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12:49:56 | 移动端: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瓯市委党校林缵平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颁布,在党校建设和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校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条例》指出,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笔者在党校工作多年对此颇有感受,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党校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首先必须有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其次是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第三是要有能让这些设施、设备和教学科研人员实现效能最优化的管理体制和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包括人的数量、基本素质、知识水平以及理想信念、精神状况、工作态度。这是决定一所党校存在发展,和发挥多大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一、党校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党校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人才的选用、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人尽其才的使用。也就是选人、继续教育、科学用人这三个方面。

选人是党校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党校队伍建设的前提。选人也就是调什么样的人进党校工作,尤其是选什么样的人任党校的专职教师。根据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文件精神,党校的教研人员要从实际工作岗位上选拔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又有理论素养,能够适应党校教学科研的党员领导干部中选调,这是党校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标准,是选拔高素质党校教职工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选出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

人才的教育培养是党校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知识有更新的周期,知识、经验等都有与之相应的内外部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科研手段的出现和应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与之相应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何让党校现有的人才队伍适应这种新形势,真正发挥其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搞好继续教育提高党校现有教职工的素质,加快其知识更新是极为重要的。

科学用人。及时合理调整党校现有人员的工作岗位,让其心情舒畅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实现人尽其才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当前县级党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人难。确切地说是选择适合党校工作的人进党校很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考核干部的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标准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本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质量。党校需要的人才一般同时也是经济建设主战场需要的人才。而且党校需要的人才往往是经济建设主战场最拔尖的人才。党委和政府不愿意将这样能直接创造政绩的人才调到起效慢的党校去。况且对于当事人本身也由于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党校的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因不愿意调入党校工作。例如,在职称的评聘方面。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教龄是申报党校教师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从事实际工作岗位的年限不能计入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这就造成具有实践工作资历和经验的党校教师在职称评聘时与从校门到校门的人相比处于劣势。县级党校教师,参照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退休时教龄满30年可以享受100%工资的退休金待遇,而有实践工作岗位经历的人调进党校,即使长期安心在党校工作,到退休时教龄也难以达到30年。再者,党校教师的非公务员身份,也让已经取得公务员身份的适合担任党校教师的领导干部望而却步。人们甚至用“出生入死”来概括党校与机关的差别。因而党校所选拔的人除了条件高,还要有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的人。

二是县级党校教师接受高层次的进修培训难。党校师资队伍的培训,没有统一、规范的培训要求,没有正常的渠道,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长期处于一种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的状态。县级党校经费普遍紧张,所以在发展思路和现实工作中,往往侧重于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上面,对于教师的进修培训则是可有可无。没有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有的党校经费宽裕了就送几个教师出去培训。有的经费紧张就不安排培训。上哪里培训也是各行其是自找门路,找到哪里就是哪里。基本上无法考虑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需要。

三是激励机制亟待完善。队伍建设其实就是做好人的工作,用事业吸引人,让待遇留住人,激励机制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本轮工资改革的结果使得多年来改革探索形成的激励机制基本失效。根据有关文件,党校是参照公务员性质的事业单位。具体到人则规定,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的人员可以参照公务员,党校教师按照教师工改。实际的情况是,有的党校编制多实有员工人数少,加上教师担心非参公的身份可能带来的不利,形成全员参公。有的党校虽然没有全员参公,只要有名额教师也是尽可能参公,只有少数职称高的教师没有参公。有的党校则实行“一校两制”,按照教师工改的党校教师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非参公的身份歧视。这样一来,参公的党校教师上不上课一个样,教学效果好差一个样,有没有科研成果一个样。拿职称工资的教师由于职称到顶了,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的压力和动力也没有了。只是凭良心做事。作为激励机制,精神奖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小学教师每23年从国家级、省、地、县、局、校各级就进行一次评优,优秀教师在获得精神奖励的同时还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党校国家级、省级的评优活动几十年难得一次。

四是人员岗位调整难。在党校要让每一个人都在合适的岗位工作是很难的事,进难、出难、调岗也难,这是党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实行了参公与非参公壁垒森严的界限的“一校两制”之后,更是难上加难了。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是一方面党委要转变观念,克服短视,放眼长远,要不惜把最优秀的人才选调入党校,并为他们创造最优的工作学习条件。例如,设置科级、处级教师岗位;完善党校教师职称评审、退休待遇等相关政策;如可以把实践工作岗位的工龄按一定的比例折抵教龄与实际党校教龄合并计算。为了鼓励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安心党校长期工作,可以规定只要工龄满30年其中党校教龄达到15或20年的也可以享受100%工资的退休金待遇等鼓励措施。另一方面,每一个党员尤其是适合担任党校教师的优秀领导干部要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为党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建立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对教师的进修培训、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等所需的经费财政部门应该以专项经费的形式列入党校的年度预算予以保障。上级党校应该加强对县级党校支持和指导,对不同职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进修培训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统一规划安排。第三,个人以为“一校两制”的体制下,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在一起,有时难免出现不能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事。建议启动县级党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县级党校也应该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并以职称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合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特点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

第四,“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是《条例》对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各地党校在选聘兼职教师方面做法各异随意性大,建议上级党校对兼职教师条件,选聘办法等提出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扩展阅读:县级党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问题探讨

0县级党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问题探讨

●唐毓轩

当今世界,是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一方面,时代对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有些教师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是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不适应,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不适应,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水平等不适应,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差距。县级党校作为培养基层干部、理论骨干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作为层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应当首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素质较高、学科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建设县级党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建设高素质党校教师队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电子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央党校原校长曾庆红曾经指出:“新世纪、新阶段要提高党校工作水平,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加强党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从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的高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清醒,信仰坚定,业务精深,勇于创新,作风扎实,工作勤勉,律己严格,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党校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决定党校教师队伍应具更高的党性要求,必须信仰并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县级党校教师队伍的问题

县级党校教师队伍整体的优化结构对于发挥群体优势至关重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县级党校师资队伍与此要求相差甚远。从大化县党校来看,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后备力量不足。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应当是以老教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宝塔结构。而大化县党校在10名专职教师中,50岁以上的有4人,占40%,40~50岁的有4人,占40%,30~40岁有的1人,占10%,30岁以下没有。如再不引起足够重视,并引进充实,就会出现断层。

2.学科分布不尽合理,专业结构有待调整。从大化县委党校教师的专业结构来看,目前的专业分布与教学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些传统学科,如哲学、政治的教师相对过剩,而一些新兴学科的教师则相对不足或没有,这种结构不可能适应大党校、大培训的需要。3.职称结构趋向不合理。县级党校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乡科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领导干部,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以及乡级党校教员。这些培训对象绝大部分有大学文化程度,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普通学校相比较,党校教育具有党的教育,干部教育和成人教育特点。如果没有相应高素质的教师,就难胜任干部培训工作。所以县级党校高级职称者要占一定比例,中级职称者要占大多数,使党校教师职称结构的整体水平处于高层次。从大化县委党校的情况看,在10名专职教师中,高级讲师只有1人,讲师8人,助教1人。很明显的事实是高、初级职称人员过少,存在着后继乏人和潜在断层。为此,应将补充年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

三、建设县级党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方法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战略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教师的自身来说,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我们县级党校教师如果在思想理论上、在掌握知识上、特别是在掌握现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别人后面,就无法胜任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因此,党校教师首先要勤于学习,勤于学习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勤于学习有关新知识,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同时还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把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组织来说,采取以下三条途径和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1.强化思想教育,树立阵地意识。思想政治素质是党校教师的首要素质,是站好讲台的前提条件。因此,县级党校必须把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始终摆在首位。要求党校教师先做合格党员,然后做合格教师。要始终坚持抓好理论武装,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使全体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坚强的党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德艺双馨的良师,为人师表的典范。

2.注重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首先,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实践是培养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讲课,下班听课,参加学员讨论等教学工作,以利于直接获得教学经验和学习优秀教师的讲课艺术,提高组织驾驭教学活动能力。其次,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科研是基础,教学与科研是推动教师进步的两个轮子。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围绕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并逐步使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努力使自己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第三、督促教师自学,创造条件脱产进修。首先要自学,自学是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对于县级党校的教师来说,在办学经费紧张,条件较差,脱产机会甚少的情况下,提高业务水平主要靠自学自修。其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上级党校和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进行短期的专业对口脱产进修学习。第四、组织教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挂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是党校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组织教师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坚持到基层挂职锻炼并形成制度,对于丰富党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十分有利。

3.稳定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有探索、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问题的能力,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虚心向学员学习,学风严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新形势对党校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党校既要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又要引进年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要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党校教师+党政领导+科技专家+乡土人才”’四合一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一要加强党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巩固和强化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师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在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各类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二要从县内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培训兼职教师队伍。三要聘请一批专家、教授担任相关科目的兼职教师。

总之,新形势与新任务要求加强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抓好教师基本理论的提高,知识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以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结构优、政治强、业务精的党校师资队伍。

县级党校服务地方科学发展的新思考

何光友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需求、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要求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县级党校在坚持正确办学思想、突出党校姓党基础上,如何把着力点放到围绕中心、贴近大局、创新定位、服务发展上来,这可以说是县级党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中,县级党校可以大有作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一、建设四大中心,为服务地方科学发展进行新定位

一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党校培训要始终坚持“三个紧贴”:紧贴县(市)委和县(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紧贴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的现实需要,紧贴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最终形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地方科学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科技知识为两翼,以现实热点、难点以及战略问题研讨为导向,融理论知识教育、能力素质提升、党性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结构。

二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理论政策宣讲中心。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认真做好镇乡、企业、农村、社区各级各类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的理论辅导、政策宣讲工作。要讲深讲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富民惠民的各项政策,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必须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环保等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必须要运用群众语言,注重用事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让群众想听、愿听,也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三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县情研究中心。县级党校处在基层,置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前沿,具有不可替代的基层实践经验优势。县级党校对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要尽早学习,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尽早研究,对社情民意要尽早了解,对基层群众创造的经验要尽早总结。县级党校不但要对党的理论发展保持足够的敏锐性,更要对用这些理论指导的本地区改革和建设实践保持足够的敏锐性,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论证和支持。

四是把县级党校建设成为县域决策咨询中心。县级党校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中心,有以下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实现党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就是党委、政府决策之前,把党校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将研究的某一内容写入决策的文件之中。二是主动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或决策前的调研工作。三是直接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党代会、人代会报告的起草、参与地方重大政策措施的起草、争取成为地方党委及政府的决策咨询顾问等。

二、实施三大战略,为服务地方科学发展开辟新路径

1.大党校战略

一是整合县一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做大做强以县委党校为核心的、一个领导班子、一套工作机构和多块牌子的县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实现优势互补、统筹安排,以此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有序化、科学化轨道。

二是整合县委党校和乡镇、部门等基层党校。纵向建立由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农村(社区)党校组成的培训体系;横向构建由县委党校-机关部门党校-企事业单位党校组成的培训体系,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紧密结合的“大党校”格局。

2.大师资战略

采用“选”、“培”、“聘”等方式整合,发挥现有人才的最大效益。“选”就是选调一些年纪轻、学历高、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干部充实到大党校队伍中来,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更完整合理;“培”就是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央党校及其他高校进行培养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乡镇及相关部门挂职锻炼,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聘”就是面向县内外公开招聘一些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急需的新教师,同时从高等院校、上级党校、机关乡镇、企业、农村聘请一些专家、学者、领导、企业家、农村干部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干部教育培训所需要的“大师资”队伍。

3.大培训战略

一是拓展教育面。把教师的讲课专题,作为乡镇、部门每周学习的参考课题进行宣讲,要积极参与县(市)里重大教育活动,深入到乡、村、企、校、户进行理论政策宣讲。二是延伸教学线。为了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有选择地将乡镇、企业、部门与党校进行合作共建。党校将对方作为教学科研基地,教师和学员带着课题到基地进行调研考察,为破解实践中的难题探寻可行的路径;企业和部门把党校作为培训基地,党校帮助企业和部门对党员干部及员工的培训进行设计安排,以党校为阵地,开展文化共建等活动,凝聚员工的精神和力量,为企业发展创造精神动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县级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76203.html
相关文章