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职场新人

培训心得-职场新人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2:34:38 | 移动端:培训心得-职场新人

培训心得-职场新人

新人悟语

这次的培训重新点燃了我的斗志,在我困难的时刻给了我启示。

201*年7月份刚毕业的我,抱着好奇与远大的梦想只身从山东来到了舟山,顺利入职后的生活并不一帆风顺,尤其前两三月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担忧,时常为了自己在公司的定位与自己的未来苦思冥想,就是在这个入职之初的焦虑与矛盾时期,公司请来了亚洲盛世中华的包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为期2天的《如何成为优秀卓越的员工》职业培训,我如获春雨,沐浴春风,从内心感到了舒爽,几个月的烦恼似乎全都烟消云散了。我对这次的培训可谓期待已久,我积极认真的听取了包老师的授课,从中总结出以下部分的良言警句,以共勉!

第一,重新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工作。职场最怕抱有“拿

多少钱干多少事”的错误观念。小职位,大舞台,卑微的职位是职场最大的机遇,用心和细节最能让你脱颖而出!

第二,没有机会也要努力创造机会多多向公司领导们学习,当然也很乐意随时听各位

领导的差遣。在接受老板的任务时,我们要运用结果思维导向,没有结果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

第三,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要敢于、乐于付出,耕耘和收获不会是在同一季节的,太在乎眼前利益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第四,不要总觉得怀才不遇而自暴自弃,我们要为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而努力工作,

老板可以不给我们加薪升职,但是市场会给我们加薪。第五,遇到一个好老板,是我们的福气,遇到恶老板,是正常;老板赏识我们,是我

们的福气,老板不赏识我们是正常;老板给我们加薪是福气,老板不给我们加薪是正常。所以不要对别人期待太高,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才是王道。

当然以上总结的五条只是我的职场感悟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待人”“接事”“做事”的技巧方法也是对自己有着很深刻的触动。

目前自己的当务之急就是,首先确立自己的职场目标,其次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再者运用艾维李十分钟六件事效率法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后自动自发地请求被使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扩展阅读:职场新人培训《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

职场新人以及不成熟的职场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自视过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甚至将自己看成天才。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和期许,往往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摔得粉碎。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这一心理障碍,来更好地完善自己,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可呢?不妨来听听著名歌手蔡依林的名言吧。大家都想做天才,但没有那么多的天才。那么就争取当一个‘地才’吧!多多地付出,踏踏实实地付出,不要因困难而中断梦想,永不放弃!有一些天才,因为骄傲自满会半途就暗淡无光;有一些地才,会不惜把力气花光下苦功,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甚至成为传奇。

要成天才,先当地才

职场新人以及不成熟的职场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自视过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甚至将自己看成天才。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和期许,往往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摔得粉碎。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这一心理障碍,来更好地完善自己,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可呢?不妨来听听著名歌手蔡依林的名言吧。

大家都想做天才,但没有那么多的天才。那么就争取当一个‘地才’吧!多多地付出,踏踏实实地付出,不要因困难而中断梦想,永不放弃!有一些天才,因为骄傲自满会半途就暗淡无光;有一些地才,会不惜把力气花光下苦功,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甚至成为传奇。是啊,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成功,比起虚假的自尊更有价值。就像蔡依林说的那样:要当天才,先当好地才吧!

■要当非常人,先补常识课

每个人都想当非常人,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受到格外的重视。有这样的愿望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不能省略成功的必要步骤,需要一步步来,打好基本功,甚至从最基本的常识课补起。

所谓常识,也就是一般人都知道的经验和知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是一位秘书,那么每天要给领导擦一下桌子,保持干净整洁,这就是最基本的常识。不要小看了这些常识,它反映的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如果连最基本的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可能让你去承担更重要的事情?

补常识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基本业务的常识

也就是说,首先要懂得自己的岗位要求,给我这个职位,到底都需要我做什么。如果连最起码的业务都不熟悉,那么工作连胜任起来都有问题,更别说发展了。

有一位女秘书,刚进公司不到半个月,就面临着一场考验。快下班时,她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公司在广州的一个客户,到北京办事,想顺便看看他们公司的老总,但因为不熟悉路线,于是就打电话来问,接电话的正是这位秘书。当她得知客户的意图后,一下子有点慌了,因为客户想坐公交车过来,而她并不清楚路线该如何走。但她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于是回答起来有些支支吾吾,最后说:我们公司的位有点偏,不太好找,不如您打车过来吧。客户听了之后,有些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客户和公司的老总见面之后,两人聊起了这件事。等客人走了之后,老总把秘书叫了过来,委婉地说了她一通:作为秘书,熟悉公司路线是基本的常识,以后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出错,还有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客户要是打出租车方便,还用得着问你公交路线吗?

秘书一听,觉得非常委屈:北京那么多条公交线路,我怎么能全部记得住?这时老总对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并没有让你记住所有的线路,但作为秘书,你起码可以记住到我们公司都有哪几条线路,这并不难。同时,应该把交通地图放在手边,上网查询电子地图的方法也要烂熟于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你可以学习如何当好一个秘书的思维方式,都要在哪些方面下工夫。哪怕是给领导安排行程,作为秘书,你也应该对路线了如指掌,知道走哪条路距离最短,哪个路口容易堵车,这样才能作出最合理的安排。

看上去,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很普辫:很多人是在工作,但却连自己该做哪些事情这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懂。很多时候,领导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给你交代清楚,该做什么,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琢磨,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去学习,去提升。

(二)角色认知的常识

很多不成熟的职场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尽管已经告别学校很久,但心态却还是学生心态,说话、办事还是摆脱不了以前的模式。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引起矛盾。

要明白,职场和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职场有上下级、有团队、有绩效的要求、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不能再像在学校那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高兴怎么来,而是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在职场的角色。比如接领导、同事的电话,语气生硬,直接回答知道了,就直接挂断了;事情做完之后,也不知道给领导和同事有个回复。这些显然不合适。而有职场素养的人会说:好的,我清楚了,谢谢。然后等待对方把电话先挂掉自己再放下电话;事情做了之后,不管结果如何,都会以电话、短信或者邮件的方式尽快给对方一个回复。

再比如,有的人在请假的时候也觉得像是在学校一样:经理,我今天请假一天,家里有点事情要处理。单从语气上听,都不知道到底谁才是领导。而懂得自己角色的人,会换一种方式说:经理,很抱歉,我知道最近工作挺忙的,但我今天有点急事,想跟您请一天假,您看行吗?落下的工作,我会尽量用下班后的时间补回来。

两种方式一对比,感觉是不是完全不一样!其实,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职场意识,经常要提醒自己:我已经不再是学生了,而是一个职业人了,说话做事都要符合一个职业人的要求和准。

(三)沟通汇报的常识

很多刚入职场的人,都只知道闷头做事,不知道沟通,即使不懂也不问,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有位学员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刚毕业,就到一家杂志社工作。年终的时候,领导交代她写一个年度总结,要交给上级部门。交代完任务后,领导就出差了。她写好年终总结,看领导还没回来,心想:这么长时间了,既然我写好了,那就直接交上去吧。也许领导还能表扬我做事积极主动呢!没想到等领导回来后,效果完全不一样。

领导问她:你的年度总结写好没有?

她很得意地回答:早写好了,已经交上去了。

什么?交上去了?给我看看底稿。领导的脸色有些变化。

看完底稿后,领导劈头盖脸地批了她一顿,说:你怎么能直接交上去呢?你刚进杂志社对单位的情况了解多少?你知不知道,你写的有些数字和提法都是不对的。就因为这份报告,领导也连带挨了批评。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教训,也让她意识到及时沟通汇报的重要性。

其实,很多年轻人都会犯那位学员同样的错误,很多事情不想后果,只是凭感觉做事,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但擅作主张的结果往往是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在沟通和汇报的时候,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即使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见,也千万不能咄咄逼人,因为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也不是为了分个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找到最好的途径。第二,沟通和汇报一定要及时,不要等事情发生或者过去了,再去沟通和汇报,那时候往往就已经晚了,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怕丢脸,才会长脸

不怕丢脸,才会长脸

不成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生怕被否定、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没能力、生怕被人看不起……而任何一个员工,都必须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的过程,这是职场的基本规律。

很多时候,要敢于承认自己不懂甚至无能、能够放平心态从最不起眼的工作做起。不怕丢脸,反而能让自己迅速适应职场,获得增加荣耀和自信的机会,这就是长脸。■卑微的工作并不丢脸

有一次,我们为天津一家著名房地产集团做培训,公司一位副总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发现一位刚进公司的女员工躲在楼梯口哭,于是便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她先是不肯说,经过再三的引导,她才说出心里话。

原来,她刚刚研究生毕业,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没想到,刚上班领导就交给她一项任务:和大家一起到附近的小区挨家挨户发宣传单,推销公司即将推出的新楼盘。这些工作本来是想聘请一些在校大学生去做的,但因为项目很急、加上又是学校放假的时间,一时招不到人,所以才让大家去做这项工作。这本来很正常,但这位女员工却感觉受到了天大的委屈,觉得自己堂堂一个研究生,怎么能去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丢脸了。但她又不得不去,所以只好哭。

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位老总不由感慨:别说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算我们这些老总,只要有需要,也照样会去发传单。为公司的发展、为团队的和谐,就算做再小的事,也不丢脸。

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总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他们害怕丢脸,却没有想到:干这样一些看起来似乎丢脸的卑微的小事,恰恰是你在社会能立足、你在单位能发展的前提。

这绝对不是个别的现象。面子关是要成为一个合格职场人最难突破也非过不可的关之一。在职场中,像那位研究生一样难过面子关的大有人在,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如果不突破面子关,任何人都难得有大的发展,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单位,更谈不上成为一流员工。

(一)超越虚假的卑微观念,才有可能创造人生的真正辉煌

不少人看不起一些最基础的工作,认为它们卑微,不值得自己去做。其实,这种对卑微的认识,充满了虚假性。劳动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没有卑微的劳动,只有卑微的心灵。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你会成为国王》的文章,讲述了一个青年人普佐如何突破的故事:

在普佐1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只好到酒店去做侍者。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对母亲说,自己再也不想做这个工作了。母亲问为什么。他就告诉母亲:晚上,我不仅被客人骂了一顿,还被狠狠地打了一个耳光,一切只是因为我不小心把汤溅到了他的身上。

他本想从母亲那里得到抚慰,没有想到,母亲听后,便严厉地责备他:你说这样的话就该挨一个耳光,你满脑子想的都是你自己,你为顾客想过没有?他也许就只有那么一件昂贵的衣服,被你不小心溅到了,人家能不生气吗?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因为你没有尽到一个侍者的责任,你根本没有想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侍者。也许是感觉到自己的话过于严厉,母亲又进一步引导他说:孩子,你有没有想过让客人接受你的优质服务后心情愉快的离去呢?你应该充分享受这种职业带给你的荣耀。好好表现吧,只要你想着做侍者是令人自豪的职业,你就会获得令人自豪的成就!

虽然妈妈的话有理,但普佐可没有听进去。虽然他没有辞职,但回到酒店继续工作后,他还是和以往一样不开心。于是一边应付着一边干。他想:谁会因为做侍者而感到自豪呢?但是,他没有想到:一天,他正在忙碌时,看到母亲进来了。母亲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出声,然后假装不认识他似的,坐了下来,并像客人一样点了酒菜。

普佐为母亲服务着,可不知是紧张还是觉得丢脸,他又慌又乱,居然把桌子上的酒杯都碰到地上。这时候,母亲冒火了,恶狠狠地盯着他,轻声道:你觉得做侍者很丢人吗?看你的样子就像贼一样,这才是真正的丢人呢。说罢,她一扬酒杯,将剩下的酒全部泼在了普佐的脸上。

这一幕让普佐目瞪口呆又委屈万分,他怔怔地望着母亲离去,眼泪夺眶而出。晚上,他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母亲却将他紧紧抱在怀里,对他道歉,之后又勉励他说:你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你的身份并不低贱,你要觉得自己像一个国王一样。

虽然他原谅了母亲,但是他却无法拥有真正的自信与自豪,他喃喃自语道:可我毕竟只是一个侍者啊。这时,妈妈坚定地鼓励他说:不错,你的确是个侍者。可你要是能把这份工作做好,你就会成为侍者中的国王!孩子,从明天起,你就试着成为国王,好吗?

母亲的话,像锤子一样重重地敲在他的心上。是啊,工作并没有丢人的,丢人的是那种畏畏缩缩、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不舒服的心态。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又有什么好抱怨的,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又谈得上什么别的事情?如果能将眼前卑微的事情做好,谁说自己不能创造辉煌的事业呢?从那以后,他对工作的态度来了个彻底的转变。很快,由于耐心、周到,很多客人都点名要他服务。

有一天,正在忙碌的接待顾客的普佐,看到母亲手捧一大束鲜花进了酒店。母亲把手中的鲜花递到他手上,激动地说:我的孩子,祝你20岁生日快乐!今天你真的成了国王!后来,普佐不断发展,并最终成了罗马餐饮大亨。

普佐在他母亲教育下,突破认识并获得人生成功的故事,的确可以给困惑中的人以极大的启示:工作是没有卑微一说的。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都看不起,整天怨天尤人,仿佛天下人都欠自己的,那种态度才真是丢脸,永远都不可能有什么出息。反过来,如果能尊重任何工作,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那么,即使是一个侍者,也可以成为工作岗位上的国王。

永远要记住:不是每个人在刚工作时,就能有高起点的。成功需要积累和磨炼的过程。

做好身边的小事,才是担当大任的基础。

丢掉虚假的卑微观,就是丢掉无用的面子观,这样,才能创造现实生活中的真正辉煌。

经得住折磨,才成栋梁

经得住折磨,才成栋梁

因为在家里有父母倍加呵护,在学校老师也不会有太多的要求,在蜜罐中长大的人容易对职场有过高的期望,希望一帆风顺,甚至期望在职场中找到家的感觉,希望领导像父母一样爱护自己。而一旦在工作中遭受不如意,就觉得承受不了,甚至觉得是在受折磨。这是典型的不成熟的表现。要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就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职场是接受磨炼的地方,只有经得起折磨,才能够成为栋梁。

■别当职场草莓族

有不少单位的领导和人力资源的负责人,说现在最不喜欢的员工之一,就是职场草莓族。那么,什么是职场草莓族呢?

草莓是一种非常娇气的水果,外表非常漂亮,但稍微一有磕碰和挤压,就会变得稀烂。而职场草莓族,是说一些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外表光鲜好看,但却极其不抗压,说不得道不得,更别说给他压担子、让他迎难而上,一遇到压力就要逃、要跑、要反抗,甚至撂摊子走人不干了。

要在职场好好发展,就不要当职场的草莓族。它的具体表现有:

(一)不愿意长大,总想别人哄着

台湾最著名的女子组合S.H.E有一首很经典的歌叫《我不想长大》,当这三个年纪已经不能算小的女生一辫辫唱着我不想不想长大的时候,我们在觉得好玩的同时,不禁也要想,这哪里是三个女生的心声,它可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

为什么这些人有不愿意长大的心结呢?因为不长大好啊,小孩子可以不负责任,做错了事情大人会原谅,总被别人哄着,可以撒娇,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曾经有位人力资源总监很苦恼地和我们谈论过这个问题。他说,今年部门新招了几名女员工,这些女孩子有很可爱的一面,活泼开朗、心地单纯,但就是经不得一点批评。其中有个女孩子时间观念差,老是迟到,尽管强调多次也没用。

有一次开会,她又迟到了,所有人都在等她。他忍不住批评女孩几句,谁知道女孩竟然当着大家的面哭了起来,先是默默掉眼泪,接着忍不住大哭起来,弄得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最后不得不请女孩先出去,等情绪稳定后再进来。

他说,对有些新招聘的员工,说话得小心翼翼,要特别注意语气上的缓和,甚至交代他们做事的时候,都得尽量用好不好、行不行等这样哄人的词句,否则他们就会觉得你过于严厉、受了委屈。带这帮新人,只有一个字:累!

这或许是很多领导共同的感受。但职场毕竟不是家庭,领导也不等同于父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有成长。所以,要想告别草莓族,第一步就需要去掉长不大情结。

(二)不愿意承担责任

具体表现为:做事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不是自己的事生怕多做出一分,一说要挑担子第一个反应就是太难了,做不了,一有困难和压力就恨不得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实在躲不过去,就勉强应付,或者干脆不干了:单位不要我怕什么,家里还有爸妈呢,不行就找他们去。

从小到大没有承担的习惯,心理上也没有承担的准备和能力,自然就不会有负责任的精神。但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还是把原来的习惯搬到职场里,那走到哪里都会碰壁。

(三)总希望别人包容

最典型的表现是:不管是自己做得不到位还是做错了,都希望别人能理解和包容,最好是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有经验的同事和前辈都能主动替自己去完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起码也不要对自己严加指责和批评,而只是和颜悦色、轻描淡写说两句就完了。

是啊,在家里做错了事,父母都不说什么,甚至为了照顾自己的情绪还会安慰自己,凭什么领导老是批评自己,同事老那么多要求,嫌自己这也做得不好,那也做得不对?但反过来想想,领导和同事有什么理由要包容你?职场不是撒娇的地方,而是做事的地方,包容你就等于害了你,让你无法独立,得不到成长。既然进入了职场,你就有义务提升自己的能力,给你什么岗位,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不能成为单位和同事的负担。

(四)受不得一点否定

最突出的表现是,只能接受表扬,接受不了批评。一旦遭到哪怕小小的否定,都会觉得天塌下来了,负面情绪一览无遗:情绪低落,消极怠工,觉得做什么都没有价值,甚至和领导、同事对着干,逆着来。

某公司新来了一位实习生,没几天,领导让他做一个方案,方案做出来后,领导觉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于是给他提了些修改建议。刚开始的时候,实习生还听得很认真,但指出了三、四条之后,他脸上明显挂不住了,甚至和领导争辩起来:我觉得自己的思路没有错,在学校里我就做过类似的方案,还得了二等奖。他越说越激动,最后说了一句:我想,我们的理念太不相同,我看我还是到别的公司去试试。

不要觉得这样的情境可笑,它其实经常就发生在职场当中。面对别人的否定,有些员工通常有如下三种不好的表现:

一是别人否定我,我也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对未来没有一点信心;

二是表面上接受,内心却一百个不认同:他懂什么,那些观念早就落伍了,我还是赶紧换个地方,找一个欣赏我的单位;

三是像前面所说的那位实习生一样,当面辩驳,非要争出个你输我赢,你对我错来。

其实,这三种方式都是错误的,职场毕竟不是你一个人的,想法不同、意见不统一,这是最正常的事情。一时的否定并没有什么,怕的是总在被否定却总也没改进。倒不如坦然接受,并加以改正,只有真正提升了能力,才能最终摆脱时常被否定的职场命运。

要想不当草莓族,到底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来看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经历。

刚进中央电视台的时候,他曾经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毕业后不久,白岩松受邀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担任主持人。并非播音出身的白岩松一下子被推倒了幕前,压力可想而知。

按中央电视台当时的规定,主持人念错一个字就要罚款50元,白岩松因为发音不准常常受罚,最糟糕的一个月不仅工资被罚完了,还倒欠节目组的钱。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顶不住压力不干了。而在回忆那段时光时,白岩松也说:我那时连续四五个月严重失眠,天天都琢磨自杀……

尽管如此,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妻子的帮助下,不断纠正普通话发音,甚至不惜在嘴里含一颗石头,练习绕口令。就是在这样炼狱般的煎熬中,白岩松最终练就了一口准的普通话,再加上他过人的才华和犀利的语言,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著名节目主持人。

而对比一下那些缺乏职业素养的员工,很多人却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么难怎么做啊,可能我不适合这份工作吧。这哪里是我想像中的工作,太残酷,太现实,我还是放弃吧。的确,怀揣美好憧憬走进职场,却总是遭遇挫折、责骂、批评、挑战……这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是就这样放弃呢?当然不能。白岩松的经历告诉每一个人,只有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经得住折磨的人,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成长来自肯定,成熟来自折磨

每个人都渴望肯定,希望在别人的肯定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不可否认,肯定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肯定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坚定自己的信心。但光有成长还不够,在成长的基础之上是成熟,成熟的一个重要志,就是能够理性地认识自我和外界,并能够独立自主甚至挑大梁。而成熟,往往来自于折磨。

当别人对我们否定的时候,当别人对我们提出看似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当我们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够忍受这些,甚至珍惜这份折磨,也就意味着成熟的开始。在深圳装修行业,有一位叫韦文军的传奇人物,作为深圳装修业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家,他不止一次谈到了自己的成功经历。毕业后,韦文军到了深圳,因为是应届毕业生加上没有工作经验,他一次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一次,他到一家装修公司面试,又一次遭到了拒绝。最后在他再三的恳求下,老板最终答应他留下来,但前提是必须熟悉电脑,因为公司都是无纸化办公。韦文军连忙称自己会用电脑。但没过几天,老板发现他对电脑只会个皮毛,于是就请他走人。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走了,可是韦文军却再次恳求老板让他留下来,只要让他学电脑,他可以每天负责打扫卫生。

老板最终答应了,但提出他必须打扫卫生间,包括刷马桶。韦文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每天都把近七百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打扫得一尘不染,把卫生间、马桶刷得干干净净。等到一天的工作都做完后,他再简单吃几口饭,然后在一边看别人如何操作电脑。晚上等员工下班都走了,他还在边看电脑书籍,边上机练习操作。

熟悉电脑之后,他觉得自己缺乏建筑常识,所以就想到总工程师那里学艺。总工程师开始对他根本就不理,但他一点也不介意,时不时瞄准时机给对方端上一杯热茶。细心的他发现总工程师喜欢喝酒,于是又用自己不多的钱买来各种酒,还顺带一些下酒小菜。他的真诚最终打动了总工程师,于是不惜倾囊相授。

这一切都被老板看在眼里,之后他开始有意提拔韦文军,让他做设计师,得到提拔的韦文军更是干劲十足,在设计中总是能别出心裁,最终他的作品得到很多客户的认可,也为公司创造了不少收入。最后他顺利当上了设计总监,为他之后自己创业奠定了基础。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很多人会有感慨,正因为能够经受得住折磨,才能够有所成就。

有时候,不要害怕别人的折磨,因为有人愿意敲打你,是一种幸福,就怕你连挨批评的资格都没有。著名图书评论家邱恒明写了一本《总裁的第一份工作》的著作。我发现,推荐序是腾讯网副总编辑李方写的,主题很有新意先争取挨骂的资格。在文章中,他这样写道:

好友邱恒明发来《总裁的第一份工作》电子版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同时它也让我联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18年了,我觉得职业场上有两个第一年很要紧,工作的第一年和做经理的第一年,都会经历一些特别的心灵历练。第一年做经理以后再说,这里说说我工作的第一年。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报社,在摄影部做图片编辑,那个岗位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它就是一个起步,反正还打算换的。当时每天下午五点半电视里播圣斗士,我是个卡通迷,于是每天五点到下班时间跟谁也不打招呼拎起书包就往家跑。我觉得这很正常,下班时间到了嘛。两周后部门主任把我叫到他办公桌前谈话。主任叫贺延光,摄影界大有名气的人物,他说:我们都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怎么你下班就跑呢?我想都没想就回答他说:我要回家去看圣斗士。贺延光脾气大,很多人怕他,但这回算被雷倒了,盯着我看了几秒钟,点点头叫我走了,什么话也没说。我没觉得我做错了什么,于是依旧每天五点拎包就走,回家去看我的圣斗士。

这些年在公司里边做事,每每也有下属跟我抱怨,新来的大学生太自我,缺乏职业精神,工作能对付就对付,不肯加班,到点就跑。这时候我就想起我的第一年,庆幸我遇上一个好领导,不打不骂不给小鞋穿,他希望我自己逐渐悟出职业场上应该怎么做。当然十几年前跟今天不同,业绩压力没那么大,有足够的时间给一个毕业生去领悟去成长,今天谁还这么不上道就很令人抓狂。

无疑当下社会没有以前那种耐心了,因此也就要求毕业生尽快上道,尽快找到感觉融入职场。

二十多岁,大学刚毕业或者没做几年,它是培养职业精神和寻找合适职业与岗位的阶段你愿意急着把一支刚刚灌浆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吗?这其中,第一份工作,可能它带给你的最重要礼物就是一种态度:看淡得失,努力把事情(哪怕最不重要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样一种傻傻的态度才是最好的起步,它将让你终生受益。此外,第一份工作它真的并不意味着什么,你没那么重要,别人也没觉得你那么重要。

回想起来,当初主任都不肯骂我两句,也可能因为我根本就无足轻重。呵呵,这话可能有点贱:除非领导是个变态,否则你挨骂也需要有点资格的。

那么,就去争取挨骂的资格吧!

李方其实是我原来单位《中国青年报》的同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在我的印象中,他是聪慧而又勤勉的。在看到这篇文章前,我没有想到:他在刚刚毕业时,也有那回家去看圣斗士的一幕。我更没有料到的是,在经历这件事之后,他还得出先争取挨骂的资格这一感悟。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试验:将上述文章的题以及李方对这件事情的评述隐去,而只把当初那个故事读给不少大学毕业生听,希望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结果耐人寻味的是:9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是一致称赞,说李方的主任贺延光的做法,是人性化的体现:让每个大学生有自己的乐趣和爱好,并纷纷控诉自己的领导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但是,当我将整篇文章发给大家,再看文章的题和他的分析时,大家都很震惊。当我以我在《中国青年报》与贺延光同事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贺延光不仅在生活中有人情味,在工作中更精益求精,对团队所有人都要求格外敬业时,大家的惊异就更多了。

这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认识误区:一味地要求领导和单位对自己肯定,却害怕他们对自己折磨。好像只有肯定自己甚至迁就自己,才有人情味,对自己要求得多一点,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为了让自己更好发展而要求,他们就认为这是折磨,就是不人道。

争取挨骂的资格,这话听起来很耐人寻味,的确,很多时候,领导愿意批评你,说明他觉得你还是个苗子,敲打敲打还有培养的前途。如果真的是无足轻重、甚至是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恐怕领导连骂都懒得骂你、直接就将你放弃掉了。所以,不要轻易推开那只折磨你的手,因为,它恰恰也是最能帮助你成长和成功的手。

【职场新人培训】《从知识人到能力人大师级讲义

拜拜,书呆子

要在职场有很好的发展,就千万不要当注定被否定和淘汰的书呆子。

有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光有知识,却不懂得与现实结合,不懂得灵活应用和变通,这些知识就成了死知识。而你,就成了众人眼中既好笑又没有任何分量的书呆子。

要在实践中尽快学会如何将知识转化成办事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越来越有分量、并且越来越有发展的人。

■光读书不够,还得会办事很多人觉得:自己学了那么多年,知识积累了一大堆,工作起来肯定没问题。而实际上并不一定。满腹经纶并不等于有办事能力。

曾经有一位企业老总谈过这样一件事:他曾经招过一个博士生。论学问,那真是没得挑,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谈起学问来那是一套一套的。但说到办事能力,可实在不敢恭维。举一个细节,有一次,公司来几位重要客人,他让这位博士在饭店定一个包间,中午请客人一起吃饭。本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但等了好一会,也不见有回音。他正想去问个究竟,这时博士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原来,她亲自跑到饭店去定了个包间。这让他哭笑不得,其实,订餐打个电话去预定不就可以了,哪需要亲自跑一趟呢!这位老总感慨说:论学问,她拿博士文凭没一点问题,但论做事,她至多也就是个小学生水平。

的确,职场不是做学问,得有方法、有技巧、有投入产出的概念。那么,员工应该从哪些方面尽快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呢?

(一)做事之前,先明确目的、做好准备

缺乏计划性是很多员工普辫存在的缺点,接到任务之后,总是不假思索就盲目行动,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在一次培训中,一位办公室主任谈到这样一件事:不久前,办公室招了一个文员。一天,她安排这个女孩去邮局给客户寄一个包裹。半个小时后,女孩回来了。她问女孩包裹寄了没有,女孩一脸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原来,她走的时候,光拿了要寄的东西,却忘记带客户的地址。

她忍不住对女孩说:就算你忘了带地址,也完全可以打个电话回来问一下啊,没必要自己跑回来一趟,多浪费时间啊。谁知道女孩却回答说:不好意思,我手机也忘记带了。

这让她哭笑不得,一是觉得她做事没有计划性,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完全是乱的,同时,也不动脑子,就算没带手机,也完全可以在旁边找一个公用电话。而这时女孩的一句话,让她彻底没了脾气:不好意思,我们办公室的电话,我也忘了。

不要觉得女孩的行为很可笑,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呢?其实,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很简单,那就是养成列计划表的习惯:做事情前先列个表,要做什么,要准备什么,都详细列出来,然后按照计划表去做事。如果自己没有经验或者不太清楚,还可以请领导帮忙看一下计划表,看有什么遗漏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这对于新员工来说尤其重要,尽管是笨功夫,但却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不抱怨外界,只解决问题

不抱怨外界,只解决问题

如果要说什么是最损害工作业绩和阻碍个人发展的行为,抱怨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抱怨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抱怨的结果,是搞坏了心情、影响了团队的和谐、妨碍了个人的发展。

所以,优秀的人从不抱怨外界,他们只会想如何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完美。

■甘愿做,欢喜受

甘愿做,欢喜受是著名高僧证严法师的名言,说的就是做事的时候要心甘情愿,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发生什么、不管面临多大的压力和困难,都欢欢喜喜接受。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却恰恰相反,做的时候千般不愿意、万般抵触,而做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有难度,那更是怨气冲天,没法干、不是人做的等等全涌了出来。

这样的人,在职场中注定是最不受欢迎的。你可以不选择这份工作、你也可以选择不干,但既然选择了,除了做好,就没什么可抱怨的。

(一)坦然接受,决不抱怨既然是工作,肯定就会有要求,抱怨也是做,不抱怨也是做,还不如坦然接受,心平气和地去做。提起王宝强,很多人都再熟悉不过了。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影星,和他只做好工作、决不抱怨有很大关系。在他所著的《向前进》一书中,披露了自己还没出名时的一些细节。

一次,他扮演一个逃荒的难民。情境是被军官一脚踹倒在地,连人带筐翻到沟里。本以为踹的时候只是装个样子,不会真用力,但为了表现得真实,饰演军官的人用大头皮鞋狠狠踹了他一脚,王宝强当时疼得蜷缩成一团,像个虾米一样,致使后面要翻到沟里的动作没有完成。

换了很多人,恐怕就不愿演了,毕竟不过是个群众演员,挣得也不多,何必受这样的罪。但王宝强一点也没介意,而是主动要求导演再来一次。然而,当他忍痛又做了一辫动作后,导演却并不满意,嫌他反应慢,副导演甚至冲上前说:这人谁找来的?你们找个傻子做什么?本来被踹就很疼了,还要被人指着鼻子羞辱一番,还不如干脆走人算了。但王宝强依然坚持拍下去,直到过关。

王宝强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关键的一点,他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既然导演那么要求,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只要坦然接受、照着去做就行,一辫不行来两辫,两辫不行来三辫,直到导演满意为止。在工作中有了这样的心态,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二)乐在付出,决不抱怨

不过,光坦然接受还不够,有的人理念上是接受了,但不付诸行动,所以,还需要乐在付出,也就是把付出当成一种快乐,并从中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我们来看深圳一位好民警毛顺义警官的故事。

毛顺义是深圳罗湖碧波片区一名普通的片警。在大家的印象中,片警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治安。但他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比如,据《深圳特区报》报道,为了方便师生和家长随时找他,他主动把手机号印在片区学校3000多名学生的校卡上,而且24小时开机。从此,有事就找毛警官成了片区流行语。学生上网不回家,后进生教育不好,校外有人欺负学生,要给学生讲安全知识,大家都打他电话,而他回应的速度,像110一样快。

有一次,一位叫黄志敏的家长发现孩子放学没有回家,打了好几个电话,也找不到孩子,快到夜里十点了,还是没有孩子的音讯。无奈之下,黄志敏想到了毛警官,但孩子上初中所在的地方已经不属于毛警官的辖区,他还能帮这忙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还是拨打毛警官的电话。没想到,当时已经回家休息的毛警官二话没说就答应帮忙,并且和黄志敏一家家网吧找,到凌晨两点多,终于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孩子。像这样的事情在毛警官身上还有很多。或许有人会不理解,就算是警察,也没有义务要把自己的电话告诉所有人,这样做,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但毛警官却没有这样想,因为在他看来,让辖区的孩子和居民有更多的安全感和温暖感,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正因为乐在付出,所以做得再多也不觉得累和苦。(三)超越情绪,决不抱怨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工作中难免和各种各样的问题、麻烦打交道,很多大学毕业生面对自己讨厌的事情很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比如畏难、躲避、沮丧、拖延等等。但问题是躲不开的,即使你今天不去面对,明天还是要去做。这时候,就需要超越自己的情绪,不被各种不好的念头裹挟而去,而是勇敢去面对,当下去解决。

过好融入关: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

过好融入关:

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

投身职场要站稳脚跟并要好好发展,就要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得学会融入单位,即完成从个体人到单位人的转换。

也就是说,再不能像以往那样凡事以我为中心,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必须时刻提醒:

自己只是单位的一分子,凡事都要更多围绕我们来思考。

首先以我们来进行思考的人,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单位;首先以我思考的人,往往会受到单位的排斥与摒弃。

■走自己的路,也听听别人怎么说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句话十分豪迈,但要一分为二地去理解:如果自己是对的,这样做当然没错。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因为懂的本来就不多,认识和经验也很有限,所以更好的做法是走自己的路,也听听别人怎么说。

我们先来看一个净雅餐厅员工的故事。

毕业后不久,李家鹏进入净雅工作,并担任了主管。很快,他就参加了单位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考研直通车活动。

刚参加培训不久,李家鹏身上就表现出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普辫存在的问题:浮躁、思考问题比较偏激、做事没有准、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认可等等。最后,在定岗测评中,他被降级为服务员,同时考研资格也被取消。

当时,李家鹏的心情可想而知:委屈、失望、低落、觉得不被理解、不公平……情绪一直在他心里翻腾。和他一起被降级的还有5人,其中两个在降级后第四天就决定离职不做了。李家鹏也有过犹豫,也想过自己是否还适合在这里继续做下去。但他又想:走到今天这一步,难道自己就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吗?细想一下,自己以前思考和做事方式的确存在问题。

于是,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在接下来的培训中,他表现得很积极,并且积极学习服务技能。当李家鹏服务员测评合格后,单位为了再次测评他的表现,以便让他重新获得考研直通车的资格,于是故意在没有告诉他原因的情况下,通知他暂时不上岗,看他会如何表现。

但对于这样的安排,他并没有抱怨,反而主动做事,包括将教学部所有老师的教案都整改了一辫,还帮助老师编写教材,并且利用假期,为大家组织精彩的篮球赛。

因为表现出色,他最终获得了自己最喜欢的职位企管中心主管,并且重新获得了考研资格。而在6个被降级的人当中,李家鹏是惟一留下来的一个。

我们可以想想,假如李家鹏在降级后依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是单位在压制自己,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是啊,何必把自己的那一点东西看得那么重呢?你认为对的,其实未必就对,你认为好的,其实未必就好。著名媒体大王凯西在其自传《凯西来了》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在一次董事会上,她精心准备了一个报告,从内容到发挥,她都觉得很不错。可没想到,会后,她却被上司狠狠批评了一通,说她的报告语言太夸张、强调太过火。凯西一听很生气,心想:为了这个报告,自己没少下工夫,自己觉得很好的东西,怎么在他眼里就那么多毛病呢?

但等上司走后,她问自己,是不是还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上司的话是不是对?他是出于真心为我好,才给我指出错误,而且他的经验比我多,我应该听他的话。

的确,就算是做报告,也要分不同的场合、分不同的对象,话应该说到什么份上,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要把握分寸,毕竟这不是私人的聚会和谈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董事会是很严肃高效解决问题的地方,慷慨激昂的做报告很不适合。明白了这一点,在以后的会议上,凯西就改变了做报告的方式。

其实,在职场中,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不那么重要,和团队、和整体保持一致才是最重要的根本。

把自己看得越重的人,越不能接纳别人的东西,在职场中走得也越累。如果能够打开心扉,多听听别人怎么说,心中没有芥蒂地去改进,那么,反倒会很轻松,飞得也就能够越高。■要有自己的节拍,更要与单位合拍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事风格和做事节奏。但在职场中,光有自己的节拍并不够,更需要有和单位的合拍才行。

这就好比合唱,只有大家的节拍一致,才能有优美和谐的合唱,如果各唱各的调,那结果就可想而知。

不够职业化的人很容易强调自己的节拍:单位理念归理念,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在家都是这样做的,到了单位我干吗要改?、单位的准太高了,我又不想一辈子呆着,干吗要按照那些要求做?……

但只强调自己节拍的结局,是跟团队格格不入,那还怎么待得下去,怎么可能在职场中有发展?

那么,与单位的合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和单位的利益合拍

在给一家企业做培训的时候,单位的负责人谈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中午,大家出外吃饭了,他从办公室出来一看,所有的灯、电脑、空调、电暖风、饮水机都开着。也就是说,中午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这些完全可以不用的电全都白白浪费了。

于是,等员工们都回来后,他强调以后一定要养成随手关电源的习惯。但效果并不明显,开始两天好一点,但过几天又恢复了老样子。这让他很生气,于是把大家批评了一顿,并且说:如果是在家里,你们出门难道也不关灯、不关电器吗?

谁知其中一个员工振振有词地说:是啊,我在家就经常忘记关,有时候周末出门,灯会一直开两三天。

这让那位负责人真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许多新员工身上体现得很普辫:我以前在家里、在学校里怎么做的,在单位我还怎么做。

但单位不是家里,单位是要核算成本、追求效益的地方,家里和学校不给你发工资,所以对你没有要求,但单位要给你发工资,拿了钱,自然就有要求,要为单位的利益着想。如果谁都不顾公司的利益,什么都不当回事,要公司怎么正常运转?要你来做什么?

(二)与单位的核心理念合拍

这点对于身处职场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连单位的核心理念都不知道、不认同,总是要按自己的那一套来,那可以说,在哪个单位都不可能长久发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公司强调阳光文化,而你却整天牢骚满腹、整天阴沉着脸;如果公司强调个人的成长,而你却总在原地踏步;如果公司强调团结和谐,而你却偏偏要独来独往,什么都不参与、一点都没有互助精神,那还能在这个公司待下去吗?毕竟,你只能去适应单位的理念,而不可能让单位的理念来适应你。

最聪明的人,都会在进入单位的第一时间,了解单位的核心理念,并按照理念的要求去做事,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融入才有发展。

叱咤中国IT界的风云人物,为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立下赫赫战功的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在这一点上就有很深的体会。

80年代中期,杨叙到美国留学。还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一次校园招聘中,被英特尔的主考官看上。很快,他就开始到英特尔底特律的办事处实习。走进办公室的那一瞬间,他就被墙上牌子上的字吸引住了:客户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

在那个年代,国内的服务意识还比较淡漠,对于刚到美国的杨叙来说,他对客户的概念几乎为零。但既然公司把这句话放在墙上那么重要的位,肯定是公司理念的核心。于是,趁着办手续的空当,他盯着这句话整整思考了10分钟。正式进入公司之后,他就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做事,工作的时候充满热情,处处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更细心周到的服务,并且不断要求分派新任务。杨叙的表现,引起了他的上司的注意。四年以后,杨叙完成学业,也结束了在英特尔的实习,成为英特尔位于俄勒冈州系统部的正式职员。

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即使对客户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但却能第一时间接受企业的核心理念,并努力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最终以最快速度赢得了上司和同事的认同,为自己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的确是一种智慧,也值得所有渴望发展的人借鉴。

(三)与单位的要求和准合拍

每个单位都有对工作的要求和准。刚开始,新员工要做到这些可能有些费劲。但这并不能成为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

正因为能力不够,才更要提升自己。因为没有一个单位会允许一个员工永远都在打折扣,永远达不到准和要求。只有先把要求的事情做到,才可能有更高的发展平台。

■能立功,还能让功

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多人刚入职场或者刚到一个新公司,都有一股闯劲,迫切希望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是一种很好的立功心态,非常值得肯定。毕竟,在任何单位,能立功的人不仅能更好地为单位创造价值,而且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回报。

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那就是不要因此而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就算取得了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而要懂得谦让。因为,不管个人多么出色,也是在一个团队中,离开了团队,就算再优秀,也没有用武之地。如果过于突出和强调自己,可能就会给自己的发展制造障碍和阻力。

小刘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由于个人能力突出,总经理对他非常器重,尽管名义上是助理,但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和公司的总监平起平坐。

这让小刘有点飘飘然了。在一次公司聚会上,他喝了很多酒,高兴之余忍不住说,看到了吧,公司没有我是不行了的……这时,坐在小刘旁边的几位总监脸色一下子变得很不好看。

而这番话最终也传到了总经理的耳朵里。两个月之后,总经理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小刘离开了公司。直到离开公司,小刘也没弄明白,到底自己哪里错了?

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也会想不通,难道有能力也是错?这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啊!但真的是不公平吗?

我们不妨想想,几位总监听到小刘的话会是什么感受:公司没有你不行?那言下之意是我们都很差劲?我们可都是公司元老级的人物,我们出汗出力的时候,你在哪里?你才进公司几天,就敢口出狂言,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

而老总听了又会是什么感受?你有能力是没错,但光凭你一个人,能把公司撑起来吗?没有前辈们打下的基础,哪会有你今天的平台?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就把所有人的心都伤了。宁可损失你一个,也要留住大家的心。是啊,立功是能力,让功则是气度。优秀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不会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懂得与大家一同分享。

哪怕某件事自己出力最多、功劳也最大,但在受到褒奖的时候,也不妨当众表这样一个态度:

能有这样的成绩,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多亏几位同事的协助工作,也多亏领导平时的指导有方……我希望同时也能褒奖那几位协助的同事……

这样的人,同事会爱戴,领导也会喜欢,谁都愿意和他共事,到哪里,都不会有阻力。

■赢得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任何单位要培养一个人,首先都会综合评估一下: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培养?会不会费半天劲,人没培养出来,反倒给单位造成损失。所以在职场要想获得发展,赢得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很重要。即使你一时做不出轰轰烈烈的成绩,但是,只要你能赢得这样一个印象,你也同样能拥有在本单位获得发展和成功的钥匙。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做好身边小事,机会自然走近

很多员工初来乍到都有做大事情结,总想一出场就万众瞩目,至于小事情,根本看不上,不屑去做。

但刚入职场,哪会有多少大事情给你去做?其实,做好了小事情,自然就会有机会。

我们不妨看看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过的一段话:

比如说你大学毕业,到新东方来做打扫卫生的工作。你把分配给你的两个厕所打扫得比其他人都干净,在我心中我就觉得你这个人了不起,我就可能会你给一个新的安排,比如说给你四个厕所打扫;如果你把四个厕所打扫得都很干净,我也许会让你管新东方所有打扫厕所的人。如果新东方所有的厕所因为你的存在都很干净,会给我留下一个多好的印象!

第一,你的工作质量达到出乎意料的准,另外,你的管理能力这么好,你又有大学的背景,下一步就会进一步提升,比如说提升为新东方后勤部门主任,再提升为新东方的后勤总监,这样就进入了新东方高管的层面。如果你把后勤系统、物流系统,整得干干净净,我就可能会把新东方的后勤行政系统都交给你的,说不定我哪天翘翘子了,新东方以后就都是你的了。总裁就是这么当出来的。

这段话值得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好好琢磨。很多时候,单位安排你做一些小事,如扫厕所,目的并不是为了锻炼你的能力,而是要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观察你工作的心态,了解你有没有培养的潜质,能不能真正担当重任。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总觉得单位是在故意刁难自己,结果,机会到了眼前却没有发现。

(二)聪明的金子,会懂得如何主动发光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固然没错,但我们可以想想:同样的金子,被埋在几十米深的地下还是放在人来人往、非常醒目的地方,被人发现的机率是不是完全不一样?是马上就发光,还是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再发光,命运是不是大不相同?

所以,要做金子没错,但更要做聪明的金子,懂得如何主动发光。也就是说,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领导和同事来发现自己,有能力和特长,不要羞于展示,越早让别人看到你的潜能,才能越早发光。

(三)在经受考验中获得肯定与信任

任何单位,在提拔和重用一个人前,都会有所顾虑,怕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了不合适的位上,所以只有对那些能经受住考验的人,才有可能委以重任。

国际著名影星张曼玉出道不久,被推荐到成龙的影片《警察故事》中担任女主角。但刚拍了第一场戏,成龙就很不满意,觉得她的表演和剧情格格不入。于是他开始给张曼玉说戏,但反复说了好几次,张曼玉的表演还是不到位。忍无可忍的成龙忍不住发了火,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甚至考虑了是不是要换人。这让本来感觉良好的张曼玉非常难过,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但这也激起了她骨子里不服输的倔强劲,于是一辫辫拍下去,第一场戏拍了三十多次才通过。

成龙那番毫不留情的话,让她意识到了自己表演方面的不足。从那以后,成龙再跟她说戏,她都听得非常认真,不懂就主动虚心请教,对于一些镜头还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每一个镜头,她都尽可能做到完美。不仅如此,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些危险的动作她坚持自己亲自做。比如有一场戏,需要女主角从几十级的楼梯上摔下来,这样的动作就算对于专业武打演员来说都有一定难度,导演提出用替身,但她却一定坚持自己演。她的这些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而凭借《警察故事》中的出色表演,她为自己之后在演艺圈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因为成龙的一番批评,她就受不了,怎么说也改不过来,那这个角色可能最终就会白白让给别人,更别说有后来的发展。一个人能够承受考验的程度往往和他担当重任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如果有点小考验就受不了,就打退堂鼓,那谁敢把重任交给他去做?四)在反思和总结中让自己更加抢眼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懂得不断反思和总结:哪些是自己缺少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怎么做才能更适合领导的风格和要求?

成功的人,总是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人。海伦?布朗是世界最畅销的女性杂志之一《Cosmopolitan》的国际版主编。她曾经为想得到迅速晋升的员工总结了几点职业守则,其中有这样几条:

1.学会在苦差使中潜水

大多数年轻人应该经历一番辛苦繁琐、单调乏味的工作:为日理万机的老板跑跑腿、整理他(她)的通讯录什么的。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职业,但你必须把现在的工作当成你漫漫求索之旅的重要起点。

2.做个YES型人

任何有助于老板的事,尽管有时感觉好像要你的命,也要坚决执行。你不用管它是不是庸人才干的,只管去做!

你想开创美好的未来,挣多多的钱,办法只有一个拓展自身,比如帮帮办公室里其他女同事,即使那个对你颐指气使的悍妇也不能怠慢。

3.只管做

我有一位助手,一听说我需要7磅重的哑铃、棕灰色的眼线笔和花肥,不声不响,一溜烟功夫就奔商店购齐全了,当然COSMO国际集团根本不会因为她延误几分钟就陷入危机。她就是这么个有眼力劲儿的人,处理起重要公务来,还要快呢!正因为她这个高效率的鬼精灵,我已经100%地依赖她了这就是那种你应该努力去做的雇员:绝对可靠,迅速高效地处理任何事情,不分大小。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这样总结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能让别人从中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经验,同时,也能理清自己的思路,让自己明白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在培养的时候就有了目和方向感。

对于员工来说,多反思和总结,就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的成长找到方向,遇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下工夫。重智商,重情商,更要重职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有发展,会不会获得成功,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但仅仅有这两点还不够,作为职场人士来说,除了智商和情商,更要重视职商。

职商是我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指的是职业商数,包含职业的素养和智慧。为了阐述职商的重要性,我还专门出过一本书《一生成就看职商》。

有些人有能力,但在职场上就是不成功,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职商。由于人一生的价值往往通过职业来完成和实现,所以,职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职商越高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

■职商决定竞争力

上面我们提到过,职商就是职业素养与智慧,而素养则是我们平时养成的习惯。职业素养和智慧在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小李是我们的一位学员,在一次课程中,她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周末,她陪好朋友去买相机。本来,附近就有一家电子商城,但好友却偏要去一家很远的电子城买,光来回坐车就得两个多小时。这让小李很不理解,为什么有近的地方不去,却偏要舍近求远?后来朋友解释说:咱们现在去的那家电子城虽然远,但服务好。前几天我路过时进去逛了逛,相机专柜的一位女销售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并针对我喜欢的一款相机,详细做了介绍,通过她的讲解,我还学了不少知识,比如什么是变焦、什么是分辨率,如果不是当时带的钱不够,我当时就买下那款相机了。

听朋友说完,小李也觉得,服务那么好,就算路程远点也值得。到了那家电子城之后,她们径直去了那家相机专柜,但这次接待她们的,却并不是上次说的那位女销售员,而是一位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一问之下,原来那天是这位小伙子当班。但既然来了,而且款式也早就挑好了,那就买吧。

于是朋友向小伙子询问价格,小伙子业务好像不太熟悉,慢腾腾地翻了半天记录,才没精打采地说:3200元。

打折吗?

不打折。

不对啊,前两天我来看过,销售员告诉我可以打折,打完折是两千八百多。

不知道,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款机子就算是下市,也不会打折的。

那送什么礼品吗?

不送任何礼品。

我看其他相机都好像有礼品送。

不可能,从来没有过的。……不管问什么,这位销售员都是冷冰冰地回答不可能、从来没有过。忍无可忍之下,朋友拉着小李转身就走,也是,这样做销售,能卖得出产品吗?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因为那位女销售员体现出的职业素养,顾客宁可舍近求远,也要选择去她那里购买产品,本来做不成的生意也能做成。而那位男销售员则恰恰相反,因为体现得很没素养,结果送到手边的生意也没有做成。两个人谁更有发展、更有前途、在职场中更受欢迎,结果不言而喻。

的确,越有职业素养,越有竞争力,甚至连别人都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也能做成。闾丘露薇是凤凰卫视著名的记者,她曾因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引起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凭着极高的职业素养,她完成过很多重大的采访任务,甚至别人都完成不了的任务,她都能够顺利完成。在《凤凰卫视闾丘露薇采访手记》一书中,记录了她采访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次经历:

201*年,闾丘露薇第一次,也是香港传媒第一次跟随当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外访。这次欧洲之行的第二站是英国伦敦。胡锦涛一行在到达酒店之前,英国警方将所有记者拦到了距离酒店大门口十米外的地方,并且用铁栏杆围起一个采访区。这样一来,除非胡锦涛特意走十几米过来,否则根本听不到她的提问,而且也没有办法进行拍摄。

这该怎么办?尽管知道采访的难度非常大,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吸引胡锦涛的注意。当胡锦涛一行离开酒店准备前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时候,她和同事站在门外的采访区,放开嗓子大声喊胡副主席,胡副主席……结果还真的吸引了胡锦涛的注意力,并且向他们挥了挥手。

胡锦涛在英国的第一天,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闾丘露薇算了一下,他从酒店进出的次数共有8次。尽管每次都很匆忙,但她和同事仍然坚持每次在他的车队出现的时候,都站在采访区内大声地喊他。

当天的晚宴结束得很晚,尽管快冻僵了,但闾丘露薇和摄影师两人还是一直坚持在寒风中等着,直到十点多钟。这时候,车队回来了。摄影师照例开亮了机头灯,而闾丘露薇则举起了话筒。尽管当时她心中对于是否能够成功提问并没有把握,甚至一天下来,自己也有点想放弃。但她又想,那么多次都尝试了,多试一次也没有关系。

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胡锦涛下了车,径直向她和摄影师走了过来:我看你们很辛苦,白天晚上都在这里,你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我来看看你们。来不及想更多,闾丘露薇马上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开始提问。

虽然整个对话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对于闾丘露薇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了。就这样,闾丘露薇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新闻。事后,当其他传媒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都后悔得不得了。

当时去采访的媒体那么多,为什么惟独只有闾丘露薇成功了?真的是她比别人聪明吗?其实并不是,机会每个人都有。但很多人努力了一两次,或许就打了退堂鼓,毕竟是那么大的人物,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采访得到呢?但惟有闾丘露薇每次在胡主席出现的时候都大声呼喊他的名字,也只有她一直在寒风中执着地坚守,可以说,是她那份与众不同的职业素养,让她获得了别人想像不到的机会和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职商决定竞争力的原因,很多时候,每个人其实都有机会,但不同的职业素养,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绝对不同。

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

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

频繁跳槽在很多职场新人身上普辫存在,只要稍微觉得不如意,他们就会选择跳槽。

尽管在职场中跳槽也很正常,但如果是频繁、盲目地跳槽,那就会越跳越糟,尤其是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频繁跳槽的结果是光在那里适应新环境了,该学的一点都没学到,最多也就学了点皮毛。于是,时间浪费掉了,能力却一点没有增长。

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在现有的岗位上跳高:沉下心来,把该学的都学会了。随着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大的发展也摆在面前了。

■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

在《青年文摘》上,曾经刊登过一篇王磊写的《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

高宁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刚开始做的是库房管理员,负责搬卸货物,清点库房。因为工作枯燥,不到半个月,他就坚持不下去了,想要离开。经理看他比较机灵,于是执意挽留他,并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职场就好比是高楼,大家按照工作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站在不同的楼层里。而职场里的人分为人力,人手,人才,人物。

所谓人力,只需要你在工作中肯卖力气就足够了;而人手,则需要你熟悉掌握工作,能应付突发事件;人才则需要你头脑灵活,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造性的方案;而人物就需要八面玲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公司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看高宁听得很认真,经理又说道: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每个公司就是一座大厦,你如果只是不停地在各个大厦之间穿梭,而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那你永远都只能在最下面的一层。这番话对高宁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从那以后,高宁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努力工作。

每天卸完货,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时间就在屋里看手机小说,而是在库房仔细清点产品,把各种产品的型号、数量、出货量、入货量都牢牢记在心里。这样一来,由于对库房的产品非常熟悉,取货时间大大节省。来库房取货的工人们都对高宁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很快,他的表现就传到了经理耳朵里,不久,他就将高宁调到办公室里,专门负责管理公司产品的保管和运输。这样一来,高宁就从最初的人力变为了人手。

到了办公室之后,高宁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慢慢地,他发现公司业务量比较大,经常有客户自己来公司找保修人员维修电脑,有时几个客户一起过来,人手往往就不够。于是,他下决心自学有关电脑维修知识,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帮着保修部门的同事修理电脑。时间一长,高宁不仅成了保修部门最受欢迎的人,而且自己也练就了过硬的维修电脑的本领。没人要求他去维修,也没人要求他去学习维修知识,但高宁却主动做了,而且做得很出色,正因为一般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他自然就成为人才。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研究生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比较大,于是向经理建议挖掘这个市场,并且做出了不俗的

成绩。公司的高层意识到他是个人才,于是便将他调去做市场开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高宁就成了公司里的销售明星,让大家佩服不已的人物。不久之后,经理被任命为集团的副总,高宁也被他推荐到了副经理的位。就这样,高宁很快就从最初最不起眼的库房管理员,变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

高宁的经历对许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都很有借鉴意义,谁都希望自己是人物,但这并不是想要就能有的,必须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时,没能力、没经验、没资历,从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人手做起是很正常的。起点低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迅速提升,尽快缩短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的过程。

故事的主人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岗位跳高的榜样,如果不愿意在职场最底层待着,那么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的贡献越大的时候,职场最高层的位才有可能真正属于你。

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业化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业化

企业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在于铸就职业化员工。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名言。

职业化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责任心,它是职业化最根本的保障。

无论是能力、方法,只有在拥有一流责任心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责任心:职业化的灵魂

很多人都认为,能力是职场发展的根本。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还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责任心。

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有能力不假,但他们的能力运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对自己有好处、有利益的时候才用,否则就不用,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很难得到重用。而有责任心的人则不一样,即使开始能力差一点,但因为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那么自然就会想尽办法学习和提升。最后,能力上去了,而境界也摆在那里,这样的人,发展的前景可想而知。所以,责任心,任何时候都是职业化的灵魂。

有了责任心,就不会找任何借口,只要是与工作有关的事,都是自己该尽力去做的事,甚至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移动周刊》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飞跃客户心中的喜马拉雅》的文章,身为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客服部工作人员的作者写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当她像往常一样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时,电话那边却没有声音。过了好一会,对方突然低声说:喂,我和女朋友要分手了。如果一般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多半会想:这也太可笑了,你和女朋友分手怎么把电话打到这来了?这又不是心理咨询热线!甚至会想,对方该不是精神上有什么问题吧?可能直接就会把电话挂了。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小心地问对方:先生,这和我们移动公司有什么关系吗?

谁知一听她这么问,对方的情绪立即激动起来了:怎么会没关系?都是因为你们移动,害得我和女朋友总是吵架,现在都要分手了,我再也不相信你们移动了!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对方就砰的一声就把电话挂断了。这下她可真是一头雾水,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听完也就拉倒了,甚至将它当作一个骚扰电话处理了。但她却想,听对方的语气不像有意找茬,可能真的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了。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培训心得-职场新人》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培训心得-职场新人: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培训心得-职场新人》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7471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