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挂包帮”工作工作心得体会
“挂包帮”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
广安市人大教科文卫办公室林辉
按照市区“挂包帮”活动的要求,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年四月下旬下派到观阁镇观南村开展“挂包帮”工作,任镇党委副书记兼观南村支部副书记。一年来,我认真参与帮扶规划制定,狠抓各项项目规划的落实,切实加强沟通联络工作,及时反映工作开展情况,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强化学习,转变角色
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注重对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和措施;二是认真学习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工作知识,从理论上不断提高应对农村复杂工作的能力。重点学习“挂包帮”活动的各种政策及文件,深刻领会开展该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区的要求部署上去。三是积极向镇、村“两委”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了解如何开展基层工作、打开基层工作局面方式方法。四是深入乡镇工作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积极工作,认真规划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确保帮扶村群众真正得实惠,我多次与镇村同志到帮扶村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召开村社党员干部会议和村民大会,征求干部群众对帮扶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详细考察
该村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生产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当年帮扶规划。根据市区领导和帮扶部门意见及“挂包帮”活动工作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基本思路,与镇村干部群众一起,制定了201*-201*年该村“挂包帮”活动总体规划。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泥结石公路4公里,新修便民路10公里。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计划整修山坪塘1口,渠道3公里。三是重视生产发展,积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规划发展蔬菜产业,计划建设生态蔬菜500亩。四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观南村的22户贫困户由市人大办和烟草公司的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并对非贫困户实行政策性帮扶,力争3年实现无贫困户。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六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开展行之有效的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素质,加强村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三年规划,实现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按照三年规划安排,201*年的工作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为使群众早日享受到挂包帮工作带来的实惠,在上级帮扶资金还未到位情况下,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筹措资金先修建完成了便民路9公里多,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改变了一下雨道路便泥泞不堪的状况,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精心组织施工队伍为该村新建村级公路(泥结石)2公里,由区交通局对其进行硬化,已于201*年3月底完工,为村民销售蔬菜及运送生产生活物资提供了方便。区水务局提供资金修建的提灌站及渠道整治工程已进入尾声,并修整山坪塘一口,囤水田3口,不但解决了该村的灌溉问题,
2也缓解了周围村组灌溉难情况。同时,对20余户村民住宅进行了风貌打造,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美化了乡村面貌。提前完成三年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帮扶工作规划的完成及该村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上下联络,沟通协调
积极主动做好与挂点领导、帮扶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主动邀请挂点领导及帮扶单位领导赴观南村实地调研帮扶工作。多次向挂点领导、帮扶单位汇报帮扶工作规划制定及工作进展情况,对上级领导和部门意见,及时反馈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衔接沟通工作,促进了“挂包帮”工作的有序进行。201*年11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凤成同志亲自带领市区领导及帮扶部门到观南村调研,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听取县、镇、村工作汇报,并现场研究解决各项目所需资金、技术、设备等具体问题。通过市、区领导的协调,联系单位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承诺每年为帮扶村提供不少于5万元的帮扶资金,并为村上的贫困大学生提供6000元助学金;区交通局补助村级公路建设资金20万元,并把公路的硬化工程纳入了工作计划;区水务局安排人员对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勘察设计,提供建设资金30余万元;区农业局为村蔬菜种植户提供价值6万元的种子及生产资料;区扶贫办补助便民路建设资金10万元。同时,市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及市烟草公司职工一道与帮扶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增收规划,做到每户有12个增收项目,力争帮助他们早日脱贫,并捐助了1万元的扶贫资金。还加强了与非贫困户的联系,为其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帮扶支持。
(五)遵章守纪,团结同志
下派以来,我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勤政廉洁,严于律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顾全工作大局,自觉维护镇党委、政府的权威,带头贯彻执行集体作出的决定,切实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作风主动不盲动。
二、几点体会
(一)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下派后通过与基层干部的朝夕相处、亲眼所见和自身经历,真实地体验到基层干部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条件的艰辛,工作实际的艰难,和他们相比,我现在工作的环境、条件和待遇要好许多,没有理由不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一年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和甘于寂寞、自觉学习的毅力,在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锻炼,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一年来,我由一名基层工作的新手成长为可以独立开展农村工作的干部,增强了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农村工作实践,从思想上树立解决农村问题的意识,在行为上提高化解农村工作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不断增强,理论水平特别是农村工作的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一是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二是对农村工作的经验还需进一步加强。
4一年来,我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办公室的领导下,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各级部门的支持下,镇、村干部群众的帮助下,通过与镇村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尽最大的工作热情,为观南村的挂包帮工作尽了一份微薄之力,使群众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更重要的是在同镇村干部共同工作、生活中学到了许多在机关无法学到的知识,使我受益非浅,他们一心为民、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帮扶工作已经结束,但与镇村全体干部、帮扶点群众建立起来的深厚友情,不会因为帮扶工作的结束而中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随时保持与同志们的联系,并时刻关心、帮助观阁镇及观南村的发展。
扩展阅读:挂包帮工作汇报
群策群力谋发展全心全意求突破
为推进惠民强村建设而努力
大竹县“挂包帮”活动情况汇报
县委副书记孙忠
(201*年3月日)
大竹县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人口108万,辖50个乡镇、384个村。全县“挂包帮”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综合治贫,改善民生,建设新村,先后启动了“特困村脱贫致富三年计划”、竹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年,全县实现GDP159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7亿元,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5956元,增长16.8%。
一、做好“三加强”,确保“挂包帮”活动落到实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帮扶责任。县上建立“挂包帮”活动联席会议,由县委副书记牵头,包括4名县委常委在内的5名县级领导共同参与,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精心制定了全县开展“挂包帮”活动的实施意见,健全“挂包帮”活动考核评比表彰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8万元专项经费)和部门包村工作目标管理办法等,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
0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帮扶联系,确保广泛覆盖。采取重点帮扶与普遍帮扶相结合、特困村帮扶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帮扶相结合的方法,全县29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挂联一个乡镇、1-2个联系村帮扶;81个县级部门分别帮扶1个贫困村;每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2户困难群众,有帮扶能力的一般干部帮扶1户困难群众。目前,全县共确定帮扶村111个(其中11个特困村、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80个普通村),100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01*余户贫困党员、困难群众。三是加强领导示范,真情结对帮扶。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县上四大家领导和部门正科级实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特困户157户652人,投入帮扶资金235.63万元,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结对帮扶得到有效解决。生国主席多次深入联系的大堰村,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规划设计、资金帮扶、新建农房集中点等问题,彻底改善了该村41户村民住房条件,还建起藏书201*多册的“农家书屋”,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华山村2组特困户赵小荣,由于思想保守、资金技术缺乏,家庭经济始终上不去,为此,作为挂包领导月睿常委多次为他送去科技书籍,鼓励创业信心,协调解决发展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赵小荣逐渐转变观念,发展种养业,年收入达4万多元。截止目前,29名县级领导到联系村调研指导达126人次,协调争取项目30多个,协调到位资金2415万元,办实事好事46件,捐款捐物3万余元,帮助
0解决具体问题34个。去年春节、七一期间,开展的“话党恩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将全县“挂包帮”活动引向深入,全县81个单位、201*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慰问困难户5000户,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150余万元和价值300余万元的慰问物资。县工商局设立“红盾爱心基金”,机关党员干部为偏岩村、马龙村等村困难群众捐款5万余元。县司法局开展“金秋助学”行动,为铁笼村募集善款4000元。全县上下正形成强大的“挂包帮”合力,保证活动有效推进。
二、做好“四着力”,致力“挂包帮”活动群众受益。一是科学谋划,着力搞好发展规划。把解决发展出路作为“挂包帮”活动的关键。县上动员部署后,帮扶干部迅速进村入户,摸清村情民意,包括村里的人口、班子、资源等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反复讨论研究,科学研判当前影响发展的主要症结、发展优势,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障”的发展思路,拟订帮扶方案,报联系的县级领导、帮扶部门、乡镇党委审核后,形成最终方案。县住建局发挥行业优势,派出精兵强将指导帮扶村新华村新村风貌打造,帮助规划村道,设计村文化活动中心。81个县级部门共帮助村“两委”完善发展规划65份、新定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31份。二是基础先行,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把解决行路难、饮用水难、电力电讯难等作为“挂包帮”活动突破口,联系领导、包村部门、驻村干部共同努力,充分运用项目资金,发动群众筹资投
0劳,破解资金瓶颈,加快基础建设。201*年,全县共投入帮扶村建设资金2.8亿元,新建改建通村道路360公里、蓄水池172口、沼气池662口,打卫生井310口,整治山坪塘19口、水库2座,建水渠134.1公里,解决饮水困难户1100户。特困村农网改造全面完成,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产业支撑,着力增强发展“造血功能”。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特困村注入10万元资金,建立种养业帮扶机制和大户激励机制,采取“据实发展,按量补助”等形式,激励扶助村民发展生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业和核桃、香椿、红李、银杏等经济作物,依托“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广泛进行农业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华山村结合山区特色,在包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发展核桃300余亩,脆红李550余亩、香椿400余亩。拱桥坝村特困党员石世全一直忧心养殖技术难题,帮扶部门县畜牧局得知后不仅为其提供种羊3只,还手把手传授现代养殖技术,其已成为存栏11头牛、30头猪、20只羊,年收入3万多元的养殖大户,带动了一方产业兴起。高硐村、大堰村、华山村等特困村提前半年就实现人均纯收入超3400元。活动开展以来,在帮扶村建成特色种植业基地97900亩、养殖业基地59处,培育大户1558户。四是民生为本,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将特困村危房、土墙房、茅草房的改建纳入享受07年灾后重建补助政策范围,新建改建农房33000间,110万平
0方米。华山村建成别墅式农房23户,新华村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川东山寨村,受到省市充分肯定。11个特困村819户1105名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纳入低保。发挥奖优助学基金、教育慈善会作用,改扩建村小42所,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做好“三整合”,破解“挂包帮”活动发展瓶颈。一是政策倾斜,整合项目投入。包村部门在制定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方面政策措施时,对资金、项目实行集中统筹、捆绑投放,将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重点向活动涉及村倾斜。201*年,全县整合经济发展项目454个,仅11个特困村和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投入资金达8400多万元。二是突出主体,整合群众参与。驻村帮扶干部以身作则,动员组织群众群策群力建设新农村。驻村干部吴小江带头为农房改建、村道建设累计出资3000余元,激励群众踊跃参与。所有建设项目做到“干与不干”群众说了算、“干好干坏”群众来评判,使群众成为建设主体,激发了群众干事激情。华山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村民主动投资投劳,居民建房点实行“一集中一分户五统一”,集中劳力组成互助组、分户协商签订价格协议、统一按要求施工,收到良好效果。去年7月13日,省直工委副书记、“挂包帮”联席会议办公室汤建平副主任前来检查指导调研,给予了高度赞许。目前,全县帮扶村自筹资金10116万元,仅11个特困村和20个新农村示范村启动集中居民点建设16个,实施风貌整
0治4505户,完成村组、入户道路新(改)建358.9公里。三是吸纳“闲资”,整合社会力量。组织各类企业和各界成功人士支持参与“挂包帮”活动。大枫树丝业公司资助庙坝扶贫新村建设资金累计达200万元,还吸纳困难户20多人进厂就业。华山村村道建设初期缺资金,群众意愿性差,红星煤矿老板王国忠无偿资助启动资金2万元,带动10多名在外经商办企业成功人士捐资10万余元,该村不到2个月时间便筹齐所需资金。截止去年底,全县共向“挂包帮”活动涉及村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群众筹资投劳、社会捐助达1.2亿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四、强化党建保障,催生“挂包帮”活动内在动力。坚持把增强扶贫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放在“挂包帮”活动首位,出台了加强和创新农村党建工作“十条措施”。一是选“官”入驻,增强后劲。在全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中公开选拔10名科技副乡镇长、选派16名科技特派员入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公开选拔10名副乡镇长入驻特困村,帮助指导特困村扶贫工作;为每个村安排1名大学生村干部,增添村级组织新生力量,提供人力支持。二是育人脱贫,提升“民智”。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开通扶贫村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返乡农民工618名。新建“农家书屋”10个,收集农业科技、养殖技术、现代经营等方面书籍,成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涉农部门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11次,覆盖12400
0余人次,并为每个村安排了1名技术人员定点服务。坚持“免学费、免住宿费、免生活费”的“三免”原则,为扶贫村免费培训农民工技能,帮助实现就业。广泛开展以讲政策、讲法制、讲道德、讲恩情为内容的农村“四讲”活动,培育新型农民。积极培育思想解放、懂技术的农民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培养后备力量,培训党员13800人次,新发展农民党员127名。三是创新组织,升级“内驱”。在扶贫帮扶村积极探索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发展的“内在动力”。后进的华山村与先进的长乐村“联姻”,创建了第一个农村联合党支部,开创了“先进带后进、富村带穷村”的先河,长乐村党支部书记杨帮武被两个村的党员、群众公推直选为联合党支部书记。在杨帮武的带领下,华山村已由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变成而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201*年,杨帮武同志被中央15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为“舍肾忘死”的铁支书;省委书记刘奇葆对杨帮武的事迹给予充分肯定:“像达州市帮武同志那里,积极探索建立联合党支部,采取富村带穷村这种模式就很好,一是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充分利用了人才,应该加以推广”。去年9月15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对我县开展以华山村为代表的“挂包帮”活动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批示肯定。石堰村等村企联建党支部,实现了党建与产业发展“互动双赢”。寨峰村等村的“三同”党小组设置,优化了农村党建资源配置,激发了党建活力。目前,全县在农
0村专合组织、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324个,建起“三同”党小组13个,建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7个、党员服务中心(站、点)110个。
我们深知,我县的“挂包帮”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人民期盼还有差距。我们决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心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掀起“挂包帮”活动新的热潮,奋力推动大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0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挂包帮”工作工作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挂包帮”工作工作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