为本实验项目的深入研究和蓬勃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合纵连横,分层推进

[一]、加强与兄弟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我校有化学、生物和地理三门学科参与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创新〉的实验研究,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本组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生物与地理两学科的实践、做法以及获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课题组的安排里,除了有本小组的每学期的课题实验总结会之外,还安排了与生物、地理两学科的学科课题实验经验交流会,例如,我们利用地理组的“图导法”的多媒体教学经验,迁移到化学的化学平衡图象教学和晶体结构教学上来,收到了好的效果;利用生物学科用多媒体展示时间耗费较长的实验的经验,我们改用多媒体演示钢铁生锈的模拟,并用铁锈实物进行展示,教学效果很好,我们组的经验也同样地为兄弟学科所用,就这样在实验进程中,进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叫“连横”。

[二]、加强对以往课题经验的吸收。

我校化学组的教学科研气氛一直都很浓厚,在201*年至201*年间参与了省课题“启发---探究式化学教学系列模式”的实验,在省、州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省、州教育科学院的表彰,特别是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对教育科研与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启发---探究”式教学实验课题给予我们的最深启示是-------“问题启发,实验探究,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是现代化学课堂教学的精髓和灵魂。

众所周知,问题启发即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老师只能通过挂图、小故事、小实验或者教师的语言情景描述来进行问题启发,而现在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用到教学中去,已经方便多了,而且效果更好,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用或自设更加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那明亮的投影屏幕,刺激的音响效果,鲜明的色彩变化以及流畅而富有动感的动画都给了问题启发这个教学环节极大的支持,使得“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收到更佳的效果,真正做到“启”而能“发”。

在“实验探究”这个环节上,许多“启发---探究”式模式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运用到现代教育技术指导的化学创新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重现功能多次重复实验过程与现象,或者展示一些化学工业的生产流程,或者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运动,这样就不仅使得“实验探究”有了“启发---探究”式模式理论和经验的指导,而且使得“启发----探究”式教学也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完善和升华,这叫“合纵”。

[三]、重视课前研究,有的放矢,分层推进

现代教育技术指导辅助课堂教学的思想认为:多媒体技术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也不是堂堂课鼠标一按到底,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做到的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视度、突出教材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策划,强化课前研究,做到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有的放矢,该用就用,用就要用到点子上。我们课题组的做法是:将课题组成员分成四个实验小组(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重点的研究方向,例如高三小组就确定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复习课的容量,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益,如何突破难点的复习等方面,初三就着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研究,高一、高二就着重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而且在这样的一分层推进为主的基础上,并不是拘泥于层次的死筐筐,我们允许有层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另外课题组规定:每周提前重点研究一堂课,从授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哪个地方用多媒体,怎么用都做出要求,然后指定一个人制好课件,再预演上课流程,再到课堂实施,最后总结得失并做好反思和记载。课题组就这样把实验课题的研究纳入常规的管理中来,两年多来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材料、经验的积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对化学课堂的满意度调查

实验课题组从学校的学生评教档案中,调查得到以下数据:年级满意度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时间201*70%69%66%61%201*72%70%67%64%201*90%89%70%69%201*96%93%90%89%通过开展课题实验前后学生满意度的对比,以及试点和非试点年级的学生满意度对比,可以看出,化学课堂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后,受学生欢迎程度大幅度上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二)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分析初中会考合格率高中会考合格率高考理综平均分时间201*年75%61%130.6201*年83%75%141.2201*年92%96%152.6201*年96%98%163.9数据说明一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创新的课题研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提倡,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201*年至201*年三届中吉首市科技创新大赛上,共有150件“化学与生活”的创新作品入围,23人次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陈生壮同学的“水果电池”更是获201*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四)教师研究论文成果显著。两年多来,每一位实验参与者都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撰写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获省级以上奖的统计如下:项目论文标题获奖级别获奖等第论文作者含多媒体在化学易志华数学中应用的几国家级二等奖点体会化学教师如何运李艳玲用多媒体技术于省级一等奖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初曾彤云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走出化学多媒体张前教学的误区多媒体课件与化舒满英学课堂教学向顺达利用现代教育剑术优化课堂教学省级省级省级二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省级二等奖另外,夏香平老师201*年10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参加州化学创新课大赛获州一等奖,曾彤云老师201*年6月参加州实验创新课大赛获二等奖。

总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创新》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使学校化学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化学教学。

扩展阅读: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1、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例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课件内容对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化,改善了信息的多元表达方式,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课件在应用过程中的交互性,构成了师生之间适时交流。课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目前我校大部份教师,已经离不开校园网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例如只要出现停电等特殊因素,多媒体不能正常使用时,就感觉难以上课的样子。而且不仅多媒体设施使用率不断提高,在使用效果上,如多媒体的制作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2、传统的“技术”整合,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辅助工具,缺少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认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互助交流的工具。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在教学的应用中可以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与丰富课程的整合;三是作为学习方式整合于教学体系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整合,要从符合学科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水平出发。学校选择一部份基础好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两年来广大教师在情境探究、自主发现、协商合作、问题解决、开发创造等数字化学习方式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①情境探究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情况的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我们说情景是可以操作的。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操作图形,把图形各种不同的状态都表现出来;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

②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特点。让学生基于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发现、探索性地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去收集信息。老师根据课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资源,指导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学生通过检索、阅读、思考、讨论自主探索以增长知识和能力。

④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过去在课堂上那种单一的接受性的教学,都是“我告诉你”的,学习是接受性的,而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而且这种学习还具有生产性。例:我校陈翔宇同学制作的动画《萤囊夜读》,就是结合历史故事学习,学习一些制作的方法来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他一边看历史故事,体会历史故事,一边学习Flash软件的动画设计,从而使自己操作技能等到了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认识到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应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应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内容不要繁杂。二是整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做到“适用性、推广性”。三是整合应考虑自身的硬件设施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灵活实施。四是整合应体现科学性、学科性和可操作性。

(二)、激发、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信息技术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很好的工具。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催化剂;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原动力。因此我们把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子课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我们的做法是:

1、引导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

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纠正一些初中学生把计算机当成游戏机,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学打字学上网的错误观点。树立计算机不是玩具,计算机是工具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计算机搜集、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同时,还萌发创造自己的信息作品的意识。使学生从“学计算机知识”转变为“利用计算机学习知识,利用计算机创造知识。”

2、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不应该靠电脑游戏,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房拒绝一切电脑游戏。我们认为电脑游戏激发的兴趣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甚至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靠空谈,口号式说教式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离学生太远的例子或初中生很难做到的例子只会让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当成故事会。我们用学生身边人身边事入手,用看得到做得成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模块课程开始时都要展示同龄人利用这个模块的知识创作的作品。通过教师点评激发同学们用电脑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并产生自己的信息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创作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或作业)的兴趣。成功是兴趣的有力支柱。学生做出有个性的作品时,我们及时将作品进行网上展示,相互观摩点评;当同学们创作出较好的作品时,我们还会请他们的家长一起欣赏。用成功的喜悦增强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探索。即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法的成功的关键在“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分散重点和难点,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还要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将“任务”分为短任务和长任务。

短任务就是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讲授新课时,提出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一般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

长任务一般是综合性的任务,它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方面知识,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主地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设计的长任务有以下三种:①、学习成果汇报式。在一个模块的学习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收获用电脑创作的作品向大家汇报。我们很注意设计的任务不但要有技术性,还要有思想性,让同学们在创作电脑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例如,学好Word这个模块后,我们给同学们布置作品的主题为:我爱_____。收到的600多篇作品感动了许多老师同学和家长,有个同学说:妈妈看了他的“我爱我家”的作品后感动的都哭了。

②、课题驱动式。提出一些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在完成课题任务的驱动下去探索学习新知识。例如结合创建绿色校园活动,我们给六年级的同学布置了一个长任务:制作一个有关环保的个人网页。这也是个综合性的任务,不但需要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还要求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环境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将自己的信息通过自己的作品发布出去。

③、竞赛驱动式。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竞赛:学校组织电脑绘画比赛,参加全国电脑比赛等。我们把每次参赛设计成“任务”,都有明确的主题,不为竞赛而竞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知识技术的引导,创作激情的激发,创作灵感的捕捉等。这样的竞赛学生很喜欢参加,每次竞赛我们都能收到几百件参赛作品。去年陈翔宇制作的《萤囊夜读》获全国动画制作一等奖,黄吕威制作的《百年奥运》和叶悦制作的《守株待兔》获全国动画制作二等奖。

四、开展本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该课题的研究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讨论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了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同时提高了一大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全体教师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使老师懂得了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如何重点围绕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研究和交流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强学习。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教学单元并共同解决问题。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新观念深入人心,新技术普遍掌握,新模式不断成熟,新效益日益凸现。但目前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做的思考也可能不太成熟,多媒体网络与教学的整合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特别在如何较好的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教师的信息素养还须提高。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全校中也是为数不多的,所以网络教学的推广和实践首先还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必须加强对学生上网进行引导,改变学生将网络变为聊天、发帖的主要工具,而变网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另外,同时还必须加强对网络学科性、知识性网站的建设,通过丰富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环境。

二是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研究和总结经验,加强整体规划和技术培训。

三是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该课题的研讨之中,发挥该课题的学科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四是加强各学科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制作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学习知识,利用计算机创造知识”。

五是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突破口,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并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总之,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不断改进,能把这一课题进一步落到实处。

秀屿区实验小学李密蓉二○○七年六月二五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吉首市民族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教学创新》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6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