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

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2:20:22 | 移动端: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

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

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推进。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在重点工作中又有新突破,多项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各项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先地位。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主要工作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就业和培训工作。201*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23043人。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6496个,安置各类人员11852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7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2.9%。“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113人,再就业率为77.2%。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累计安置就业特困人员2147名,新认定的就业特困人员100%得到安置。失业人员职业指导10045人,失业人员技能培训8660人,在职职工技能培训5033人,外地进京务工人员技能培训4910人。职业介绍机构接待求职人员15056人,接待用人单位3200户次,推荐就业32297人次,9420人通过推荐实现成功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2%,控制在了1.8%以内。

社会保险工作。生育保险顺利启动,以养老、失业、医

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社会保险政策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到201*年底,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0.3万人,收缴基金29.08亿元,为16.1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0.81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58.6万人,收缴基金15.7亿元,为28.3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7.2亿元,支付个人帐户5.8亿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36.5万人,收缴基金4648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49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47万人,收缴基金2.55亿元,支付失业保险金0.99亿元;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9.2万人,收缴基金3311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基金791万元。201*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总额达到48.13亿元,是“九五”期末年收缴10.23亿元的4.7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8%以上。

劳动关系调整工作。201*年,接待劳动保障方面的来信、来访、来电37140人次,与上年同比下降5%。信访行政调解受理案件142件;劳动争议仲裁受理案件1749件。劳动监察受理案件798件。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结案率均为100%。

二、八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落实就业援助服务,拓展社区就业新领域。强化对“4050”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服务,将2047名低保人员、残疾人纳入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范围,开展以“送经验、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为内容的“五送”活动,利用就业政策社区大课堂、社区再就业招聘会、再就业岗位信息进社区等多种服务形式,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抓住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需求,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研究制定了与为老服务岗位

相配套的优惠政策,探索了社区岗位开发的新途径。

完善就业助理服务模式,建立市场服务新机制。在就业服务职能、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服务管理、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求职者、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吸纳936家单位和25819名个人为会员。其中,6677名会员个人,经过帮助成功就业。1.2万名存档人员社会保险得到了接续,4万名企业职工享受到了人事代理的全方位服务。这一模式在区、街两级就业服务机构推行之后,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保险服务的改革试点,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年8月,我区在全市率先选择了三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两个慢性病种试点,参加试点的退休人员不必再到三级医院,在社区就可以就医取药,并报销医疗费用。此项试点是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服务方式的一次重要改革,为今后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推进医疗保险服务改革,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在社保所就近报销医疗费。针对企业退休人员需要到原单位报销医疗费,往返路程远,报销周期长的问题,在医疗保险服务上,实施了企业退休人员在居住地社保所报销医疗费的改革,免去了退休人员往返企业的奔波之苦,医疗报销周期也由过去的二、三个月缩短到现在的20天左右。

两大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超龄人员”的养老、医

疗保险以及退养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是近年来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两个历史遗留问题。去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劳动保障局从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出发,对“超龄人员”出台了社会保险接续政策,符合条件的“超龄人员”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后,可以享受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解决了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对退养人员,将其纳入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减轻了个人负担。新政策出台后,我区各部门主动协调,积极配合,摸清底数,精心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4700名退养人员得到了医疗救助,78名“超龄人员”符合条件,补缴社会保险费后,享受到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开展单位社会保险缴费专户和存档人员社会保险缴费卡两项试点工作,基金收缴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单位社会保险缴费专户的设立,进一步提高了基金收缴效率,减少了基金在途时间,增加了基金的安全性,提高了经办效能。存档人员社会保险缴费卡的推出,使社会保险代办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去年5月,我区在北京市率先推出了个人存档人员使用“社会保险缴费卡”,通过指定的银行账户按月自动缴纳社会保险费。这一措施不仅减轻了存档人员一次趸缴全年费用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压力,也免去了存档人员多次办理缴费手续的不便。目前,全区已经有7382名存档人员使用了缴费卡。

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工资预留帐户试点,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对辖区内建筑企业进行了摸底,为辖区内105

个建筑工地、216户建筑企业建立了劳动用工档案,72家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工资预留帐户,预留资金1136.17万元。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单位、总包方和分包方各自的责任,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了拖欠工资问题的发生。

成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实施垂直管理,形成行政执法新格局。原街道劳动科调整为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站,由区劳动保障局垂直管理。这一变革,不仅解决了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站行政执法主体的问题,也解决了工作重心下移的合理性问题,同时也为劳动保障工作的专业化管理服务提供了体制基础。

回顾201*年,我区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获得了多项荣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称号,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和新街口街道社保所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称号,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市模范集体”。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所具有的脚踏实地、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正是这种精神外化为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立潮头、敢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内化为在承担全市试点工作中,能够面对新问题,树立新意识,研究新思路,开创新格局的工作品质。其二是全区劳动保障系统的干部职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强化基础工作中去实现工作创新。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推动工作发

展。在立足长远的基础上去实施战略调整。其三是我们始终坚持人本化、精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人本化就是在满足群众需求中去提高工作水平。精细化就是在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提高工作的质量。科学化就是在不断优化服务程序中去提高工作效率。现代化就是在服务资源的整合中去提高工作效能。其四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接待好每一个来电来访。通过主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其五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热心关注、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成为了凝聚社会合力的系统工程。区、街劳动保障部门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也得到了广大企业和职工的充分理解支持。特别是市劳动保障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对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委办局、工青妇等部门,尤其是各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给予了大力协作,从而为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在劳动保障系统中辛勤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扩展阅读: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

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

201*年,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重点工作任务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截至201*年底,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1505人次,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7757个,12504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4910名,204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名成员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6%。困难群体就业得到有效帮扶,区域就业形势稳中趋好。

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47052人、696468人、530356人、520875人、323390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征缴达到71.0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3.15亿元,增幅为22.7%,收缴率达到99%。五项社会保险支出合计49.2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83亿元,增幅为18.9%。社会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运行平稳。

接待来信来访来电咨询35560人次。劳动监察受理案件912起,劳动仲裁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11起,结案率为100%。发挥综合调解作用,930起案件通过调解得以解决。169家企业成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区域劳动关系保持基本和谐,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劳动保障八项工程取得新进展

201*年,在完成好各项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按照西城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对民生工作高品质的要求,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实施了八项工程。

一是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程,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促进低保失业人员和残疾失业人员就业。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使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脱零”。在实施困难群体帮扶工程中,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目前,全区33个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为激发社区就业服务活力,开展了社区就业服务“十百千”活动,全区评选出14名“优秀职业指导员”,107名“优秀创业者和吸纳就业标兵”,每个街道开发就业岗位均超过1000个。

二是实施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和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使区域就业结构矛盾得到初步缓解。对2434名登记失业人员开展持续性技能培训,对1707名残疾人开展适宜性技能培训,对8218名在职人员开展提升性职业技能培训,对9146名农民工开展适应性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性。探索西城区创业新途径、新项目,不断推进信用社区建设,完善小额贷款政策。通过信息服务、政策扶持、项目推介、跟踪指导,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201*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1笔105万元,帮助2511人成功创业,带动3887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开始显现。

三是实施就业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工程,促进了劳动者公平就业和体面劳动。深化集团化运作模式,规范职业介绍中介机构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服务行为,为劳动者营造平等、高效的市场就业服务环境。深化会员式助理服务,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201*年,会员式助理服务发展会员单位112家,为10733名城乡个人会员推荐成功就业。深化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模式,在与延庆、密云、大兴、房山四区县的就业协作中,把招聘会办到边远山区乡镇,把岗位送到农民朋友的家门口,既满足了用工单位需求,又降低了农民工求职成本,促进了有序流动。同时,加强外埠劳务基地建设,拓宽外地农民工跨区域转移就业渠道。

四是实施社会保险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待遇工程,让更多的群众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强对用工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区域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稳步提高。201*年,我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5万人、6.7万人、3.2万人、6.8万人、1.8万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在201*年7月提高养老金的基础上,201*年1月又再次提高了相应待遇标准,目前全区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691元。同时,201*年还提高了退养费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水平,使更多群众享受了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程,医疗保障向覆盖全体城镇居民转变。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纳入大

病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医疗保险实现由保障劳动者向保障全体居民转变。我区9.4万名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其中,6220名困难群众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由财政负担,保证了他们能够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截至201*年底,有822人次报销了医疗费,报销金额260.6万元。实施医疗费报销方式改革,通过发放医疗手册条形码,实施门诊医疗费数据上传,为今后实现门诊医疗费刷卡结算打下了基础。201*年,共审核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报销单据463248份,比上年增加158914份,增幅为52.2%。深化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试点,参加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19家扩大到32家,试点病种扩大到七种,更多群众特别是退休人员在社区进行常见病和慢性病诊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六是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模式改革工程,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在全市“社保”与“医保”信息系统尚未合并之前,针对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保险基金与医疗保险基金分别征缴,给单位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201*年7月,我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对内部办事机构进行调整,实现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由一个部门统一办理,方便了参保单位,提高了办事效率。我区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方式改革,实行了“一窗式”办理。

七是实施劳动者权益保障工程,进一步促进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劳动保障各个服务窗口的功能,向劳动者

提供全方位劳动保障服务。完善信访、监察、仲裁和社会保险稽核四位一体的劳动争议快速调处机制,保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开展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坚持疑难案件会商制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指导和帮助企业规范用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活动,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立农民工工资预留账户,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立体化劳动关系调控体系,形成劳动、公安、建委、工会、街道联动机制,确保突发性群体事件得到快速妥善处理。

八是实施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工程,提高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区域用工单位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单位用工情况电子档案,根据单位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实行“红”、“黄”、“绿”分类管理。“红”类单位代表发生违法用工行为次数多,情形比较严重,不够规范的用人单位,将这类单位作为开展日常巡查检查的重点单位。“黄”类单位代表发生违法用工行为情形比较轻微,或者发生过严重违法行为但目前已经改正并且正在逐步规范的用人单位,将这类单位作为日常关注和抽检的对象。“绿”类单位代表较长时间内未发生过违法用工行为,管理比较规范的用人单位,这类单位没有举报一般不进行日常检查和巡查。实行用人单位分类动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

服务的效能,受到用工单位欢迎。

回顾201*年西城区劳动保障工作,我们有几点体会:一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各企事业单位、政府各部门、街道、社区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使劳动保障工作成为了一项社会工程,为我区改革创新创造了条件。二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离不开市劳动保障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开展工作、探索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离不开对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规律的把握。只有深入了解区情,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影响,深刻认识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对象结构和需求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管理服务的实效。四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离不开树立和坚持工作高标准的理念。只有秉持对劳动保障工作高品质的追求,才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模式,适应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五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离不开对群众的真情付出。在工作中广大干部必须满怀对群众的深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扎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此,向关心支持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领导、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向辛勤工作的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西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年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7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