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2:41:43 | 移动端: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研修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研修方法:

(一)、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一节课授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程序,形成说课稿和详细教案,并推荐一名说课、授课。

(二)、全体语文教师到多媒体教室集中,听各组代表说课。(注意:说课教师均要求有电子教案)

(三)、公开课展示:各年级代表上课,全校语文教师随堂听课。(四)、总结评课:各备课组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主讲,然后每位教师发言评课。然后将好的经验归纳总结。研修的内容: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①语文的知识教学目标;②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③语文情感的陶冶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语文学科教学原理;③学生心理及其差异性,以及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三)、语文课堂教学程式。

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课堂流程:A、创设情景导标→B、自主质疑→C合作交流→D梳理点拨→E拓展延伸→F走进生活。(四)、合作学习的方法:

①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资料搜集者、总结发言者、组织者、记录员等;每个成员承当个体责任,彼此相互积极依赖。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

②、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讨论的必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③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评价;尊重别人意见,接纳别人意见;强化合作学习的认同感。

④科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合作过程及方法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学习的贡献度;关注学生讨论的焦点、深浅度等。注重“学生自评”。以期效果:

(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了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被激发出来,实践能力才可以表现出来。(二)、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每个人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在评价时过分地强调成绩的高低,按名次排队,致使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过重、焦虑感过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它只有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起来、合作学习、将弥补以前教育中的不足,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精神

当代教育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在目的方面除了强调批判意识培养外,还要强调综合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方面,应该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质疑、试验和辩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知识。

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

隆尧县北楼中学冯广魁

研修目的: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研修时间:201*年9月26日研修地点:四楼主题教研室组织人员:冯广魁

参加成员:王少英、王社英、田现江、王少峰、文良研修过程:

主持人冯广魁:大家好,今天我们研修的主题是“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引导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王社英:由于学生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教师需要精心组织,以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中拖延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王少英: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独自占用全部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田现江:由于班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小组学习。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主选定。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意见冲突,如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学习障碍。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

文良: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有过多的内容重复,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冯广魁:应该说,合作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通过反思与深化来发现更深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和设计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语文课除了要落实课堂上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我认为要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①班里的研究

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②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田现江:还应当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或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王社英:教师更要转变观念,明确自身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而新课标的颁布则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研究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应由“权威者、主导者、训导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王少峰:在教学中要关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

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实质。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地、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要有爱心,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师生关系。如: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棒”、“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

王少英:在教学中更应该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如果没有学生个体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得到发挥,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时,他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我将《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带入课堂教学,进行情境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接着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通过复述文本,不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此时,不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非常轻松。

文良: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有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我们的祖辈就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我让学生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讨论:“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学生都能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冯广魁:同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理解,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

主动探究的时间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质疑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共同探讨,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得到了答案,这要比从老师的口中总结出来意义深远得多,体会深刻得多。

王少英:还要正确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里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能使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例如对差生则以鼓励为主,要求适当降低,对于优生则要求高一些,多鼓励他们去挖知识点,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主持人:通过这次研修,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围绕“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这个主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综合大家意见,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

(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了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被激发出来,实践能力才可以表现出来。

(二)、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每个人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在评价时过分地强调成绩的高低,按名次排队,致使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过重、焦虑感过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它只有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起来、合作学习、将弥补以前教育中的不足,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精神当代教育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在目的方面除了强调批判意识培养外,还要强调综合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方面,应该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质疑、试验和辩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知识。

总之,在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语文课不应该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努力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快乐地成长。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必须从更新理念入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7545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