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正确处理同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之间的关系,加强校内的横向联系;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增进校内外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一、课前做好准备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1、课前让学生收集与主题活动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数据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既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请教父母、查阅书报、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收集了各种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查阅收集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认识,为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资源共享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采访、调查、参观、听报告等形式亲身体验,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认识,帮助他们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知。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联系这些材料进行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就有了深切的体验和理解,容易变成自觉行为。3、课前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内的公益劳动,打扫学校公共场所,清洗拖把池,冲洗厕所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上街跟清洁工人一起打扫马路,捡垃圾,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道理,明白劳动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爱劳动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灵美。通过课前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课后开展自主实践
在品德与社会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少先队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组织模拟活动,搜集各方、谚语或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社会调查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有关的思想观点、知识和行为要求。2、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和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围绕品德与社会课某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组织有关的主题中队活动,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以巩固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
3、知行统一,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品德与社会课后要根据行为要求指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把认知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4、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后组织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5、品德与社会课后进行其它的有益活动,达到教育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如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搜集谚语、格言、名言,举办报告会;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
总之,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德育的整体功能,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我的几点思考:
一、品德课程也要有“作业”。品德课程也要有“作业”吗?实际上,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完成适量的品德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
二、让家校联系制度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结合是无法奏效的。
三、加强品德课程的横向联系。将品德课程向课外延伸,就是要把德育看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不仅要依托家庭的力量,依托社会力量,为学生铺设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的途径。乌日根塔拉农场学校:石宝岩201*年12月
扩展阅读: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而目前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把家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到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而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凸显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可见,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重要载体和途径。目前,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的一系列课内外实践活动,都是由老师一手操办组织的,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课前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注重任务布置忽视方法指导;课内实践活动由于课堂时间短促,流于形式,匆匆走过场,不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实困难;课后巩固延伸的实践活动时常虎头蛇尾,只开展无反馈评价,削弱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影响了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人们常说:“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因此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对家长在品德与社会课的作用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家长同样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把家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到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而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凸显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一、家长辅助,充实了课前准备
品德与社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方式以活动为主,许多的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做一些准备,而且有的活动必须由家长陪同。
如在上《快乐的春游》这一课,我先通知家长,让家长能协助老师,利用星期天带孩子春游去,并且辅导孩子记录春游的情况,体会春游的快乐:可以写文,可以拍照,还可以画画。
这课的教学由于家长的参与,几乎所有的学生均在亲人的带领下出去春游,学生有的拍摄到了许多春天的美景,有的收集到了许多春天的鲜花图片。少数父母不能陪同春游的学生,则在家人的指导下利用课外阅读和上网查阅等方法,也算去春游了一番。在教学时,学生把记录的表格、收集的图片、拍摄的照片带到课堂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讲、能说、能画、能做,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与家长合作参与课堂教学的准备活动密不可分。
二、家长参与,精彩课堂教学
家长是学校最大的人才资源库之一,家长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教学中,我们也可适时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记得有一次家长开放日,班里来了二十几个家长听课,品德与社会课我有意安排上《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一课,课堂上,我先通过课件出示父母一天为我们所做的事,让学生计算一年,十年所做的事,使学生从细微中见真情,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然后让有家长来的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向父母倾诉自己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没来的学生也可以拨通家长的电话,在电话里向父母倾诉。但是我们知道感恩不只单单是言语上的还要有行动。只想不做不是感恩,只说不做也不是感恩。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出行动,把行动的结果展现给施恩之人才是真正的感恩。到了这个环节,我就拿出一份表格,让在坐的家长评一评:表格上列出的内容哪几项你的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哪几项还做的不够好,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做,让爸爸妈妈满意。
再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与家庭》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教学这个单元时适逢国庆长假,于是假期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业:给父母一个惊喜或让自己学一项本领。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家长,让家长也能体验到来自孩子的那份感激之情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做完后用流畅文字写下来并请父母写上感言,再在班队活动课上交流评比。
只要我们教师有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的意识,把家长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就能把教学活动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空间里,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形成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真正凸显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三、家长援手,丰富课外延伸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开展课后延伸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促使情感和道德认知真正内化为行为品质,使知、情、意、行得到同步发展。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配合,布置一些学生可以完成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去体验,以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育空间!因为我们知道: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生活的,学生的校园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是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参与,需要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许多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如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主题强调体验性学习,所以在学习了《我也会当家》之前,在和家长交流中,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从学生处,我也了解到很多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有些学生有些抱怨。我意识到,这一课的教学正是沟通双方,提高孩子能力,体会父母艰辛的好机会。于是,我在上完这一课后,利用国庆长假,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布置孩子跟父母(一般是母亲)买两天菜,学做两天家务。剩下的五天,由孩子主管家中的一切,让孩子当一星期家。交流在一周后的课堂进行。我要求父母放手、放权,不心痛,做好课前调查实践反馈表。从家长的反馈表中,看出孩子尽管在当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大部分坚持下来了。
在课堂中,纷纷谈了自己的经历和收获,感受很深,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学生的共识。
总之,学校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挖掘家长协助教育的潜力,拓展品德社会教育新天地,为孩子真正走进生活,受到真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201*-------201*学年度下)登特科中心校
张宗红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