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常规培养技巧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一日生活活动,形
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良好常规的形成,有利于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尤其是小班孩子,形成良好的常规对于升入中大班学习生活奠定好的基础。但是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进行常规训练时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常规训练时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班级常规,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班级常规训练目标。在进行常规训练应对本班的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制定本班的常规训练目标。目标可分类,活动组织常规:听铃声回教室、上课不到处乱跑、坐姿端正、离开坐位后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排队进出教室、听信号迅速站早操队。生活卫生常规:进餐后学擦桌子、擦嘴、排队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大小便入厕、果皮、纸屑丢在拉圾箱内、排队洗手、洗脸、不用蜡笔乱涂墙壁。礼貌类常规:来园时主动与老师问好、问早,离园时说“再见”、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等等。
目标制定了,在实施中一要与配班教师密切配合,同步前进。良好班规的形成,与本班两位教师的配合有很大关系,两位教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切不可一人一个样,让孩子们不知遵照谁的要求。因此两位老师要共同参与拟定目标,商讨教育方法及工作思路,尽量使方法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二要全面计划,点滴前进。在进行常规训练时,不可一下子给孩子提过多的要求,一是孩子无法一下子接受,另一方面老师也没有精力来观察和监督孩子的情况,因此,在训练的进度上,一周最好重点抓一个常规内容。三是要利用多种方法。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此在进行常规训练时难度较大,如果采用成天跟在孩子旁边喋喋不休:“洗手要排队”,“吃饭不要讲话”的方法……这种方法会出现老师嗓子讲破了,孩子却会充耳不闻,依旧违规,于是老师又会责备“你真不懂规矩”……甚至于要挟“你再不听话,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被破坏了,良好的气氛没有了,恰恰没有好的效果。因此在训练时一定要讲究技巧。1、线的提示。
对小班的孩子进行排队训练是一个难题,如果叫他们排队出教室,可能会一出教室就跑散了,叫了这个,那个又乱跑了。这时可以在进出教室的地方用粉笔画一条线,告诉幼儿:这是小桥,我们走桥上。这样孩子们就会自然有序的进出教室了。还有,幼儿喝水时常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距离饮水机一米的地面画上醒目的“一米线”标志。一米线上有两个可爱的小脚印,小脚印中间画了一条带箭头的垂直线。在这形象的标志中,幼儿非常自然地接受了规则暗示,通过自我约束,在等待喝水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2、内化孩子的自我约束行为,充分发挥孩子间相互监督的效力。在每一桌设立一个小组长,把监督小朋友执行常规的权力下放给他,如:有人离开座位后没有放小凳子,小组长可以把他的凳子收放在老师旁边等等。同样每一个幼儿都有监督别人的权力。内化孩子的自我约束行为。约束孩子的艺术在于设法把成人的要求内化为孩子内在的需要,这种民主的约定方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巧用标记对孩子进行管理。小班孩子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可以为他们设置学号,孩子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这个标记,便于认识。比如说我们班吴秋阳小朋友的标记是小青蛙,那么,她的杯子、毛巾、晨检卡的袋子都是小青蛙。通过一两周训练,新入园的孩子都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东西。
5、持之以恒必有效。面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系统的常规训练只靠一天一日是不行的,必须长期坚持。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工作负担是很重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开动脑筋,努力探索工作的方法,巧妙工作,切实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
扩展阅读:小班幼儿一日常规培养N技巧
小班幼儿一日常规培养N技巧
小班幼儿初次上幼儿园,难免会把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带到幼儿园,表现出没规没矩,想怎样就怎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小班幼儿出现的种种的不适应,小班老师该怎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幼儿小班幼儿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呢?
一、首先小班常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小班的常规管理如此的重要?因为,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进行小班常规管理工作
(一)小班的生活常规管理
1、打好开学工作的第一仗。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师齐心协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会迎刃而解。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情况下,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园时会哭闹不止,轻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严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甚至个别特殊的有一个月左右。孩子在教室里面哭,有的婆婆、妈妈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长敲门,要求进来给孩子喂饭,总之,家长们送孩子入园时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离去,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应该这样做的。首先,孩子来一个抱一个,不要家长进教室,尽管家长不理解,过后一段时间再给家长解释;然后,第一周的头三天,不给孩子编固定的座位,孩子们肯定会到处乱跑,第四天开始,把跑的孩子,不愿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就连哭的孩子也是这样,使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影象,要坐座位。
2、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的管理。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我们教师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应树立科学儿童观。即儿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顾和保护,儿童应有主动、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应该协调发展。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既不能把幼儿看成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众所周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小班教师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怎样突破这些难点,可以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A、示范、模仿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学习折餐巾的常规时,可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先教幼儿擦完嘴巴后,再将正方形的毛巾变成长条形。请幼儿模仿教师的做法,一会儿就学会了折餐巾。再如,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和晨间入园时,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B、儿歌的妙用。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可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洗脸时念儿歌:“小毛巾,对着揪,扯平放在手里头。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脸,最后洗臭鼻子,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
在吃饭前,可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助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快。”总而言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
C、在游戏中学习、练习。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开学初,可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己的毛巾标记,并反复找出自己的标记,找自己的标记朋友,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还可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再如:开学初,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的管理。就可采取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当幼儿玩了玩具后,在收拾玩具时,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就会很快地将玩具送回来。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D、夸张的比喻。在生活常规中,有时运用一定的夸张的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因此,常常很多老师都伤透了心,费了很多精神。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仍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就可采用了夸张的方法使幼儿在进餐上有较大的提高。在幼儿吃饭时,经过仔细的观察,了解到多数孩子是咀嚼较差,不肯吞。于是,教师可以自己亲自示范,并夸张说自己是大老虎的嘴巴,狮子王的嘴巴,能嚼得很快,并还不时地鼓励不肯吞的孩子,要像吞药一样。自己一边说一边做,在巡视中,还不停地说:“怎么听不到老虎的牙齿声音了”,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孩子们要不断的咀嚼,不能包饭。经过教师的老虎的牙齿,一会儿又是鲨鱼的嘴巴,恐龙的牙齿等夸张比喻,孩子们吃饭的速度大大的提高,包饭的现象减少了。
E、大红花的魔力。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幼儿在各方面的进步,可发挥了大红花的作用。放学离园也是一个很乱的环节,如果组织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因为,有的孩子吃完了饭,而有的孩子又没有吃完饭,教师又在一边给孩子喂的喂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等大多数幼儿吃完饭后,把剩下的幼儿交给保育老师,自己在一边组织其它的孩子放学。这时有的孩子会到处乱跑或在玩玩具,就可发挥了大红花的魅力,手举着大红花,并嘴里念着儿歌:“我有许多大红花,小朋友们都爱它,请你快快坐坐好,坐好了就发大红花。”小朋友看见后,很快的就坐好安静下来。同时,还可用红花鼓励幼儿的进步,如:吃饭独立地吃,睡觉不哭,自己解便等良好的常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F、个别教育。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影响遵守常规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规则的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比如班上如有幼儿睡觉时总有个坏习惯,就是手里要拿着块小毛毯才能入睡。经调查才知道,从孩子出生开始手里就一直拿着毛毯,她们显出对毛毯的情有独钟,不时地闻它的气味。到了幼儿园以后,她们的妈妈要求教师改掉她们的坏习惯。开始时。老师不让她们拿毛毯,她们中午简直无法入睡,后来,有一天我对他们说,毛毯被老鼠吃掉了,我把他们的毛毯藏起来,渐渐地,他们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午睡中,小班的孩子是容易流尿的,如不及时提醒爱流尿的孩子解便,孩子流尿后也很容易生病,给保育教师也带来工作的不便。在经过开学一、二周的观察后,教师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家长的调查情况结合起来,在爱流尿的孩子的床前贴上标记,孩子中途是几点种解便一次,也便于提醒保育教师及时地请孩子解便。细心地做好这一工作,午睡环节就顺利地度过。
(二)小班的教育常规管理
1、运用贴切的比喻方式,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常规管理。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小班幼儿控制力很差,思维的发展是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幼儿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的,具体形象的。
在引导幼儿坐姿上,可采取了很贴切的比喻,如:坐好了就说成是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
在对全班幼儿的分组上,通常小中大班是用数字1、2、3组等代替,而这种分组的方法用在小小班就是很难的,幼儿不能理解。教师可采取了水果分组法对幼儿进行分组。因为,水果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又是幼儿喜欢的物品。所以,用水果把幼儿分成了香蕉宝宝、苹果宝宝、笸箩宝宝、西瓜宝宝等,并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上水果标记,这样幼儿一看见自己的标记,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组的,也便于教师有序的管理。
在美术活动中,常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拿放笔盒的常规习惯。可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笔筒比喻成娃娃的帽子,在第一节美术活动中,先教幼儿认识水彩笔盒,告诉幼儿笔娃娃在睡觉,拿出笔娃娃时,要用劲取出。并用取帽子和戴帽子的比喻,让幼儿反复练习拿放习惯。由于水彩笔的颜色较多,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颜色。开始时,教师提供可以是红、黄、绿、蓝四种,然后逐渐增加到6种色彩,最后用一段时间增加到12种。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幼儿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规习惯。
涂色是小班的美术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幼儿学会顺着一个方向涂、涂满、不涂出线外,却是小班涂色的难点。在涂色的活动中,教师可能发现许多的孩子老是在一个地方涂,结果就把纸涂破了,有的孩子握笔不对,控制力差就没有顺序地乱涂。这时教师可以教孩子握笔,把握笔比喻成“捉虫虫”,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握笔的姿势。在涂色的时候,可比喻成手在走路,并配以儿歌进行:“涂涂涂,小手要走路,上边走了,下边走,每个地方都走完。”在涂色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我是一个粉刷匠”“给动物穿衣服”等的比喻,使孩子们较好地掌握了涂色方法和顺序。
2、运用情景式的教学常规管理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教学的常规,甚至出现混乱的教学次序。
在教学中可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在识字过程中,以“帮助字妈妈找宝宝”的形式开始,然后采用游戏“给字宝宝洗脸、洗澡”“与字宝宝捉迷藏”结合歌舞“找朋友”等幼儿喜欢的游戏情景,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小朋友的互动中,生动有趣地学习了知识,教师活而不乱地进行着教学常规管理。
尽管教育活动的途径、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情景式教育管理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情景式的教学管理不光是在识字课中进行,还可以在体育活动、语言、计算等教学中进行。总之,采取情景式的教学管理方式在小班是非常适用的,和有效的。
三、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
大家都知道,在〈纲要〉中多个地方都涉及到,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对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他们入园以前,主要接触的是家庭中的人,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等,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发现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便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他们会苦哭闹不止,或不接受老师的帮助等行为,这时如果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每天多和他们谈心交流,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渐渐地孩子们就会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
通过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路石。
作为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常规管理就会迎韧而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班常规培养技巧》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班常规培养技巧: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