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驻村民警的工作心得
“一村一警”工作总结
新密市城关镇司法所所长吕东海
我叫吕东海,现任城关镇司法所所长。为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提高基层治安防控能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降低各类案件发案率,降低信访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案件下降,秩序良好、群众满意”的目标,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了“一村一警”工作组,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被安排到城关镇西街村,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整心态,熟悉村情,制订计划
一年来,我围绕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好自己职责,调整好心态,熟悉了村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工作计划,具体概括为:
一是调整好心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所里工作多,人员也比较少,又增加了驻村工作,我是真有点忙不过来,但我决不能退缩,我要坚决完成上级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最短的时间里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方法,适应了环境,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并初步理顺了各个方面的关系,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是通过调查,基本熟悉了村情村貌,为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访问、座谈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该村位于城关镇政府西1公里处,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591户,2491口人,有村干部8名,支书、主任是“一肩挑”。
三是明确思路,制订计划。所里的事比较多,人员也比较少,我就挤时间到村里去,有时放弃节假日的时间,到村入户走访、座谈,和村干部进行研究、讨论,明确了“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根据情况制订了我的工作计划。
二、具体做法是: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当警察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十分向往刑警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羡慕交警威风八面、英姿飒爽,期待有一天把这一身使不完的劲用在打击犯罪上。去年有幸被定为“一村一警”中的一员,也算是和“警”沾了边,我非常高兴,我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工作。我首先是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困难,开展便民服务,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但刚开始群众并不理解,也不领情,走访群众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走访10户一般能敲开3、4户,但是我没有放弃,不怕苦,不怕累,这是我工作的第一步,我必须做好,入户时我主动推介自己,与群众唠家常,熟悉家庭的情况,形成感性认识。晚上回家以后,我把走访过的再熟悉一遍,防止出现遇到走访过的群众认识我,而我不认识或叫不准对方的尴尬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逐渐接受了我,在遇到困难时常常想到我,还主动到所里去找我,向我反映问题。在以后的入户工作中,我的进度明显加快,最后入户成功率达到了100%。
(二)贴近群众、融入群众
我常自勉的一句话就是“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能有你”。为方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我随时带着“一村一警”工作民情记录本,在日记中记载群众的点滴要求。记录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邻里纠纷、有什么不稳定因素、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对群众提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加以解决。解决完的我在日记中进行标注,对一时解决不了的,我就重点标注,时时琢磨如何解决。爱人常埋怨说“家里的事你一个也记不住,老百姓的事你比谁都记得清楚”。在许多社区群众眼里,刑释解教人员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避之唯恐不及。我认为,打击惩治犯罪分子固然重要,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浪子回头,重新融入社会,将其转化为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因素同等重要。在与刑释解教人员的交往中,我总结了“三步工作法”。第一步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因人而异,使他们知法、守法,矫正不良行为,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第二步对他们关心、体贴,加强感情沟通和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人格受到了尊重,让他们知道社会对他们表示认同和接受。第三步帮他们办实事,解决生计问题。西街村王某,刑释解教后一直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生活无着落,两口子三天两头“打仗”,家庭面临破裂的危险。知道这种情况后,我帮助他到附近的耐火厂里找了一份工作,这样使全家气也顺了,打仗的事也没了,他逢人就讲“多亏吕所长了,没有他的帮忙,我这家早就散了”。我的体会是,给群众解决一个困难,群众就会记住你一辈子;做伤害群众感情的一件事,群众毕生对你都没有好感。(三)倾听民声、解决民忧
我觉得只有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把普通的事做得不普通,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我是镇里的司法所所长,每个村配备有三名民调员,我借助这一优势,每周组织一次矛盾大排查,并建立档案,对于不好处理的问题,组织民调员共同处理,第一时间化解邻里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四)履行职责、保民平安
一年来,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每周到西街村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困难,开展便民服务,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每月积极参加镇组织的治安形势分析会,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协助市综治部门做好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指导、监督维稳信息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矛盾纠份和不稳定隐患台帐,对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登记;及时上报可能引发重大群众性事件的不稳定苗头;开展法律宣传和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一年来,我感觉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加强了为群众服务的责任心,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还很不成熟和完善。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再接再厉,为护卫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群众再立新功。
。
扩展阅读:一个驻村民警的工作心得
“一村一警”工作总结
新密市城关镇司法所所长吕东海
我叫吕东海,现任城关镇司法所所长。为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提高基层治安防控能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降低各类案件发案率,降低信访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案件下降,秩序良好、群众满意”的目标,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了“一村一警”工作组,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被安排到城关镇西街村,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整心态,熟悉村情,制订计划
一年来,我围绕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好自己职责,调整好心态,熟悉了村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工作计划,具体概括为:
一是调整好心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所里工作多,人员也比较少,又增加了驻村工作,我是真有点忙不过来,但我决不能退缩,我要坚决完成上级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最短的时间里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方法,适应了环境,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并初步理顺了各个方面的关系,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是通过调查,基本熟悉了村情村貌,为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访问、座谈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该村位于城关镇政府西1公里处,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591户,2491口人,有村干部8名,支书、主任是“一肩挑”。
三是明确思路,制订计划。所里的事比较多,人员也比较少,我就挤时间到村里去,有时放弃节假日的时间,到村入户走访、座谈,和村干部进行研究、讨论,明确了“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根据情况制订了我的工作计划。
二、具体做法是: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当警察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十分向往刑警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羡慕交警威风八面、英姿飒爽,期待有一天把这一身使不完的劲用在打击犯罪上。去年有幸被定为“一村一警”中的一员,也算是和“警”沾了边,我非常高兴,我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工作。我首先是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困难,开展便民服务,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但刚开始群众并不理解,也不领情,走访群众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走访10户一般能敲开3、4户,但是我没有放弃,不怕苦,不怕累,这是我工作的第一步,我必须做好,入户时我主动推介自己,与群众唠家常,熟悉家庭的情况,形成感性认识。晚上回家以后,我把走访过的再熟悉一遍,防止出现遇到走访过的群众认识我,而我不认识或叫不准对方的尴尬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逐渐接受了我,在遇到困难时常常想到我,还主动到所里去找我,向我反映问题。在以后的入户工作中,我的进度明显加快,最后入户成功率达到了100%。
(二)贴近群众、融入群众
我常自勉的一句话就是“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能有你”。为方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我随时带着“一村一警”工作民情记录本,在日记中记载群众的点滴要求。记录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邻里纠纷、有什么不稳定因素、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对群众提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加以解决。解决完的我在日记中进行标注,对一时解决不了的,我就重点标注,时时琢磨如何解决。爱人常埋怨说“家里的事你一个也记不住,老百姓的事你比谁都记得清楚”。在许多社区群众眼里,刑释解教人员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避之唯恐不及。我认为,打击惩治犯罪分子固然重要,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浪子回头,重新融入社会,将其转化为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因素同等重要。在与刑释解教人员的交往中,我总结了“三步工作法”。第一步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因人而异,使他们知法、守法,矫正不良行为,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第二步对他们关心、体贴,加强感情沟通和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人格受到了尊重,让他们知道社会对他们表示认同和接受。第三步帮他们办实事,解决生计问题。西街村王某,刑释解教后一直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生活无着落,两口子三天两头“打仗”,家庭面临破裂的危险。知道这种情况后,我帮助他到附近的耐火厂里找了一份工作,这样使全家气也顺了,打仗的事也没了,他逢人就讲“多亏吕所长了,没有他的帮忙,我这家早就散了”。我的体会是,给群众解决一个困难,群众就会记住你一辈子;做伤害群众感情的一件事,群众毕生对你都没有好感。(三)倾听民声、解决民忧
我觉得只有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把普通的事做得不普通,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我是镇里的司法所所长,每个村配备有三名民调员,我借助这一优势,每周组织一次矛盾大排查,并建立档案,对于不好处理的问题,组织民调员共同处理,第一时间化解邻里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四)履行职责、保民平安
一年来,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每周到西街村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困难,开展便民服务,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每月积极参加镇组织的治安形势分析会,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协助市综治部门做好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指导、监督维稳信息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矛盾纠份和不稳定隐患台帐,对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登记;及时上报可能引发重大群众性事件的不稳定苗头;开展法律宣传和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一年来,我感觉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加强了为群众服务的责任心,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还很不成熟和完善。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再接再厉,为护卫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群众再立新功。
4月10日上午8时,记者跟随市公安局宣教科的孙鼎前往吕四港镇念总村。“我老婆娘家就住这村口,因此我对村里的情况比较熟悉。”这一次也是开着自己的车,但孙鼎回村的身份已不再是“女婿”,而是一名“包村”民警。
第一站:念总村村委会
8时45分,在村党总支的召集下,孙鼎和一些村民坐在一起唠起家常。“我们坐近些,讲话方便。”座谈开始前,孙鼎便跟村民代表们套起了近乎:“我丈人就是咱们念总村人,大家就把我当作‘自家人’。看看有什么事要我这个‘自家人’做的?”村民们先前感觉跟这穿一身制服、操一口普通话的年轻警察还有些距离感,一听这话,现场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自家人”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儿还真不少,一齐“堆”到了孙鼎面前,他都一一认真记录下来。
“我会跟辖区派出所进行协调,尽早给你们反馈。”临走前,村民们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孙鼎的表态。【心得】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有益紧密警民关系。只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真诚以待,群众自然会在内心接纳你,信任你。第二站:念总村调解中心
9时50分,孙鼎前往村调解中心,对前不久一起纠纷事件的调解情况进行回访。当事人潘耀新很热情地向孙鼎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并对纠纷的解决表示满意。
听陪同的村党总支书记唐美玲介绍,村里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是村里很有威望的老干部,平日里,调解员的努力工作加上社区民警的共同协调,村里一些纠纷基本都能得到有效化解。孙鼎赶忙把2名调解员的联系方式记录了下来。【心得】当一名群众工作的有心人,多向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有利于自己更好地融入社区和百姓,提高工作成效。
第三站:念总村32组朱松成宅
10时15分,孙鼎来到念总村93岁贫困老党员朱松成的家中,给老人递上自己的警民联系卡。“我是您的结对民警,以后您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孙鼎凑着老人的耳根说。虽然是外籍民警,但曾在吕四工作过两年,孙鼎对老人地道的“吕四腔”还是能听懂个大概。两人聊得很欢,俨然成了一对忘年交。在谈话中,孙鼎获知老人因年龄偏大而未能申领低保,周边还有几个贫困农户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申领,于是详细记录下这些农户的信息,打算在做进一步的了解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
临行前,朱老执意要走出院子送别,看着老人依依不舍的眼神,孙鼎笑着说:“我会经常来看您!”【心得】只有走到最基层,机关民警才能了解百姓真正的需求,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背景链接
今年3月,市公安局开展机关民警包村(居)工作,全局300多名民警参与其中。旨在加强基层社区警务建设,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包村民警实行“熟人制”,民警大都安插在自己或其家属所在的村。截至目前,“包村”民警已走访群众1200余户,发放调查问卷6000余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0多件。启东民警包村(居)已成南通公安“样本”,目前民警下基层活动已在整个南通地区推行。
。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一个驻村民警的工作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一个驻村民警的工作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